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4)
- 人性的弱點(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卡耐基
- 4967字
- 2016-08-17 14:05:29
我們常常給我們的孩子、家人、員工補充身體的營養,但是我們什么時候才會給他們補充他們自尊的營養呢?我們為他們提供烤肉和馬鈴薯來補充他們的能量,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用一些贊賞之詞來讓他們更有信心。其實,只需要很少的一些贊賞之詞,就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數年里保持著很好的狀態。
保羅·哈維在他主持的電臺節目里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真誠地贊美別人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很多年前,底特律的一位老師讓史蒂夫·莫里斯幫他捉一只小白鼠。這只小白鼠逃跑進了教室里。史蒂夫·莫里斯雖然是盲人,可是他卻有常人不及的聽力。老師知道這點,他真誠地贊美莫里斯敏銳的聽力。這是第一次,莫里斯被別人贊揚到他極具天賦的耳朵。數年之后,他回憶到當時的情境說:“老師給我的贊美是我新的一生最初的開始。”你們看,從那時起,他開始注重培養他的聽力。最終,他成為了20世紀70年代最受歡迎的歌手和作曲者,他就是史蒂夫·王爾德。
有些讀者現在可能說:“哈,這些都是騙人的。你滿口胡言。你舉的都是名人的例子,如果不是名人,那根本不管用。”
當然,奉承對那些有自我見解的人幾乎不管用。那是因為這些奉承太膚淺了,太自私了,太過于敷衍了。這樣的確起不到什么作用。當然,有些人太急于贊揚別人了,他們就像那些餓極了的人去啃地上的青草,吃蚯蚓一樣。
維多利亞女王也對奉承很敏感。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也承認他在稱贊女王的時候格外注意,用他的話來說“小心翼翼”。但是迪斯雷利也是有史以來統治幅員遼闊的大英帝國最懂得禮貌、機敏的人。他很聰明,做事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事物,他卻能注意到,奉承就如同偽劣商品,如同假鈔一樣,如果你很隨意地奉承別人的話,那么最終你會陷入麻煩的。
那什么是奉承和贊美的區別呢?其實,很簡單。贊美是十分真誠的,而奉承卻是敷衍的。一個是我們真心實意的贊美,另一個是信口開河,別有動機。一個是真摯的羨慕,另一個是虛情假意的浮夸。
一次,我到墨西哥城的差普洱提匹克宮,看見了墨西哥英雄阿爾瓦羅·奧布雷貢的半身雕像。在雕像的下面刻著這樣的話語:“永遠都不要害怕那些進攻你的敵人,你要小心那些奉承你的朋友。”
不!不!不!我不是在說奉承!還遠不止這些!我是在說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再次重復:我是在談論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英王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墻上懸掛著六句座右銘。其中的一句是這樣說的:“不要輕易奉承他人,也不要接受那些廉價的贊美。”對!奉承就是廉價的贊美。我曾經看過一個關于奉承的定義,我認為相當不錯,值得在這里提一下:“奉承僅僅只是告訴了別人他自己的偏見。”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說:“無論使用什么樣的語言,除了描述出你自己的想法,別的什么也描述不出來。”
如果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奉承的話,那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際關系方面的專家。
當我們沒有思考其他確切的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花費了我們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來思考關于自己的問題。現在,如果我們停下來不再想自己,而是去想想別人的優點。那么我們就不會再太輕易地說出那么低級、幼稚的奉承別人的話語了。
我們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美德就是贊賞別人。當我們的孩子帶回家一張非常不錯的成績單時,我們常常忽略了表揚他們。還有,當我們的孩子第一次成功烘烤出可口的蛋糕或者搭建好一個鳥巢時,我們仍然忘了表揚他們。沒有任何東西比來自家長的肯定和表揚更能激勵我們的孩子了。
今后,當我們在餐館里吃著美味的法式牛腰肉時,請不要忘記贊揚廚師長這道菜十分可口;當一位疲倦的推銷員謙恭有禮地跟你推銷某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贊揚他們的禮貌。
任何一位部長、演講家都深知在演講時,當眾說那些泄氣的話是不會有任何積極的作用的,也不會受到別人的肯定之詞。那什么樣的話語能對我們辦公室里的、商店里的、工廠里的員工起到事倍功半的激勵作用呢?從我個人的人際交往經驗來看,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一點,所有和我們共事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類,而且他們都渴望得到肯定。每個靈魂都渴望獲得贊美。
在你每天的旅途上都留下些友愛的贊賞火花,那么當你下次路過的時候,你就發現到處都有友誼之火溫暖著你。
康涅狄格州,新菲爾費爾德的帕梅拉·達漢姆,在她的工作職責中有一項就是督導她的下屬。一次,她發現一個門童,工作效率很低。其他的員工都嘲笑他,故意在他負責的樓道上亂扔垃圾。她感到很可惜,寶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帕梅拉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激勵這個孩子。她留意到他時不時地會做出一件很不錯的工作。于是,她當著眾人的面表揚了他。按下來,每天他的工作都有一定的進步。不久,他工作起來已經很有效率了。如今,他的工作完成得相當不錯,而且得到了其他員工的贊揚和肯定。真誠的贊賞往往能收獲很好的結果,但是批評和奚落卻不能。
傷害別人不僅不能獲得改變他們的效果,而且根本不應該這樣去做。這里有一句古話,我抄下來,貼在我浴室的鏡子上面,讓我每天都不得不看到:
我的一生僅此一次,因此,我所能做的任何美好的東西、善良的舉動我都應該立即展示給所有的人,因為我的一生僅此一次,所以我不應該排斥或是忽略它。
愛默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我會時刻向別人學習。”
如果愛默生都是這樣,那么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應該是這樣。請停止對自己的那點小成就念念不忘吧!請努力地看清別人的優點,及時地給予別人最誠摯的贊賞。“真心地給予別人肯定,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人們會因為你的肯定和贊美而歡呼雀躍,而且會用心銘記你的話語,直到永遠。
規則2:誠摯真切地欣賞別人。
3.激發別人的強烈需求
我經常在夏天去緬因州釣魚。對我而言,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喜歡草莓和冰淇淋。然而,魚兒們喜歡蚯蚓和蠕蟲。所以,當我去釣魚溝時候,我就不會想我想要的,我只會去想魚兒們想要什么。所以,我不會去咬綁著草莓和冰淇淋的魚鉤,而是會串好蚯蚓魚餌,扔到魚兒面前,對它們說:“你們不是喜歡這個嗎?”
當你在釣“人”的時候,為什么不用這種相同的理論呢?
這就是勞埃德·喬治的做法。勞埃德·喬治是英國一戰時期的首相。有人問道,很多戰時功勛卓著的領導者,如威爾森。歐蘭度。克里門索,逐漸都會被人一一忘卻,而他是如何做到戰后仍然掌管大權的呢?他回答道,他的持續執政主要是歸功于他知道在什么樣的魚兒面前放什么樣的餌料。
為什么現在要談論我們想要什么呢?這不是很幼稚、荒唐嗎?當然,你對你所想要的東西很感興趣,但是別人并不在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我們對我們想要的東西都很感興趣。
所以,唯一一個能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跟他們談論那些他們想要的東西,并讓他們知道怎么樣才能得到它。記住,以后你想要別人為你做什么事的時候,一定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說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戒煙,不要在他們面前說教,不要談論你想要的,而是跟他們好好說,吸煙可能導致他們在入選籃球隊的時候落選,或者在百米賽跑中失敗。
無論你是在對待孩子、笨蛋,還是黑猩猩的時候,都最好記住這一點。有一次,拉爾夫·王爾多·愛默生和他的兒子試圖把一頭牛犢趕進牛舍。但是,他們犯了大家都會犯的錯誤,他們只是想他們想要的,于是他跑斷了腿也沒把牛趕進牲口棚。他的愛爾蘭女傭,沒有讀過書也不會寫字,但是她比愛默生更了解馬和牛。她讓牛犢吮吸她的手指就像吮吸母牛的乳頭一樣,然后慢慢地把牛引回了牛舍。
自從你出生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你自己的動機。那讓你給紅十字會大筆的捐款的時候呢?也是的。這個也不在例外。你給紅十字捐款是因為你想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你想要成全你的美麗、無私、神圣的舉動。
如果你對行善的感覺比不上他對金錢的喜好,那么你就不會給紅十字會慷慨解囊了。當然了,你行善也可能是因為你不好意思拒絕或者被你的顧客要求這么做。但,一件事是確定的:你之所以捐款是有所圖的。
哈里·歐福史屈特在他的啟蒙書《影響人類行為》一書中說道:“行為映射出我們基本的欲望……無論是在商業、家庭、學校中,還是政治中,我給那些提建議者最好的建議就是,首先激起對方急切的欲望。能做到這點的人,將掌握世界;不能做到這點的人將孤苦終老。”
安德魯·卡耐基,一個貧窮潦倒的蘇格蘭小伙。他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才兩分錢一小時,最后他捐贈出了三億六千五百萬。早年的時候,他學到的唯一一個能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談論別人想要的。雖然,他只讀過四年書,可是他卻學會了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有一次,他的嫂嫂擔心她的兩個兒子擔心得生病了。她的兩個兒子都在耶魯上大學。他們各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了給家里寫信,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母親信中的焦急。
卡耐基卻提議打賭一百美元,他說他甚至能不要求他們回信就能得到他們的回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于是紛紛加入了進來。于是,卡耐基給他的侄兒各寫了一封信。在信封末尾處很隨意附帶上了一句話:“我隨信寄了五美元。”可是,實際上他并沒有把錢裝進信封里。
回信來了,兩個侄兒先是謝謝好心的安德魯叔父寄去的鈔票——你可以猜到下面寫的是什么了。
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于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史坦·諾瓦克。他曾經參加過我的這個課程。一天,史坦晚上下班回家,發現自己最小的兒子提姆趴在客廳的地板上又哭又鬧的。因為提姆第二天要去上幼兒園了,而他怎么也不愿意去。通常情況下,史坦會把孩子趕回屋子去,叫他最好還是決定去上幼兒園。但是,這次史坦意識到這樣做無益于讓孩子保持著一種很高的積極性去上幼兒園。于是,史坦坐下來仔細思量:“如果我是提姆,我會因為什么高興去幼兒園呢?”接下來,史坦和他的妻子把那些提姆可能感興趣的事情的一一列舉下來寫在了一張紙上,比如在手上畫畫、唱歌、交新朋友。然后他們開始實施起來。“我的妻子,李莉,我的另一個孩子鮑勃,我們全都在廚房的餐桌上開始在手上畫畫,都玩得興高采烈。”不一會兒,提姆就偷偷趴在墻角邊看我們。然后,他也要求參加。“不行,你必須先去幼兒園學怎么在手上畫畫才行。”我帶著十萬分熱情,我從他的角度把我們列舉在紙上的事情一一解釋給他聽,告訴他在幼兒園里他能過得有多么的開心。第二天早晨,我還以為我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人,可是我卻發現提姆居然睡在客廳的沙發上。“你在這里干什么?”我問道。“我是等著去幼兒園,我不想遲到。”我們全家人的配合激起了提姆心中的渴望,而這種渴望是討論和威脅不能及的。
明天,也許你會勸告別人做某事。但是,在開口之前,停下來想一想:“我如何才能讓這個人想要去做這件事呢?”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不至于冒冒失失、毫無結果地跟別人談論我們自己的愿望。
曾經,我到紐約去租用一家大酒店的舞廳。每個季度租用二十天用來開辦一系列的講座。可是,有一季度,我突然被通知我需要償付原先三倍的租金。而那時,我已經印好了出場券,通知告示也發布了,這時候我才得知這一消息。自然地,我不想付這筆增加的租金,但是跟酒店談論我們所想要的又有什么作用呢?他們只對他們想要的東西感興趣。于是,幾天之后,我找到了他們的經理。
“接到你們的通知我有些意外,”我說道,“但是我并不埋怨你們。如果我也處在你的位置,我也會親自寫出類似的信。你身為酒店經理的職責就是盡可能地為酒店增加收入。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就會被炒魷魚,而且也應該被炒魷魚。現在我們把你堅持增加租金的好處和壞處都寫下再仔細比較一下。”
于是,我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出一條線,一邊寫上“好處”,另一邊寫上“壞處”。
我在好處那邊寫下:“舞廳費用。”我繼續說道:“如果你把舞廳租給別人開舞會或者開其他的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你會得到比開講座更多的舞廳費用,如果我每個季度都在這里租下二十天開講座,對你們當然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壞處這邊。第一,比起你從我這里增加收入,我只得另尋別的地方來開辦講座了。這樣,你將減少收入。”
“這里還有一個壞處。我開辦的這些講座吸引的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層次很高的人來你們的酒店。對你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廣告,難道不是嗎?事實上,即使你們花五千美元來打廣告,也沒有我的講座能吸引這么多高層次的人來你們的酒店。這對一家酒店而言,是不是很有價值呢?”
在我說的時候,我寫下了這兩個“壞處”,然后把紙交給了經理。我說:“希望你能仔細地考慮到所有的好處和壞處再作出最終的決定。”
第二天,我就收到一封信。酒店通知我租金上調了50%,而不是原來的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