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吳起變法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變法不僅僅是法家的事,儒家也經常“變法”。如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吳起,曾被法家認為是善于變法的代表人物,實際上,在他的思想中,儒家的成份更濃一些。

吳起治國治兵,不以自然條件和已有的社會條件為決定性的因素,他說:“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用兵之道,以治為勝。”魏武侯接受他的建議,“內修德政,外治武備,治國不以山川之險”,最終稱雄一方。

當時,魏文侯因吳起善于用兵,廉潔公正,頗得將士歡心,便拜吳起為西河(魏郡名,轄境在今陜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郡守,把他放在最為重要的地理位置上,以抵御秦國和韓國的進犯。魏文侯死后,吳起便侍奉他的兒子武侯。魏武侯剛剛即位,為了了解國家的形勢,便于公元前395年來到西河,乘船順黃河而下,察看地形。在視察途中,武侯見高山大河,險要奇偉,十分感慨。他回頭對吳起道:“山河環抱,形勢險要,這是一道攻不破的天然防線,阻擋著敵人的入侵,這真是魏國的國寶呀!”

吳起聽了,很不同意他的話,覺得武侯不懂定國安邦之策,便搖了搖頭,對武侯說:“國家的興盛衰敗,在德不在險。”武侯見吳起不同意其觀點,便問道:“這是為什么呢?”吳起對他說:“國家的興盛衰敗,在于是否施德于民,不能只依賴山川的險要。從前,三苗氏所居之地,左有洞庭湖,右有鄱陽湖,所處地勢險要,由于疏于國家的治理,沒有德行,不講信義,被夏禹滅亡了。夏朝末代君主桀的所在地,左有黃河、濟水,右有泰山、華山,南有龍門山,北有太行山,地勢也很險要,由于不施仁政,商湯放逐了他。商朝末代紂王的國都,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北有恒山、南有黃河,同樣因政治腐政,不行德政,被周武王殺死。如此看來,治國在于有好的政策法令,給人民以恩德,而不在于地形的險要,如果您不施德政,恐怕連您乘坐的船上的人都會成為您的敵人。”武侯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更加敬佩他。

吳起輔佐文侯和武侯,鎮守西河27年,西卻強秦、北滅中山、南敗荊楚,屢建奇功,拓地千里。魏國強大起來,吳起也因此而名揚諸侯。

吳起本來可以在魏國有更大的作為,但后來遭到了別人的讒毀,不得不離開魏國。魏國的宰相田文死后,宰相的職務由一名叫公叔的人接任,他娶了魏國的公主為妻,卻十分畏懼吳起。公叔的一個仆人深知主人的心思,對公叔說:“吳起很容易就可以攆走。”公叔問:“怎么做呢?”仆人說:“吳起為人傲慢并且喜歡榮譽。您可先對武侯說:‘吳起有雄才大略,可是大王您的國家太小,西面又與強秦接壤,實在不是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地方,臣擔心吳起無心再留在魏國了。’武侯如果說:‘怎么辦?’您就可趁機對武侯說:‘可用把公主嫁給他的話來試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意思,就必定答應娶公主,如果他不想久留,就會蔑視公主。這樣一來,就能推斷出他的心意了。’您利用機會邀請吳起到家中作客,故意讓公主生氣而輕視您。吳起如果看到公主這樣瞧不起您,就必定推辭,不愿意娶公主。”果然,吳起看到公主那樣蔑視魏國的宰相,就婉言謝絕了這門婚事。武侯起了疑心,漸漸地就不信任吳起了。吳起害怕惹禍上身,于是就離開了魏國,到楚國去了。

吳起在楚國變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他得罪了舊貴族,結果被射殺。縱觀吳起的一生,他對自己的理想十分執著,不像法家或者縱橫家那樣隨機應變,甚至不像兵家那樣講究冰冷的理性,追根溯源,這是由他的思想中的儒家成分決定的。因此,如何運用儒家的智慧,應該是我們要深入考慮的問題。

——《史記》、《戰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和平区| 荥阳市| 廉江市| 榆中县| 江达县| 文化| 荥阳市| 南宫市| 德保县| 徐水县| 南安市| 墨竹工卡县| 天长市| 毕节市| 拉萨市| 固始县| 庆云县| 永善县| 卫辉市| 苏尼特右旗| 称多县| 越西县| 科尔| 桂平市| 莆田市| 张家口市| 蓝山县| 南阳市| 昭平县| 塔河县| 灌南县| 托里县| 正阳县| 大名县| 旅游| 兴化市| 宁津县| 静安区| 泉州市|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