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大全集
- 宋偉
- 1488字
- 2019-01-03 12:19:49
人心歸田氏
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甚至和秦國對峙到最后,可謂經久不衰。田桓子即田氏在齊國的得寵,也有其深長的歷史淵源。
早在春秋初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國的公子完逃奔到齊國,此為陳氏(陳即田,古音陳、田不分)在齊國的最早出現的記載。齊桓公很賞識他,要他做卿官,他只接受了作管理工匠的工正職務。后來在反對權臣慶封的斗爭中,田氏積極地站在國君這邊,在反對齊惠公的后代——欒氏、高氏的斗爭中,田氏也站在國君這一邊。這些斗爭逐漸使田氏在齊國站穩了腳跟,而且政治、經濟勢力也越來越強大。
齊景公在位多年,早年曾想重操霸業,在受挫后就消沉起來,生活比較淫靡,內政也很腐敗。有一次,他問晏嬰說:“你經常到市面上走,你知道什么東西貴,什么東西賤嗎?”晏嬰回答說:“踴貴而履賤。”踴是被砍掉腳的人用的假腳和假鞋。當時,齊景公濫施刑罰,經常施以刖刑,晏嬰借此來勸說齊景公。由此可見景公殘暴之一斑。但這種情形正為田氏收取人心、發展勢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田氏用大斗出、小斗進的手段廣為籠絡人心。齊國原有的量具分兩種進制,田氏自己改用了統一的進制量具,比公家的量制顯然增大。在往外借糧時,田氏使用自己的家量,往里收回糧食時使用公量,雖然自己吃了虧,但卻贏得了廣大百姓的好評。據說當時的民眾大量逃往田氏門下,“歸之如流水”,而田氏則把這些人藏起來,并不上報戶數,稱之為“隱民”。
在田氏取得絕對的政治、軍事優勢之前,經歷了兩次大的斗爭。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532年夏天。齊景公臨死前托付高張、國夏兩人照看太子荼,因而成為權力很大的托孤大臣。田氏要想取得齊國政權,就要除掉他們。田氏假裝對二人十分恭順,實際上處處窺伺他們的過錯及動向,并不時地向卿大夫們傳播,爭取了朝中的人心。后來,高張、國夏兩人密謀除掉田氏,田氏得信,即鼓動大夫,聯絡甲士一起攻進了宮中,準備挾持國君。高張、國夏聽到消息,立刻帶兵來救,在街上與田氏的人相遇。由于田氏深得民心,很快就把對方打敗。這樣,國君也就成了他手里的傀儡。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前481年。齊簡公在位時,十分寵信監止,讓田氏的兒子田常和監止分別做左、右相,實際上監止處處得到簡公的支持。田常看到二人不能并存,就密謀除掉監止。田氏家族先派族人田豹打入監止的內部,做了他的家臣,取得了他的寵信,竊取了監止想除掉田氏的消息,然后,族人田逆等逼迫田常劫持了齊簡公。監止失去了國君的支持,又因人心歸田,他也就無計可施,只得逃走。逃跑時竟迷了路,逃入了田氏的封地,被當地人捉住殺死。
后來,齊簡公逃到了舒州,不久也就被田常抓住殺死。田常立簡公的弟弟驁為國君,是為齊平公,自己做了國相,掌握了實權。到公元前476年,齊國的政權已完全掌握在田氏的手里了。田常死后,其子襄子代立。襄子頗富才略,又將田氏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田氏代姜氏,已勢在必然。
公元前392年,田襄子的孫子田和,干脆把名義上的齊康公遷到海邊,自立為齊國的國君,8年以后,齊康公死于海島,從此姜齊絕脈。在田氏掌握了朝政之后,曾對齊國歷來權臣大族鮑氏、晏氏、監氏及公族進行了一次大清洗,殺掉了其中有將來可能爭權的人物,消除了潛在的危險,并大封田氏,把齊國要職大多交給田氏把持。田氏在齊國也就穩如泰山了。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仿照當初“三晉”的例子,正式封田和為齊侯,即田太公。
田氏在齊國的發跡,據《左傳》記載,曾有“五世其昌”, “八世之后莫之與京”的卦辭。從公子完逃到齊國,到田氏娶齊侯之女為妻,奠定田氏在齊的地位,恰好五代;至田襄子成為實際上的國君,恰好是八代。其實,這卦辭的“應驗”,很可能是后人根據歷史事實造出來的。
——見《左傳》、《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