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計篇第一(5)

司馬懿這是很強的“本謀意識”,始終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謀,這是我們每個人常犯的毛病,不僅僅是因為憤怒,任何的干擾都會令我們越來越遠離本質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識不到,追求枝節,而忘了本質。

所以佛經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本謀和初心,是我們每天、每事,要對照檢核的,要拒絕沖動,拒絕誘惑,排除干擾,堅持本謀,不忘初心。

示弱不是羞恥,爭什么不要爭氣,特別是不要爭一時之氣

原文

卑而驕之。

華杉詳解

假裝謙卑,讓對方驕傲,讓對方輕視自己。輕視就不會防備,不防備就可以發動突然襲擊。

典型戰例是冒頓(mò dú)襲東胡。

秦末,匈奴冒頓單于初立。東胡強,派使者來說,你父親頭曼在時那匹千里馬不錯,給我行不?

冒頓問群臣,給不給?群臣都說東胡無禮,先君的千里馬是我們的國寶,怎么無緣無故給他?

冒頓說,與鄰為善,還愛惜一匹馬么,給他!

過一陣子,東胡使者又來了,說你老婆那么多,送一個給我吧。

群臣皆怒,說東胡無道,竟然找我們單于要閼氏!發兵打他!

冒頓說,與鄰為善,還舍不得一女子么,給他!

又過一陣子,東胡使者又來了,說你們有棄地千里,你們也沒用,送給我吧。

冒頓又問群臣。大家看單于連老婆都可以送人,也不知道這回該說給還是不給。于是只能含含糊糊地說,給也行,不給也行。

冒頓大怒,說土地是國本,國本能給人嗎?把說給的人全部斬首,發兵攻打東胡。東胡輕視冒頓,根本沒有防備,冒頓就滅了東胡。并一口氣西擊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指內蒙古河套地區),北侵燕、代,一舉收復了秦朝時蒙恬侵奪的匈奴土地。后來圍漢高祖劉邦于白登,之后議和約為兄弟的,就是這位冒頓單于。

劉邦死后,冒頓又開始打漢朝的主意。

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于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辭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后,上面寫道:“孤僨之君,……愿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

他說我老婆死了,你老公沒了,不如咱倆成親如何?

呂后當然大怒,群臣激憤,樊噲說:“我愿意帶著十萬精兵,橫掃匈奴。”

中郎將季布喝道:“樊噲可斬也!當初高帝將兵四十余萬眾,還被困于平城,今噲如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這是當面欺君!”

呂后決策,還是繼續和親政策,不與冒頓作戰。給冒頓回信說:“感謝單于還惦記著我們哪。不過我們這兒有什么可以招待單于您呢?想來只有雄關萬山、兵馬甲士可供一觀吧。單于一定想來游玩,詩書雅頌都沒啥意思,只有將士們陪您‘游獵’。我年老氣衰,發齒脫落,但是要打獵,還是樂意跟大家一起娛樂娛樂!”

冒頓本是試探一下,看劉邦死了,漢朝是否有機會攻取,故意發書刺激一下,看呂后大局在握,也就作罷,賠禮修好。

疲勞戰

原文

佚而勞之。

華杉詳解

我們要以逸待勞。敵人如果也很“逸”,就騷擾他,折騰他,讓他疲于奔命。

典型戰例是春秋時吳楚之戰。

吳伐楚,公子光問計于伍子胥。伍子胥說:“可以把軍隊分成三師。先以一師出擊,他肯定盡眾而出,我們則馬上撤退。等他也撤退了,再換一師上去。他出來,我再撤退。就這樣反復調動他,多方以誤之,讓他疲于奔命,然后我們三師盡出,一舉克之。”

公子光依計而行,結果楚軍統帥子重“一歲而七奔命”,一年給折騰了七回。吳軍最終發動總攻,攻陷了楚國都城郢。

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相爭,官渡之戰前,田豐給袁紹獻的也是此計,但袁紹沒聽。田豐的戰略是:

操善用兵,不可輕舉,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有四州之地,外結英豪,內修農戰,然后揀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人不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悔無及也。

毛澤東總結紅軍的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也是這個意思。

兵法都很簡單,難的是判斷。比如那敵軍來,你怎么知道他是來騷擾的,還是來總攻的呢?實際上我們無法知道。所以,毛澤東說:“一上戰場,兵法全忘了。”隨時有緊急情況要你處理決策,哪顧得上兵法。

怎么辦,就要胸中有全局,是你調動敵人,不是敵人調動你。

對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保護好自己,不輕易出戰。如李牧防匈奴,堅壁清野,城門一關,任你如何挑釁,我沒準備好,我就不出戰。一年沒準備好,就一年不戰。十年沒準備好,就十年不戰。哪天準備好了,時機到了,就一戰而定。

對敵人呢,就像李世民說的,觀古今兵法,就一句話:“多方以誤之。”想方設法引他失誤。

大家讀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會背,但差距怎么這么大呢?原因在于判斷,你判斷不了現在發生的是什么情況。是判斷不了敵情嗎?表面上是對敵情沒判斷,本質上是對自己沒判斷。你只要對自己判斷清楚了,任他什么敵情,你自然知道該怎么辦。

我們為什么會中“離間計”?

原文

親而離之。

華杉詳解

李筌注解說:“破其行約,間其君臣,而后改也。”就是破壞他的外交盟友,離間他的君臣關系。

戰國時秦趙長平之戰,廉頗打了幾次敗仗,于是堅守不出。秦國派間諜到趙國散布流言,說廉頗容易對付,秦軍怕的是趙括。趙王果然上當,不顧藺相如和趙括之母的勸阻,由趙括替下廉頗,最終造成長平被坑四十萬卒的悲劇。

趙王為什么會上這個當?是因為他對廉頗打敗仗和之后不出戰,已經非常不滿,正找不到機會換他,秦國間諜的工作,實際上是幫了他的忙,還替他想好了替換人選。

楚漢相爭,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一年之久,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陳平獻計說,項王的能臣,不過范增、鐘離昧、龍且、周殷幾人,如能施離間計,除去這幾人,項王就好對付了。

劉邦給了陳平四萬斤黃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散布謠言說:“在項王的部下里,范亞父和鐘離昧的功勞最大,但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們已經和漢王約定好了,共同消滅項羽,分占項羽的國土。”這些話傳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對鐘離昧產生了懷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鐘離昧商量了。他甚至懷疑范增私通漢王,對他很不客氣。

陳平為徹底除去范增,還演了一場戲。有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讓侍者準備好十分精致的餐具,好酒好肉好招待,問:“亞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問道:“我是項王使者,不是亞父使者。”陳平說:“我們以為你是亞父使者呢!”即刻變臉,撤去上等酒席,隨后把使者領至另一間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陳平則拂袖而去。使者沒想到會受此羞辱,大為氣憤。

使者回到楚營后將情況告訴了項羽,項羽更加確信范增私通漢王了。這時,范增向項羽建議應該加緊攻城,但是項羽卻一反常態,拒不聽從。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說他暗通漢王的謠言,知道項羽中了離間計,便告老還鄉。項羽毫不挽留,讓他走了。

陳平那么挫劣的表演,項羽怎么也會中計?還是因為他本來就多疑。而間諜散布的流言大部分是事實。比如范增、鐘離昧功勞最大,卻不能封王。項羽本來就不舍得給人封賞,韓信說他給人封王封侯,大印刻好了,還抓在手上摩來挲去,不舍得給人,恨不得再收回去。他自己心里有鬼,謠言又正好撓到他癢處,不由得他不信。

范增有沒有問題呢?也有問題。鴻門宴上,項羽沒聽他的,把劉邦放走了。他沖著項莊大罵:“豎子不足與之謀!”實際上,人人都知道他是罵項羽。范增什么智慧都有,就是沒有和項羽相處的智慧,而這恰恰是他欲得志于天下最需要的基本素質。

他為什么會這樣呢?還是人性的弱點:親人間的恩恩怨怨。

恩怨恩怨,沒有恩就沒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我們和敵人的關系很簡單,就是利益之爭,打打談談。親人之間的關系則比較復雜,成了愛恨情仇。再說和敵人是競爭關系,是社會的競爭機制。團隊內部成員之間也有競爭關系,因為組織本身也是一個競爭和分配機制。離間計,就是外部競爭者,打破競爭的邊界,參與到敵方的內部競爭中去,那就四兩撥千斤了。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要想不中離間計,還是靠領導者自己的人格和胸懷。

要保持緊張,不可懈怠

原文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泸水县| 潮安县| 漠河县| 拜泉县| 昔阳县| 日土县| 泸州市| 牡丹江市| 南宫市| 周口市| 卢湾区| 勐海县| 衢州市| 彩票| 利津县| 潢川县| 门头沟区| 余干县| 榆树市| 贵溪市| 开封市| 长沙市| 石门县| 当阳市| 吴堡县| 邵阳市| 卫辉市| 文山县| 犍为县| 淳安县| 托克逊县| 新干县| 天祝| 尚义县| 花垣县| 吐鲁番市| 桃园市| 长治县| 马龙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