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學做“鷹”的第一年,這位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就翻了一番,之后的幾年里甚至還有幾番的時候。而現在,他很多時候甚至已經不需要在停車場里等待客人,他的客人都會打他的手機預約。他也曾把自己的方法講給50多個出租車司機聽,但只有幾位對此感興趣并仿效了他的做法。而其他那些司機,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著他們越來越差的境況。
當這個司機不再抱怨,他的人生就變得不平凡起來,因為一個優秀的人永遠不會抱怨。
其實,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戰勝這個環境。這就好比人走路,當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惡狹窄的路段時,唯一的辦法就是打起精神,克服苦難,戰勝險阻,把這段路走過去,而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去聽天由命。
所以,處于不如意環境的人,不但不能消沉停頓,反而要拿出加倍積極樂觀的精神來面對目前的環境,使時光不至于白白浪費。如果你是在不理想的學校讀書的學生,那么,與其厭煩這所學校,懶得用功,怕見以前的同學,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喜歡這所學校,努力進取,把自己以前所荒廢的知識充實起來,你在這個學校一樣可以有好成績。或因功課學得好,再把握機會考進好的學校。那些對眼前工作不滿意的人也是一樣,每一位領導或主管都喜歡提拔那些肯埋頭努力、認真工作的人。假如你工作認真,晉升的機會就多。如果你自以為大材小用,一肚子委屈與牢騷,成天懶懶散散,對工作敷衍了事,那么即使有了機會,也不會輪到你頭上。
當然,抱怨作為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要完全斷絕很難。但我們至少應該做到在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個抱怨只是暫時的出氣宣泄,可做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心靈的解救藥方。只有把抱怨的時間用在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上,全力以赴,勤勤懇懇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才對得起最寶貴的青春和最珍貴的機會。
總之,不要再對自己目前所發生、所擁有的進行抱怨或不滿了。即使它們可能是不好的、貧乏的,但既然沒有辦法改變,你就只好遷就既有的一切,并從中去發現出路和希望。如果所有人都能停止抱怨,把對問題抱怨的時間花在對解決問題的建議上,那么每個人都能有所進步。
延伸閱讀:“二分法”——解除抱怨的思維方式
定義:所謂“二分法”就是把自己所面對的“抱怨”一分為二,一半是自己能決定并解決的,一半是自己不能決定和解決的。
方法:如果“抱怨”屬于前者,比如“抱怨自己能力不夠”,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想辦法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如果“抱怨”屬于后者,比如“抱怨下雨的天氣”,那么我們只有調整心態以“屈就”環境了;如果兩者兼而有之,我們就要對其進行更為具體的分析,再分出一個“二”來。
要旨:“二分法”的要旨在于,我們要把精力用于自己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或范圍,而不是在自己不能作為的地方空費神,無濟于事。
清閑是另一種地獄
如果凡事不用努力就唾手可得,就永遠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價值。
現代社會,惰性太盛。一方面,“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學習好不如有個好爸爸”等思想造成很多人“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安逸”;另一方面,來自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壓力,讓很多人身心俱疲,往往就會將安逸的生活作為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不過,當你真的讓自己終日無所事事、隨心所欲的話,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其實并無幸福可言。
因為很多時候,貪圖安逸正是不幸的根源。它是生命的麻醉劑,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毀掉自己;它是充滿誘惑的洞天福地,讓你在無聲無息中湮滅靈魂。它使人生懶惰之心,起散漫之意,不思進取,渾噩一生。世上誰要是貪圖安逸的生活,誰的悲劇和毀滅也將要來到了。
相傳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勞碌了一輩子的人,死后終于可以升入天堂了。
就在去天堂的路上,他遇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他留下來居住。
這個人對宮殿的主人說:“我在人世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輩子,我現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討厭工作。”
宮殿的主人回答道:“我保證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而且,我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會有人來阻止你;我這里還有舒服的床鋪,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更不會有人來打擾你!”
于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一開始,他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不過,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了,于是他就去見宮殿的主人,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意思。我現在是腦滿腸肥了,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為我找一份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里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給我找份工作,我寧愿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在這里了!”
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看著他笑了:“你以為這里是天堂嗎?這里本來就是地獄!”
過多的清閑、安逸,原來就是另一種地獄。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讓自己追求太安逸的生活,太安逸就意味著太清閑,太清閑就會太無聊,太無聊則會太空虛,只有有所從事,有目標去追逐,人才會過得充實,活出真正的價值。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自己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工作任務大,社會競爭大……其實,大多是沒有真正理解工作的意義。誠然,我們需要工作來解決我們的基本生存問題,但如果工作的意義只在于糊口,那么我們的人生未免顯得太無趣了。實際上,工作的意義要大得多: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么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并奠定幸福的基礎,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正如俾斯麥所說:“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義,不工作,生命就會變得空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會有樂趣。沒有人游手好閑卻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對于剛剛跨入生活門坎的年輕人來說,我的建議只是三個詞:工作,工作,工作!”
還有一些人,是抱著“工作是為了老板”“只做好分內的事就行了”的思想在工作,多做一點就覺得自己吃虧了。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或者說即使多付出,也看不到獲得巨大收獲的希望,便開始消極怠工、心猿意馬。但實際上,過于糾結于事情的結果,或過于斤斤計較自己付出的代價,就免不了會錯失許多良機,或者給本應快樂充實的奮斗過程背上沉重而痛苦的包袱,而結果也只能是空無一物。而每天多付出一點點并不會把你累垮,相反,這種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將使你更加敏捷主動,才可以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其實,工作或做事,不一定要帶著什么目的。就像農民種莊稼,總是全心全意地耕耘,不管收獲多少。因為他們知道豐收的必然已經孕育在勤勤懇懇的耕耘之中。收獲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外在的收獲,一方面內在的收獲。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來自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反饋,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來自心靈內部的舒暢和愉悅。即使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到回報,因為你不是為了收獲而付出的,所以你擺脫了人生沒有收獲的煩惱,擺脫了得不到的痛苦,這不正是你的碩果累累的收獲嗎?而且,很多時候,越是不圖回報和收獲,就越是能夠盡心盡力地去工作,就越是享受工作的過程和樂趣,也就越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和收獲。“山不問高,仍然傲然挺立,高聳入天;河不問長,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晝夜。”等到積之久矣,自然水到渠成。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的:當我們忙碌、有目標的時候,會覺得每天都過得充實,朝氣蓬勃;只是吃喝玩樂,常常會覺得人生相當無趣。因為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心愿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如果凡事不用努力就唾手可得,就永遠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價值。套用紀伯倫的一句話“工作是看得見的愛”,我們可以說工作是看得見的幸福,通過做事來愛生命,才能領悟幸福的真正滋味。
延伸閱讀:小方法幫你釋放工作中的壓力
傾訴——很多人總是習慣包裹著自己,不愿意向外界傾訴,尤其是不愿向家人、配偶流露真情。如若這樣,找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傾訴,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寫作——“把煩惱寫出來。”美國心理協會倍加推崇寫作減壓這種方式,寫作的內容是什么呢?你的壓力體驗,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
大笑——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它有利于驅走煩惱,消除心理疲勞。當你發自內心地大笑時,體內引起壓力的激素可的松和腎上腺素開始下降,免疫力增強。這種效果能持續24小時。有趣的是,當你預感即將大笑時,這種效果就已經開始了。
聽歌——音樂可促進你身體和心理的放松,緩解緊張的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如當你心情沮喪、悶悶不樂時,打開唱機,聽聽歌曲,你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冶情操,激發熱情,興奮大腦,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
睡覺——睡眠不足容易侵犯人體的T細胞,人體的T細胞是負責對抗外來細菌的,而且疲憊的身心更容易產生壓力,一個有充足睡眠的人一定比經常性失眠的人壓力耐受力大,并且也較能應付環境的變遷。
運動——慢跑、快走是一種緩解壓力的好辦法,而且簡便易行。除了減壓,慢跑、快走還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速度與激情
沒有激情,就沒有任何事業可言。
在非洲的一個草原上,每天早晨,斑馬一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跑得更快,否則,我就會被豹子吃掉。而同一時刻,豹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的是:我必須跑得更快一些,追上更多的斑馬,要不然我就會餓死。于是,幾乎同時,斑馬與豹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競跑。
這是每天發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賽。這場比賽沒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在導演,它們奔跑完全是來自內心的驅使——要么生存,要么死亡。只有“為自己跑起來”才能生存,也只有跑起來的動物才能獲得比同類更好的生存環境,不管是主動攻擊的動物還是被攻擊的動物。
“為自己跑起來”是動物界永恒的法則。事實上,它同樣適用于我們人類。我們面對的世界,是一個更加充滿變數并且競爭非常激烈的世界,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為決定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不過,現實情況卻是,很多人的內心中早已失去了“為了自己而奔跑”的動力。他們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他們漠視自己內在的動機和需求,他們只要求索取和坐享其成,他們為自己尋找各種理由和借口,他們認為優秀是別人的事。不信看看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的人,有多少人是只有在形勢所迫時才去工作,對于自己身上的潛力無動于衷,遇到事情總是敷衍塞責,寧愿待在原地也不肯花點心思向上攀登。這些人私下里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們滿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渾水摸魚,過一天算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
有這樣一對好朋友:她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做著同樣的打字員工作,還住在一起。可是這樣親密的兩個人,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小J性格內向,但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小T看似熱情,卻過著頹廢的生活。
每天,當小J走出家門的時候,小T還賴在床上;當小J安排好了一切,開始有條不紊地工作的時候,小T才剛剛踏進公司的大門;當小J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開始計劃明天的時候,小T還在抱怨今天的工作如何繁重。
打字不是一件有趣的工作,所以小T搞不懂小J怎么會時刻保持著激情。其實,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小J也有厭煩情緒。日復一日地敲擊著鍵盤,天天面對著枯燥的文字,剛一上班,小J就開始吩望下班。有一天,小J看著眼前的電腦,居然冒出了把它砸掉的念頭。這個念頭讓小J瞬間清醒了,她意識到“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于是她認真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并決定轉變自己的工作態度。
也就是從那天起,小J不再把打字當成是一種枯燥的工作,而是把打字看成是一種挑戰。她不再計較工作的繁重,反倒在工作中開始了比賽——自己跟自己比賽。她制定了一個目標(比如80字/分鐘),然后超越它,再制定,再超越,如此反復。等到自己的打字速度無法再提高的時候,再尋找下一個比賽項目。
就這樣,小J不僅消除了厭煩情緒,還讓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當小T向小J請教工作方法的時候,小J如實告訴了她,可是小T對此不以為然。她不覺得這樣的方法有趣,反倒認為小J的想法不正常,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依然懶惰、頹廢。
就這樣,小J每天都激情四射地工作著,小T卻一再頹廢、消沉。最后,小J升職了,調去做更有發展的工作;而小T卻被辭退了。
激情,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憑借激情,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培養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憑借激情,我們可以把枯操乏味的工作變得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憑借激情,我們可以獲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贏得寶貴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