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操琴弓的魔術師——帕格尼尼
書名: 氣場的力量:全世界頂級人士的成功秘密(書立方·心享悅讀)作者名: 范飛編著本章字數: 2112字更新時間: 2016-06-12 12:35:13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是林肯的名言。人類喜歡用戰勝困難來彰顯自己的強大,有很多偉大的人,他們用努力感染了別人,他們的表現成就了自己強大的氣場。他們用事實證明:只要頑強拼搏、堅定不移,就可以戰勝困難,戰勝敵人??墒侨绻麛橙耸亲约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格尼尼用他別樣的人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帕格尼尼出生在1782年的意大利。父母用在酒店唱歌賺取的賞金開了個雜貨鋪,鋪子收入不多,父親又是個賭徒,全家人連粗茶淡飯都保證不了。帕格尼尼就在這個貧困的家庭中慢慢長大了。
3歲時,帕格尼尼在父親的逗弄下學習小提琴,居然拉得有模有樣,這讓父親驚詫不已。為了兒子早日成才,父親開始教他演奏技巧并要求他每天練習,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4歲那年,一場麻疹和強制性昏厥癥差點讓帕格尼尼送命。然而病情剛剛好轉,父親就給帕格尼尼找了一位老師,又開始逼他練琴。
只要覺得兒子的琴拉得不好,他就逼著兒子重新練習,有時連飯都不給吃。近乎魔鬼般的刻苦訓練,對帕格尼尼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他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結核菌,還患上了神經衰弱癥。
7歲,他又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進行大量的放血治療??伤]有埋怨父親,他知道父親因為貧窮不能進行專業的學習,終生難有成就。他比父親幸運,所以他不顧一切地努力練琴。他在病愈后只身前往帕爾瑪,師從首席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返鄉后,他仍然每天練琴大約12小時。
8歲,帕格尼尼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并能完美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
9歲,帕格尼尼加入市歌劇院的管弦樂團。
11歲,帕格尼尼登臺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
12歲,帕格尼尼舉辦了首次個人音樂會,他成功地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登臺演奏,一舉轟動了整個意大利。
13歲,帕格尼尼開始了巡回演出。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引人入勝。據說,他的表演使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自愧無顏為師。
飽受非議的品行
年少成名,這是讓多少人激動不已卻又無法企及的事。然而此時帕格尼尼的生活卻因為一場變故跌入了深淵。
變故源自他嗜賭如命的父親,父親把帕格尼尼演出收入輸光了,最后竟把他的小提琴也作為賭注輸掉了。這讓帕格尼尼非常傷心,他意識到:自己只是父親的一種變相投資。父親舉債供他學習,不顧他的病痛、生死,無情的訓練,只是為了有一天能加倍地收獲回報。16歲的帕格尼尼茫然了,精神上的空虛讓他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開始酗酒、賭博、與妓女鬼混。糜爛的生活讓他孱弱的身體更加糟糕,他的手開始不停地發抖并且日益嚴重,以至于不能再繼續演奏。為了償還債務,帕格尼尼變賣了身邊所有的東西。
幸運的是,帕格尼尼在窮困潦倒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叫荻達的女人。荻達欣賞他的才華,并且愛上了他。她將帕格尼尼接到自己的鄉村別墅里,對他進行了三年的精心調養。她手把手地教會了帕格尼尼吉他的演奏指法。慢慢地帕格尼尼重新找回了手感和樂感,并創造出小提琴演奏的新技法。
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有了驚人的提高,1805年他被拿破侖的妹妹聘為音樂指揮。這期間帕格尼尼愛上了一個美女,并為她寫了一首只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的一幕》。他用E弦代表女子,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愛的旋律。美女聽后大為感動。
荻達得知此事斷然和他分手,而那個美女最終也拋棄了他。愛情上的重大變故,讓剛剛恢復的帕格尼尼重陷泥潭。他又開始出入賭場,花錢在美酒和女人身上。直到有一天,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動一下,他才意識到,懲罰將會再次降臨,他必須懸崖勒馬。于是合同期滿后,帕格尼尼逃離了聲色犬馬的生活,背著他的琴隱居起來。為了抵抗欲望,他每天練琴10至12小時,只有在拉琴的時候,他才能忘記一切:名利、疾病甚至死亡。
魔鬼帕格尼尼
1814年帕格尼尼再度復出,開始了他的巡回演出。
在巴黎,當地人為他的琴聲陶醉,忘記了正在流行的霍亂。他琴技獨特,甚至能在一根琴弦上完成整首曲子。在維也納,一個盲人聽到他的琴聲,以為是一個樂隊在演奏,當得知演奏者只有一個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時,盲人大叫一聲:“這是個魔鬼!”然后落荒而逃。
在舞臺上他忘我地投入到音樂的世界里,用音樂描述了自己的心聲。搖曳的身姿、零亂的長發、蒼白的臉龐、激越的情緒,使他看上去如撒旦附身。他熱情激烈的演出讓觀眾流淚,甚至暈倒。
當時所有的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扎克和肖邦都被帕格尼尼演奏時散發的強大氣場所震撼。
歌德評價說:“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李斯特大喊:“天哪,這四根琴弦上有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
病魔始終糾纏著帕格尼尼,46歲以后牙病、眼疾、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聲帶破損等多種疾病如洪水般襲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的琴,直到57歲時嚴重的肺結核讓他咯血不止,他左手的琴和右手的弓才相繼垂落。這位偉大的“操琴弓的魔術師”永遠地安息了,然而他精湛的技藝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魔鬼”、“天才”的帕格尼尼,他有著平凡的情感,脆弱的身體,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抵抗,他用震驚世人的天籟之音講述了一生的榮耀與苦難。
于是世界文藝史上記載了三大“怪杰”:繼彌爾頓、貝多芬之后還有一個小提琴史上的“魔鬼”——能用一根琴弦震顫你靈魂的帕格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