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文學類(1)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關于“生涯”二字的說明,大抵就是《莊子·養生主》中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單說“生”字,其解釋多達幾十種,而“涯”字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水邊、邊際;二是范圍、限度。兩者結合起來,最恰當的解釋就是:整個生活階段的范圍。《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生涯”二字的解釋則是: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兩種解釋基本相同。
統觀現在與生涯有關的圖書,多被烙上了“職業生涯”的印記,年齡層次大多從大學生到成人。當我們拿起一本生涯類圖書,會驚奇地發現,本應是站在生涯的“起點”去讀書的青少年類圖書,卻更多地投放給了成人的市場。當我們年近三十歲時,當我們從業多年時,真的還能更好地左右自己的生涯嗎?
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是給誰讀的?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真正的生涯類圖書應該給予我們怎樣的人生?
生涯規劃,宜早不宜遲。孟母三遷,因為孟母深知環境影響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一個聰明的孩子沒有合理的生涯規劃,不免遁入濤濤人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為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奮斗方向,而成為警世名言。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其企望奇跡,不若做好當下。成功或失敗,對于每一個人,可能只是起源于當初做事前的幾分鐘的思考。
生涯規劃需要有明確的方向。人生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渺無邊際,而一個人就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輕帆搖曳。大多數人都隨波逐流,風進則船行,浪退則舟回。倘若真想采摘彼岸的鮮花果實,僅靠馬力十足,無非比別人漂流過更多的海面,卻疲憊不堪。要想從望眼欲穿變成觸手可及,除了靠“識途老馬”外,就只能自我導向。無論是你給孩子的人生當“識途老馬”,還是作為青少年的自己,把握好自身的方向,都必須在航海前審視一份波瀾壯闊的大海的航海圖。
本套生涯規劃叢書,涵蓋了從中學到初入職場的生涯規劃,面向的讀者群有尚未經歷高考的中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以及關心、愛護他們的師長。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職業的規劃;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某一個人自己的規劃;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絕不僅僅是一本書的規劃。
在謀劃這樣一套叢書的同時,我應該感謝所有為“生涯規劃”這個方向而努力的作者。他們當中,有生涯管理、大學生職前教育專家,有多年咨詢和培訓經驗的優秀講師,也有參與教育部和國家級青少年和兒童心理方面課題研究的高級教師,他們都對教育、心理的相關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生涯規劃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教育問題,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有每個青年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本套叢書力求從不同表現形式、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知識點出發,給予讀者更多的思考。生涯規劃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廣闊通道。
大多數人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也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即便都站在起跑線上,也有內圈和外圈之分。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真理,有的只是對真理的探索和思考。
文末,我還想說說這套叢書封面的寓意。封面的基調是白色和其他顏色,白色是共有的,不同的分冊下半部分的顏色有所不同,蘊涵著人生的底色是白色的,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色彩。中間的圓圈,既可以看做是一圈跑道,象征著人生如同跑道,只要有目標,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你的起點,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你不斷超越自己的地方;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大大的“0”,每個人的生涯規劃都是從“0”開始,只有卸下包袱,認清現狀,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每個人生階段都是一個新的“0”點,但每一個“0”點都不可復制。愿每一位規劃自己生涯的少年,每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的師長,都能在這套叢書中收獲一點真知。
致考生和家長
“好幾百個專業,哪個專業好就業?”
“我的孩子性格有點怪,不知道適合學什么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為什么是數學專業?學建筑為什么還要會畫畫呀?”
“金融專業畢業后能進銀行嗎?學保險將來會不會就是推銷保險?”
身為高校教師,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報的研究工作,接受過全國各地無數考生和家長的咨詢。前幾年,大家咨詢的重點還是“如何保證有學上”,這兩年則轉變成了“學什么專業好就業?”
別說我跟不上時代,而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在高等教育迅速大眾化的今天,“上大學易,找工作難”已是不爭的事實,“瞄準就業選專業”自然就成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考慮的第一要素。
每年9月,當高考塵埃落定,我的郵箱和手機里都會存滿考生和家長的問候。我從中分享過他們的歡愉,也分擔過他們的懊悔。而這一切,幾乎都和當初選專業有關。那張小小的“志愿卡”上,承載了太多的冒險和僥幸,也承載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輕輕一涂,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炫目;也可能失敗——失敗得一塌糊涂。有的人對專業的理解望名生義,入校后才發現是南轅北轍;有的人鐘情于所謂的熱門專業,畢業時卻遭遇就業寒流;有的人被“專業大類錄取”,殊不知大類里面的專業“氣象萬千”;甚至有人認為學什么專業無所謂,只要學校牌子硬就行,反正大二時可以重新選專業,等到大一快結束時方知,轉專業“難于上青天”……
有鑒于此,我編寫了這本關于如何在填報志愿時選擇專業的書,以上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本書的由來。
關于本書,有幾點需要特別說明:
1.入選專業都是全國本科高校規模以上的專業,即當年該專業畢業人數在全國有1000人以上。
2.就業率統計依據是教育部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公布的上一年度9月初應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數據。
3.各批次所推薦院校皆為該專業辦學實力較為突出的部分高校。
4.錄取批次劃分依據是:高校面向全國招生時,在多數省市被安排的錄取批次。其中一本院校包括已入選國家“211工程”、原國家重點高校及長期以來在全國各地皆列入本批次錄取的高校。藝術類院校(專業)招生因為是提前批錄取,一本和二本無明顯區別,故不再分批次。
5.高校名稱后面,帶“★”者為“985工程高校”,帶“☆”者為“211工程高校”。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劉輝、吳琦玲、李慧芳、李素芬、楊海波等老師參加了書稿的統籌、校對、整理及文稿輸入等工作,一些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給予了合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