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計篇第一(6)

華杉詳解

攻打他沒有防備的地方,從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擊。

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吳起講將道,有一句話叫“出門如見敵”,就是隨時保持警覺。

儒家講君子之道,講“戒慎恐懼”,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隨時警醒,有自己沒見過的地方,不知道的事情,要注意。《詩經》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都是這個道理。

我們上中小學的時候,教學樓上都刷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標語。小孩子怎么知道緊張呢?只道是學習緊張。其實那標語是延安時期毛澤東給抗大的題詞,是軍校的校訓。

領導者要隨時注意,保持團隊的緊張狀態,看他松懈了,就要把發條給他緊一緊,因為松懈就會失敗。特別是在戰場上,敵人挖空心思都在研究你什么地方會松懈。你認為沒問題,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差不多就是他的研究結論。

下面是攻其無備的戰例。

曹操征烏桓,郭嘉獻計說:“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襲之,可破滅也。”軍隊走到易北,郭嘉又說:“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不如輕兵間道以出,掩其不意。”于是曹操輕騎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突襲烏桓,大破之。

出其不意的戰例是鄧艾取成都。三國末期,魏國大將鐘會、鄧艾伐蜀。蜀將姜維守劍閣,久攻不下。鄧艾對鐘會說:“我從陰平由邪徑出劍閣,西入成都。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軍若還赴涪,您可攻下劍閣。劍閣之兵如不回,那守涪陵的兵就少,我可一鼓而下之。”

冬十月,鄧艾率軍自陰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里,鑿山通道,遇水搭橋,山高谷深,至為艱險,糧食也沒了,瀕于危殆。最后鄧艾是自己裹著一條毯子從山上出溜下去,將士們攀木緣崖,魚貫而下,真是神兵天降,鄧艾一路突破的都是蜀軍防備薄弱的大后方,進軍到成都城下,姜維主力在劍閣還沒動,蜀主劉禪已經降了。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原文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華杉詳解

曹操注:“傳,猶泄也。”前面講了那么多詭道。陰謀詭計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人知道。人家知道了,詭計就沒用了。不能讓敵人知道,也不能讓自己人知道。因為知道的人多了,秘密就容易泄漏。

《韓非子》說:“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殘酷的斗爭,保密工作是第一位的。

中國歷史上,保密的極致案例是誰呢,還是前面說的那位向呂后求婚的冒頓單于。冒頓當初要干的秘密事是什么呢?是謀反,是弒父自立。

冒頓本來是太子,但他的父親愛上了別的閼氏(這里指愛妃),就想立小兒子即位。于是先和月氏結盟,再把冒頓派到月氏做人質,之后又發兵攻打月氏,目的就是借月氏之手把冒頓殺掉。

但是冒頓居然偷了一匹寶馬逃了回來。父親愛他勇敢,打消了殺他的念頭。他卻知道了父親的陰謀,下了弒父殺弟殺繼母之決心。

謀反這樣的大事,一個人是干不來的,必須有入伙的同謀,必須跟人商量。而失敗的風險就在這兒。你去跟人商量,就把人逼上了絕路,他要么死心塌地跟你玩命,要么立即出賣你,絕沒有置身事外的選擇。戊戌變法時,譚嗣同去找袁世凱,就把袁世凱逼到了慈禧太后陣營。

冒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跟任何人商量,一個人把謀反這大事干成的。

他的辦法,是給部下“馴練”一個條件反射。您沒看錯,是“馴”,不是“訓”,是馴獸的馴。沒有道理,就是條件反射。我給條件,你做出反射。

這個條件反射的機制是什么呢,冒頓制作一種鳴鏑(dí),就是響箭。給他的部下規定,他的響箭射向哪,所有人必須立刻射向哪。猶豫晚射者斬!

這么練了一陣子,有一天他突然把響箭射向自己最喜愛的一匹馬。部下有人擔心是不是命令搞錯了,遲疑未射,他立即將沒射的斬首。大家才知道這是玩真的。

又一天,他突然把響箭射向他最寵愛的閼氏。又有部下遲疑了。遲疑的又被他斬首。

第三次,他把響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的馬,這次沒有人動腦筋思考了,全部亂箭齊發。冒頓知道條件反射“馴練”完成,可以動手了。

在一次和父親一起打獵的時候,他突然將響箭射向父親。他的所有部下,在沒有任何知曉和猶豫的情況下,就全部參與了謀反這樣滅門的大事,所有的箭全部射向頭曼單于。冒頓謀反成功,成了匈奴歷史上第一位最強盛的單于。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都是為了避他的鋒芒。

三十六計技術含量很低,但一聽就讓人興奮;“五事七計”技術含量很高,但一聽就讓人打瞌睡

原文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華杉詳解

李筌注:“太一遁甲置算之法,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如果我方多算,敵方少算,則我方勝。如我方少算,敵方多算,則敵方勝。所以戰前計算于廟堂,勝負是容易預測的。

多算勝,少算敗。多算就可以打,少算就要小心,多想想,多準備準備,如果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就不要打了。

以上是《孫子兵法》第一篇,《計篇》。《計篇》的內容,概括說就是“五事七計,十二詭道”。“五事七計”,是基本面、實力面、戰略面。“五事”,是道、天、地、將、法,計算比較敵我雙方這五個方面,得到“七計”,七個計算比較的結果: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兵法講廟算,算的就是這“五事七計”,算下來就知道勝負。勝了才打,沒有勝算就不打,就韜光養晦,繼續準備。準備什么?還是準備“五事七計”,把自己那七個方面的分數打上去。

所以這“五事七計”才是兵法的根本。贏了再打,廟算算贏了,再興師動眾,到戰場上去見個分曉。

上了戰場,“兵者,詭道也”,才開始陰謀詭計的發揮,“多方以誤之”,想辦法引對方失誤,這就有“十二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這“十二詭道”,就和三十六計差不多,都是奇謀巧計,都是“招”,最能讓人津津樂道,引發無數四兩撥千斤、花小錢辦大事、貪巧求速的遐思。

但是做任何事業,奇謀巧計都不是本質。劉邦贏了項羽,每一步都有奇謀詭道,但本質還是“五事七計”的全面領先,從入關秋毫無犯,“約法三章”開始,劉邦在政治上就已經甩開項羽幾條街。

中國歷史上奇謀詭道第一人,諸葛亮,他的故事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怎么打也贏不了。因為他的廟算、“五事七計”根本都沒有勝算。所以我非常同意司馬懿罵他逆天而行。“天”是什么,就是“五事七計”。

我們經營也是一樣,你踏踏實實把產品,把服務做好,別老想著有什么“招”。實際上,奇謀詭道很容易,就那幾招,其實技術含量很低,主要技術要點在于演戲要演得像而已。但是“五事七計”技術含量就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時間,是積累。所以人們愛聽三十六計,不愛聽“五事七計”。

附錄:《計篇》全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注 釋

[1].本書中引用的《孫子兵法》原文和十一家注解文,本于《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中華書局2012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封开县| 合江县| 体育| 郸城县| 剑阁县| 满城县| 石城县| 自贡市| 浦东新区| 杭州市| 南充市| 六安市| 无锡市| 土默特左旗| 绥阳县| 塔城市| 嘉义县| 桐梓县| 通山县| 连平县| 怀集县| 浦江县| 财经| 巍山| 赤城县| 石渠县| 清丰县| 贵州省| 固始县|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左旗| 会宁县| 普定县| 额尔古纳市| 凤山县| 赣榆县| 会泽县| 元氏县| 开封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