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政治:匯率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 (美)杰弗里 A.弗里登
- 1663字
- 2019-01-03 10:37:22

匯率選擇
匯率政策制定者面臨著兩個息息相關的選擇。第一個是理想的匯率制度,特別是是否將匯率固定于其他國家的貨幣或商品(如黃金)。第二個是匯率的水平(價格)。
匯率制度有兩個普通含義。第一個是指現行國際貨幣安排。金本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黃金-美元標準以及當代浮動匯率制度都是國際貨幣制度;歐洲貨幣體系(EMS)是一個地區性的貨幣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匯率制度的選擇涉及幾個國家的聯合決策。由于這樣一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依賴于多國的堅持,因此沒有哪一國能憑一己之力創建一個國際貨幣制度。
匯率制度的第二個含義僅僅是指單個政府管理其匯率的方法。在這種背景下,一國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調控本國貨幣相對于其他貨幣的匯率。固定匯率制度要求貨幣當局將本國貨幣兌商品(如黃金)或兌另一國貨幣的價值保持穩定。有時一個貨幣對一籃子貨幣是固定的,但這是不完全固定,因為它意味著相對于單個貨幣匯率的大幅變化。此外,如果(通常是)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并不是公開的,該國政府可以通過改變籃子里的貨幣構成來改變匯率。在極端情況下,政府可以選擇采用另一國的貨幣,如美元;或創建一個多國貨幣聯盟,如歐元。
對于固定但可調或可調整的盯住制度,政府承諾在任何給定的時點保持匯率不變,但也明確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改變匯率。其好處是既維持了短期匯率的穩定,同時又沒有完全消除國內政客影響政策的能力。盡管如此,由于貨幣價值可以在任何時點改變,與此有關的不確定性導致這種制度并非完全可信。
浮動匯率是指貨幣當局沒有盡量將匯率穩定在一個預先確定的水平上。外匯市場決定貨幣的價值,同時國內政策的制定者并不承諾會維持一個特定的匯率。但這并不排除決策者對匯率的關注。當局可能干預以穩定匯率或盡量減少(或增加)超過他們認為可以接受的波動。國內貨幣政策,如利率政策,可能與匯率政策處于同等立場。但是政府不會明確公開承諾維持任何特定的匯率。
除了匯率制度,貨幣當局還會制定政策以影響匯率水平:貨幣的價值。一國貨幣兌其他貨幣的價值可以上升(升值或高估),也可以下降(貶值或低估)。對不同貨幣,匯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波動。最好的總體測度是有效匯率,一國貨幣兌其他貨幣的匯率取決于其他國家在該國貿易中的重要性。名義匯率的波動,只是衡量貨幣的相對價值,意義往往小于實際匯率的變化,后者根據國家之間的通脹差異進行調整。如果國內沒有通脹而國外通脹率為20%,要使匯率保持不變,相當于使本國貨幣實際貶值:本國商品的外幣價格相對于外國商品的外幣價格下降,而外國商品的本國貨幣價格相對于國內商品的本幣價格上漲。這也相當于外國貨幣的實際升值:相對于用本國貨幣表示的本國商品的價格,外國商品用外國貨幣表示的價格相對上升了。
實際匯率反映了匯率對一國貿易和支付的影響。政策制定者、商界人士、記者和其他人經常談到貨幣對“競爭力”的影響,比如抱怨貨幣價值使得國內產業很難與進口產品競爭,或者出口有困難。在這些情況下,他們抱怨的是實際匯率。一些部門抱怨“高估”(升值或“強勁”)的貨幣,而其他部門可能會抱怨“低估”(貶值或“弱勢”)的貨幣。
貨幣的實際價值對每一個開放的經濟體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影響到國內商品和服務相對于國外的價格。因此,政策制定者、經濟主體以及其他非常關心實際匯率者,常常將其解釋為該國的競爭力。這相應地又使名義匯率成為政策的關鍵,因為在幾乎所有情況下,名義匯率波動會產生實際影響。的確,這種影響會因國家、商品和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事實上,這種變化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更多內容見下文)。雖然學者對于應如何制定有效匯率政策存在分歧,但大多數人都同意,至少從短期和中期來看,名義匯率波動會產生重大的實際影響。
就本書的研究目的而言,關鍵的一點是,政策制定者可以影響匯率制度和匯率水平。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達到其目標,如從改變利率到對貨幣市場的干預等。貨幣價值也對重要經濟主體的福利(事實上是對廣義上的國家經濟命運)有很大的影響。匯率政策不過是與任何單個國家經濟政策一樣強大的政策,而且,它提供給政策制定者和公眾的選擇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