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3)
- 人性的弱點(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卡耐基
- 4995字
- 2016-08-17 14:05:29
這里有一種難以滿足又十分堅定的欲望存在于人類靈魂深處。只有極少數的人尋求到了這種內心的渴望。他們總是能輕易地把別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當他們死去的時候,甚至連殯儀館司儀都會感到惋惜。
這種變得重要的渴望是人類和動物最顯而易見的區別之一。比如,當我還是密蘇里州的一個農場男孩的時候,我的父親喂養著杜洛克大紅豬和純種的白面牛。我們常常去鄉下的市場上展覽我們的大紅豬和白面牛。而且我們還在中西部地區的牲口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獎品是一個藍色的絲帶領花。父親用薄細棉布把領花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每當有客人來我們家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會欣然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
那些杜洛克大紅豬并不在意它們贏得的獎勵,但是我的父親卻很在意。因為這個獎勵給予了他一種自己很重要的感覺。
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這種要讓自己變得更重要的強烈的欲望,那么根本不可能有我們現在的文化。如果沒有這種進取心,那么我們和動物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就是這種要讓自己變得更重要的進取心激勵了狄更斯寫下他傳世的名篇;就是這種進取心,激勵著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譜寫下了千古絕唱的交響樂;就是這種進取心讓洛克菲勒賺到了他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也同樣是這種進取心,讓你們小鎮上最富有的人給自己修了一個遠遠超出自己需要的大房子。
也同樣是這種欲望,誤導了許多小青年加入黑幫,導致了許多青少年犯罪。E·P·穆隆尼曾經是紐約的警察局局長,他說一般的青少年罪犯都是因為太自負了。其中有一個小青年,當他被捕后,他的第一個要求竟然是通知當地報紙電視臺來報道他,把他捧成英雄。這種出名的方法雖然很節約時間,但是我們不能茍同。實際上,他離自己最初想成名的想法更遙遠了,他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如果你問我如何來獲得這種自重感,我會告訴你,這是由你性格決定的。這對你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例如,約翰·洛克菲勒他通過捐款,在北京修建了一所設備很先進的醫院,給很多他從未見過面的人免費治療疾病,獲得了這種自重感。然而,與之相反的,大盜狄林杰獲得他自己的重要感是通過當一名土匪、銀行搶劫犯和謀殺犯。當聯邦調查局特工追捕他的時候,他沖進了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舍里,他大叫道:“我是大盜狄林杰!我不會傷害你的,因為我是大盜狄林杰!”他對成為美國的頭號全民公敵相當的自豪。
是的,洛克菲勒和狄林杰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他們獲得這種自己的重要感的方式。
歷史上,很多名人的例子也讓人捧腹大笑。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這種重要感。比如,喬治·華盛頓,他就很喜歡被人稱做“偉大的美國總統”;哥倫布也很喜歡自己的頭銜“海洋的司令和印度的副王”;林肯夫人就沖格朗特夫人嚷嚷道:“你是母老虎,而且我沒有邀請你,你居然就敢出席?”
伯德在1928年遠征南極時,接受了很多億萬富翁的資助。因為這些億萬富翁知道,當伯德到達南極后,眾多的冰山將會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維克多·雨果,當他知道巴黎的部分街區重新以他的名字命名后,激動萬分。就連最富盛名的莎士比亞,也想方設法地為他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貴族的盾形徽章,以此來彰顯他的名聲。
有時,人們會裝出一副可憐的模樣來贏取同情和關心,然后獲得一種自重感。例如,就拿麥金利夫人來說,她是怎么來獲得這種重要感的呢?她迫使她的丈夫——美國總統麥金利,不去管那些重要的國家事務,成天躺在床上陪她,摟著她,輕撫她的后背哄她睡覺。她堅持要麥金利總統陪伴著她,就連她去修牙的時候也不例外。有一次,她就因為麥金利不陪她去看牙醫而大發雷霆,而麥金利那個時候正在和他的國務卿討論國家的重大問題。
一次,作家瑪麗·羅伯特·萊因哈特告訴我一個聰明而又精力充沛的小姑娘是如何裝出一副可憐樣來獲取這種被重視的感覺。萊因哈特夫人說:“一天,這個小姑娘可能是一下感受到了自己年齡的壓力,想著自己未來并沒有什么好指望的。她就倒在了她的床上,接下來的十年,她的老母親成天跑上跑下來照料她女兒的生活。終于,有一天,老母親精疲力竭,離開了人世。這個孩子仍然躺在床上,過了幾周實在不是滋味,她自己又爬了起來,穿好衣服,重新開始了她的生活。”
一些權威專家宣稱人們有時處于一種夢境般的恍惚狀態,實際上是為了尋求一種自己被尊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他們在殘酷的現實中不曾擁有的。在美國,患這種精神疾病的病人遠遠超過患其他所有的疾病的病人的總和。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神志不清呢?
沒有人能籠統地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知道,某些疾病,就像梅毒,腦細胞的損傷可能會導致神志不清。實際上,一半的精神疾病是由于某些生理原因,如腦組織損傷,過量飲酒,吸食毒品。但是,另外的一半——這就是上面那個故事聳人聽聞的部分——其余一半的人的神志不清,顯然不是因為他們生理上的原因。通過最先進的科學檢查,我們發現,他們的腦細胞就如同你我一樣的健康。
那為什么這些人還是患上了神志不清呢?
我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了美國一家最著名的精神病醫院。我找到他們的主任醫生,這位醫生曾在這個領域獲得過最高榮譽,以及其他許多令人垂涎的獎項。當我問到他時,他很直接地告訴我,他也不知道為什么人們會神志不清。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但是他告訴我,很多人之所以神志不清,是因為他們在神志不清的時候會找到一種自己被尊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企及的。接著他告訴我一個故事:
“我現在有一個病人,她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個悲劇。她渴望愛,渴望性滿足,想要孩子,還有社會地位。但是她的生活打破了她所有的希望。她的丈夫一點都不愛她。他不但拒絕和她一起吃晚飯,還強迫她每天晚上把飯給他送到樓上去。她也沒有孩子,沒有社會地位。終于,她發瘋了。在她神志不清的時候,她認為自己已經和她的丈夫離婚了,還保持著她少女時的姓氏。現在她以為自己嫁給了一位英國貴族,現在她堅持我們叫她史密斯夫人。”
“至于孩子,現在她每天晚上都以為自己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每次,我去看望她的時候,她總會說:‘醫生,昨晚我又有了一個孩子!’”
生活的巨浪打碎了她所有夢想的小船。只有在幻想的小島上,那里陽光明媚,她夢想的小船安靜地停靠在港灣里,海風輕撫著她的臉頰,海鷗在她頭上飛翔。
這是個悲劇嗎?我不知道。她的醫生告訴我:“如果我能伸手把她拉回現實的世界,讓她保持清醒。我也不愿意這么做的。她現在比以前開心很多了。”
如果有人太渴望獲得這種自己被別人尊重的感覺,那么他們就會通過失去理智、神志不清來得到它。想象一下,我們通過真誠的欣賞、贊美別人就能阻止這種悲劇的發生,這是多么美麗的奇跡啊!
美國第一個年薪超過一百萬的商人是查理斯·斯瓦布(那個時候還沒有個人所得稅,而且每個月兩百月薪就認為已經很是富裕的了)。他被安德魯·卡耐基于1921年任命為新組建的美國國家鋼鐵公司的總裁。那時,斯瓦布只有38歲。后來,斯瓦布離開了美國國家鋼鐵公司,跳槽到了處于困境中的伯利恒鋼鐵公司。他改組了這家公司,使之成為了美國效益最好的一家公司。
為什么安德魯·卡耐基愿意付給查理斯·斯瓦布每年百萬的年薪呢?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斯瓦布是一個天才?不。是因為他比其他人都了解怎么制造鋼鐵?更不是。查理斯·斯瓦布親口告訴我,他有眾多優秀的手下,這些手下都比他更了解如何生產鋼鐵。
斯瓦布告訴我,他每年可以賺到百萬年薪是因為他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我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便是他處理人際關系的秘密,這個秘密應該被刻在青銅上,掛在每個家庭、大學還有商店的門口。孩子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些話,而不是浪費他們寶貴的精力在記憶拉丁文的動詞或者巴西的年均降雨量上,如果我們按照這些話去生活,那么你我的醫生肯定會完全不同。
“我認為我的能力主要是能激發起我周圍人的激情,”斯瓦布這樣說道,“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懂得如何去開發一個人最大的潛力。那就是通過欣賞和鼓勵。”
“沒有比來自上級的批評更能扼殺一位員工的進取心了。我從來都不批評任何人。我相信我們應該激勵我們的部下去更好地工作。所以,我更喜歡去贊揚我的部下而不是批評他們的缺點。當我喜歡某事的時候,我就會很真心地贊揚我的下屬,而且從來都不吝嗇我的表揚。”
這就是斯瓦布的名言。但是普通人又是怎么樣做的呢?剛好完全相反。如果他不喜歡他下屬做的某事,他就會大聲訓斥他的下屬;如果他的下屬做了符合他心意的事,他卻只字不提。正如同那句古話:
“只要我一次沒做好,我就總是被批評!當我第二次做好了,卻沒有一句表揚!”
“在我廣泛交往的一生中,認識了世界各地很多很偉大的人物,”斯瓦布說,“我發現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會很真心地贊揚欣賞別人的工作而不是批評別人的努力。”
他也很坦率地說,這也是安德魯·卡耐基成功背后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安德魯·卡耐基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底下都會很熱誠地贊揚他的下屬。
安德魯·卡耐基甚至希望在他的墓碑上都刻下贊揚他助手的語句。他為自己寫的墓志銘是這樣寫道:“這里躺著一個人,他知道如何去表揚他周圍那些比他更聰明的人。”
真誠地贊揚別人就是約翰·洛克菲勒成功處理人際關系的首要秘密。例如,他的一個合伙者,愛德華·貝德福德因為雇用了一個騙子,導致他們在南美的公司損失了一百萬美元。約翰·洛克菲勒也許會批評他,但是,洛克菲勒知道他已經盡力了——而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于是,洛克菲勒決定找些事情來表揚他。最后,他發現了一閃光點來贊揚貝德福德,那就是貝德福德為洛克菲勒節省了百分之六十的投資金額。“這相當不錯,”洛克菲勒對他說道,“我們常常都沒有貝德福德做的那么好。”
我知道一個故事,雖然它從來都不會發生,但是它蘊涵了一個真切的哲理。下面便是這個故事:
“有一個農婦,結束完一天繁重的勞作后。她把一堆堆的干草放在了那些農夫的碗前。那些農夫罵道:‘你是不是瘋了?’她答復道:‘憑什么啊?我如何才能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我每天都給你們做的是飯菜而不是稻草?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我天天為你們做飯。但是我從未聽起你們提起過我做的飯菜!’”
幾年前,有一個關于離家出走婦女的調查。你能猜到什么是這些婦女離家出走的最大的原因嗎?原因就是“缺少尊重”。我敢打賭,那些離家出走的丈夫也肯定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有些時候,我們太不把我們的愛人當回事了,從來都不讓他(她)知道我們很尊重他(她)。
我班上的一個同學告訴我,有一次,他的妻子提出過這樣一個要求。他的妻子和其他別的一些女人參加了教堂組織的一個自我改善計劃。她讓她的丈夫給她提出六個讓她成為好妻子的建議。他在班上說道:“當時我很詫異。對我而言,給她提出六條建議是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但是,她也可以很輕松地給我提出上千條的建議。我對她說:‘讓我好好想想,我明天再給你答案。’”
“第二天早晨,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給花商打電話,叫他們給我送六枝紅色的玫瑰花過來。并且在花束中的字條寫上:‘我怎么都想不出六條改變你的建議。我就愛現在這個你。’”
“傍晚我回家的時候,你們猜猜是誰在門口等著我?對!就是我的妻子。她眼里含著淚光。無須多說,我十分慶幸我并沒有按照我妻子要求的那樣給出六條建議。”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天,當我的妻子在教堂里匯報完了這件事,幾個和我妻子一起學習的婦女專門來我家拜訪我,她們說:‘那是我們聽說過的最體貼的話了。’這樣,我意識到了欣賞所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佛羅倫薩·齊格菲爾德是有史以來最富盛名的制片人,是他讓百老匯如此出名。而他的盛名正是因為他敏銳的能力——讓眾多美國女孩更加容光煥發。他總是能發現那些丑小鴨身上的閃光點,然后把她們包裝成舞臺上眾人矚目的明星。他深知贊美和自信的力量,他通過最直接的贊美和體諒,讓女孩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而且他特別注重實際:他把合唱隊女孩的薪水從30美元一周漲到了175美元一周。他也很具紳士風度,在富麗秀的晚會上,他公開贊美那些明星,然后還接著表揚了那些美國小姐幕后的合唱隊的女孩。
我曾經沉迷于當時流行的節食風潮,六天六夜也沒有吃東西。其實,這并不難。當到了第六天晚上的時候,我已經沒有第二天晚上那么餓了。我知道,如果有哪個人不讓他的親人或者員工六天六夜都不吃東西的話,他肯定會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但是,他們卻讓他們的親人、員工六天、六周,甚至六年都得不到一句誠摯的贊揚。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每個人對贊美的渴望正如同對食物的渴望那么強烈。
阿爾弗雷德·隆特,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曾扮演過《維也納的留尼旺》里的男主角。他說:“沒有一件東西,比我對自尊的渴望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