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1)
- 活法:為人處世智慧書
- 杜禮青
- 2745字
- 2016-05-30 17:52:17
活著,是一段艱辛而炫麗的旅程;
活著,是一種期待回報的付出;
活著,更是一份懷揣希望的責任。
每天一點處世學,
讓你活出自信,活出開懷,
活出希望,活出未來。
只有對自己有著清楚準確的定位,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因為想要認清自己并不容易,需要理性地對待自身的弱點和缺陷,即使遭遇不幸,仍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但認清自己還遠遠不夠,只有不停地戰勝自己,才能不斷地進步,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生活是幽默的,偶爾會和你開個不痛不癢的玩笑,偶爾也會跟你開個大玩笑,你心態好不好,你懂不懂什么叫活著,你會不會為人處世,這些都將在玩笑中收獲答案。
《時代周刊》曾登過這樣一張圖片,只見一個留著絡腮胡子、戴著眼鏡的中年人,由于沒有了腿,只能靠臂膀撐在地上,他的上半截身子在手臂的支撐下懸在半空,整張圖片的效果十分震撼人心。也許,你以為他不過是雜志虛構的人物,并不是真的存在,因為很難想象,一個從腰身下面全部截掉的人,居然如此堅強地活著,這是怎樣的一種活法呢?
其實,這張圖片的人物名叫鮑勃·威蘭德,他很喜歡打棒球,在棒球上還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1961年,也就是在他22歲的時候,由于他出色的表現,全美棒球聯盟打算簽他做職業投手,開出了許多誘人的條件。這些,都是他夢寐以求的。
不料,就在他以為自己將要實現棒球夢的時候,越戰爆發了。這無疑像一座大山擋在了面前,阻止了他去打棒球的夢。身強力壯的他參加了部隊,跟隨部隊上了前線。戰場上瞬息萬變,危險重重。上前線沒多久,在一次亞熱帶原始密林中執行特殊命令的時候,身邊突然一聲巨響,等他醒來的時候,便發現自己躺在戰地醫院中。原來,他在路過一片樹林的時候觸上了敵人埋的地雷。雖然很幸運沒有丟掉性命,但此時的鮑勃·威蘭德卻發現自己腰身以下全部被炸爛,為了徹底脫離生命危險,醫生建議要把他腰身以下全部截下。
那時候,鮑勃·威蘭德做了一個思考,他意識到活著才是一切,自己仍然可以依靠努力活得很好,于是他接受了醫生的建議。過了些日子,做完手術的他搭乘直升機回到了家鄉,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疼痛并沒有放過他,經常讓他陷入昏迷,好幾次突然昏了過去。不過,鮑勃·威蘭德并沒有因此覺得自己是一個弱者,反而不停地提醒自己:“你和別人一樣,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他不僅可以隨意在病榻上換掉舊表,還可以自由上下樓梯,甚至包括修理花園以及去超市購物,他都是自己一人承擔。
一旁看著的父母既痛心又感到束手無策,但當他重新踏進了洛杉磯大學的校門,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體育教師資格的時候,父母內心的石頭終于落地,他們相信自己的兒子完全有能力生活自理。
是的,在處世方面,磨難并沒有將他的內心打敗,反而使得他更加強大,他很喜歡與人交流,語氣幽默,行為紳士,總是能贏得他人的好感。后來,令所有人都羨慕的事情發生了,有位時裝模特在面對好幾個人的追求時,最終選擇了他,隨后兩人喜結連理。為了戰勝自我,他還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用手跑完洛杉磯到華盛頓的路程!當所有人都在質疑這位被命運如此戲弄的殘疾人根本不可能跑完這5000公里時,他卻一言不發地開始了征程。
整個過程看起來相當乏味,卻又催人淚下。鮑勃·威蘭德沒有腿,只能依賴唯有的兩個拳頭,艱難地向前挪動著。
所有的人都默默地注視著他,再也沒有了之前的質疑。
他在沿途中突然萌發了一個募捐的想法,于是對身邊的人說:“我每行進1公里,就請你們捐1美元。”沒想到他說完,很多人紛紛掏出錢包開始捐錢,其中有許多小孩把自己的零花錢都捐了出去。
最后,他把在這次征途中總共募集到的31萬美元,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在途中所經歷的磨難所吃的苦,很多都是常人無法堅持的,比如要翻過海拔400米的高山、溫度超過40℃的戈壁。然而,他并沒有因此退卻,依靠頑強的毅力戰勝了自我,堅定不移地朝目標努力,最終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次“長征”。
我們可以想象,當他到達華盛頓的時候,人們會多么地崇拜這位強者以及歡呼他的到來,我們也可以想象他的故事將要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但我們往往容易忽視的是他的精神以及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一個真正想要成功的人,往往會珍惜自己的優勢,并把優勢擴大化,讓自己更加成功。我們知道,愛迪生一輩子雖然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卻是一千多項新事物的發明創造者。他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發明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下一個應該發明什么,從來不沉醉于外表光鮮的盛名光環中。
發明蓄電池成功后,他便辦了一個蓄電池工廠大批生產,生意一直很好。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電池有一個很嚴重的毛病,就是使用壽命太短了。于是他決定對電池進行改進。但是改進需要時間、精力、靈感,同時工廠也要停業,這會降低人們對于蓄電池的信任度,經濟上也要蒙受很大損失。但愛迪生并沒有猶豫,堅持要改進電池,關閉了工廠。
在此期間工廠蒙受了不小的損失,愛迪生也整天沉浸在如何讓電池長壽的思考中,有訂貨商勸他趕緊生產原來的電池,不過都被他一一否決。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改進的電池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暢銷各地。愛迪生不斷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贊賞。
后來,愛迪生又發明了留聲機,人們稱贊這是“19世紀的奇跡”。不僅法國政府為這項發明頒發了獎金,英國皇家學會也在1878年舉辦了留聲機展覽。
愛迪生一下子名聲大噪,成為了新聞人物。不過,愛迪生并沒有被眼前的榮譽以及成功沖昏頭腦,而是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改進不足的工作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新一代的留聲機終于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問世。第二代留聲機克服了原來錄音時間短、聲音模糊等缺點,加了一個喇叭形的音筒,作為擴音器使用;用蠟筒代替錫箔,使得蠟筒可以重復使用;在機箱里安裝驅動結構,只要上緊發條,便可實現自動錄放。
上面所講述的這些,看似是一些簡單的細節,但里面耗費了愛迪生無數的汗水,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他戰勝自我、不斷探索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正是如此,這位偉大的發明大王才被我們銘記。
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大的精力。許多人現在也許已經身居要職,已經是比較優秀的人物。接下來,更多的人仍然選擇甘于平庸,而不去爭取更大的成就,這是十分不可取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需要不停地告誡自己,你能做的遠遠不止這些,你可以更優秀的。
因此,我們要珍惜自己已經取得的優勢,并把這種優勢擴大,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
23歲那年,著名數學家帕斯卡曾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
選項只有兩個,一個來自他的父親,希望他去當語言學老師,不僅能夠工作穩定,還能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另一個選擇項源于他自己,他深知自己的長處是物理和數學,因此應該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這兩個選擇項讓年輕的他糾結其中,整天煩躁不安。無論如何他都不愿意向父親妥協,與此同時,他也不想讓父親對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