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功源于切實可行的目標
- 讀透王陽明:心學教你內心強大的智慧
- 冷湖
- 1809字
- 2016-05-23 15:20:34
為學須得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
——王陽明
小螞蟻立志要做大象,我們會嘲笑它好高騖遠,因為這個目標窮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大鯊魚發誓要追上前面的沙丁魚,結果被引至淺水區而死,我們會批評鯊魚愚笨,因小失大。小螞蟻和大鯊魚都忽視了自身的條件,從而制定了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因此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更嚴重的甚至丟掉性命。我們應該從小螞蟻和大鯊魚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從自身條件出發,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
王陽明也提倡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他曾經說過:“為學須得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這句話的意思是:修身治學,必須有個要旨,功夫才能落到實處。縱然還不能做到無間斷的用功,但也能夠如船上有舵,一提便明白,在關鍵的地方能把握住方向。
就以小螞蟻立志做大象的例子來說,雖然它立下了這個志向,但沒有方法可行,即使不間斷地努力,它也永遠無法把這個志向落實到實處。
人生需要一個目標,不然就沒有前進的方向;人生的目標要切實可行,否則就無法邁出前進的腳步。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樹立志向、制定目標的時候,根本沒有從自身出發,而是從自己的欲望出發。欲望無止境,因此人們常常好高騖遠,樹立的目標遠遠地超出了自身的能力。這樣的目標,因為沒有方法可行,無法激發人們的潛力、燃起人們的斗志,因此會使人感到無力,進而興嘆。
蘋果園里來了三只毛毛蟲,它們相約來這里找蘋果吃,但是它們的做法卻各不一樣。
第一只毛毛蟲,自己沒什么想法,就跟著毛毛蟲“大部隊”稀里糊涂地往樹上爬。它自己不單獨找蘋果,只是跟在別的毛毛蟲后面,因此它只吃到了別的毛毛蟲吃剩下的蘋果。無論如何,它總算是吃到了蘋果,因此這只毛毛蟲很高興。
第二只毛毛蟲立志要吃最大的蘋果,可是它不知道這個最大的蘋果在哪棵樹上,也不知道在樹上的什么位置。它想,這個蘋果大概就在樹的最頂端吧,因為最頂端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于是,這只毛毛蟲隨便選擇了一棵果樹,然后奮力往樹上爬,一路上忍住了其他蘋果的誘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樹的頂端。可是它發現,這里一個蘋果都沒有。
第三只毛毛蟲比較聰明,它找了一棵果樹仔細地觀察,記住了每根樹枝上的蘋果分布,確定了方向就開始往上爬。每當遇到分叉的時候,它總是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選擇。然而不幸的是,這只毛毛蟲的速度太慢,當它找到那個蘋果的時候,蘋果上面可能已經有了其他的毛毛蟲或者蘋果已經爛掉了。
不要嘲笑這三只毛毛蟲,其實它們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的縮影。有些人就像第一只毛毛蟲一樣,人生中沒有目標,永遠只知道“隨大流”,盲目地跟著大多數人的腳步往前走;有些人就像第二只毛毛蟲一樣,雖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沒有具體可行的方法,因此只能按照習慣做出選擇,看似正確卻逐漸遠離了目標;還有些人像第三只毛毛蟲一樣,制定了自認為清晰的目標,可是這部分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能力,目標過大,行動遲緩,成功也變得遙遠。
很多時候,人們缺少的不是豪言壯志,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切實可行,人們就知道向哪里邁出自己的腳步,即使遇到困難,那也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才會燃起自己的斗志,激發自己的潛力。當克服了一個困難,那種成功的感覺非常美妙,會激發人們繼續前進,這樣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豪言壯志往往超出了人們自身的能力,空有一個大志向在眼前,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即使邁出了第一步,克服了不少困難,你卻發現并沒有接近目標,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無力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你停下前進的腳步。
正是因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對于人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王陽明才會提醒我們“為學須得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制定人生目標的時候,要多動腦筋想想,仔細分析現實與欲望的差距,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樣人生才會輕松。王陽明說“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也是這個意思。只要有了切實可行的目標,人生不用時時用功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樹立了一個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即便你不間斷地用功,你也離成功越來越遠。
我們常常說人生要有目標,有些人只是記住了這句話,卻從來不去考慮我們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目標。人生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努力就有可能實現的,這樣才能喚起你的斗志,激發你的潛能,成為你人生前進的推動力。對于那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或者說豪言壯志,奉勸各位,當個玩笑可以,千萬別當真。這樣的目標會使你產生絕望的情緒,成為你人生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