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1993~1997 民族品牌進行曲(12)

在張樹新成為商業明星的時候,人們除了對她的互聯網事業充滿了神秘的敬畏和仰視之外,還津津樂道于她的財富暴漲。瀛海威是一家產權清晰的私人公司,張樹新夫妻為此投資了100萬元。在企業創辦16個月后,國家經貿委[34]下屬的中國興發集團決定參股瀛海威,總股本擴充為8000萬股,張樹新以無形資產加其他股權獲得2120萬元的公司股值,赫然成了十分罕見的“陽光下的女千萬富豪”,這當然引起年輕人無窮的遐想。美國《新聞周刊》在一則報道中稱:“人們在談論金錢時,不再像過去那樣羞羞答答,誰擁有更多的金錢,成了一個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在今天的中國,百萬富翁正以每分鐘一個的速度誕生。”

1995年2月,美國《福布斯》首次發表中國內地億萬富豪榜,這一富豪榜先是由香港出版的中文雜志《資本家》刊出的。列入富豪榜的共有19人,首富是四川的劉永好兄弟。這兄弟四人靠養鵪鶉起家,進而在飼料行業潛心經營,做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企業。在他們被評為首富之后,《經濟學人》專門采訪了劉家兄弟。文章描述說:“在過去,四川窮鄉僻壤的宣傳板上可能寫著‘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這樣的話。而現在幾乎每面磚墻上都刷著一家名為‘希望’的飼料公司的廣告語:‘要致富,養牲畜,希望幫你忙’,或者‘豬吃一斤希望飼料長兩斤肉’。同時,地方上的小學也用希望公司的廣告語來編寫他們的童謠。希望公司現在聲稱有10億元的銷售額,擁有60家工廠,1萬名全職雇員和9萬名市場代理。”文章還寫道:“在采訪中,劉永好先生避開了關于他是否是一個資本家的問題,他說,‘這些問題關乎理論;我對理論還沒有進行過深入學習’,他還特別強調了希望公司的博愛之處,包括一些扶貧的計劃,以此證明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性質。希望公司的總部在四川省會成都的郊區,只有兩排低矮的房子,劉先生的車很普通,中國產的大眾桑塔納汽車,招待客人也如普通農家一樣,白米飯、蔬菜和一些牛肉,這很難讓人想到劉是一個有錢的人。劉的十多歲的女兒則不同,穿迷你裙,喜歡比薩、炸雞和漢堡,西方消費文化已經深深影響了近年來在美國求學的她。”

在《福布斯》的這份富豪榜上,第二名到第十名分別是張宏偉、冼篤信、牟其中、張果喜、羅中福、羅西峻、李曉華、熱比婭、宗慶后,這10人的財富從6億元到2億元不等。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除了四川的劉家兄弟和善于炒作新聞的牟其中之外,其他都是一些陌生的人名。在此之前,人們所熟知和崇拜的商業明星要么是國有企業里的改革型企業家,要么是知名的鄉鎮企業家,而《福布斯》的富豪榜卻從另外一個價值評估標準給出了一個新的答案。也就是從此開始,一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漸漸成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價值標桿。在一個物質化的商業時代,人們也許真的需要一個更為直接而易于計算的評價方式。

當《福布斯》的富豪榜還被全國媒體津津樂道的時候,到年底,一個更加聳動和刺激的“商業桂冠”又在北京誕生了,它的背后因為有中國最重要的電視媒體在全力推動和炒作,所以也更為轟動和富有戲劇性。

11月8日,北京的梅地亞會議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保健品、飲料食品及家電企業的當家人都冒著風沙聚集到一起。在這里即將上演一出當場廝殺、無比刺激和血腥的成名大戰。

這個競斗場的搭建者是一個叫譚希松的女策劃人,她當時擔任中央電視臺的廣告部主任。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全國性消費市場的成型,中央電視臺的傳播價值已然被發現,不過,當時每年的廣告收入還不足10億元。譚希松想出了一個絕招,她把電視臺黃金時段拿出來,進行全國招標,她還給投標金額最高的企業準備了一頂虛無而金光四射的桂冠:“標王”。招標會就被定在每年的11月8日,諧音為“要要發”。

1995年舉辦的招標會已經是第二屆了。1994年辦的那場并不熱鬧,譚希松廣發英雄帖,還北上南下四處遍訪,結果來了數十家企業,最出名的是廣州太陽神和山東的孔府家酒。標底打開,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中標者竟是此前毫無知名度、與孔府家酒同在泗水河畔的孔府宴酒,其加冕封王的代價是3079萬元。在中央電視臺不遺余力的熱炒下,孔府宴酒一夜之間名揚天下,竟然成了該年度銷量最好的白酒之一。新聞和促銷效應之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于是,到第二屆的時候,各地豪杰聞風而動,通往京城的大道上,一時間馬蹄聲疾、塵土飛揚。譚希松實在是一個十分了解國民性的人,她開辟出一塊碩大的斗牛場,在旁邊的旗桿上高高掛起一頂桂冠,然后放進所有雄心勃勃的企業家為之一搏。稱王奪標,歷來是中國男人一生最輝煌的夢想,何況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一擲千金的豪氣博取一份舉國矚目的喝彩。

在眾豪杰中,有一位個頭中等、一臉憨厚的中年人姬長孔,他來自山東省臨朐縣一家叫秦池的酒廠。這是一個正營級退伍軍官,4年前奉命到全縣最大的虧損企業秦池酒廠做廠長。他靠著一股子軍人氣魄大膽投廣告,硬是讓企業有了起色,到1995年時銷售額達到了1億元,在北方市場有了點小名氣。在朋友的慫恿下,他也趕到梅地亞來湊熱鬧。那時與會的企業已有太陽神、娃哈哈、樂百氏、沈陽飛龍及山東三株等品牌大佬,當然還包括志在衛冕的孔府宴酒以及發誓雪恥的孔府家酒這對“歡喜冤家”。跟這些成名英雄比鄰而坐,秦池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姬長孔問朋友:“今年奪標大概需要多少錢?”答:“起碼6000萬元。”姬長孔咬著嘴唇不吭聲。6000萬元——3萬噸白酒,秦池大半年的銷售額,中國首富劉家兄弟1/10的資產。

8日上午10點整,招標會準時開始。134個企業家整裝肅然,魚貫而入。會場四周橫幅高懸,攝影機和照相機伺機而立。奪標熱點果然在“兩孔”之間展開。孔府家酒卷土重來,開出的標底是上屆標王的兩倍,達6298萬元。孔府宴酒又豈甘人后,標底恰好高出100萬元,眼看大勢已定,半路突然殺出一匹同省黑馬。唱標唱到山東秦池時,主持人展開標紙猛地停住了,全場寂靜,以為出了什么意外,數秒之后,一個聲嘶力竭的高音把會場推向了無比亢奮的高潮:“秦池,6666萬元!”

“誰是秦池?”“臨朐縣在哪里?”從當時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出,在場的姬長孔還很不習慣鎂光燈的聚焦及眾多記者的簇擁。在擁擠的人群中,在火一樣躥升的熱情中,他還笑得不太自然。但他顯然知道,此刻,他已沖上了華山之巔。

【企業史人物】“刁民”王海

王海是中國商業世界里的第一號“刁民”。這個從青島冒出來的青年農民很享受這樣的“頭銜”,他說:“刁民,是相對奸商而言的。”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假冒偽劣橫行,商家做廣告無所不用其極,產品質量和商業信用之差讓人咂舌。1994年,政府出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中第49條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在此前的民法中,消費者買到假貨最好的結果是按價退貨,如今則可以加倍賠償。王海的出現就與這個條款有關。

1995年3月25日,22歲的青島青年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買了12副標價為85元的假索尼耳機,然后徑直向東城區工商局投訴,要求商場加倍賠償。執法人員問他:“你知道耳機是假冒的嗎?”王海答:“當然知道。”對方一聽就來氣了:“知道假的還買,你這不是刁民嗎?”《中國消費者報》得悉了這件新鮮事,以《刁民?聰明的消費者?》為題發了一篇新聞稿,結果一下子炸開了鍋,支持、反對的各執一詞。王海則來了勁,他連著跑了京城的10家商場,專挑假貨買,然后要求雙倍索賠,50天下來,他竟真的得到了近8000元的賠償金。11月底,中國消費者協會舉辦“制止欺詐行為、落實加倍賠償”座談會,正“跑遍京城四處索賠”的王海作為“神秘嘉賓”受到邀請。在座談會上,政府官員、法學專家和商場老總們就“王海是打假英雄還是‘刁民’”、“是新型消費者還是鉆法律空子”爭論得面紅耳赤。在一些與會專家和官員的猜想中,這是一個“老謀深算、專靠損招兒發財的年輕人”。當長著一張娃娃圓臉、頭戴棒球帽的王海突然出現,愣頭愣腦地坐上主席臺的時候,很多人都笑出了聲。王海念了一篇別人替他起草的《我的困惑》:“……我很困惑,難道我做一件于國于民有益的事情錯了嗎?”來年3月,中央電視臺創辦第一檔即興談話類節目《實話實說》,主持人崔永元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個名氣已經很大的“刁民”。王海很想上節目,但是當時已經有商家揚言要“滅掉王海”,他擔心在電視上露面不安全,二來,上了中央臺之后,全中國的售貨員都知道他長什么樣,就沒人敢賣給他東西了。崔永元給他出主意,說可以化裝。王海被戴了個假發套,黏上唱戲用的胡子,再配副茶色鏡,一照鏡子,連他都認不出自己來了。進入演播室,見到中消協投訴部主任武高漢,王海叫了聲“武老師”,武高漢扶著眼鏡看了好一會兒,才弄清他是誰。武高漢的眼淚竟差點兒掉下來,他說王海的化裝才能亮相太可悲了。王海覺得化裝太假,但戴墨鏡這招兒挺安全,從此,他在公開亮相的場合都戴著一副墨鏡。

王海的“刁民”行動當然沒有止步于北京城,他很快跑到南京、長沙和杭州各地“買假索賠”,邀請他的大多是當地的媒體,他們貼身跟隨王海,進行熱鬧的追蹤報道。于是,王海走到哪里,哪里的商界就陷入一片恐慌,有商家提出“防火防盜防王海”,還有的商場向營業員派發王海的照片,讓他們一定要“死死記住這個相貌”,并設計好了婉言對付他的標準問答。一些商場發現王海來買假的時候,要么找借口死活不賣,要么故意把發票開得很不清晰。他到廣州的消息傳出后,當地幾個大商場的老總緊急徹夜開會研究對策,大家統一口徑,王海在廣州買了幾萬塊錢的假貨,所有商家都口徑一致地不賠不退,逼著他去打官司。

王海講起話來慢條斯理,天生是一個思維很縝密的人,他的學歷不高,卻似乎很會規劃自己的人生。1996年年底,他順勢成立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他的打假事業從此進入了公司化運作。大海公司開始接受企業委托打假。他的第一單生意,是幫廣東愛得樂公司打假。該公司是東南亞銷量最大的摩托車尾箱和頭盔的生產企業,但市場上每年都有30萬~50萬件冒牌貨,公司為打假已斥資300多萬元,走投無路便請王海加盟打假。王海跑了10多個城市,幫愛得樂取締了40多個售假窩點。王海的“商業化打假”自然又引起輿論的一場大爭論。他則很坦然地說:“我們可以給人當槍使,今天你請我們打他,明天他也可以請我們打你。這樣做既可以促進行業自律,我們也能從中得到利潤,最終還有益于消費者。”他的底線是兩條,“只要證據確鑿,只要沒有違法”。1998年,大海公司在為客戶調查一宗假藥案時,了解到性病游醫詐騙問題嚴重。于是王海就派業務員赴合肥、長沙、成都、太原、重慶等地調查,發現一個當年在福建莆田縣秀嶼鎮街頭賣耗子藥的家族,與各地上百家牌子很響的醫療機構“合作”,借著鋪天蓋地的廣告,發展成了全國性的“性病診治”集團,每年從性病患者身上牟取數千萬元的暴利。王海向媒體揭露了性病游醫“占氏家族”詐騙患者錢財的黑幕,同時向衛生部舉報了“占氏家族”的違法行為,當年底衛生部下文對各地游醫進行取締。有人估算,此舉每年將使消費者避免20億元的損失。1998年12月,為了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中央電視臺拍攝《20年20人》專題片,王海與張瑞敏、吳敬璉、李寧、王石、陳章良等一起入選。在一次節目錄制中,經濟學家吳敬璉在送給王海的書上題字“市場清道夫”。

王海的打假越來越呈現出職業化的特點。他曾協助煙草專賣局取締了北京最大的造假煙窩點,查獲555、紅塔山等假煙案值280萬元;協助浙江技術監督局查處全國最大的假閥門案件,案值400多萬元;協助工商局取締北京最大的造假酒窩點,該窩點年產假酒價值近2000萬元。他還與美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合作,代理了世界名牌撲克牌、自行車在中國的打假,甚至連搖滾歌手崔健要搞反盜版和反假唱運動也拉上了王海。2004年,他又有了一個驚人之舉,作為北京市的新居民,他宣布要競選朝陽區人大代表。為此,他聘請兩個北京廣播學院的大學生義務當他的競選助理,到處散布他為選民服務的主張。競選的結果當然是落選,他說:“結果是我意料之中的。我沒有當上正式候選人,參選的起點跟其他候選人不平等。不過5年后我還會參選,但參選之前,我會向全國人大等立法部門提交對《選舉法》修改的建議,因為現在選舉法明顯滯后了。”人們對這位當年的青島青年不得不刮目相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霍林郭勒市| 武夷山市| 曲靖市| 吉隆县| 清原| 辽阳县| 内江市| 蒙山县| 漯河市| 北流市| 射阳县| 昔阳县| 洛扎县| 安宁市| 姜堰市| 明星| 津市市| 东山县| 花莲县| 宽城| 宜川县| 康定县| 永吉县| 安康市| 德州市| 武清区| 鹤壁市| 玉田县| 微山县| 独山县| 泰来县| 鹿邑县| 贵州省| 灵武市| 新民市| 陇西县| 嘉义市| 大同市| 磐石市|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