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朱利安·巴吉尼
- 1144字
- 2019-01-03 01:08:23
8. 為善
上帝對哲學家說:“我是你的神,我是所有善的源頭。為什么你們這些道德哲學家卻忽略我?”
哲學家對上帝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必須先問你幾個問題。你命令我們行善,但這些行為是因為你命令才變成善,還是說這些行為本身是善,所以你才命令我們去做?”
“我想,”上帝說,“這些行為之所以是善,是因為它們是我的命令?”
“萬能的主啊,這個答案絕對是錯的!如果善之所以為善是因為你說是善,那只要你想,你可以說折磨嬰兒是善。但這聽起來很荒謬,不是嗎?”
“當然!”上帝回答說,“我只是試探你一下,你的說法讓我很滿意。另一個選擇是什么?”
“你選擇什么是善是因為這些事本身就是善。但這樣就表明善并非由你決定,所以我們不需要理解上帝就能理解善。”
“即便如此,”上帝說,“你不得不承認我寫了很多很好的有關善的教科書……”
資料來源:柏拉圖,《尤西弗羅》,公元前380年。
我還在學校念書時,所唱的贊美詩把上帝和幾乎所有好的屬性都畫上了等號。我們贊頌上帝是愛、上帝是善、上帝是真、上帝是美,難怪唱到最后唱詩班一定是以“贊美主”結束。
但是,“上帝是善”這個理念是模棱兩可的。上帝是善的意思,可能類似蛋糕好吃或某人是善良的。在這些例子中,“是”的功能在于將某些特質歸屬于某人或某物,如善良或藍色。不過,“上帝是善”這個句子也可能類似“水是H2O”或“柏拉圖是《理想國》的作者”。在這里,“是”表示兩種詞匯之間具有等同性,即某物等同于另一物。
在贊美詩中,“是”似乎代表等同性,而非屬性。上帝不是在表達愛,而本身就是愛;不是美的,而本身就是美。上帝不只擁有這些正面屬性,他本質上就是這些正面的屬性。因此,“上帝是善”意味著上帝的觀念與善的觀念無法分開,善的本質就是上帝。
倘若如此,就難怪許多人相信沒有上帝就沒有道德。如果無法區分善和上帝的善,世俗道德就肯定是自相矛盾的。
然而,我們想象出的對話似乎清楚地顯示出這是可能的。如果上帝是善,那是因為上帝本身是善,而且也選擇做本來就是善的行為。上帝的選擇并不能讓事物變成善,他只選擇善的事物。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說這種論證之所以能成立,是分割了原本不可分割的東西。如果上帝真的是善,提出將上帝與善區別開來這樣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就說不通。但是,究竟善之所以為善是出于上帝的命令,還是上帝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是出于善,這類問題完全合情合理,因此反對者完全是在回避問題本質。
即使上帝與善是等同的,也不表示我們不能質疑兩者的等同性。問題的答案很清楚,我們當然知道善是什么。正因為我們知道善是什么,才能真切地說上帝是善。如果上帝贊同毫無意義的折磨,我們便知道這樣的上帝不是善。這顯示我們無須理解上帝也能理解善的本質,而這也顯示無神的道德并非自相矛盾。
請看其他問題
17. 嚴刑逼供
57. 吃寵物之謎
58. 信仰,還是瘋狂?
95. 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