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5)

另外就是現代產業的發展、航空業大量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型飛行器,包括私人飛機的發展,農用飛機、護林、噴灑農藥等飛機的發展。

就像剛剛說的數字一樣,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美國有20多萬架,中國總共才有1000多架,這個差別非常大。

1997年,我第一次到美國訪問,飛機落在了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我當時感到很吃驚,我一看,這個機場怎么停滿了小型飛機,乘員為兩個人的、三四個人的小型飛機非常多,機場停了一片,全部都是。不僅有這種小型飛機,還有小型直升機等低空飛行器。這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片空白。

任何經濟的發展都是人流,人流才能產生物流,沒有人流就沒有物流。這種小型飛機的普及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空間,是一個過去利用不足的空間。

把這個空間利用起來,對于推進航空工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都能帶來很大益處。

首先從人的素質來看,對于提高全民素質有非常大的幫助。空軍的飛行員、地勤人員的主要來源,是從中學生、大學生里招的,招上來的人對航空知識基本是沒什么了解的,進入航校就如一張白紙,從頭開始學。

這一點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不一樣,歐洲、美國很多人進入航空學校學習飛行,他們本身已經是飛行愛好者,已經有這方面的技能。如果全民的素質都這么高,那空軍的訓練,包括民航駕駛員的訓練,將節省很多資源。

“二戰”的時候,大家對美國兵非常輕視,覺得美國軍隊的戰斗力不如德國軍隊、日本軍隊。但是,在歐洲戰場打了一段時間以后,德國人就迅速發現,美國士兵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德國大量士兵是農民構成的,而美國士兵是以工人構成的,美軍士兵里有大量拖拉機手、汽車司機。所以美軍在遂行機械化作戰任務的時候,雖然戰術呆板,但是機械化部隊的運作能力、運動能力非常強。美軍并不需要專業技工,基本上人人都會鼓搗兩下子,都會開汽車,不用經過專業訓練,這就是國民普及這種技術之后,全民素質提高給軍隊包括作戰效能帶來的極大好處。

引申到航空界也是這樣,當一個國家的航空業發展之后,建立一支強大的空軍、一個強大的航天力量,對空中、太空利用得越來越多,需要越來越多人才技術的支持,這種支持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從歷史上找到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如說日本在“二戰”期間,和美國爭奪制空權,結果遭到了慘敗,除了兩國工業實力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通用航空市場比日本要廣闊得多。日本只能依靠一小部分精心培養的尖子飛行員,而美國則有一大批民間飛行員作為基礎,因此美國很容易就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擴充出一支龐大的空中力量。

而且航空工業發展之后,尤其是美國的萊特兄弟,他們自己講是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俄羅斯也講是他們搞出第一架飛機的。

姑且不說這個爭論,就是美國從第一架飛機發明之后,美國的航空業發展,就是民間的航空力量發展遍地都是。橫跨大西洋、太平洋,完成環球航行,這都是民間在進行的。

這些實際上對美國的擴張事業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對于美國人迅速地掌握世界的空運、航線,對全球的了解,都起了非常大的幫助。

在全球化的今天,航空交通工具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便捷的。它遠遠勝于輪船,也勝于高速公路。全球的航空工業,今天可能是運輸量最大的,人們使用最多的。在這方面,也是人才需求最多的。

而且限制國家航空工業發展巨大的瓶頸,今天來看就是飛行員供應嚴重不足,未來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這個空域開放之后,相應的產業跟上了,就有很多人能像考汽車駕照一樣,考小型飛機的駕照,這就成為我們國家一個龐大的航空主力軍的后備力量,對于發展航空事業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9.軍人素質的高低,涉及軍隊最根本的問題

2009年我國有超過10萬名大學生攜筆從戎、入伍當兵,而在2001年,大學生入伍的只有2000人,9年來大學生入伍總量擴大了近60倍。大學生入伍為部隊建設帶來了根本性變化。

我軍歷史上,在延安時期、全國解放初期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曾經有過幾次大批的高素質人才集中參軍入伍的先例。

相比起來,延安時期我們黨處于一種不執政的狀態,大批知識分子涌入延安,主要是為了抗日救亡。救亡圖存這個命題使中國人覺醒了。

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黨是執政黨,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和完成偉大的民族復興。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大批入伍,實際上帶有一種根本意義的性質。它不是一個運動、不是救亡圖存這樣一個號召。大學生入伍,讓我們看到軍隊建設發展一個非常好的前景,就是質量建設。

什么叫質量建設?這牽扯到武器裝備的質量和人員素質,最根本的是人員素質。因為軍隊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人的素質高不高,涉及軍隊最根本的問題。

在過去,大學生入伍,那是不能想象的。我是20世紀70年代初入伍的,當時也就是初中畢業,到了部隊也屬于小知識分子,都是拿你作為一個學生兵、知識分子來用,覺得你很了不起。而今天初中畢業,根本不符合入伍的條件,我們要求士兵入伍的文化程度是高中。

我們可以看到,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40多年的時間,我們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也折射出我們國家經濟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到軍隊建設中來,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士兵做起。當然我們經濟力量的增強,在裝備上也有很大反映,包括我們海軍中華神盾軍艦、空軍殲-10飛機、二炮的發展。

但是人員的變化,大家很多時候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說人才質量的變化往往帶有更大的根本性。

現在有一些人把鼓勵大學生當兵理解成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是一項應急舉措。緩解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入伍的附帶好處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

軍隊是一個增加社會就業的場所,但如果把大學生入伍能起的就業功能當目的的話,那就看偏了。今天大學生入伍成為一個必然,哪怕沒有就業的壓力,也是一種必然。

這個必然性在哪里呢?一方面全國各地的大學擴招,現在大學畢業生量非常大,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幾百萬,這么大量的學生反映出我們社會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農村人口占92%到93%,那就意味著城市人口只有7%左右,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農村人口還占81%到82%,也就是說城市人口只占到18%。兵源主要來自農村。從改革開放開始,農村人口占全國的82%,到了今天城鎮人口占到全國人口的46%,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4%,可以看到入伍的比例城市和農村各占一半了。

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入伍的比例還要降低。在未來20年、30年會看到,大量的兵源來自城市。士兵來自城市,首先教育程度高、接觸面寬、知識面寬。

2010年2月,我從南方兩個部隊過來,一個是陸軍某集團軍,另外一個是海軍某航空部隊。在這兩個部隊里,我們都跟基層官兵進行過座談。當時連隊座談的時候,連隊的干部、戰士來了不少。

我當時一看有幾個新兵,一個新兵是醫科大學五年本科畢業,有一個新兵是在一個法學院學了四年法學本科,還有一個新兵是計算機三年專科畢業。這讓我非常吃驚,我們當時初中入伍都屬于小知識分子了,現在五年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入伍,毫無疑問對于提高我們部隊基礎素質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還有一個姓焦的排長,他是法學的研究生。

現在部隊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首先從20世紀80年代的軍官開始,軍官必須經過軍校培訓。我覺得從2009年開始又是一輪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士兵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大學生入伍,不管大專生還是本科生,占的比例還不是很大,但這是一種趨勢。這種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教育的發展,要成為一種常態。而這種常態會給我們軍隊建設帶來新一輪全新的推動。

有人說,中華民族缺乏尚武精神,我覺得這不能一概而論。尚武精神不足,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比如歷史上,從漢朝之后文武分家。文武分家帶來很大問題:文的舞文弄墨,武的只是粗俗之人弄武了。后來社會上流傳很多什么“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等俗語,對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影響非常大。

在全球化進程中,中華民族要想真正崛起,這是我們必然要邁出的心理障礙。西方從中古到近代,一般人當不成兵,貴族才能當騎士,入伍打仗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西方尚武精神非常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特點,當然我們不像他們那樣窮兵黷武,通過侵略擴大自己的地盤。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是捍衛我們的安全、保衛我們的既得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毛澤東主席以前就講過,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

陳毅元帥也說過,過去我們與國民黨打仗,我們比素質是比不上人家,如操場動作、內務管理,我們關鍵在于領導層的優勢,就是旅以上戰役指揮比人家強,統帥部的戰略指導比人家強。

而今天我覺得我們的基層正在發生變化。

這變化是:基層素質正在提高,從基層士兵開始到基層軍官素質正在提高。素質的提高可以從根本上推動軍事變革,這些人素質很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我們在軍事變革中成本代價有可能變得更低一些。

有個連隊進行過這樣的統計,就是入伍的新兵是90后,而且新兵相當一部分是網民,在家上網很熟練。新戰士中網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將來我們要真正完成軍委賦予軍隊的任務,為打贏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做準備,入伍的時候新兵就很熟悉網絡基礎知識,這實際上是軍隊素質的提高,為軍隊下一步掌握信息化裝備和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行動,毫無疑問帶來了非常大的推動。

當然這些人管理起來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他們自己的主意、名堂太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要看到在信息化條件下,這些人實際上給我們軍隊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他們帶來了最鮮活的東西,是為軍隊下一步軍事變革、完成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準備最新鮮的養分。

中央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且用刻不容緩來形容這種緊迫性。加快經濟方式的轉變,對部隊的影響就是軍隊戰斗力生成模式要發生轉變,軍隊戰斗力生成由過去的數量規模型,要變成質量效益型。我們以前主要依靠人員和裝備的數量保持和形成軍隊戰斗力,今后我們必須走一條質量建軍的道路。

質量建軍從根本上來說,對個體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對每一個官兵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強調個體的力量。單個的素質非常高之后,就有可能出現以一當十的問題,就能極大地提升軍隊效能。在這點上,我們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教育資源,完成軍隊文化水平提升,完成軍隊總體素質的提高。

我當初入伍的時候也是技術兵種,部隊要辦教導隊從頭教士兵什么是電、什么是交流電、什么是振蕩、什么是回波、什么是正負極這些最基礎的。部隊要進行大量的培訓,花費大量的資源,培訓出來的士兵服役一兩年就復員走了。

今天不單單是大學生入伍,另外還有一條附加新規定,職高學生應召入伍成為軍隊的士官,這是非常好的渠道。比如我們今天還在搞駕駛員培訓,實際上在入伍大學生中,有一批都已經拿到駕駛執照了,有一批人拿到了計算機證書,他們都具有這些技能。

這些技能是社會給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這種軍民融合,通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培訓能力的極大增強,實際上減輕了軍隊的負擔,使我們的選擇余地更大了。士兵是職高畢業或者專科、本科過來的,入伍后經過部隊專門的戰術技術性能培訓之后,就能夠迅速進入到部隊中來,以自己的技能為部隊提供服務。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軍隊建設廣泛利用社會資源,不但很有效地完成軍民融合,而且使軍隊培訓成本大大降低,使他們今后的轉業安置也變得簡化了,對軍隊的進出都有很大的好處。

10.美國“重返亞洲”,中國南海起風云

無瑕號事件

2009年3月中美兩國艦船發生南海對峙事件——無瑕號事件,因為美方的炒作而成為一個新聞熱點。這起事件也引發了民眾對于美軍間諜船只對我國海域進行常態化偵察活動的關注。

這件事情的發生其實并不算奇怪。美國各種各樣的偵察、測量艦船經常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活動,非常靠近中國的領海,不但是對中國國家主權的一種挑釁行為,而且嚴重破壞和影響了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就在2009年2月底進行中美國防部工作會議的時候,我們已經反復講過這個問題,美方的船只不應該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進行這樣的海洋調查,應該立即離開,否則由此發生的一些問題,美方應該承擔責任。

3月無瑕號事件后,美方卻反過來對中國提抗議,這個抗議是毫無道理的。

任何一個國家,它的海洋權益,首先是12海里的領海,這是主權范圍。12海里領海外面還有12海里毗鄰經濟區,在毗鄰經濟區一個主權國家能夠獨立海上執法,12海里毗鄰經濟區外,還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美國的艦船活動,據它說距離我們大約是120公里,就算它說的位置準確,也毫無疑問是在中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之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新竹市| 罗源县| 理塘县| 建始县| 文登市| 吉安市| 江永县| 桐城市| 会昌县| 柏乡县| 祁连县| 陆川县| 高尔夫| 比如县| 丰顺县| 大安市| 柯坪县| 偃师市| 内丘县| 连山| 招远市| 赞皇县| 海口市| 桐城市| 简阳市| 分宜县| 来宾市| 甘肃省| 德惠市| 红安县| 商洛市| 龙江县| 彝良县| 科技| 马龙县| 沙湾县| 兴隆县| 历史| 广德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