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頭腦風暴:如何運轉你的大腦(3)
- 不拼現在,拿什么贏將來
- (美)梅杰·卡爾霍恩
- 4949字
- 2016-07-08 16:04:45
選好職業后,要時刻記住,信念和信賴是一切貿易、商業交往以及各種交易的基礎。一個被視為騙子或無賴的機構妄圖借助交易優勢使自己獲益是白費力氣,更別提進入榮譽和誠實的圈子。因此,所有正直之人的價值,都體現于純正的目的和誠實的性格。一個人可能會很不幸,窮得叮當響,但是,如果他在誠實和正義之上具備極其堅定的性格和信念,那么無論他處于多么尷尬或危急的情形中,都會有朋友來幫助他。他也會因此擁有一種生活的不幸和災難無法剝奪的資本。我們知道,人們有時候會因為不幸突然從富裕變成赤貧,這是無法預見和阻止的。一場大火可以瞬間燒毀多年積蓄;不當的信心、洪水或意外傷亡會剝奪他們的財產。也許今天他們腰纏萬貫,明天就一貧如洗,而后只剩下無限的黑暗和凄涼:生意沒了,財產丟了,一切都灰飛煙滅;但是,他們有一個豐富的寶藏——火不能消耗,洪水不能帶走——完善的性格,這使得他們能依靠朋友東山再起。年輕人尤其要謹記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并努力培養這些習慣,以此來維護自信和自尊。除此之外,人們還要記住,沒有任何天才的光輝、商業的天賦或多次的成功可以彌補欺騙帶來的惡果。欺騙可能使人一時看不出隱藏在真理和責任背后的原則,但長此以往,欺騙者必然會嘗到因小失大的惡果。
培養觀察力和判斷力
“三思而后行,”年老的海軍準將范德比爾特常常說,“我喜歡積極的人,但非常討厭那些態度認真卻行事莽撞的人。”我們都知道槍走火的危險性,但若一個人毫無準備、魯莽行事,則更容易帶來災難。
對我們來說,無法預見未來是幸運的;上帝剝奪了我們的預言能力,卻又賦予我們深謀遠慮和判斷能力,使我們能夠相當準確地判斷出某些行為所帶來的必然后果。
細致觀察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是一種罕見的天賦,但也可以通過后天培養來獲得。古人有言:“認識你自己。”偉大的詩人蒲柏也說過:“人類最好的研究就是自身。”對人性的了解在所有領域中占據著無法估量的價值,它能使我們結識同伴,而這種能力只能通過細心觀察來獲得。
斯蒂芬·吉拉德把他的成功歸功于“一眼看穿人的能力”。偉大的商業巨頭,亞歷山大·T.斯圖爾特,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據說對其所雇用的人,他很少在性格方面做出錯誤判斷。
培養觀察力。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認為不論是何種職業,人們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觀察能力,以及從觀察中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的強弱。赫胥黎教授說:“觀察是我們所有科學知識的基礎。”安德魯·卡內基也認為,他的成功源自于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每個渴望成功的年輕人都應該為自己制定一個優秀標準,然后認真學習和研究他所崇拜或接觸的一些人的做事方法。這種能力是這兩類人的區別:一類人辛勤工作完成必要的義務后,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而另一類人完成義務后,對接踵而至的職責憂心忡忡。
在一場對年輕人的演講中,亨利·沃德·比徹說:“年輕人在奮斗之前應該有一個優秀標準,這個標準是他們樂意遵守的。無論身處何處,都要有一個堅定的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年輕人要下定決心,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好;那樣就能熟練掌握自己的業務,并且時刻準備得到應有的提升。使人提升的不是機遇,而是能力。我們國家那些卓越的人,把他們在財富或影響力方面的提升歸功于充沛的精力和持久的努力,而不是朋友的支持和機遇的外在幫助。我們聽到很多年輕人和年長者都抱怨世界和命運不公,但是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很大程度上,理應得到提升的人得到了提升,理應有自信的人充滿了自信;那些擁有能力和勤奮的人總能夠發現足夠的機遇。”
舉一個相似的例子。從事某個行業的年輕人從各方面來講都是生活中的新手。他所擁有的一切只是義務教育,他對世界一無所知,對其所從事的工作也知之甚少。慢慢地,他能夠出色地完成責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是,他從來不會做一些職責以外的事情,也不會通過讀書和思考來增加自己的能力。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即使前進,也會很緩慢;即使得到提升,也只是小打小鬧。他不是追求更高地位的人,提升的機會接踵而至、觸手可及,他卻讓其他有影響力的朋友幫助他。然而,他們的幫助虛弱無力,因為他們對成功不抱任何希望,對自己的建議也毫無自信。當然,會有另外一些人,能力更強、熱情更高,走在了他的前面,隨后我們就會聽到抱怨哀嘆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人可能會為自己辯護,他沒有失職,沒有過錯,因此他有資格得到提升。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還需要去做更多的事情。要想增強自信,我們需要提高雇員的能力和習慣。有資格得到晉升的人是那些不斷增強自身能力的人,因此他們總是有能力做得更多、更好。
在商業的每個領域,無論是機械方面還是商業票據方面,或者任何其他領域,都有許多值得認真學習的有益知識。一雙慧眼和一個刨根問底的大腦總能發現足夠多的東西來檢驗和研究。它看似沒有直接用途——和這周或這一年的職責都沒關系,但是它值得擁有。在智力的掌控下,頭腦會變得更加靈活。
沒有觀察力和判斷力,就不會有持久的機遇。沒有觀察力,經驗毫無價值。過去的時間對我們積累有用的知識來說也沒有多大作用。沒有判斷力,則無法對這些觀察進行甄別,更遑論保護自身和進步了。
不僅在商業上,在科學和藝術上也同樣如此。在藝術以及其他事情上的成功,都只能通過持之以恒的工作和細致的觀察力獲得。一幅好的油畫,一座偉大的雕塑,其產生都不是偶然的。畫家作畫的每一筆,雕刻家雕刻的每一下,看似由才能主導,實則來源于孜孜不倦的研究。約書亞·雷諾茲爵士就是這樣一位相信勤奮的人,因此,他站在了藝術的巔峰。“然而,才能、興趣以及天賦也是不可少的,”在給巴里的信中他寫道,“任何人下定決心在繪畫或其他領域成就一番事業,都必須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其中,從早到晚,永不停歇。”又一次,他說:“那些決心成才的人,不論愿意與否,都必須從早到晚一心工作;沒有休息,只有工作。”但盡管持久的專注是在藝術方面獲得最高成就的必要條件,可是如果沒有天生的才能,也不會成為一名藝術家。天賦與生俱來,通過自學能夠達到完美狀態,這比在學校所獲得的一切知識更加有用。然而,即使是天才,如果沒有良好的判斷力,也只是一匹放蕩不羈的野馬。
所有偉大的藝術家和作家都是憑借觀察力而獲得名聲;事實上,可以肯定地說,就是這種能力使他們脫穎而出的。
無論有多大的天賦,對藝術的追求仍然是一條漫長且持久的道路。許多美術家都早熟,但如果沒有勤奮,他們的早熟什么都不是。韋斯特的逸事被大多數人所熟知:7歲的時候,因為驚訝于姐姐在熟睡中的美貌,他找到一些紙,馬上用紅黑相間的墨水描繪了出來。這件事顯示出了他的藝術天分,并且讓他再也不會扭轉心意。如果不是成名過早,他可能會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他的名氣盡管很大,卻不是通過學習、考驗以及困難獲得的,因此無法持久。
還是個孩子時,理查德·威爾遜用一根燒過的棍子在父親房間的墻壁上練習描繪人和動物的畫像。他一開始練習的是肖像畫,當有一次他去意大利拜訪朱克瑞利,在疲于等待的時候,開始描繪窗外的風景。當朱克瑞利回來時,他對這幅畫非常著迷,就問威爾遜是否學過風景畫,威爾遜說沒有。“那么我建議你,”朱克瑞利說,“試試吧,你一定會有所成就。”威爾遜采納了這條建議,努力學習和工作,最終成為英國第一位偉大的山水畫家。
約書亞·雷諾茲爵士在孩童時期就放棄了學業,一心撲在畫畫上。父親總是因此而責備他。父親想讓他成為一名醫生,但杰出的藝術天分使他最終成了一名畫家。還是個學生時,蓋恩斯伯勒就開始練習素描,12歲的時候,他決定要成為一名美術家;他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和勤奮的工作者——任何美麗的風景都會被他畫下來。威廉·布萊克,一個襪商的兒子,在父親的材料單上練習設計,反面練習素描。愛德華·伯德在三四歲的時候就站在椅子上描繪法國和英國士兵。他買了一盒顏料,而他的父親為了使其放棄藝術,把他送到茶盤制造商那里當學徒。通過努力學習,他不斷得到提升,最終成了一名皇家院士。
雖然功課不好,但賀加斯喜歡描繪字母表上的字母,而他的學校作業因為這些描繪變得更加引人注目。在其他方面,他還不敵學校的差生,但他所做的這些裝飾確是獨一無二的。父親把他送到銀匠那里做學徒,在那兒他學會了畫畫,并能在勺子和叉子上雕刻羽冠和密碼。他從銀器雕刻起,開始在銅器上雕刻怪獸。通過不斷的練習,他開始對勾畫人物感興趣。他在藝術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主要取決于細致的觀察和勤奮的學習。他不斷地練習自己的記憶力,最終能夠記住任何不尋常面容的所有特征,然后把它們重現在紙上;如果碰到極其古怪的面容,他會當場用指甲描繪它,然后帶回家,在閑暇時間再做修飾。每件事情都對他有強烈的吸引力,他去過許多偏遠的地區,尋找不同尋常的人物。通過在頭腦中仔細記錄,最終他在工作上有了大量的創作思想和寶貴的觀察資料。因此,賀加斯的作品是對人物、行為甚至是他所處時代的思想的最真實的描繪。這些只能在大自然這所學校里學到。除了自身成就之外,他并不是一個有高度教養的人——幾乎沒有受過學校教育,僅僅在藝術方面表現完好,他在休息時刻自學。盡管曾經有相當一段時間處于貧困之中,但他以一顆歡快的心工作。盡管貧窮,但他依然憑借微薄的收入生存了下來。他曾自嘲,說自己是個“準時的薪金出納員”。當他戰勝一切困難,成為一名著名人物時,他總是深思自己早期的辛苦和貧困,通過與其做斗爭,最終贏得了榮耀和光輝。一次,他說:“我記住了當我懷著1先令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刻,當時只要我有十幾尼,我就會返回家里,拿起劍,就像口袋里裝滿了錢一樣,滿懷信心地出發。”
或許,除了美國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之外,再沒有卓越的人能夠很好且強有力地闡明判斷力和觀察力的重要性。
愛迪生先生,正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一生只接受過幾個星期的學校教育。他于1847年出生在紐約州北部。父母一貧如洗,用他自己的話說,早期生活“必須出發并趕緊行動”。一個人會認為在火車上賣報紙并不能提供教育優勢,但是對一個有觀察力的人來說,無論是身處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是賦閑在家,生活中沒有一種職業是不需要有價值的信息的;我們不但要知道去哪里尋找它們,更要在得到它們之后判斷其價值。
由于童年時期對電報業的熱愛,年輕的愛迪生開始學習電報。在學徒期間——我們姑且這樣稱呼——他不但學會了如何收發電報,足以勝任電報員的工作,同時也全面了解了收發電報所用的裝置。
“沒有事情能逃過愛迪生的眼睛,”一位認識他的人說,“他觀察每件事情,不僅觀察,還認真思考它的前因后果。他勤奮鉆研每件事情,直到了解其全部。”
另一個朋友說:“在愛迪生14歲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他。據我所知,他的一生從沒有虛度過任何一天。通常該休息的時候,他總是熬夜讀書。他不看小說或西部冒險方面的書,只是閱讀機械、化學和電力的相關書籍,最終熟練掌握它們。但是,除了讀書,只要有片刻的放松時間,他總是細致地培養自己強大的觀察力。只要他沒有睡覺,就一直在努力學習。學校和大學非常不錯,但愛迪生先生的事業表明,只要具備必要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一個人就能成名、成功。”
另一個事例是費城的喬治·W.柴爾斯的經歷。1829年,他出生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12歲時,他在一個書店做役童。“我沒有受過學校教育,”談到早期的奮斗時他說,“但是我對信息有一種不可磨滅的熱情。我沒有時間閱讀書籍,因為我必須操縱手推車。但是我會睜大眼睛仔細聆聽每一件事。盡管我對書的內容一無所知,但我學會了粘合和裝訂。通過這些早期的觀察,我下定決心,終有一天,我將依靠自己成為一名出版商。”
眾所周知,柴爾斯先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青少年時期,他便前往費城開始了奮斗之旅。沒有資金,沒有朋友,他在書店謀了一個職位,在那里,他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
當第一次看到費城《公眾記錄報》時,他只能拿出1便士將它買下來。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擁有這家報紙——最后他實現了愿望。
他的卓越判斷力,不僅是出版商所需要的,也是政治家和銀行家所追求的。從最底層開始奮斗,喬治·W.柴爾斯最終成為偉大的人,兩大州的人都因他的友好而高興,那些敬仰獻身慈善事業的高尚生活的人,都在談論著他的名字。
美國人的自傳中有許多自學成才的例子——通過觀察變得有教養,通過良好的判斷力和不懈的努力變得偉大;但是,沒有人會用稱贊喬治·W.柴爾斯善良、明智、慷慨地生活這樣的話語來評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