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訪澳洲(上)
“去哪里好呢?”過年前大家已在商量。
我們這一群不生子女的旅行同伴,說去哪里就哪里,沒什么目的。年只要一起過就是,總之不去打擾別人一家團圓,也別過得太過孤單。
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好過親人,親人也沒那么多可以在一起熱熱鬧鬧。我們各自帶了好酒,決定去澳洲。到澳洲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都是一群越南粉“PHO癡”(PHO即越南牛肉粉),而天下最好的“PHO”店,大家公認是墨爾本的“勇記”。久未嘗此味,專程去一趟,也值回票價。
當然不會去住賭場,還是在格調最高的“溫莎酒店”(THE WINDSOR)下榻。它在1883年創立,今年剛好是一百三十年了。酒店翻新又翻新,賣了又賣。之前被印度最大的奧伯雷集團收購,當今又被印度尼西亞的華裔商人買去,留下印度臣子管理。管理人員名叫 AJIT RAO,已是老朋友了,見面相談甚歡,幾天后他問我有什么意見。
“房間已經從每天打掃兩次,變成一次了。”我說。
他無奈地說:“澳洲已愈來愈難請到人肯做這些工作了,應該像新加坡大量接收新移民。”
澳洲觀光局很賣力,派出大中國區業務拓展經理王瑩淇來酒店歡迎我們。她是位靚女,本身就是位新移民。她為各人派上禮物,留給大家一個好印象。
我們先在農場吃個午餐,這家叫“LAURIMAR GLEN FARMSTAY”的農場已來過一次了。主人 ERIC和JANET親切地招待,已烤好了一只羊。澳洲人發明了一個電動的煤氣烤箱,整只大羊放了進去,四周噴火,自動旋轉,兩個小時之內便能完熟,人到后即刻斬件。我想伸手進去挖那羊腰子和周圍肥膏出來吃,可惜在屠場中已將內臟清除,只有吃那脆啪啪的皮和帶肥的肉。也不錯,這種享受也是香港難找的了。
農場中有各種澳洲樹木花草,又養著從秘魯輸入的LLAMA——內地人稱為“羊駝”的動物,還有各種奇珍異獸。這家人還設有客房,租金極為便宜,有好幾位日本來的婦女在這里長住,幫手做出各種蛋糕給我們吃。有興趣過這種農場生活的旅客不妨試試。
我對墨爾本這個城市已不陌生,十多年前和成龍來這里拍了一部叫《一個好人》的電影,一住就是一年,已能熟悉到可以自己駕車到各個角落頭去了。不怕迷路的另一個原因是,城市與十多年前一樣,改變得極少。
維多利亞菜市場還是老樣子。我又去探訪以前經常光顧的蔬菜攤子的華人太太,明知道她已不會在那里出現了,不看一下不能罷休。

賣芝士火腿香腸店鋪的南斯拉夫店主還在,我問有沒有那種短得像牙簽的雞絲面?她一下子認出我來,搖搖頭:“年輕人已不會欣賞,再也不做了。”
這種面是我吃過最好的一種,只要湯滾了,撒一把下去即燙熟,比任何方便面還要方便,所有的方便面都沒那么美味,用蛋和雞湯做成,現今已成絕響。
水果芝士仍然在賣,這種澳洲獨有的產品,比芝士蛋糕還要好吃。澳洲產的有汽紅酒稱為“SPARKLING SHIRAZ”,與水果芝士并肩為澳洲極品。到了澳洲不試下就“走寶”了。我在這幾天放棄友人帶來的陳年麥芽威士忌,只喝這種有汽紅酒,而最好的牌子是 “ROCKFORD”,價錢已不菲了。
晚上,我們又去了“劉家小廚”(LAU' S FAMILY KITCHEN),開在海邊(ST. KILDA),地方名副其實的“小”,坐滿客人,每晚都是這樣的,老板劉華鏗說。
認識劉華鏗已近三十年了,他是“萬壽宮”的前老板,名片上還是印著“FOUNDER OF FLOWER DRUM RESTAURANT”(花鼓餐廳創始人),更在名字下加上一小行字,很幽默地說:“MOSTLY RETIRED” (差不多退休的人)。
萬壽宮給他經營得很輝煌。退休后,兒子們要開家小廚,他又出來幫手。食物小小的一份份,客人喜歡了即刻追加。像他做的燜牛舌,煮得軟熟后又煙熏,好吃得不得了。羊腰做得一點也沒有異味,用鐵板煎過上桌。生蠔好吃,就不加工,先是三粒,喜歡了任吃。南澳洲的藍尾蝦味道夠,就那么烙一烙就給你吃。帶子剛從殼中剝出來,用粉皮一包,蒸好做出帶子點心來。還有他特制的牛腩、蒸魚、燒肉等等菜式,沒有一道是讓你吃后不滿意的。
一家餐廳的成功,招呼最為重要,這一點劉華鏗最為拿手。當年他做萬壽宮時,就算犧牲樓下座位,也要讓客人坐得舒適。臨時來了兩位熟朋友,加上一桌沒有問題。吃的菜呢,從別桌的一道偷出一點,也有十多二十樣菜,只要劉華鏗在,不管你是中國人或洋人日本人,都會滿足地走出餐廳。
如果找一個能把中餐捧到世界舞臺去的人,那只有劉華鏗了。他絕對不會學法國人在碟上畫了畫算數——用最好食材,配上高超廚藝,加上完美服務,這才叫中菜。中國菜館能夠資格得米其林三星的,非“劉家小廚”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