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修辭應用,表現素質(1)

人們在語言交際中要表達某一事物或道理時,可以運用聯想或想象,往往引進另一種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達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生動貼切一些,顯得更富有感染力,使聽者愛聽,聽得明白,從而留下深刻印象。

比喻的運用方式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具體說,當人們在語言交際中要表達某一事物或道理時,運用聯想或想象,引進另一種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達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體、更貼切、更生動、更富有感染力,使聽者愛聽,聽得明白,從而留下深刻印象。

劉向的《說苑》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說話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讓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沒法說話了。”

于是,梁王對惠子說:“希望你今后說話時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說:“假若有個人不知道‘彈’為何物,您告訴他彈就是‘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當然不明白了。”

惠子說:“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訴不知道這事物的人們,您說不打比喻行嗎?”

梁王說:“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從上面的故事里,可以得到:本來梁王意思是不讓惠子再打比喻,然而他的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個比喻,最后說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體、喻體和喻詞3部分組成。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用來作比的事物或對象;喻詞則是標明比喻關系的詞語,如“好像”“恰似”“像……一樣”等。比如,毛澤東曾說,有些人寫文章長而空洞,就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這里,長而空的文章就是本體,臭而長的“裹腳布”是喻體,“就像”是喻詞。

一次有一個人問愛因斯坦相對論是什么,愛因斯坦解釋說:“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愛因斯坦用了一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切體驗來解釋說明高深玄妙的相對論原理,讓普通人也能明白和理解。

人們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描繪事物,或是為了闡述道理,或是為了表述情感等,要把這些東西表述得既生動又具體,使別人印象更深刻,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夠運用貼切的比喻,就能變難為易,話半功倍,具有更好的說服力。

莊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一天,莊子家里一點糧食也沒有,萬般無奈,只好拎個袋子到朋友監(jiān)河侯那里借點糧食。

監(jiān)河侯正收拾行裝要外出。莊子見了他,講了借糧的事,監(jiān)河侯滿口答應:

“好說,好說,不過我正要進城收租金,等我回來,一定借給你300兩銀子,好嗎?”

莊子心想:你進城一趟,來回得半個月,等你回來,我一家人不就餓死了嗎?

“老兄啊,剛才我見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聽聽嗎?”莊子說。

監(jiān)河侯問:“什么事,你快說。”

莊子說:“剛才我到你這兒來的時候,在路邊聽見求救的聲音。我到處找,卻沒見人。原來在路旁的干河溝里,有一條小魚,嘴巴一開一閉地在叫著。它說:‘我從東海來,現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給我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說:‘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趙國和吳國的大王,請他們堵住西江的水,然后開溝挖渠,把西江水引到這兒來,你就可以順水游回東海了,你看這樣好嗎?’誰知那條魚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在已經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計劃雖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來的時候,恐怕我早已變成魚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魚攤上找我了。’”

監(jiān)河侯聽到這里,滿臉通紅,連聲向莊子道歉,喊來家人,給莊子裝了滿滿一袋糧食。

在這個故事中,運用了比喻來說理,語言就簡潔、明了。喻體也非常廣泛,與自己要說明的道理有共同點的,就可以信手拈來。

象征的運用方式

象征是比喻的延伸和擴大,它是借助于特定的具體事物,來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道理的修辭手法。

一位在醫(yī)學院里任職的教授,正在給剛入學的新生們講第一堂課。

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到海邊散步。

沙灘上有許多被昨夜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被困在淺水坑里,掙扎著,想要回到大海的懷抱。

走著走著這個男人發(fā)現遠方有一個瘦小的身影,不知疲倦地忙碌著。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他正彎腰撿起水洼里的小魚,然后再用力地扔回大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復著相同的動作。

男人問道:“孩子,這海灘上有成千上萬條小魚,你一個人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著,但并沒有停止動作。

“既然知道,干嗎還干傻事呢?”男人又問。

小男孩只是默默地撿起小魚,再把它們扔回大海,并不回答。

男人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你這么做,又有誰在乎?”

小男孩邊扔邊說:“這條小魚在乎!這條,還有這條……”

講完這個我們很早以前就聽說的故事,教授接著說:

“今天,你們在這里開始了大學生活,從此每一個人都將在這里學會如何去拯救生命。雖然你們救不了所有的病人,但是你們可以救一部分人,為他們減輕痛苦。”

“因為你們的存在,人們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你們可以使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你們能夠而且必須做到的。”

這位醫(yī)學院里的教授在演說中,首先講述一個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然后再借助這個小故事所喻示的精神品質,來告誡他的學生們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一般來講,象征可分為明征和暗征兩個方面。一方面,明征就是象征客體、象征意義、聯系詞在話語中同時出現,這類象征意義較明顯、固定。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用17000塊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砌成的。它象征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寄托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另一方面,暗征則是只通過對象征客體的精細、巧變的說法來暗示其象征意義,以期引發(fā)人們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夸張的運用方式

夸張根據表達的需要,將對客觀事物的某些方面故意的進行夸張,造成一種不協(xié)調的效果,而言過其實地將事實進行無限制的擴大或縮小從而引起想象力。夸張的幽默,還要同生活中錯謬滑稽可笑之處相連,即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可笑之處極力的夸大,對生活中不合理、不和諧的事物進行善意的嘲諷,將結果極力夸飾變形,產生詼諧幽默的效果,并起到規(guī)勸作用。合理地運用夸張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質;二是能加強說話的感染力;三是能啟發(fā)聽者的想象力。運用夸張,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不能漫無邊際,做到言過其實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實而又勝似真實。

楚國大夫申無宇的守門奴仆因偷酒被發(fā)覺而畏罪潛逃,為了逃避申無宇的追捕,他投靠楚王,一躍成為細腰宮守卒。因為楚國的法律明文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準到楚王宮里抓人。那名奴仆自以為有了尚方寶劍,整日囂張狂妄。可是,沒想到申無宇卻在楚王不知道的情況下徑直到宮里把那位奴仆提了回來。

楚靈王知道了之后非常氣憤,命令申無宇把那個奴仆放出來。

申無字說:“天上有10個太陽,人分10個等級,上層統(tǒng)治下層,下層侍奉上層,上下互相維系,國家才能安定太平。如今臣下的守門奴仆畏罪潛逃,借王宮之地庇護犯罪之身。如果讓他真的得到庇護,那么其他奴仆便會互相效法,盜賊公行,誰還能禁止得了!長此以往,社會不安,大王江山不保啊!所以,臣下才不敢遵奉王命。”

楚靈王細細琢磨了一番,覺得很有道理,便下令處決那個奴仆。

從上文中我們能知道,楚國大夫申無宇把窩藏一個奴仆這件小事與天上的太陽、社會不安、江山不保這些大事聯系在一起,顯然是夸大了事實,然而卻收到應有的效果。由此可見他的機智與果敢。

夸張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過其實”而在某些反方面又有真實性作為基礎,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喚起人們的想象,收到突出個性形象的目的。如下面的例子:

有3個人在一起談論如何才能夠做到節(jié)約,其中一個人說:“我認識一個人,為了節(jié)約墨水,無論寫什么,字都寫得像芝麻粒兒一樣大小。”第二個人說:“我認識一個人,為了減少手表的磨損,天一黑,就把手表給停了。”第三個人說:“你們說的都一般,我認識一位老先生,為了節(jié)約眼鏡,連報紙都不看了。”

如果說有人為了節(jié)約眼睛連報紙都不看了,這還不為夸張,而有人為了節(jié)約眼鏡連報紙都不看了,這就不能不是夸張了。當這位節(jié)約眼鏡的人用節(jié)約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時,該又是何等節(jié)約啊!

這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老人很健忘,去洗澡時竟忘了脫衣服,然而他的衣服一點沒打濕,原來他是忘了開水龍頭了。其實再健忘的人也不應該到這種程度。

夸張雖然言過其實,但它并不等于浮夸,它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并且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做到“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最后才能造成強烈的震撼效果。

比擬的運用方式

比擬,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語言詞匯來表達的一種方式,特點就是套用已有的詞、句、篇等語言詞匯來揭示所描述對象的內在矛盾,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意境。

蘇軾有一位姓劉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鬢發(fā)、眉毛盡皆脫落,鼻梁也快要斷了。一天,蘇軾同許多朋友相聚飲酒,這位姓劉的朋友建議大家各引古人語相戲。蘇軾對這位姓劉的朋友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梁!”滿座大笑。蘇軾仿的是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兩句,兩相對照、趣味盎然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比擬能使人產生聯想,以獲得話語的形象感和生動感。

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

擬人又叫“人格比”,就是賦予大自然、動物、抽象事物等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擬物即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比擬為彼物。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在游武夷山時,不小心被蒺藜劃破了裙子,頓時游興大減,中途欲返。女導游見狀微笑著走近老人身旁說:“這是武夷山對您有情啊!它想牽住您,不讓您離去,好請您多看她幾眼。”

幾句話,把使老人的不快消失的無影無蹤。武夷山的熱情好客是機敏的女導游所賦予的,這里就用了擬人手法,而且表達得十分得體。再如:

在一個歡迎日本青年代表團的宴會上,熱情的中國朋友作為主人,他們用著名的“人參母雞湯”來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但這使在場的翻譯可為難壞了,因為,他沒有記住日語“母雞”這個詞。只見他機靈地站起來,指著湯,微笑著向日本客人介紹說:“這是用公雞的太太和人參做的湯,請諸位品嘗。”

這里的“公雞的太太”用的就是擬人手法,顯示了翻譯的機敏和幽默。

借代的運用方式

三國時期,馬家有五兄弟,這五個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常字。五兄弟中,以馬良的才學最高,劉備派馬良去辦理外交事務,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地載譽而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东至县| 金华市| 进贤县| 仁怀市| 常山县| 屯门区| 嘉荫县| 许昌市| 福建省| 徐汇区| 交城县| 肥乡县| 咸宁市| 江永县| 马尔康县| 梓潼县| 康平县| 建阳市| 安岳县| 丹阳市| 密云县| 遂宁市| 安顺市| 丰顺县| 仪陇县| 府谷县| 双牌县| 鄂尔多斯市| 峨眉山市| 航空| 精河县| 剑河县| 天峻县| 共和县| 乌拉特中旗| 建平县| 石渠县| 延寿县| 丘北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