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灸感”判斷疾病是否痊愈

什么是“灸感”

艾火循經

施灸時體內的經氣會被艾火激發和推動,經氣在運行的過程中與患病處的邪氣抗衡,經氣戰勝邪氣之后,邪氣就會外泄,因而會引發一系列灸感現象,如患者自我感知的熱、風、涼、寒、麻、脹、酸、疼、痛等感覺。灸感的發生是艾火的熱力與藥力雙重作用的結果,是艾火循環與病氣在體內斗爭的表現。灸感的發生與否直接關系到灸療效果的好壞。

不同種類的“灸感”

正邪相搏

灸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艾火循經、正邪相搏、邪氣外出。溫熱是施灸時第一階段出現的動態灸感,是艾火自動循經促使氣血升溫、循環運行的良性反應。麻、脹、酸、沉、痛是施灸時第二階段出現的靜態灸感,是體內正氣與邪氣相搏的正常反應。風、涼、寒是施灸時第三階段出現的動態灸感,是體內正氣強而邪氣弱,邪氣被排出體外的良性反應。

灸感的強弱一般代表了經絡阻塞的程度。有灸感、灸感強,說明自身的經絡通暢,作用立竿見影;沒有灸感表示經絡中邪氣淤積嚴重,需要時間開淤散阻,因此,見效較慢。在正常人之中,灸感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剌激越強,時間愈長,剌激次數愈多,則感傳愈易出現;“經絡敏感人”灸感相對強烈;在溫暖安靜的環境里,同時皮膚濕潤,思想集中,則灸感較易發生,傳遞速度也較快。反之,施灸時間短,次數少,室內再寒冷、喧鬧,皮膚干燥,經絡不敏感,則灸感多遲鈍或不能被感知。

邪氣外出

千萬不能灸的禁灸穴

凡是不可施灸的穴位稱之為禁灸穴。關于禁灸穴我國諸多醫學古籍中均有記載。古籍中記載的禁灸穴共有47個,隨著醫學進步,艾灸方法的改進,這些禁灸穴都成為可灸穴。現代醫學認為只有睛明、素髎、人迎、委中四穴為禁灸穴。不過婦女妊娠期小腹部、腰骶部、乳頭、陰部等均不宜施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湘阴县| 栖霞市| 华池县| 湄潭县| 长丰县| 财经| 潢川县| 临颍县| 阆中市| 正宁县| 赞皇县| 河东区| 阿城市| 泗洪县| 龙南县| 曲麻莱县| 攀枝花市| 兰考县| 蒙阴县| 额敏县| 荣昌县| 宾阳县| 山阴县| 鱼台县| 武冈市| 崇义县| 民县| 泗阳县| 台安县| 达孜县| 建昌县| 武夷山市| 航空| 阿尔山市| 巩义市| 合作市| 醴陵市| 伊宁县| 岳阳市|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