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瀾旅行食記
- 蔡瀾
- 3467字
- 2019-01-03 05:54:57

不丹之旅
不丹,和中國的臺灣一樣大,七千二百平方公里。一個打橫,一個打直。人口,臺灣有二千多萬人,不丹只有七十萬。
不丹有“樹木最茂盛的國家”之稱。法律規定,每砍一樹,必得種上三棵樹來抵償。但一路上看的,還是枯枯黃黃的感覺,不像臺灣那樣,整座山都是綠色的。這都是親自觀察、比較,才得到結果。不丹,像不像外面傳聞那樣,是全球生活快樂指數最高的一個國家呢?
我們從赤鱲角起飛,經曼谷,轉乘“雷龍航空”,中途還停了一下孟加拉國加油,才抵達這個山城。說是山城,不如說山國。不丹整個國家都藏在山中,從一處到另一處,非得經過彎彎曲曲的山路不可,唯一平坦的道路,只有帕羅(PARO)機場的飛機跑道。
帕羅機場是唯一和外界接連的機場,國內也有航班,從西至北,班次極少。跑道在山與山之間,降落時有點像從前的啟德,以高山代替了大廈。
踏入不丹,就會發現空氣并不如傳說中那么稀薄,不像去了九寨溝患上高山癥。不丹沒有問題,大家想去的話,也不必擔心那么多。
要注意的反而是看你會不會暈車。馬來西亞的金馬侖高原那段路,和不丹的山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我們在不丹這八個晚上九個白天的旅程中,在車上過的時間真多,不停地搖晃,剛想睡上一刻時,即搖醒。怕走山路暈車的,還是別去了。
從帕羅機場到第一家酒店,位于首都廷布(THIMPHU),雖說只要一個半小時,也坐了差不多兩個多鐘的車。那邊的導游沒什么時間觀念,照他所說的加上一半,就是了。
全程入住當地最好的安縵酒店,每兩晚換一家。大堂、客廳和餐室各不同,房間的格式倒是差不多的。這系列的酒店有一特點,就是一眼望不到,總是要經過山丘或小徑才能抵達,像走進一新天地。
建筑材料盡量用自然的,石塊堆積的廣場、原木的地板、一片片的草地,襯托著遠處的高山,巔峰積著白雪。直插入天的老松樹。
窗花不規則,太陽一升起,在白墻上照出各種花紋,仔細觀察,像一部經書。這些情景不能用文字形容,我拍下照片放在微博上,各位網友看了也驚嘆說和梵文一模一樣。
這一家一共有十一間房,再下去的兩個酒店只有八間,最大的在帕羅,有二十四間。舒服的大床,浴缸擺在中間。最有特色是個火爐,有燒不盡的松木。不丹早晚溫度相差甚遠,晚上生火,相當浪漫。其他設備應有盡有,就是不給你電視機。
下午活動可到鎮上一走。所謂的鎮,不過是幾條大街,布滿貨物類似的店鋪。如果你覺得不丹是落后的,那么你不應該來,到這里,就是要找回一些我們失去的純樸。
吃飯時間,先有喝不完的雞尾酒。傳說不丹禁酒,其實沒有,機場也賣,還有當地白蘭地、威士忌和啤酒呢。前二者試過,不敢恭維。啤酒有好幾種牌子,最濃也最有酒味的叫二萬一(TWENTY ONE THOUSAND),不錯。
三餐酒店全包,吃飯有不丹餐、印度或泰國餐及西餐的選擇,雖無中菜,也不感吃不慣,反正有白米飯,配一些咖喱,很容易解決。到了這里,不應強求美食。
翌日上午到一間廟走走,下午安排了一個散步活動,在平地上走個三小時左右,這是讓你熱身的,再下去就要爬山了,運動量很大,體力不夠的人還是別參加,不然會拖累同伴。來不丹,應該趁年輕。
再睡多一夜,就往下一個目的地崗提寺(GANGTEY)走,綿延不絕的山路,彎轉了又轉,何時了呢?問導游,回答說全個車程六個小時,喔唷,那就等于九個鐘了,不會走那么多路吧?一點也不錯,連休息,一共是十個小時以上,要了半條老命。
沿途的風景相當地單調,無甚變化。偶爾,在灰黃的山中,還看到一些大樹,長著紅花,應該是屬于杜鵑科。杜鵑在不丹的種類最多,可以在路經的國家植物園中看到數十種。
為了破除路途上的乏悶,我準備了很多零食,加應子、甜酸梅、薄荷糖、陳皮、北海道牛奶小食、巧克力等等,又把長沙友人送的綠茶浸在礦泉水中過夜,十多小時后色香味俱出,可口得很。我不知丹寧酸是否過度,也不管那么多了,用紙杯分給大家喝,我自己則用那 TIGER牌的小熱水壺泡了一壺濃普洱,慢慢享受。
為了趕路,也不停下來吃午飯,酒店準備了一些俱樂部三文治,糊里糊涂吃了。車子不停地搖晃,坐得愈來愈不舒服,也只有強忍下來。
到了一處,導游說前面的山路要爆大石,得停下來。問等多久,回答半小時。唉,有一小時沒事可做了。正在發愁,導游果真細心,拿出一張大草席,鋪在石地上,另外從座位取出枕頭來。
前一晚沒有睡好,又已經八小時車程了,看到那平坦的地面,不管多硬,就那么躺了下去,果然睡得很甜。如果在這種環境能夠入眠,還有什么地方不能睡呢?
崗提寺處于一個山谷之中,周圍也沒有什么好看的。此地盛產薯仔,大大小小的各個不同種類,喜歡馬鈴薯的人一定會高興,但我一向對這種國內稱為土豆的東西沒有好感,怎么吃,也不覺得味道會好過番薯。當晚的薯仔大餐我可免則免,見菜單上有鱒魚,好呀,即點。
一路經過的清溪不少,魚也多,一定不錯吧?一吃,我的天!一點味道也沒有!原來不丹人不主張殺生,一切肉類,包括魚,都是冷凍由印度進口,供應給游客,自己不吃。
要釣嗎?可以,向政府申請準許證,外國人特許,不過我們不是來釣魚的。
酒可以喝,煙就不鼓勵了。抽的人不多,年輕人去印度學壞了,回來照抽不誤,但會遭到同胞白眼。至于大麻,當今不是季節,否則到處生長,很多游客自采,像吃刺身燃燒吸之,政府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從崗提寺北上,看整個行程最值得看的普納卡堡(THE PUNAKHA DZONG),就在一條叫父河和一條叫母河的交界,在1635年建立,幾經地震和火災,絲毫無損。寺廟的宏偉令人贊嘆,巨大的佛像安詳,皇族的婚禮都在這里舉行。大廟中幾百個僧侶一起敲鼓打鐘之聲音也攝人心魂,在這里的確能感受到密宗的神秘力量。
看完廟后,酒店依照我們的要求,在河邊設起帳篷,來一個燒烤,一切餐具都是正式的,喝酒玻璃杯,吃東西瓷器碗碟。這個野餐真是不錯,要不是蒼蠅太多的話。
餐后,酒店員工們展示不丹的國技——射箭。他們的弓是用兩根木條拼成,得用相當的力量才拉得開,箭拋弧形地向上發出,不容易掌握。模式和工具不同,又沒有大量經費支持,這個國技至今還打不進奧林匹克。
普納卡(PUNAKHA)的安縵酒店是由一座西藏式舊屋改造,當年是貴族居住的,建于山中。我們得爬過吊橋,再乘電動車才能抵達。這里環境優美,房間舒暢,為最有特色的一家。雖然和崗提寺那家一樣,只有八間房,但這里的有氣派得多。
不丹是一個山國,老百姓住在哪里?當然是山中了。看到一間間的巨宅,根本就沒有路把建筑材料運到,全部要靠人工背上去,可見工程之浩大。
那就是貴族或地主生活的地方,一般人只有建在公路旁邊,但也得爬上山,沒那么高就是。這一間那一間,雖然簡陋,但有這種小屋居住,已算幸福。
電視的接收,引起人民對都市的向往,地產商腦筋最靈活,開始筑起公寓來,所謂的公寓也不是很高,七八層左右吧。因為國家的法律,所有的窗門還是要依照不丹式建筑,這一來把西方高樓和不丹低層樓搞亂了,變成非常非常丑陋的樣子,但很多人都想涌進去住,大家擠在一起,買起東西來方便嘛,小小區就那么一個個地出現了。
我們的最后一站,折回有機場的帕羅,經過用針松葉子鋪成地毯的小徑,又聽到流水聲,就到房間。
我把從香港帶去的方便面、午餐肉和面豉湯全部拿出來,大家吃得高興。
來帕羅的目的是爬山。最著名、也是最險峻的“虎穴 ”(TIGER' S NEST)就在這里。雖然設有驢子可以騎,但只到一座山上,另外還是要靠自己爬上爬下,才到達其他兩個高山寺廟,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消的。
真的值得一看嗎?也不見得。爬了上去,再不好看也說成絕景了,而且這里的空氣,也不是特別的清新。通常到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我們都會感受到的靈氣,在不丹是找不到的,一切都被旅游書夸大了,這也許是我個人的觀點。
如果你是一個購物狂,那么導游都會勸你,到別的地方去找,到了帕羅才有東西可以買。而買什么呢?一般游客都會選一些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手工紀念品,精明一點的購物者就會去找冬蟲夏草了。
這里賣的比西藏還要便宜三分之一,但我們都不是中藥專家,貨好不好也分辨不出,價錢更是不熟悉,當然不會光顧了。
沒有特別想要的,在一家家的工藝品店找找有沒有手杖賣,買一支給倪匡兄。找來找去,都不像樣,有些還是中國內地做的木雕花杖。走進一家小店,店主聽完之后拿出一支。
一看,是樺枝杖。我們看到的樺樹以白樺居多,不丹有紅顏色的,還很漂亮,樣子又自然,預算四五百塊也可以出手時,店主說:“送給你。”
不行呀,又沒買什么。不要緊,不要緊,本來是買給父親用的,但老人家一看到手杖就搖頭,放在店里也沒用,就給你吧。
真是感謝這位好客的古董商。
幸福嗎?不丹人。
聯合國調查中,列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居民。臉上笑容不多,失業率還是高的,在山中的生活并不容易。看見一位年輕媽媽,背著已經長大的兒子,還要爬上山去,臉上的表情,是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