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之道,圣學綱目:史幼波《大學》講記
- 史幼波
- 710字
- 2019-01-03 06:17:13
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國學精神都體現了這樣一種理念,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說我們運氣來了,事業通達了,有了權力財富,然后干什么呢?不能天天都吃喝玩樂,那樣人的精神會越來越空虛的。中國文化的理念告訴我們,這些財富權力是用來“兼濟天下”的,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人享樂,或高高在上頤指氣使,而是用來幫助更多的人。那么“窮則獨善其身”怎么講呢?一個人命運不濟,或者是身逢亂世,如果你真正有了傳統文化的修養、有了國學的修養,在亂世之中、在人生的逆境當中,你也可以獨善其身,可以做到自由自在、逍逍遙遙,在人間瀟灑走一回。這就是傳統文化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東西。
我們看過《三國演義》,諸葛亮出山之前,隱居南陽,躬耕隴畝。他雖然不得志,但他的人生目標很清楚,那就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先保全生命,不像戰爭中的流民一樣,隨時都性命不保、隨時都會被兵禍所害。“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這是諸葛亮的自勉、自勵。不在亂世中揚名,不追求富貴顯達;在亂世之中,只求能夠保全性命,能夠平平安安過一生。這是諸葛亮在窮困潦倒時的想法,即“窮則獨善其身”。但是,當他時來運轉,遇到劉備“三顧茅廬”,真心誠意地請他出山打拼一番事業時,他也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幫助劉備取得了“三分天下”,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這是后人對諸葛亮治蜀經驗的總結。
諸葛亮的這套治蜀經驗從何而來?說白了,就是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來,從我們的國學中來。當你能真正了解國學的深奧,也能擁有這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