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留學生活生存手冊
- 趙磊
- 1107字
- 2019-01-02 23:15:12
適者生存
一旦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就要有這樣的意識:從此你將開始獨立的生活。原先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現在和他們遠隔重洋,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遠離了國內那些熟悉的朋友、美味的中餐、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來到這片素不相識的土地,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思鄉情結糾纏在一起,你能挺起胸膛接受這樣的挑戰嗎?讓我們充分利用開學前的這段時間,從日常小事做起,慢慢適應全新的生活吧。
有件很小的事讓我印象很深刻。我來美國的第二天,騎著自行車出去找房子,找了很久,覺得又渴又餓,就到學校旁邊的一家超市想買點吃的。超市里的東西很多,可是我卻一樣也沒買,因為我把價簽上的標價換成人民幣一算,什么東西都覺得好貴啊!結果買了一桶一加侖(gallon)裝的水,嫌瓶裝水不劃算……背著那桶水在路上走那個累啊!要知道,它的重量相當于兩桶大可樂呢!喝的時候也不方便,舉著個桶晃晃悠悠往嘴里倒,你可以想象那畫面有多滑稽。路過的人都投來詫異的目光,看得我十分窘迫。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去買東西也好,吃飯也好,總是不自覺地把價錢換算成人民幣。時間長了,我發現這種計算毫無意義,反而讓自己吃了許多苦頭。
常用美制單位
美制單位與我們在國內常用的公制單位不同,剛來的時候很不適應。以下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單位換算供大家參考。

調整時差
中國和美國西部的時差為16小時,和美國東部的時差為13小時。因此,大多數人經過長途飛行,會一連幾天感到頭暈、乏力、黑白顛倒,這稱為“jet lag”。白天感到困倦的時候,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出去到校園里走走,順便熟悉一下生活環境,不要倒頭就睡。此外,美國實施夏時制(daylight saving time),別忘了到時候調整時間。
DaylightSavingTime
據傳最早提出夏時制構想的是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在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期間,發現法國人晚睡晚起的習慣浪費了大好的晨光。于是,他在1784年給《巴黎雜志》寫信,建議早睡早起,這也是英文“節約陽光時間”的由來。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實行夏時制。美國除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和維爾京群島以外的州都實行夏時制。中國1986年到1991年實行了六年的夏時制。
美國目前規定夏時制由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開始,時鐘向前撥1小時;到11月第一個星期日結束,時鐘向后撥一小時。
道路和交通設施
Alley:小巷,有點像北京的胡同,地上不畫線。
Road (Rd.):小路,一般為雙向雙車道,路旁沒有停車位。
Street (St.):街,路旁有停車位,就是俗稱的“街趴(street park-ing)”。兩側一般是居民區或商鋪。
Avenue (Ave.):大街,比較寬闊,通常都有雙向四車道,兩旁有林蔭道。
Boulevard (Blvd.):林蔭大道,是非高速公路中最寬闊的。
Highway (hwy.):公路,是地區主干道,車流量大,車速較快。
Freeway:高速公路,城市與城市之間、州與州之間的運輸動脈,不設紅綠燈,有出入口(ramp)、路肩(shoulder)、應急停車道(emergency lane)、搭車車道(carpool/HOV lane)、公車專用道(bus-only)等。
Block:街區。美國城市道路一般規劃成棋盤形,每一個街區相當于棋盤上的一個小格,長度約為一英里的十分之一。
Place/Plaza:街頭廣場,由商鋪、餐館、超市、停車場等組成,是基本商業場所。
Intersection:交叉路口,通常描述為兩條街名用“and”連接,例如“There is a post office at Hoover and Jefferson”(在Hoover和Jefferson兩條街的交叉口有個郵局)。
Pedestrian:行人。行人享有最高路權,意味著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行人都優先使用道路。
Crosswalk:人行橫道,為行人過馬路使用。以下為常見的各種人行橫道標志。

Crosswalk signal:人行橫道信號燈,行人過馬路前按一下信號燈的按鈕,只有等對面的信號燈變為一個綠色人形標志或“WALK”字樣時才可以過馬路。之后信號燈會變成一個閃爍的紅色手掌標志或“DON' T WALK”字樣,最后紅色標志停止閃爍。
生活設施
Supermarket:超市,跟國內超市類似。
Grocery Store:小百貨店,就像國內的便利店,規模較小。
Farmer' s Market:農貿市場,當地農民把收獲的新鮮蔬菜水果拿到農貿市場銷售,一般為露天經營,屬流動性、季節性場所。
Shopping Mall/Center:大型購物中心,由若干百貨商場、餐廳、影院等組成的集購物、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商業場所。
Library:圖書館。美國大學的圖書館都對公眾開放。
Bookstore:書店。校園里的書店還出售紀念品,如印有校橄欖球隊標志的服裝、印有校徽的相框、介紹學校歷史的明信片等。
Copy/Printing Store:復印/打印店,專門提供復印和打印服務。
Cafeteria/Café:咖啡店、食堂。學校里的café還提供各色餐飲。
Restaurant:泛指餐館。
Fast Food:快餐,被人們戲稱為“junk food”(垃圾食品)。
Pharmacy:藥店。有些超市里也有藥店。
Bank/Credit Union:銀行/信用社。
Washer and Dryer:洗衣機和烘干機。一般學生宿舍樓里有公用的。
Laundry:洗衣房,有很多公用的投幣式洗衣機和烘干機。
Pay Phone:投幣式公用電話。校園里還有很多應急電話(emergency phone),有明顯的藍燈標志。
Track and Field:田徑場,一般都是400米標準跑道。
Gym/Fitness Center:體育館,包括各種健身設備、籃球館和排球館、游泳池(pool)等。
Tennis court:網球場。
Quad:廣場。校園里經常出現這個詞。
Church/Chapel:教堂。大的稱為church,小的稱為chapel。
Stadium/Arena:體育場。
Theatre/Cinema:電影院。
Post Office:郵局。美國郵政系統簡稱為USPS,此外,還有多家提供速遞業務的公司,如UPS、FedEx、DHL等。
Park/Recreation area:街頭公園,一般都是免費的,可以進行戶外活動和野餐。
就像初次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一樣,建議大家去學校的書店拿一份校園的地圖,再買一張所在城市的地圖,雖然現在Google Map的功能已經很強大了,但是很多時候不如隨身攜帶一張地圖來得方便。平常跟室友聊天的時候多問問題,讓老生在閑暇時間多帶你出去轉轉,很快就能熟悉周圍環境了。
洗衣與晾衣
如果住在學生宿舍,一般每層樓或每棟樓都有公用的洗衣機和烘干機;如果自己租房子住,大的房子可能有自家的洗衣機,否則要到街上的洗衣房(laundry)去洗。洗衣房里的洗衣機和烘干機都是投幣式的,以25美分為單位。洗衣機的用法跟國內大致相同,有不同的洗滌循環設定:permanent press(有時簡寫為perm press)表示免燙衣物(比較耐磨、不易起褶的化纖衣物); normal表示標準洗滌;white表示白色及淺色衣物,colors表示深色及易掉色的衣物;delicate表示輕薄易壞的衣物,如羊毛織物和絲綢等;cold、warm、hot分別表示冷水、溫水和熱水洗滌。
滾筒式洗衣機稱為front-loaded,直筒式稱為up-loaded,烘干機稱為dryer或tumbler。烘干機在國內并不普及,而在美國,一臺洗衣機必有一臺烘干機相匹配,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晾衣服的習慣,不可能看到把衣服掛在陽臺這種情景。所以我們不得不入鄉隨俗,洗完衣服就烘干,然后拿回家疊好或者掛在衣柜里。大多數公寓和房子都沒有陽臺,如果有的話也不要掛衣服,實在不能烘干的衣服或者內衣之類的,要掛在衛生間里或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