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出于隱士,老子、莊子分別代表道家哲學發展的第二、第三階段,他們蔑視世俗的主流價值,而有高蹈出世之志,在無為無名中自尋樂地。“道”既被視為宇宙的起源,又被視為萬物的本體;道即是無,無即無名,無和有是“異名同謂”。老子以為道的變化有其常則,而最根本、最顯著的常則就是“反復”。人處世間,觀大化周流,重在“知常”,并效法天、地、道,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莊子更具楚人精神,他的哲學可稱為“生命美學”...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先秦道家出于隱士,老子、莊子分別代表道家哲學發展的第二、第三階段,他們蔑視世俗的主流價值,而有高蹈出世之志,在無為無名中自尋樂地。“道”既被視為宇宙的起源,又被視為萬物的本體;道即是無,無即無名,無和有是“異名同謂”。老子以為道的變化有其常則,而最根本、最顯著的常則就是“反復”。人處世間,觀大化周流,重在“知常”,并效法天、地、道,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莊子更具楚人精神,他的哲學可稱為“生命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