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診大全 速查輕圖典
-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 1025字
- 2019-01-03 06:02:58
晦暗枯槁
人體臟腑出現疾病時,面部色澤會發生異常變化,中醫上稱為“病色”。病色既不同于主色,也不同于客色和變色,而是一種疾病的征兆。病色會隨病情的發展而改變,也會提示我們身體的康復狀態。
認識病色
病色是人在疾病狀態下氣色異常的現象,中醫上通常概括為以下六種。
第一,面色太過。指面色太深,或正常面色中的紅色和黃色都加深,或紅色、黃色中某一種顏色加深,一般說明人患有實證,邪氣強盛。
第二,面色不及。指面色太淺,或正常面色中的紅色和黃色都太淺,或紅色、黃色中某一種顏色太淺,一般因患有虛證,正氣不足所致。
第三,某色獨呈。指正常面色中的紅色或黃色完全消失,只剩下一種顏色,而且非常明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某色”是相對“主色”而言的,主色必須具備兩種顏色,患病后只剩下一種,而且剩下的顏色非常明顯。
第四,特色明顯。指本不應該存在卻顯現在臉上的特殊顏色,如白色、青色、黑色等,具體的“特色”還要依據具體情況判斷。
第五,色不應時。指面色沒有隨著季節轉換而正常變化,面色一般在春季略青、夏季略紅、秋季略黃、冬季略灰,如果面色變化違背常規,或變化得太過、不及等都是色不應時的表現。
第六,色不應位。這是指面色中的紅色或黃色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部位。
五臟疾病寫臉上
面部色澤的不同變化,是人體不同病理的反映,不同的色澤代表著不同的病癥,而色澤又反映著機體精氣的盛衰。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面色來判斷五臟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病色有惡善之分

● 善色,即面色光明潤澤。說明雖病而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于面,稱為“氣至”。屬新病、輕病、陽證,易于治療,預后較好。

● 惡色,即面色枯槁晦暗。說明臟腑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于面,稱為“氣不至”。屬久病、重病、陰證,不易治療,預后較差。

善色與惡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所以通過面部善色與惡色的轉化現象,可以判斷疾病的發展趨勢。由善色轉惡色,是病情在加重;由惡色轉善色,是病情在好轉。
病與色的相應與不相應
病與色有相應與不相應之分,病與色相應為正病正色;若見他色,則為不相應,又稱為病色交錯。根據中醫五行養生理論,病色交錯可分為相生、相克兩種。其中,相生為順證,病情一般不嚴重;相克為逆證,病情較為兇險。

以肝病為例:
肝病見青色為相應,是疾病的正常現象(相應);若見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應中的相生之色,屬順證,意指抗病能力尚足或病情正逐漸好轉。若見黃色(木克土)或白色(金克木),是不相應中的相克之色,屬逆證,意指病情有惡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