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閑談有門道:身體語言最誠實(1)
- FBI套話術:讓他不知不覺說真話(書立方·心享悅讀)
- 齊白編著
- 5472字
- 2016-06-03 14:43:01
當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虛情假意、兩面三刀的人和事時,“誠實”幾乎成為“烏托邦”的代名詞。FBI專家告訴我們:語言可以欺騙,感情可以偽裝,但是身體語言卻無法掩飾。讓我們跟著FBI,在“閑談”中去尋找他那最誠實的“話語”。
“形閑神不閑”的閑談
閑談是一門學問,看似沒有主題,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扯來扯去,實則是“形閑神不閑”——聰明的談話者,總是能利用閑談這個機會,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閑談作為套話前的準備來說,我們很難利用“無關緊要”的話題從對方口中套出你想知道的答案,但是這絲毫不會減弱閑談對套話的作用。只要本著“他閑你不閑”的原則,你一定能在閑談中獲知他的興趣、喜好、習慣等重要信息,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從而為下一步的成功套話夯實基礎。
沏一杯他的“功夫茶”
情感類的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男孩向女孩表白,如果女孩不喜歡男孩,那她就會說這樣的經典臺詞——你不是我那杯茶。我們都知道,這里的“茶”是一種修辭手法,借指男孩并非女孩喜歡的對象。職場中、同事間,我們無法保證自己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但是我們又需要從他們口中套出話,那就需要我們做足功課,沏一杯專屬于某個人的“功夫茶”,讓這杯“茶”來打開你們閑談的話題。
熟人之間聊喜好
有人說,熟人之間沒什么閑聊的東西,因為彼此太熟悉,無法找到讓對方感興趣的談話內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論斷,還是因為不熟悉對方。幾個問題就能測試出你是否真的熟悉對方——你知道他喜歡體育、音樂,還是電影?如果是體育活動的話,那是足球、籃球還是高爾夫?假如是足球,那他喜歡哪個聯賽?英超、西甲,還是意甲?他又喜歡哪個足球運動員?梅西、羅納爾迪尼奧,還是德羅巴?如果這幾個問題有任何一個是你答不上來的,那都算不上你熟悉他。
如果你能全部回答以上的問題,那你們之間的閑談就有話題了。讓我們看一下李凱軍是如何做到的。
2006年夏天,李凱軍所在的公司要提拔一部分年輕員工,提拔標準按照每年的年終考核與平時表現作為重要依據。年終考核大家的評分相差無幾,而這個“平時表現分值”則只有管理層才知道,所有年輕員工心中很沒底。公司早會結束后,負責人事的張副經理獨自一人在經理室,有幾個年輕同事試圖從他口中套出提拔的信息,但都無功而返。
“張經理只看他的報紙,什么話也不說。”幾個同事垂頭喪氣地說。
張經理平時不茍言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在總經理和其他幾位經理不在,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套話時機。怎么辦?
李凱軍平日很關注各位經理的喜好,他知道張經理最喜歡足球,特別崇拜法國球星齊達內。當時恰逢世界杯結束,于是他想到了閑談的話題。
“經理,這是昨天您要的文件。”李凱軍敲敲門走了進去。
“放這里就行。”張經理半躺在老板椅上看報紙,頭也不抬地說。
李凱軍放下文件后,什么也沒說,只是輕輕嘆了口氣。
張經理抬起頭:“小伙子年紀輕輕的,嘆什么氣啊?”
“唉,為齊祖錯失世界杯感到可惜啊!”李凱軍很惋惜地搖著頭。
“可不是嗎。昨天的現場直播我也看了,齊祖居然用頭去頂人,他完全失去了理智……”張經理放下報紙,晃著老板椅對李凱軍說。
“齊祖不是那種易怒的人。早上的報紙分析這件事,說有可能是對方的話語激怒了齊祖。您最了解齊祖,對于這事,張經理您怎么看?”李凱軍順勢坐到了辦公桌前。
張經理坐起來,將椅子挪到辦公桌前,與李凱軍高談闊論了起來。李凱軍最終是否能從張經理的口中套出信息,我們暫且不用去管,但他聰明地從張經理的喜好入手,成功地打開了對方的話匣子——這是其他同事沒有做到的事。
生人之間“拍”興趣
這里的“生人”泛指一切你并不太了解,但又想對他進行套話的人。這類人很多,比如高高在上的總裁、“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經理秘書、偶然來到你們單位檢查指導的上級領導,這些人你平時很少與他們接觸,自然也就談不上什么熟稔。然而他們卻“握有”你想知道的信息或秘密,從他們口中套出來的消息,也是頗有價值的。
對于這部分人,要想與之拉近距離,同樣需要從他們的興趣愛好著手,我們可以將此稱為“找興趣”。不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最新的新聞大事、體育比賽、電影、書籍等,都是打開“冷場”局面的好話題,他們總會有一個或兩個感興趣的內容。除此之外,與什么樣的人談什么樣的話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年輕人喜歡談時尚,上點年紀的人喜歡談養生、談健康,中年婦女則喜歡談減肥,喜歡談家庭和孩子——這些都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將他們對號入座,可以在最短時間之內與他們“談”成一片。
陌生人之間,除了“找興趣”之外,“拍興趣”也是必不可少的。
興趣如何“拍”出來?這里的“拍”,不是拍照、拍手的“拍”,而是“拍馬屁”的“拍”。用你獨特的贊美方式,將他對你的興趣“拍”出來。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他有什么樣的優點,那你就怎樣去贊美他!”不要吝惜你的贊美,因為它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抓住他所引以為豪的話題,用你最華美的語言去贊美他,不出幾句,他就會被你“拍”得飄飄然,繼而與你無話不說、無事不談了。
公司保潔員與公司總裁之間,原本是幾乎不可能有談話機會的,但這位保潔員大嬸不僅與總裁實現了一次對話,而且還通過她獨特的“拍馬屁”贊美方式,實現了自己加薪的愿望。其“科技含量”之高,值得我們深思。
一公司有一位工作了十余年的保潔員大嬸,這十余年中她任勞任怨地工作,工資卻一直都沒有提高過。她去找分管后勤的主管,主管不僅對她冷嘲熱諷,還用“解雇”來威脅她。她想找總經理甚至總裁,卻因說不上話而不得不放棄,加薪對她來講猶如癡人說夢。然而在一次打掃廁所時,她無意間聽到了總裁與另一高管在廁所門口的談話,談話內容是關于人事考勤的。她將總裁所說的話牢記于心,回到家中,讓兒子用電腦將總裁所說的話做成了圖文并茂的文檔。第二天,保潔員大嬸假借打掃總裁辦公室衛生之名,將打印出來的《考勤管理制度建議》放在了總裁的桌子上。
總裁看到這份不完善卻充滿了他內心想法的《考勤管理制度建議》后,大加贊嘆!他在當天的員工會上宣讀了這份建議書,夸獎這份建議書的制作者與他想法一致,默契很深。當他希望這位制作者能站出來,接受獎勵時,所有員工都面面相覷。最后,令所有人都驚訝的是,那位最不起眼兒的保潔員大嬸站了起來。就這樣,保潔員大嬸成功地與總裁展開了交談,并最終實現了每月加1000元的薪酬。
點頭非YES,搖頭非NO
我們習慣上將點頭當作“YES”的信號,搖頭表示“NO”的信號,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對于一個陌生人來說,他表示同意或否定的動作可能并不是這兩個動作,或者并不局限于這兩個動作。套話之前,一定要利用閑談搞清楚他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動作信號,否則會將最為重要的信息誤解。
有一位泰國的明星來內地演出,當忙碌的一天結束后,司機將這位明星送回了賓館。由于明星的經紀人和助理都不在,所以兩人的交流出現了分歧。
明星用泰語告訴司機,明天晚上七點來賓館接她。司機聽不懂泰語,只是見她指了指手表上七點的位置。司機一邊問一邊打手勢:“是早上七點嗎?”這位泰國明星點了點頭。
第二天,司機早早地來到明星下榻的賓館門口等候,一直等到中午也沒見明星出門。他著急地到處聯系人,最終聯系到了明星的經紀人。經紀人聽完司機的話后大笑:“難道你不知道,在泰國點頭是否定的意思嗎?”
不要以為這只是因為地域文化不同才鬧出的笑話,實際上,即便在我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點頭也未必是完全用來表示肯定之意,同樣,搖頭也未必完全用來表達否定之意。
緩緩點頭
如果在你閑談的時候,對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向你做出點點頭的動作,而且速度比較緩慢,點頭次數為2~3下,那說明他對你的談話內容比較感興趣,你可以繼續用這個話題來吸引他。
快速點頭
快速點頭所反映出來的信號比較多:第一種,快速點頭表明他很贊成你談話中的觀點,對你所談的話表示肯定;第二種,他可能也是在告訴你,“我聽得不耐煩了”、“我們換個話題吧”這樣的意思,特別是配合著“好好好”、“是是是”、“我知道啦”等語言時。另外,它也有催促之意,即催促說話者快點結束發言,以便讓他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注意,如果聽者不但點頭速度很快,而且點頭頻率很高,特別是聽眾沖著說話者連續點頭超過三次,就表示聽眾對話語的內容感到不耐煩或者持否定態度。
緩緩搖頭
緩緩搖頭一般是用來表示否定之意的,比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沒有聽懂你的意思”、“我不會按你所說的去做”,等等。
快速搖頭
快速搖頭除了表達否定之意外,有時也是謙虛、害羞的表現。前者的搖頭幅度會比較大,后者的搖頭幅度則比較小。
因此,我們應該改一改既定的思維習慣,從交談的具體場合,再結合對方的具體反應,去理解其點頭或搖頭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認為“點頭就是YES,搖頭就是NO”了。
五官愛“說”大實話
通過閑談打開他的話匣后,接下來要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看”上了——先從他那表情豐富的五官開始看起。眾多身體語言中,五官能“說”的話占比例最大。五官之所以會說話,主要是由于人的面部表情豐富,而且不易掩飾。觀察一個人的五官,可以掌握他說真話與說假話所表現出的不同表情,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步可以為套話貢獻無窮的力量。
能說會道的眼睛
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口,還是談話能否繼續進行的“信號燈”:當它露出這樣的眼神時,他的話會源源不斷,真話在口中也是暢通無阻;當它變為另一種眼神時,他會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拒絕交流,就算繼續張嘴巴的話,那么也是接踵而來的連篇謊話、廢話。另外,眼睛的變化還預示著對方是否對這個話題產生喜愛或抵觸的情緒,因此在套話之前,一定要認清他的眼神表明了他何種的心情。
很多科學家曾試圖證明人眼的瞳孔放大或縮小與說謊的直接關系,某些期刊甚至武斷地認為“瞳孔放大(或縮小)就是說謊的表現”,這些推論的結果都過于片面。
人類進化到現在為止,眼睛仍然是最最脆弱的器官之一,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影響到它的狀態,而負責檢測光線的瞳孔則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比如,當我們從陽光下走進黑暗中時,我們的瞳孔會迅速放大,用來捕捉更多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相反,當從黑暗處走到陽光下時,瞳孔則因為受到強光的刺激,本能地收縮起來——這一切都是環境的影響,與說真話、假話毫無關系。然而,我們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瞳孔,則可以得知對方心態和情緒的變化,這雖然比不上迅速“判斷真假話”的功勞,但卻更真實、可靠。
瞪大的雙眼
眼睛瞪大除了讓瞳孔捕捉更多光線外,還直接表明他的眼球在充血。
眼球充血表明他對你現在談的話題有情緒上的波動,或者喜歡,或者反感,或者驚訝,或者憤怒,究竟是其中的哪一個信號,則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一個人在聽到或提及某事很高興的時候,他的眼睛是自然瞪大的,瞳孔也會隨之放大。這里的“瞳孔放大”和“眼睛瞪大”都是很自然的表現,絕非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比如,行為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他們通過跟蹤觀察幾百對戀人,發現當熱戀中的一方看到另一方時,他們的眼睛是自然瞪大的,瞳孔也處于放大狀態,關注著對方的一舉一動,似乎怎么看也看不夠一樣,這說明兩人見面后心情十分愉悅;同理,饑餓的人看到食物時,眼神中出現的那種異常閃亮的光芒,也是瞳孔放大的結果。
而當一個人面對自己不喜歡聽,或者頗為反感、生氣的信息時,他的眼睛也會突然瞪大,但這時的瞪大眼睛卻很不自然,你會發現他的面部肌肉僵硬,眼眶的變大是被肌肉“強行”拉出來的,看上去那瞪大的眼睛好像快要暴露出來,情形十分駭人。
古代波斯的珠寶商人非常精明,他們在出售首飾時并不說出價格,而是根據顧客瞳孔的大小來要價——如果這顆鉆石能夠讓顧客瞳孔放大,那他就會將價格提高一大截。西方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主人公同樣利用了眼睛的反應作為判斷的依據。
很早之前有一個聰明的賭徒,他只喜歡與莊家一人玩比大小的“骰寶”游戲。他的賭注一般都很大,深受各賭場的喜愛,因此在玩游戲之前他都會提出特殊的條件——他先下很小的注,等莊家擲完骰子之后,再決定大注是押大還是押小。很多賭場的莊家并不知道他在耍什么把戲,看到有財神爺來,想也不想幾乎都答應了他這一怪異的條件。賭博開始后,莊家擲完骰子,都會偷偷地看一眼碗中的骰子,然而正是這一眼,卻泄露了骰子的大小——如果莊家的瞳孔驟然擴大,很不自然,那說明他用小注押對了,然后他會將大把大把的鈔票繼續押上去;如果莊家的瞳孔自然放大,甚至喜笑顏開,那說明自己的小注押錯地方了,他會改變押注的大小,將鈔票押在另一個地方。他的辦法屢試不爽,十賭九贏,很多莊家幾乎被贏得傾家蕩產,也不知道碗中的骰子大小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快要瞇成一條縫的眼睛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有時人的眼睛會在剎那的瞪大后驟然縮小,甚至快要瞇成一條縫。當然,這可能與當時的光線變化有關,但也反映出對方的心理變化——當對方出現這種反應時,不要再繼續談這個話題了,否則他對你說的,只有成噸的謊話。
科學家證明:當大腦獲得了足夠的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時,因受到刺激而擴張的瞳孔會接著收縮起來,同時眼睛的寬度也會恢復正常。在思維判斷的過程中,眼睛甚至會比平時更為縮小,因為它需要聚焦在某一個信息點或視覺點上,讓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去辨別事情的本質。睜大眼睛是為了獲得更多信息,縮小眼睛是為了看得更清楚,這一切都是自我保護的重要特征。
當他的眼睛對你釋放出這一信號時,說明他對你已經產生了防備或者敵意。不管你接下來說的如何動聽,他都不會再向你敞開他的心扉。所以,這時最好趕緊將話題轉移,或者停止談話。
香港有一位出色的保險銷售人員,她從業幾十年,從未被客戶投訴,也從未遭到別人的拒絕和冷眼。她的業績,與她靈敏的“察言觀色”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