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節:骨與骨之間的紐帶

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為關節,能活動的叫“活動關節”,不能活動的叫“不動關節”。這里所說的關節是指活動關節,如四肢的肩、肘、指、髖、膝等關節。它們是人體活動的樞紐,在人們的生活和勞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節由關節囊、關節面和關節腔構成。關節面是由關節頭和關節窩組成的,關節面上有一層關節軟骨在運動中起緩沖作用。關節囊是附著在關節面周圍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結締組織囊,分內外兩層,外層堅韌起保護作用,內層薄而柔軟,分泌滑液,減少摩擦。關節腔是關節圍成的密閉空腔,含少量滑液,可以減少關節運動時的摩擦。關節有病時,可使關節腔內液體增多,形成關節積液和腫大。此外,在關節周圍還有韌帶和肌腱牽扯著,以保持關節的穩定。

由于各種骨骼的任務不同,聯結方式各異,因此關節的結構特點也不同。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

關節的結構

● 纖維性關節。構成這種關節的骨頭是由纖維組織聯結的,它們幾乎不怎么運動。

● 軟骨性關節。這種關節之間由軟骨聯結,軟骨參與構成關節的生長帶,當生長停止后,軟骨被骨所取代,關節也就閉合。

● 滑液關節。這是四肢骨之間的活動式聯結。人體大多數關節都為滑液關節,所有滑液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活動。這一類關節是最靈活的。滑液關節炎主要發生在這類關節中。

 

◎ 常見健康問題

關節脫臼

關節脫臼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急癥,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

關節受直接或間接的外力,骨頭扭曲移位或肌肉突然用力收縮,都可能引起脫臼。最常發生脫臼的關節是肩關節、肘關節、大拇指指關節與下頜關節。脫臼與骨折很難辨別,只要懷疑有骨折,就應以骨折方式處理。

一般人常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關節脫臼的治療比骨折容易,只要敷敷藥,把出來的關節推回去就可以了。事實上,關節脫臼的治療,往往比骨折的治療還更須費心,因為脫臼意味著關節囊以及附近相關重要韌帶的斷裂。若治療不當,不是引起關節粘連僵硬,就是引起關節的不穩定。而且韌帶的傷害常常造成其本身結構的永久變形,甚至斷裂,無法自行愈合,或者自行愈合也無法恢復本來的功能,而被一些瘢痕組織所取代。

癥狀

● 感覺劇痛。

● 傷處不能動彈,關節固定不動。

● 傷處腫脹,有淤傷。

急救

● 肩部脫臼。脫去你的鞋子,用腳撐在傷者腋下,拖動脫臼的臂部,使之復位。用懸帶支持臂部并用繃帶使之與胸部固定,好好休息。

● 手指脫臼。拽動手指,再慢慢放松,使骨頭復位。如有人握牢傷者的腕部,效果更好。此法只可用拇指輕輕一試,如不起作用,則不可再進行下去,以防引起嚴重傷害。

● 頜部脫臼。頜部移位通常是由于遭到打擊引起的,有時甚至只是因為打呵欠。在下牙上放好布襯墊,使傷者的頭部靠牢。用拇指向下壓動襯墊,同時用手指使腭部移位處前后轉動,這樣會使其突然復位。

● 肘關節脫臼。可把肘部彎成直角,用三角繃帶把前臂和肘托起,掛在頸上。

● 髖關節脫臼。應用擔架將患者送往醫院。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肩、肘和腕。

風濕性關節炎是上呼吸道被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種全身結締組織的炎癥性疾病,常反復發作,以心臟和關節受累最為明顯。由于本病發病較急,病初多以全身發熱和顯著的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不但會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還會延誤病情,使之呈遷延難愈之勢,造成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一些患者因此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約50%的患者病情可發展到心臟,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主要受氣候的影響,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引發風濕性關節炎。

那些經常處在寒冷環境下,以及整天與水打交道的人也容易患風濕性關節炎。

預防

● 注意保暖和防寒防潮。

● 適當鍛煉以增強免疫力。

● 預防扁桃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 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臥。

小貼士:關節炎治療偏方

用紗布包住炒好的鹽,特別是老海鹽,熱敷于關節,可治療因潮濕、風濕等引起的關節炎。

● 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不可偏嗜,要有節制。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熱痛時,不宜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胃腸道不適者,少食生、冷、硬的食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癥狀

患者常于數周或數月內逐漸發病,表現為指掌關節、腕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同時可伴有全身不適、乏力、低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癥狀。少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急性型:在數天之內出現對稱性多個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起病后關節炎可以反復發作或持續發展。

預防

● 及早診斷。發現有四肢小關節腫瘤、早晨僵硬等應及時到醫院風濕病專科診治,不要輕信江湖秘方,或自己濫用藥物,延誤診治。

● 避寒保暖。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由于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導致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要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習慣,冬天要戴手套,不要用冷水和化學洗滌劑接觸患處,避免受涼、疲勞與潮濕。

● 發病初期,有發熱和明顯的關節腫痛,應臥床休息,加強營養,保持精神愉快,建立信心,及時進行徹底有效的治療。

● 少食肥甘厚味和寒涼之品,適當進補一些益氣健脾、滋補肝腎、養血活血、強筋壯骨之品。

忌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做湯也宜少放油。

忌海產類。患者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后,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炎癥狀加重。

忌酸性食物和過咸食物。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導致體內酸堿不平衡,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同樣,若吃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魚等,也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 適當從事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玩健身球、野外郊游等,動靜結合。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關節炎疾病中的一種,它是發病率最高的一種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發生是由于關節的軟骨退化改變,慢慢的,關節軟骨發黃、變得粗糙,隨后,軟骨會出現裂隙、軟化、變薄,嚴重時會大面積剝落,失去對關節的保護作用。同時,產生骨刺、關節畸形等骨關節炎的癥狀。

癥狀

最常見的癥狀是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僵硬、行走不便、關節畸形;日常生活中出現蹲起困難,還可伴有腿發軟、擺動雙腿時關節中有“咔嚓咔嚓”的摩擦音、局部壓痛、X線片顯示骨質增生、關節周圍組織(如肌肉、韌帶、滑膜等)的損害等。

預防

● 應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大幅度活動,如爬山、爬樓梯等,以延緩病變的進程。

● 肥胖的人,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

● 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減輕關節負荷。

● 發作期應遵醫囑服用消炎鎮痛藥,盡量飯后服用;關節局部可采用濕熱敷。

● 病變的關節應用護套保護。

● 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潮濕受冷。

● 注意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維生素D等對骨關節炎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 保健和護理

● 增強營養。為了預防關節炎,應削減高脂肪食品的分量。因為每天吃高脂肪膳食,關節炎癥狀可明顯加重,甚至出現關節腫脹、強直、活動障礙等。不過,食物的選擇宜豐富,特別要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大豆制品,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便抑制炎癥因子滲出。風濕發作,關節紅腫熱痛時,要忌吃辛熱燥火的姜、蔥、羊肉、狗肉之類。

● 謹慎鍛煉。鍛煉方法不對,對關節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例如加速太快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如果關節已經受到傷害,運動時就更應當謹慎,有時即使是跑步也會使病情加重。不妨每周安排幾次長距離的步行,或者其他對關節震動少的運動。

● 注意天氣變化。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冷水的不斷刺激,都可誘發風濕性關節炎,或使病情加重,所以應盡量避免。要隨時留意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襲和天氣變化時,注意防寒保暖,并盡量不接觸冷水。宜穿氯綸內衣,因為氯綸可產生靜電效應,能與皮膚摩擦產生“電療”的效果,有利于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水县| 屏南县| 安康市| 西峡县| 石屏县| 昌宁县| 霍城县| 靖州| 临江市| 亳州市| 崇阳县| 崇义县| 临安市| 灵川县| 郓城县| 孙吴县| 博湖县| 江津市| 秭归县| 新兴县| 青浦区| 页游| 石嘴山市| 图木舒克市| 积石山| 张掖市| 炎陵县| 遵化市| 惠州市| 济南市| 米泉市| 黄浦区| 勃利县| 呼伦贝尔市| 新昌县| 霍林郭勒市| 扎赉特旗| 神农架林区| 都江堰市| 乌鲁木齐市|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