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捭闔術(1)

鬼谷子認為“口者心之門戶也”,開此門戶,即為捭,關此門戶即為闔。但捭闔并非開口說話與閉嘴不言這么簡單,無論言或者不言,捭闔都是為了想盡辦法套出對方的真實心意和情況。捭闔術是《鬼谷子》一書中實戰性最強、最實用、最有效、最基礎、最變化多端的進攻術。捭闔術了解起來比較簡單,但若想實用并且用精,則絕非易事,此術若掌握不好,反而極容易被自己捭闔,將自己的意圖誤泄給對方。

口為心門,捭闔為制

引說

鬼谷子曰:“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也就是說,人的口是心之門戶,而心又是精神思想的主宰。人的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口中出入,而捭闔正是控制口的機關。所謂“捭”,就是展露其內心的,可言的,是陽的一面;所謂“闔”,就是閉藏其內心的,不可言的,是陰的一面。只要陰陽和諧,捭闔之術就能盡展其妙。

解讀

口是人們展現自我,交流和傳播思想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直接從一個人口里探得的關于他的信息,要遠比從其他人那里獲得的關于此人的信息更可信。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絕對不能亂說。”亂說話之弊,除了很容易冒犯、傷害到別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容易泄露關于自己的信息——不僅包括諸如身份證號、住址、電話、收入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個人喜好、性格特點、優缺點、品位水平等更重要的信息。泄露身份證號、住址、電話、收入等信息,一般至多給個人正常生活造成一點兒小麻煩而已,而如果是個人喜好、性格特點、優缺點、品位水平等信息被別有用心者知曉的話,造成的可就不是一點兒小麻煩了,很可能會給人留下很長時間的懊悔或終生的陰影。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在發布的《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社會心態藍皮書中說:“目前,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度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人際間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兩到三成的人愿意信任陌生人。”

這一糟糕局面主要是由中國社會道德不斷滑坡所致,這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很深、很復雜的影響,比如社會矛盾會越加尖銳,健康的社會秩序遭遇的挑戰和壓力會越來越大,人情更加冷漠。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一如國民生活在沒有食品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會順應自然法則生出更強悍的免疫力,人們的風險意識會迅速提高。

風險意識的提高,并非完全是智慧的增長,而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生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完全不是人類那種天生的遇見針扎火灼就躲閃的本能,它完全是后天的一種無奈的選擇。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像銅墻鐵壁一樣將真實的人類個體保護、隔絕起來,使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交流越加困難起來。所以,我們現在即使不是與陌生人對話,而是跟較熟絡些的泛泛之交言談,也很難相信對方所說的一切——即便對方所言對我們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因此,現在我們無論是懷著十分的善意想了解、結識一個人,還是揣著心機想了解、認識一個人都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僅僅根據對方隨意吐露的話語,根本不足以作為了解、判斷對方的根據。那么,我們就不能達成所愿了嗎?能!只要運用捭闔之術就可能達成我們所愿。

運用捭闔之術,通俗地說就是在對方的嘴上設下一個叫作“捭闔”的機關,這個機關完全是由我們來控制的,雖然我們無法完全做到讓對方說什么,但我們可以憑借“捭闔”這個機關隨意調控對方的語鋒,從而令對方吐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或達到我們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自己的嘴上也有一個叫作“捭闔”的機關,這個機關要由我們自己牢牢地掌控住,否則就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讓我們來看一個生動的事例。

魯仲連折新垣衍降秦之論

新垣衍主攻

公元前262年,長平一戰,秦軍坑殺趙卒四十余萬,乘勝兵臨趙國都城邯鄲城下,趙舉國震駭。趙王之弟平原君分遣三千門客四處求救,毀家守城,而邯鄲城破在即。趙王憂恐,降意日濃。

魏、趙兩國是姻親,魏王在弟弟公子無忌和平原君的累次請求下,終于派將軍晉鄙將兵十萬救趙,但在秦王的恐嚇下,卻下令晉鄙于途中扎營待命。并且派一個叫新垣衍的將軍到趙國游說平原君說:“秦軍之所以圍困邯鄲,是因為之前秦王和齊王爭強,各自稱帝,又不得已各自去除帝號。今齊國益弱,獨秦雄霸天下,可見秦王不是非破邯鄲才罷,而是想迫使趙王尊其為帝。趙王若即刻派使者西入秦尊秦王為帝,秦王必喜而罷兵。”平原君聽后一時難以決斷。

此時,齊國人魯仲連正在邯鄲,他聽說新垣衍游說趙國尊秦王為帝后,立刻來見平原君,問其有何決斷。平原君無奈道:“我哪還敢再言事!之前痛亡四十余萬將士在外,今秦軍圍困邯鄲我又無半策退敵。魏王派新垣衍令趙尊秦為帝,如今此人正在邯鄲,我還敢再說什么呢?”

魯仲連凜然道:“我以為君乃天下賢公子,今日之后方知君并非賢公子。新垣衍在哪兒?讓我為君責而歸之!”

于是,平原君安排魯仲連和新垣衍相見,新垣衍卻婉辭道:“我聽說魯仲連先生乃齊國之高士,衍為魏臣,為使者使于趙,我不愿見魯仲連先生。”但平原君說:“那我已經跟魯仲連先生說好你們相見的事了。”新垣衍這才不得已,勉強答應與魯仲連一見。

對新垣衍這樣一個已經設下銅墻鐵壁的人,相見初時,寒暄落座后,魯仲連采取“闔”術——默坐無言。

新垣衍遂采取攻勢,出言壓制道:“我觀此圍城之中,人人皆有求于平原君。但觀先生之玉貌,根本不像有求于平原君的樣子,為什么先生還久居此圍城之中不早早抽身而去呢?”

這話明著像是夸魯仲連,實際上卻是嘲諷魯仲連愚蠢和嘲笑他等死。試問,在數十萬兵馬的重重圍困中,誰還能出得了一座孤城呢?所以,新垣衍完全將魯仲連當成了一個將死之人,根本就對他很不屑。

魯仲連暗奪主動權

魯仲連從容道:“世人以為鮑焦(《韓詩外傳》:“周時隱者也。飾行非世,廉潔而守,荷擔采樵,拾橡充食,故無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子貢遇之,謂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鮑焦曰:‘吾聞廉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遂抱木立枯焉。”)非從容而死,這完全錯了。如果他的事跡不被人知道,怎么死都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西秦乃棄禮義,尚軍功之國,蠻橫分配土地,殘虐百姓,如若不幸秦王為帝,進而霸有天下的話,則我魯仲連唯有蹈海赴死而已,誓不為其民。今見將軍,只為助趙。”

新垣衍鄙夷道:“先生如何助趙?”

魯仲連道:“我將使魏、燕助趙,齊、楚亦必助趙。”

新垣衍心中感到好笑,問道:“我假令先生能游說燕國助趙,但是令魏國助趙,那就很難如愿了吧?我就是魏人,先生如何能讓魏國助趙呢?”

“魏國猶未見秦稱帝之害,故而像現在這樣。假使魏國看見秦國稱帝之害,必然助趙。”

“秦稱帝有何害?”

此時,在不知不覺中,先發制人的新垣衍終于被魯仲連牽住了鼻子,下面魯仲連將使用“捭”術進行反擊。

魯仲連道:“當年齊威王曾施行仁義,率天下諸侯朝拜周天子。周國貧弱式微,諸侯莫肯朝拜,而齊國卻獨獨朝之。一年多以后,周烈王駕崩,齊國使臣很晚才去參加葬禮,周國大怒,派人到齊國責罵道:‘天崩地裂,天子晏駕,齊國人竟然后至,該斬!’齊威王勃然怒道:‘叱嗟(怒罵聲),下賤奴婢養的!(指周烈王弟周顯王)’終為天下所笑。所以,齊國在周烈王在世的時候去周朝拜,駕崩后就斥罵周國,誠然是忍受不了周國的苛索。以天子自居的固然是這樣,沒什么可奇怪的。(言外之意說,秦王一旦為帝,也會像周國對齊威王那樣對魏國苛索無度。)”

駁倒新垣衍

新垣衍對此論不以為然,猶以為話語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劍出偏鋒道:“先生豈不見仆人之狀?十人簇擁侍奉一人,豈力不勝而智不若彼?只是因為畏懼罷了。”

魯仲連順勢道:“嗚呼!難道魏國和秦國就像仆人和主人嗎?”

“不錯,正是這樣。”新垣衍道。

戰國末年,是一個崇奉武力的時代,新垣衍無疑認為實力就是真理,以為在秦國的強大武力威嚇下,任何辯言都是入水之泥。

沒想到魯仲連卻突然大聲道:“既然如此,我將使秦王烹殺魏王,再剁成肉醬!”

這一句,宛如長虹貫日,一劍便刺破了新垣衍的“甲胄”。

新垣衍坐不住了,不悅道:“先生這話說得也太過分了吧!先生怎么能讓秦王烹殺魏王呢?”

至此,新垣衍的主動權盡失,話鋒也被迫跟著魯仲連轉。

魯仲連疾言進攻道:“我當然能做到,這就跟你說說。當年九侯、鄂侯、文王同為商紂王之三公,九侯有女姣好,獻于紂王,紂王嫌惡九侯之女不好淫,殺之,又將九侯剁成肉醬。鄂侯為九侯直言進諫,卻被紂王做成人肉干。文王聞之,竊自嘆息,紂王便又將文王拘禁,欲令文王在獄中自殺。為什么同樣是王侯之尊,卻被做成肉醬和肉干?齊閔王將到魯國,先派寵臣夷維子前往魯國知會,夷維子問魯人:‘你們打算如何招待我王?’魯人說:‘我們將備以十太牢之禮招待齊王。’夷維子責難道:‘你們怎么能用這么簡陋的禮節迎奉我王?我王乃天子(齊閔王曾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天子巡狩,按照禮節,諸侯必須搬離宮中,交出王宮鑰匙,提起衣襟舉著案幾,于堂下伺候膳食,天子用膳完畢后,才能跟隨天子到朝堂聽朝。’魯人憤然拒絕。齊閔王既然不能進入魯國,就想到薛邑(齊國屬地)去,打算借道于鄒國。此時,鄒國國君剛剛薨去,齊閔王想去吊唁,又先派夷維子去知會,夷維子對鄒國太子說:‘天子吊祭諸侯,按照禮節,諸侯的棺槨必須從南面移到北面,然后天子面北而吊之。’鄒國群臣憤然作色道:‘若必如此,我等誓將伏劍而死!’所以,齊閔王又沒能進入鄒國。鄒、魯小國之臣,其國君在世的時候不能盡臣子本分侍奉,其國君死去后臣子也不會依本分進奉喪葬之禮(戰國時,各國均是君弱臣強,臣子常常凌辱君主),即使如此,齊王妄想在這兩個小國行天子之禮,都被這兩國不尊奉國君的大臣給強勢拒絕了。今秦是萬乘之國,魏亦萬乘之國。兩國之君各據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睹秦長平一戰之勝,便欲屈從奉秦王為帝,是使堂堂三晉之臣不若鄒、魯小邦之仆妾!而且,一旦讓秦王輕易稱帝,秦王必將更換各國大臣。比如,秦王將奪魏王之所親近大臣權位,將其賜予自己心腹;又將使秦女為魏王之妃姬,使魏王宮廷上下皆秦人也。試問魏王如何能安然處之?將軍又如何能長蒙王恩?”

這一番話說的可實在是太厲害了,首先將秦王比于紂王之貪婪無道,秦國對土地的貪婪,秦軍對四十萬趙卒的殘殺,這都是世人所共見的。然后,將三晉之臣和鄒、魯之臣來個對比,只要新垣衍繼續堅持尊秦王為帝,那他就是不如鄒、魯仆妾的無恥之徒,即使新垣衍真的無恥,他也絕對不敢堂而皇之地示于人前。最后,魯仲連從正面說明了秦王一旦為帝,必然損害新垣衍自身利益,又從側面證明了那時秦王如果想烹殺魏王這個仆人,簡直是易如反掌。

新垣衍終于詞窮,起身向魯仲連深揖拜服道:“之前以為先生不過是庸俗之輩,今日終于知道先生真乃天下之士。我這就離開邯鄲,再也不言奉秦為帝。”

包圍邯鄲的秦軍大將聞知此事,大驚,為之下令退軍五十里。

這個事例中,魯仲連正是通過不露痕跡地施展“捭闔”術讓對方調整語鋒,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辯論的主動權,進而喪失掉自己堅持的觀點,無面目再留在邯鄲游說趙王尊秦為帝,秦將聞之也退兵五十里。從而鼓舞了平原君和趙國君臣、百姓固守邯鄲的信心和決心,順利達到了助趙的目的。為公子無忌和各諸侯國派兵救援趙國贏得了非常寶貴的機遇和時間。

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具體該如何施用捭闔之術呢?讓我們在以下諸節中詳細介紹、分析。

察其志欲,以知虛實

引說

鬼谷子曰:“審定有無,以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也就是說,審察其有無虛實,因其志欲,以探知其內心,從而了解其到底為何等人物。

解讀

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實相兩個方面。即如人,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此是表象;實際上他是什么樣的人——此是實相。無論對于善、惡、美、丑各等人而言,他們的實相幾乎全在不同程度上被表象掩蓋著,如果我們要探知他的實相,就勢必要通過對其表象的分析研究來做出相應的判斷。如果你想像揭開帷幔一樣輕松地扯去表象而令實相大白于天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若果能如此,則世間何來奸偽狡詐?

人的表象這張網,主要是由其言行舉止織成的,至于他人和外部環境對他的印象和描述、塑造,只不過是這張網的邊緣網線罷了。

在冗繁錯雜的言行舉止中,鬼谷子認為,從一個人的志向和喜好方面著手觀察研究,最能準確探知到觀察對象的虛實,了解其實相。

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志向就會有什么樣的愛好,其愛好是對其志向的投影。只要掌握了一個人的真實志向,也就知道他實際上是個什么樣的人了。比如,曹操最初的志向是做“征西大將軍曹侯”,所以他初入官場時為官就很廉能,不忌權貴,若以彼時看,曹操的確是個“濟世之能臣”。至于后來他成為“亂世之奸雄”,那是時勢所造,此處就不做議論了。

要想準確了解一個人的志向,具體的入手之處是,仔細觀察他的生活愛好和日常行為,看他喜歡和什么人為友,喜歡議論什么,喜歡從什么角度觀察品評人事,這些基本都屬于橫向觀察;還要從縱向觀察他,就是觀察了解他兩年之前、五年之前或更久以前的生活愛好和行為舉止。

對普通人來說,雖然難以練就一雙比肩古賢的慧眼,但是將先賢有效的經驗和義理運用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也一樣能夠不斷提高我們的辨別能力。

張負以女嫁陳平

先看一個橫向觀察的例子。

西漢傳奇丞相陳平年輕的時候,很像蘇秦,家貧而好讀書,還有個非常刻薄的大嫂。幸運的是,陳平的兄長很仁厚,一個人把家里的三十多畝田產農活都承擔了下來,任憑弟弟陳平讀書“游樂”。

陳平弱冠后,俊美非常,鄰居不知道是嫉妒陳平容貌勝己還是因為什么,路見不平道:“游手好閑窮成這樣,還吃得那么好?”陳平大嫂則接過話茬憤憤道:“有他吃糠那天,有這么個不爭氣的小叔,還不如沒有!”不巧,這話讓陳平兄長聽到了,立馬就將這婦人給休了。但陳平不嫉恨大嫂,還勸兄長又將大嫂給接回了家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绥宁县| 林甸县| 吉木乃县| 罗平县| 浮山县| 淮阳县| 册亨县| 铜陵市| 攀枝花市| 阿克陶县| 涡阳县| 岳阳县| 贵阳市| 遵义市| 芦山县| 千阳县| 吉木萨尔县| 开化县| 孙吴县| 台州市| 嘉义县| 门头沟区| 怀安县| 临朐县| 新干县| 江源县| 西宁市| 阜新| 鄱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古交市| 灵武市| 蓝田县| 科技| 崇阳县| 锡林郭勒盟| 讷河市| 雷波县| 武城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