第3章 文明之光肇始兩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城邦的出現
- 震驚中外的歷史大事件(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2948字
- 2016-11-17 21:34:28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一個被稱為蘇美爾的地方,人們建立了城市,發明了文字,完整意義上的人類歷史開始了。從這時起一直持續到公元前20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文明——蘇美爾文明時期。在這一時期,蘇美爾人以其充滿著原創智慧的各項發明創造,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章,從而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不朽的歷史功勛。
1.蘇美爾城邦——最早的城市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位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一片異常肥沃的土地,又稱新月地帶。公元前5000年的時候,一支來自印度西北部的黑皮膚種族來到這里并定居下來,這就是蘇美爾人。他們是掌握了一定勞動技巧的農業部落,懂得鑄鐵,美索不達米亞肥沃的土地有助于他們把農業發展到一個較高的程度,因此剩余農產品的交換逐漸發展起來。他們的建筑能力隨之不斷提高,從最初只能建兩三間泥磚小屋,到使用通過交換得來的天然石塊建筑起更大的建筑。他們還發明了制陶用的轉盤,從而制造出各種器皿,如碗、盤、杯和罐子等。他們用蘆葦編成小船,外面覆以獸皮和樹膠,這使得他們可以從河的一岸到另一岸。這項交通工具的發明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正是這種小船首次打破了各個地區之間的封閉狀態,并逐步導致了大城市的出現。
考古學家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了歷史上最早的城市——烏爾城。烏爾城是公元前3000年時烏爾王朝的首都,是當時兩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業中心。它建在幼發拉底河的東岸,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約300公里的穆蓋伊爾。烏爾城有高高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環繞。城市內交織著磚塊鋪成的狹窄的街道,街道兩旁是房屋、商店和公共設施。在城中央有一個塔形的神廟,被稱為烏爾塔廟,是現存最早和保存最完好的塔廟。神廟為蘇美爾國王南努所建,廟內有一個很大的月亮神雕像。月亮神是烏爾城的主神,城內不僅敬奉月亮神,還有為月亮神的妻子尼格爾建造的小廟。蘇美爾人崇拜自然神,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主神,但他們也不排斥其他的神。這是猶太教興起以前各主要文明的宗教形式。
從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蘇美爾文明時期,家庭是最重要的社會單位。父親是一家之長。蘇美爾人被分為三個等級:神父、政府官吏和軍官是最高等級,中間等級是商人、農民和手工業者,奴隸地位最低。神父們被視為神的仆人,是最重要的人,他們要管理城外的土地、倉庫,進行交易,神父還被看作是城邦的智者,要給神廟里的人上課,給病人開藥,裁決糾紛,制定歷法等。最初的蘇美爾是沒有國王的,城邦由首席神父統治,隨著城邦的擴大,開始從神父中選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來管理城邦事務——君主制產生了。國王管理的是與神廟無關的其他事務,如保證法律實施,維持水渠,修整街道以及率兵打仗。
在蘇美爾,商人、農民和工匠各盡其職,使整座城市保持了良久的生機。商人們通過貿易為城邦增加了繁榮,農民們讓城市儲滿了糧食,工匠們則通過他們的技藝裝扮整座城市。其中雕刻匠用黏土、石頭、石膏和象牙做出了漂亮的圖章,這對于了解當時的社會關系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奴隸們往往是戰俘,但他們有時可以買回自由和土地。
公元前2320年左右,整個蘇美爾被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阿卡德地區的薩爾貢大帝征服,在以后兩個世紀的時間里,阿卡德和蘇美爾被合并成為一個帝國,直到公元前2130年蘇美爾人重獲獨立,并將這種復興一直延續到公元前2000年,這期間建立了烏爾第二王朝。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閃族部落中的一支阿摩利人征服了蘇美爾,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城邦文明宣告終結。然而蘇美爾文明并沒有消失,它被古巴比倫人繼承,并很快發展出了另一種輝煌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
2.澤被后世的三件瑰寶
車輛、歷法和文字,蘇美爾人以這三種澤被后世的發明創造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其首創之功是無論怎么贊賞都不過分的。
車輛運輸——公元前3000年左右創造的車輛運輸是人類歷史早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這一發明靈感來自于陶輪。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伊朗,輪子開始用于制陶業。大約500年以后,輪子進入蘇美爾地區。蘇美爾人第一次將這種輪子同一塊橇板連在一起,從而制造出一種運輸工具,這不愧是一個天才的創造。經過比較便可看出:埃及人在公元前2700年時就已經知道陶輪,但1000年以后才知道將輪子用于運輸,而且他們是在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交往中才學會使用車輪的。最早的蘇美爾運輸工具是兩輪戰車和四輪貨車,都是用牛拉的(馬在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700年間才傳入西亞)。這種車輪沒有輪輻,只是用兩三塊圓形的木板拼成圓形并用栓固定在一起,堅固的車輪上安放著車廂。雖然移動起來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對當時繁多的工程而言的確幫了很大的忙,而戰車在戰場上也足以令對手膽戰心驚。人類的交通方式正是從這種起初十分笨拙的工具開始,經歷了長期不斷的演變發展,最后形成現在這種四通八達、便捷高速的交通網的。
太陰歷——蘇美爾人另一項堪稱人類歷史早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的成就是太陰歷的發明。美索不達米亞盡管土壤肥厚,但氣候惡劣,要想知道開始播種和收獲的準確時間,就必須要發明一種能夠確定時日行程的可靠途徑,以確定周而復始的農作周期。蘇美爾人利用月亮的盈虧循環,將從弦月到弦月所需要的29天視為一個計時單位,推定當月亮運行經過12個計時單位時(一半是29天,一半是30天),一年就過去了,播種的時間復又開始。幾個世紀以后,蘇美爾人又開始每隔幾年在他們的年歷上加上一個月,以準確地預計季節的循環。蘇美爾人的太陰歷是人類通向更為精確的預測性科學的第一步。猶太人和穆斯林人從他們那里學到了這種關于月亮運行周期的知識,并創造了猶太歷和回歷,證明了太陰歷的可行性。
文字——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在石頭上刻上圖畫,或把圖畫印在泥版上,以作為擁有某物的標志。大約五個世紀以后,蘇美爾神廟的僧侶為了保存神廟的財產和商業記錄,將書寫文字發展為能表示抽象事物的圖形。公元前2500年左右,此時蘇美爾地區的書寫系統已經得到了充分發展,成熟的文字取得了主導地位,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由蘆葦做成的帶有三角形筆尖的筆刻在濕泥版上而成。楔形符號共有500個,其中相當一部分有復合含義,因此比以后的字母文字要難掌握。在長達2000年的時間里,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唯一的文字系統,到了公元前500年,它已經成為西亞絕大多數地區商業交往的通用媒介。從現在發掘的泥版文書來看,大約有90%的內容是有關商業和行政的,另外則可劃歸文學的范疇。從這些殘存的泥版文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蘇美爾人的社會風氣、宗教信仰和經濟、階級關系,為人們探索那個最早的文明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沐浴文明之光的民族,蘇美爾人為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當我們在新的世紀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文明的種種美妙之處時,回首望望4000多年前那些艱難前行的先民,仍不能不為他們的勇氣和智慧所嘆服。
3.蘇美爾的蒙娜麗莎
在伊拉克,有一座雕像是具有5000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名叫“瓦爾卡夫人”,又名“蘇美爾的蒙娜麗莎”,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類面部雕塑之一。該雕塑用石膏制成,外形像一個面具。伊拉克戰爭后,它曾失竊5個半月,2003年9月23日終于重返巴格達博物館。據說,竊賊曾把它埋在巴格達一家住戶后院的椰棗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