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冥想,一種心靈的訓練

冥想是一種人們與生俱來便擁有的能力,你可以說那是“生命的本能”,但它所關注的乃是超越本能的事物,比如永恒、比如無限、比如靈性……

把冥想作為一種創造生活的途徑,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簡單:只要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明晰而真切的圖景,并使它反復呈現在眼前,就真的能夠達成所愿。首先,我們要知道,冥想是一種精神體操,是一種心靈上的訓練,我們不要對任何事物用力,因為這種刻意的造作會使我們偏離真正的平和安寧,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要在喧囂的塵世中混沌地度過此生。

作為一個完整的心靈訓練的過程,冥想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盡管許多有過親身體驗和修習實踐的人都說,睡前和醒后是兩個不錯的時間段,但其實冥想這種心靈活動也可以是在我們等人、等車或者工間休息的時候進行。

在時間的選擇上不必那么刻板、機械,也不必非要等到煩惱充塞心間才想要去進行冥想的修習。讓冥想變得就如同吃飯喝水、睡眠休息那么平常,這才是真正的“心生活”。

每天慢一點

前段時間有本很熱銷的心靈勵志書,叫《人生那么長,停一下又何妨》。這本書的名字就有意思,盡管佛陀說人的生命只是在那一呼一吸之間,又有詩歌說生命如朝露,短暫而無常。這些都是在警醒世人,要珍惜這僅有一次的生命,不要虛度青春華年,免得老來留下遺憾。但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做那上滿了發條的機器,一刻不停地運轉起來這樣才最好。

雖然生命它譬如朝露,人身稀有難得,但其實人生是很長的一個漸變過程——如果我們做那上滿發條的機器的話,那么這一生確實是漫長又枯燥的。可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似乎沒得選擇,只能根據現今社會的價值標準來安排自己的人生,依循著既有模式生活: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接受教育,努力讀書,爭取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然后,找一份工作,努力掙錢,成為人人皆艷羨的“成功人士”;當然,即便有了事業但是沒有家庭,人生也稱不上完滿,于是我們又要戀愛、結婚、生兒育女。我們以為,如果自己的人生不是按照這個流程走下去,那么必然是一種很不正常的事情。我們被既有的價值理念禁錮住了自心,不遺余力地去做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

但是,當某一天,我們實在身心疲累至極,想到要在這奔跑的人生中停下來稍事休息,可我們卻無論如何也停不下來了。因為,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維和情緒、我們的心,早已經不能為我們所“控制”。拼命地追逐金錢、縱情享受,已然成為生命的慣性。我們說“我想停下來”,可卻無法剎住那繼續沖向物欲享樂的腳步,其實這腳步,也是由心來把控的。

我們的生活步調竟如此緊張,我們的身心竟如此疲累,我們無暇照顧自己的心,沒有時間思考生死,也沒有辦法安靜下來。整個人都在狂躁和焦慮中度過,這便是現代人的身心狀態。我們總是希圖跑得更快,卻忘記了如何才能使自己身心無懼、平靜安然地走得更遠。很多人都在說:“我明白如何與上司、與同事、與親友相處,可就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與自己、與世界相處。”

其實,一個不懂如何與自己相處、與世界相處的人,他未必就真的明白如何與他人相處,而他嘴里所說的“很懂如何與人相處”,實際上無非是耍些世俗的小聰明。我們似乎都忘記了,冥想要帶領我們去體驗到的感受是與世俗無關的。所以,不難理解有些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每天要忙的事情那么多,為何還要抽出時間去冥想,而且這種精神修行既不能給我們帶來物質財富,又不能幫助我們升職,這難道不是對時間的浪費嗎?

世人總是太過功利,而且越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功利的意識越是濃重。作為一種精神修行、一種心靈訓練,冥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人們之所以要進行冥想訓練,只是希圖通過它來獲得某種奇跡,比如一下子便得到某種靈感,并靠著這“靈感”發家致富。可真相卻是,我們越是渴求什么,便越是讓心靈處于貧瘠與匱乏的荒漠中,我們眼前盯著的只是蠅頭小利,卻忘記了生命的奇跡,原不過就是在大地上行走——一行禪師如是說過。

當我們安心走路時,我們往往會忘記了路途的遠近以及行走時的勞累。因為那時候我們的心是專注的,比如專注于沿途的美好風景,或者專注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上,或者只是這樣地行走著,但不論專注的對象是什么,至少我們專注地安心走路時,心不再是散亂的,我們的能量也是收束于一心之中的。

有意思的是,這種專注而安心的行走,雖然速度并不快,但至少我們的身心不累。可或許是世人早已慣了火急火燎地向前趕著奔著,像這樣速度略慢卻安然平靜的行走反而不能適應。但如果你問他們,或者,反問你自己:“這樣趕著奔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卻極少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或許連我們自己也在一片茫然之中——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樣瘋狂快跑的意義究竟何在。

以往看到關于徒步者穿行某某路段,前往某地的報道,總會覺得好笑:生活中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比如穩住客戶,讓他在你準備好的合約上心甘情愿地簽上大名;比如完成上司派下來的某項工作,而你則需要通過這項工作來證明自己;比如在人群中繼續保持那“老好人”一般的形象,因為我們都需要一個“好人緣”……生活中要做的事情這么多,別人都在爭分奪秒,而那些人居然在浪費時間去做原本可以花更少時間去做的事,比如乘坐交通工具,從某地飛往某地。

人一快起來,就往往讓本該厚重的生命趨向了浮躁。當整個社會都追求快速,那么整個社會便遠離了踏實、沉穩與厚重。

對每個人來說,每一天的時間都是二十四小時,但有人在火急火燎地搶時間,而有些人在不緊不慢地享用時間。但無疑,后者才是在人生路途上最為從容、平靜的那一類。

高效、速成、快捷……這是被現代人所熱捧的生活狀態,我們趕著奔著地忙碌,生命看似充實,實則是在渾渾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過活。米拉日巴尊者說:“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但放眼大多數人的生命狀態卻是無論生死都必將有悔,既有悔,則必定有恨,當一個人的心靈被悔恨挾裹,很難相信他還能有平和寧靜的時候,恐怕就連走路都是把痛苦與焦灼深印在大地之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心走路也是一種很好的冥想方式。冥想是為了讓我們停下來,而一心走路是要我們放緩行走的步伐,但它們終歸都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培養出一顆從容穩健的心,并以這顆心來更好地生活。

冥想,它既是一種心靈的訓練,更是一種為了遠離焦灼、浮躁而應當擁有的心態,即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去看待生命。對你我來說,此一期的生命唯有一次,所以,不要走得那么焦急,慢一點,與世界保持距離,與自己保持距離,以這距離為“跳板”,對世界、對自己看得更清楚,這樣難道不好嗎?

將冥想作為一種全新的感受

法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說過,人們應當過一種“全意識的生活”,人們應該“時常沉靜下來,去體會當下的感受”。他認為,人們能時常沉靜下來,去觀照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這樣有助于平息煩惱和痛苦,改善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

但問題就是,我們很難真正做到沉靜下來。有人認為,沉靜下來就是無思無慮,可冥想卻并非如此。

一個完整的冥想過程,它必然先從體察、感受自己當下的呼吸開始。呼吸是一種存在,它提醒我們當前的生命狀態,提醒我們不要妄圖改變它,就像不要妄圖改變這個世界以及它存在的方式一樣。我想,你會說,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陰暗的角落,有各種各樣的不美好,為什么我們不努力地改變它呢?可是,我們所要求的“改變”,其實無非是將世界改變成我們所愿的那個樣子吧?這種所謂的“改變”,只能加深我們的執著和掛礙。那么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是接受,全然地接受,并且愛上我們所接受的一切。

要做到這一點,那需要能包容一切的心量,就好比我們不僅要容得下自己深愛的人不愛我們,也要容得下我們的愛人在某一天愛上了別人——不論那個人是否愛我們,是否依然愛我們如最初,我們都能接受他,并且繼續付出愛,當然,這種愛與兩人是否還存在某種關系無關。

冥想這一心靈訓練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被普及,最初人們談起它,可能把它等同于宗教上的某種修行,或者將其視作改變生命的“萬能鑰匙”,或者是把它看成是控制人生的法寶。可冥想它也是一種全新的生命感受,需要你我用心去感知,而且是不帶任何控制目的地感知。

曾經有人把冥想與“吸引力法則”視作同一種存在,可吸引力法則教給我們的不只有帶著希望去創造和堅持,它也教會了我們很不好的一點,那便是“執著”,或者說“執迷”。我們給自己繪制出一幅美好的圖景,然后不斷地對它用力,最后,我們被自己繪制的圖景困住了,我們忘記了如果跳脫出來,人生還有另一片天空。

而冥想作為一種深層的心靈訓練,它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生活技巧,能夠幫助我們進入到充盈、富足、平和寧靜的生命狀態中,但是,它也提醒著我們,我們還有能力超越充盈、富足、平和寧靜的生命狀態,進入更高的生命層次——只要,我們不要讓自心變現出的鎖鏈捆縛住自心就好。

在許多人眼中,冥想似乎是一劑萬能藥,它能幫助我們得償所愿,能帶來創造性的人生,能給生活增添許多歡樂。但是,冥想絕非如此的“神乎其神”,它是心靈的體操,是心智的訓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某一天,你覺得運用冥想要達成某一目標卻未能如愿,可千萬不要因此就抱怨“冥想失靈”,這只能說你最初的目標并不是最適合你的,而只有當我們品嘗到受挫的滋味,才可能靜下來反思自己真正的愿景、目標是什么,要走的道路到底是哪一條。所以,不論我們是否實現了自己的心愿,我們都要一直進行冥想的訓練,因為它本身就如同吃飯、喝水、休息等一樣平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南宫市| 包头市| 信阳市| 江西省| 嘉峪关市| 广灵县| 孟津县| 莲花县| 郓城县| 当雄县| 印江| 黄浦区| 南华县| 大英县| 成都市| 徐闻县| 余庆县| 通渭县| 南和县| 手游| 无极县| 棋牌| 林西县| 岫岩| 黔江区| 马鞍山市| 抚松县| 东光县| 南充市| 临江市| 太白县| 韩城市| 新竹县| 黄石市| 乌拉特前旗| 大洼县| 惠水县| 竹山县| 赤壁市|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