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放下名利欲望,才得生命真諦(4)

很多事業(yè)上尚未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因為年輕的時候自我放縱,養(yǎng)成了諸多不好的習慣——作息混亂、生活懶散,不但浪費了時間,也搞垮了身體。他們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要留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多一點心靈對話,看清自己,認識自己,停下來多做總結,再次起航時才能事半功倍。

法國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經(jīng)非常珍惜與自己對話的機會,每當他對生活產(chǎn)生迷惑時,就會“藏起來”做一次深思。當處于安靜的環(huán)境下,遠離俗世的繁華,他仿佛能聽到自己的心靈在說話一般。長此以往,盧梭終著成《懺悔錄》,成為世人稱頌的啟蒙思想家。其實,世界上很多哲人、宗教領袖都經(jīng)常遠離人群,回歸自我,辟一安寧之處,做一次心靈對話,過段時間才重新回到人群中,分享自己的心得。

留一點時間,讓自己的心靈能從繁忙中解放出來,身心遠離那些無關緊要的事物,看清楚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心靈的空間得以擴大,往往你的成功就隱藏在這個空間之中。

明朝一代圣人王守仁,是繼孔孟之后又一個大家公認的圣賢,然而他的成圣之路卻充滿坎坷。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世人多稱王陽明。王陽明自幼聰明,曾給自己樹立文學家、木匠、商人、數(shù)學家等理想,最終他卻決定要成為像孔孟那樣的圣人。當他的父親知道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頓,說他不切實際、胡思亂想,勸他考取功名才是真正的出路。雖然表面上王陽明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做了官,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成圣之路。然而,不管他怎么鉆研,怎么去格物,就是不能有所提高,慢慢地年紀越來越大,他的心也越來越冷。成家立業(yè),王陽明也不能避免這樣一條老路,正當他失望地以為自己這一生恐怕都難以成圣時,上蒼賜予了他機會。因為反對宦官劉瑾,王陽明遭受迫害,被流放貴州龍場。正是在龍場擔任驛丞的日子里,王陽明逐漸悟道,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他上馬治軍,下馬治民,身為文官卻能掌管兵符;他文韜武略集于一身,平戰(zhàn)亂,興心學,做出震爍古今的大作為。王陽明終于成就一代圣賢,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孔孟朱王,對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正是因為王陽明時常保持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即使身處官場,他也能做到“其身自清”,放下官場應酬,“隱藏起來”專心做學問。失敗了認真思考,不停地格物致知,等到機會真正到來時,他終于抓住它,方才領悟大道。

在藝術領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實,又何止是藝術呢?真正的大道就在我們身邊,一花一草,都隱藏著深刻的道理,有時深奧,有時淺薄。只有真正觀察生活的人才會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現(xiàn)今社會很少有漁民親自下海捕魚了,然而卻有這樣一個悠閑的漁夫,他每天都會在海邊打魚,而且歡笑總是掛在臉上。一天,一個商人看到他的小船上有好幾條肥美的大魚。商人就問他要多久才能捉這么多。

漁夫開心地說:“不一會兒的時間就抓了這么多。”

商人再問:“那你為什么不再多抓會兒,說不定會捉到更多的魚呢?”

漁夫不以為然地說道:“這些魚已經(jīng)夠我們一家人吃好久,說不定還吃不完哩!”

商人又問:“可是現(xiàn)在天還早啊,你剩下的時間做什么呢?”

漁夫笑嘻嘻地說:“我的生活很簡單,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想起來了就去海里捉幾條魚,回到家跟孩子們在一起做做游戲,再陪老婆看會兒電視,等到黃昏的時候,約上幾個哥們出去喝喝酒、聊聊天。就這樣,日子過得既充實又忙碌呀。”

商人聽到哈哈大笑,接著對漁夫說:“我是美國耶魯大學的MBA,我可以幫幫你!你應該這樣:每天多花幾個小時去捉魚,慢慢地,你就有錢可以換艘大船;這樣以后你就可以捉更多的魚,又可以買更多的船;然后你就能夠組建自己的漁隊,不用再賣魚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或者你干脆自己開家工廠,從貨源、生產(chǎn)、加工到銷售,全部自己承包,自己當老板;之后,你就可以離開小漁村,搬進大城市,甚至首都;到那里后,你又可以不斷擴充自己的事業(yè),直到你的事業(yè)越做越大。”

漁夫聽他說完,不以為然地問道:“你這個計劃要花多長時間呢?”

商人說:“不長,十年到二十年吧。”

漁夫再問:“那然后呢?”

商人:“然后?然后你就可以自己待在家里,不用再操那些心。等到合適的時候,你還可以宣布公司上市,再發(fā)行股票。那個時候,你就賺發(fā)了!億萬富翁不是夢啊!”

漁夫又問:“再然后呢?”

商人:“再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想起來了就去海里捉幾條魚,回到家跟孩子們在一起做做游戲,再陪老婆看會兒電視,等到黃昏的時候,約上幾個哥們出去喝喝酒、聊聊天啰。是不是很愜意啊。”

漁夫告訴商人:“我現(xiàn)在不正是你說的那個樣子么?”

到底是商人幫了漁夫,還是漁夫幫助商人,相信大家都看得明白。其實,生活里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的一生都在勞碌,可結果往往是一個圈,最終我們還是回到原點。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過于強求呢?就讓我們的心停下來,多去欣賞周圍的美麗,哪怕歇息那么一會兒,都會有神奇的收獲。

遠離名利,發(fā)現(xiàn)平淡中的幸福

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莊子·外篇·繕性》

譯文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這個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說,這個人本末徹底顛倒了。

莊子曾經(jīng)說過:“如果為了追求外在物欲而喪失了自我,為了迎合世俗而迷失了本性的人,是本末倒置的。”本末倒置的人,我們往往會笑話他,甚至瞧不起他,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會成為莊子所說的“倒置之民”呢?如今的社會,大家都想變得與眾不同,希望自己能夠“光宗耀祖”。然而這個想法是與人的本性相背離的。生命可能迷失在“物欲”“名利”的漩渦之中,這是需要我們時刻警惕的。

我們身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的話,也適用于幸福。其實,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少幸福,只是我們往往被名利遮住了雙眼,以至于無法發(fā)現(xiàn)它。幸福,它無處不在,如影隨形,如果你不具備一雙慧眼,你是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的。上帝是公平的,給予了你一些,也會拿走你一些,那么你希望他拿走幸福,還是拿走名利?有人會問,兩者不可兼得么?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已經(jīng)回答了這個問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唯有遠離名利,用心去感知周圍的一切,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苦苦尋找的幸福就在那兒,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莊子曾經(jīng)提到的許由就是一個高節(jié)之士。堯聽說了許由的賢能,想要把天下交給他時,他堅持不受,還說道:麻雀棲息的樹枝只有那一個而已,老鼠跑到河邊喝水,即使想裝再多,它也沒有那么大的肚子,天下這么大也不適合我。甚至許由聽完堯的話,還跑到潁水邊上洗了自己的耳朵并隱居了起來。因為他知道擁有天下雖然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卻失去了最最寶貴的人生自由,受盡世俗規(guī)矩的束縛,縱使物質(zhì)豐足,自己又怎么會開心。還是隱居起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平平淡淡地過一生來得幸福。

隱士中著名者還有東晉時期的陶淵明,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向往。陶淵明做官的時候就崇尚自然,喜歡親近生活。雖然官小,但他與平民百姓相處得很快樂,經(jīng)常和一些文人雅士相約喝酒吟詩,日子過得很是幸福。一次,潯陽郡的督郵來檢查公務,他路過之處必要搜刮一番,如若沒有收獲,必對當?shù)毓賳T栽贓陷害。當他路過陶淵明的彭澤時,府衙的小吏對陶淵明說:“大人應該束帶迎接。”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的薪俸而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說完他憤然辭官,從此歸隱田園,回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大自然,真正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后來他得益于歸隱生活,創(chuàng)作出《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等田園風格的作品,更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成就了他在中國歷史和文學史上的地位。然而這也是后人對他的評價,當初陶淵明歸隱,也只是單純地“尋找幸福”。

雖然莊子提倡“出世”,跟孔子的積極“入世”相反,但莊子的出世思想并不是鼓勵人們消極生活、不思進取,他想要闡述的恰恰是生活的重要性,因為一切的大智慧都源自于日常生活。

相較于那些宏偉的英雄事跡,平凡人的平常事是平淡無奇。然而,平常卻是生命的主體,更是生活的主體。不管你身處何位、擔當何職,也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享有多高的聲望,在人前多么風光無限,人后你也要“平常”地生活,雖然形式不同,本質(zhì)卻是一樣的。所以那些不珍惜“平常”甚至蔑視“平常”的人,最終只會被生活所拋棄。試想一下,那些知名的影視明星,那些叱咤風云的大商政客,哪一個不是從普通大眾轉變而來的,而他們要想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更不可以脫離平常的生活。珍惜平常的點點滴滴,既可享受無止境的幸福,也有助于自己事業(yè)的成功。

最好的藝術來源于生活,當貼近生活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就在身邊,大道就在身邊。

倪萍的作品《姥姥語錄》講述了她99歲的姥姥平凡的一生,倪萍向讀者傳達了“姥姥式”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這樣一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說的話平實無華、通俗易懂,都是一些小道理,卻充滿了人生大智慧。倪萍這樣總結姥姥的處世原則:姥姥質(zhì)樸的語言,看似簡單卻很受用,讓我們這些自稱“文化人”的人都自慚形穢。“姥姥就是我的老師。本想在這本語錄里找點大事,可最后也沒找到。姥姥一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一個圍著灶臺一輩子的小腳老太太,一個家家都會有的老人。”正是這些生動、樸實的日常瑣事,不經(jīng)意間便能喚起我們“似曾相識”的回憶,把我們帶回到那些曾經(jīng)遺忘的、早已麻木的、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小事不小,大事不大。包餃子、撿麥穗、嘮閑嗑等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只有真正參透生活的大智之人才能看得明白。小事情往往蘊含著大道理,而只有參透了這些道理的人,才能減輕煩惱,幸福自然就降臨到他的頭上。有一部電影叫做《當幸福來敲門》,講述一個瀕臨破產(chǎn)、老婆離家的業(yè)務員,通過自身努力,最終成為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如果當初他被困苦的生活所打敗,放棄追求幸福的機會,最后他還能成功么?所以說,幸福從來都沒有遠離我們,它一直在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過好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靜心地享受平淡,忘記周圍的喧嘩,遠離那虛浮的名利,讓心平靜下來,幸福就會來敲你的門。

只要你具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善于感受的心靈,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身邊充滿著幸福。每天晚上睡覺時,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是幸福的,因為我度過了充實的一天;每天早晨你坐公交上班時,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還可以認識很多人,還能欣賞清晨美麗的城市。其實幸福是無處不在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像幸福一樣公平,不論你貧窮或者富貴,都有擁抱幸福的權力。為什么生活中會有那么多的人感覺不到幸福,或者說他們總覺得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并不是幸福?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是每個人心靈深處體察到的快樂與滿足,要想獲得幸福,就需要把靈魂從不安和躁動中解放出來。

一群正值青春的少年,可他們總是愁眉苦臉,于是,大家決定一起去尋找幸福。

他們向莊子請教:“幸福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我們沒有?”

莊子說:“你們先幫我建座房子吧。”

這群少年就暫時把尋找幸福的事放在一邊,找來各種工具,又上山去砍了些大樹干,大家認認真真地建起了木屋。很快地,一棟小木屋就做好了,他們把莊子拉到屋檐下,一起看著自己搭建的木屋,評論其色澤、造型、質(zhì)地。

莊子問:“孩子們,你們幸福嗎?”

他們齊聲說道:“幸福極了!”

莊子接著說:“幸福就是這樣,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忙得無暇顧及時,它便突然降臨在你身邊。”

幸福隱藏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認真投入地去做事,它自然就會來找你。與其終日悶悶不樂,倒不如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多去想想自己擁有的,而不去在意自己沒有的,要懂得平淡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很多人都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他們把名、利、權視為人生的三大目標,勤勤懇懇地努力著。然而,只顧追求名利,很容易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幸福。所以,當我們選擇追求幸福時,千萬別讓名利成為你的絆腳石。

在美國,有一個華僑富翁,他本來在當?shù)亻_了一家規(guī)模很大的飯店,生意也很火爆。后來他年紀大了,就把飯店交給兒子打理,自己跑到郊區(qū)開了一家小旅館。旅館是棟老建筑,加上客人不多,他只請了兩個傭工,自己和傭工一起經(jīng)營小旅館。

大家對此都疑惑不解,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竟然在一棟老建筑里做著看門、掃地、接送客人、記賬收賬這類雜七雜八的活。有人問起時,老人告訴他:“不干這些我干什么?人總得工作呀!”在他看來,擁有財富是一回事,怎樣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大兴区| 宁武县| 长丰县| 门源| 沅陵县| 彩票| 兴义市| 沙洋县| 墨竹工卡县| 乌什县| 青州市| 平凉市| 正阳县| 海南省| 和田市| 潞城市| 淮南市| 大田县| 洪湖市| 怀化市| 博兴县| 泰和县| 嘉荫县| 台中县| 和政县| 松江区| 青岛市| 微山县| 大港区| 读书| 金华市| 新蔡县| 广饶县| 泊头市| 囊谦县| 涞水县| 蚌埠市| 东阿县| 琼海市|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