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名著 全知道
- 朱立春主編
- 3833字
- 2019-01-02 22:30:29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清言之淵藪
作者簡介
《世說新語》的作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之侄,襲封為臨川王。史載劉義慶自幼聰敏過人,伯父劉裕很賞識他,曾夸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他年輕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歷任中書令、荊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劉義慶為人“性簡素,寡嗜欲”,“受任歷藩,無浮淫之過,唯晚節奉養沙門,頗致費損”。他喜愛文藝,喜歡與文學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圍,聚集著一大批名儒碩學。他自己也創作了大量著作,著有《徐州先賢傳》,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敘》,記述皇代之美;此外還有《集林》200卷,以及志怪小說《幽明錄》等,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千古流傳的《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書影
《世說新語》問世以來,校注研究甚多,其中以南朝梁劉孝標所注最為精練。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1984年,又出版了徐震諤《世說新語校箋》。此書影是宋槧本。
背景介紹
用史學家的眼光看,魏晉南北朝是“亂世”。這一時期的政治領域最重要的現象是士族門閥制度。在漢代,形成許多世代官宦的豪門大族,經過漢末大亂,這些豪門大族成為具有很強獨立性的社會力量。他們有自己的莊園、私人武裝和大量的依附農民,使任何統治者都不敢忽視。三國時魏國開始的“九品中正制”實際上形成了門閥制度,鞏固了士族的地位。這一時期政權不斷興替,朝代頻繁更迭,士族的地位卻很少受影響。因此,他們的子弟并不關心實際的事務,而盡情追求內心的超逸。
東漢后期以來,老莊哲學興起。厭倦了儒學空虛的士人,醉心于老莊哲學所標榜的“自然”和“無為而治”。魏晉時代,這一思潮在社會中更加深入和普遍。到曹魏末年,由于政治環境的殘酷,許多文人對此既無法忍受又難以公然反抗,于是紛紛宣稱“越名教而任自然”,寄情藥酒,行為放曠,毀棄禮法,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和不合作,具有十分強烈的叛逆精神。
魏晉是一個大動蕩的時代,也是一個大解放的時代。魏晉之際,人們從兩漢的經學中解放出來,人格美被極大地高揚,主體的自我被認為高于禮法和名教。此時無論在人格審美上還是藝術審美上,都有一種重要的傾向,就是重神而輕形。所以,魏晉時期品評人物的德行標準,不再是外在的功德名節,而是對人物內在的智慧、才情、風度的欣賞,人們追慕著一種心靈的深遠無極、湛若冰雪的神韻之美。魏晉名士的高揚主體人格,追求自由,注重內心的真實,不務實際,崇尚空談,舉止瀟灑,行事率性,形成一種風尚,這就是所謂的“名士風度”。《世說新語》記載的,正是這些魏晉名士們的言行。

雪夜訪戴圖 夏葵
此幅圖繪冬季山水。寫“雪夜訪戴”的故事,畫東晉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其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答曰“興盡”(事見《世說新語》)。此畫學南宋馬、夏畫風,以斧劈皴刷山石,畫樹多露根,瘦硬曲折。
名著概要
《世說新語》按照以類相從的形式編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等三十六門,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側重于晉朝。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本書相當多的篇幅是采自前人的記載,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一些晉宋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或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精彩語段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世說新語·德行》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世說新語·言語》
書中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為宗旨。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跡,也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偽的行為,體現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就全書來說,并不宣揚教化,也不用狹隘單一的標準褒貶人物,而是以人為本體,寬泛地認可人的行事言論。高尚的品行,超逸的氣度,豁達的胸懷,出眾的儀態,機智的談吐,都是本書所欣賞的;勉力國事,忘情山水,豪爽放達,謹嚴莊重,作者都加以肯定;即使忿狷輕躁,狡詐假譎,調笑詆毀,也不輕易貶損。這部書記錄了士族階層的多方面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趣。

神駿圖 南宋
本畫是根據《世說新語》中支遁愛馬的故事繪制的。圖中僧人支遁袒胸露腹,以右臂支撐,側臥石案之上,左手斜握長杖,與對面石案上友人望著水面上疾馳而來的神馬。馬踏水騰躍,馬上一童子持韁執鞭,神采奕奕,整個畫面盡顯脫俗之氣。
士族的實際生活,不可能如他們宣稱的那樣高超,但是作為理想的典范,是要擺脫世俗利害得失、榮辱毀譽,使個性得到自由發揚的。這種特征,在《世說新語》中有集中的表現。對某些優異人物的儀表風采的關注,是因為這里蘊涵著令人羨慕的人格修養。同樣的例子很多。如《容止》篇記當時人對王羲之的評價:“飄若游云,矯若驚龍。”又如《任誕》篇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任由情性,不拘法度,自由放達,這是當時人所推崇的。《雅量》篇記載:“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默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謝安是東晉名相,當時他的侄子謝玄在淝水前線與前秦八十萬大軍對敵。國家興亡,在此一舉,他臨大事而有靜氣,風度超脫。在魏晉的玄學清談中,士人常聚集論辯,因此鍛煉了語言表達的機智敏捷,這種機智又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世說新語》各篇中,隨處可以讀到絕妙話語,有《言語》一篇作專門的記載。《世說新語》中所寫的上層婦女,往往也有個性,有情趣,不像后代婦女受到嚴重的束縛;人們對婦女的要求,也不是一味地溫順賢惠,如《賢媛》篇記載,謝道韞不滿意丈夫王凝之,回娘家對叔父謝安大發牢騷:“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說新語》還記載了不少兒童的故事,如《孔文舉》。孔文舉十歲時,去拜見當地的大官李元禮,門衛不替他通報。孔文舉就說:“我和李大人是親戚,你趕緊通報吧。”結果李元禮并不認識孔文舉,便問:“你叫什么名字?你和我又是什么親戚?”孔文舉報了自己的名字后解釋道:“從前我們家老祖宗孔子曾拜你們家的祖先李伯陽(即老子)為師,這么說來,我們兩家從上古的時候起就有交情了。”李元禮和賓客們聽了這話,都非常吃驚,連夸他是神童。只有一個叫陳韙的人不以為然,說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能成器。孔文舉聽說這話,立刻反駁道:“想來先生你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嘍!”這則小說用對話活靈活現地描繪了孔文舉聰明機智的生動形象。《世說新語》中這一類故事還很多,如《周處》、《王戎夙慧》等。
在《世說新語》中,記言論的篇幅比記事的多些。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現在已很不好懂,如“阿堵”“寧馨”等當時的俗語。《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雖然直接記錄口語,而意味悠長,頗具特色,歷來被人們所喜愛,其中有些故事后來成為通行的成語典故,如“捉刀人”、“阿堵物”、“坦腹東床”等等。
名家點評
● 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下至繆惑,亦資一笑。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 敘述名雋,為清言之淵藪。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相關鏈接
《笑林》:東漢邯鄲淳撰。邯鄲淳,字子禮,潁川人,以才思敏捷聞名。這部書輯錄了很多篇笑話趣聞,“持竿入城”等故事就是出自《笑林》。本書故事短小,詼諧有趣,讀來令人解頤。
《西京雜記》:東晉葛洪撰。葛洪,字稚川,東晉句容(今屬江蘇)人。記敘西漢遺聞軼事及神話傳說,西漢的許多遺聞軼事,諸如人們喜聞樂道、傳為佳話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等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皆首出此書,且成為典故。
《語林》:晉隆和年間,河東人裴啟撰。輯錄漢魏至晉時人值得稱道的言論。這部書當時很盛行,后來因為記謝安的話語不真實,被謝安批評,書也因此被廢。今天我們只能看到后人從別的古籍中輯出的逸文。
類似的作品還有宋代王讜的《唐語林》、孔平仲的《續世說》等。
閱讀指導
《世說新語》筆法簡約雋永,含蓄委婉,給人以美的感受。它沒有使用鋪敘或過多的描寫,反將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出來。寥寥幾筆,就把人物的形象表現得相當生動。以簡單的文字再現人物自身的活動,能描繪出人物的神韻來,這是《世說新語》最顯著的藝術上的特色。
《世說新語》的一個特點是通過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言語行動,在對比中表現不同人物的個性。如《雅量》寫魏明帝砍掉老虎爪牙,放在宣武場上,讓百姓去參觀。此時王戎才七歲,也去觀看。忽然老虎攀著欄桿大吼,聲音驚天動地,觀看的人群無不嚇得魂飛魄散,只有王戎毫無懼色地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
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是《世說新語》的又一特點。如《忿狷》篇講王藍田吃雞蛋,先用牙簽去刺,雞蛋滑溜溜的,刺不進去。王藍田大怒,拿起雞蛋往地上摔去,沒想到雞蛋在地上轉了幾圈,仍然不碎。王藍田又用腳去踩它,又沒踩著。王藍田氣得要命,一手就把它從地上抓起來,放進嘴里,咬了個稀巴爛。這則小故事非常形象地描繪出王藍田個性急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