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世界最早最系統的農業科學專著
作者簡介

賈思勰像
賈思勰,青州齊郡益都(今山東壽平)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531~550年)杰出的農業科學家。生平不詳。賈思勰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書香門第,歷代都很喜歡讀書,尤其重視對農業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賈思勰的家境雖然不很富裕,但擁有大量藏書,使得年幼的賈思勰就有機會博覽群書。成年以后,走上了仕途,到過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做過高陽郡(今山東淄博)太守等官職。他走到哪兒,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認真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認真向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農請教。中年以后,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經營農牧業,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放牧活動,對農業生產有親身體驗。約在6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間寫成農業科學技術巨著《齊民要術》,將自己積累的許多古書上的農業技術資料,詢問老農獲得的豐富經驗,以及他自己的親身實踐加以分析、整理和總結。
背景介紹
賈思勰生活于北魏末期,青少年時,孝文帝實行“文治”,進行漢化運動,提倡農業,朝廷議政都以農事為首。太和九年(485年)又實行均田制,解決人民溫飽問題。黃河流域是我國農業發源地之一,旱地農業生產一直居于領先地位,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提高,一直都在進行中。比如耕作工具,魏晉時出現了“鐵齒”(人字耙)和耱(無齒耙)。到北魏時又積累了一整套耕作經驗,形成了完整的耕作體系。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經驗的積累為其寫作《齊民要術》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資料。
名著概要
《齊民要術》系統地記述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即今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和山東中北部的農業生產,包括了農、林、牧、漁、副等部門的生產技術知識,堪稱我國古代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分為10卷,共92篇,約11萬字,其中正文約7萬字,注釋約4萬字。書前還有“自序”和“雜說”各一篇。“序”中反復強調“食為政首”的重農思想,通過援引圣君賢相、有識之士重視農業的事例,來強調“治國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把農業生產提到治國安民的高度。

《齊民要術》書影
全書的結構體例相當嚴密,每篇由篇題、正文和經傳文獻組成。根據不同的作物,所述詳略不一。篇題下有注文,相當于“釋名”、“集解”,包括異名、別名、品種、地方名產、引種來源及其性狀特征;正文則為實際調查和親身體驗,這是各篇的主體;篇末則援引文獻以補充論證正文,包括重農思想、經營管理、生產技術、農業季節、農業地理、農業品貯存與加工。
名家點評
● 惠民之政,訓農裕國之術
——明·王廷相
● 即使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統完整的農業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巨著。
——英·李約瑟
作品評價
《齊民要術》規模之龐大,內容之豐富,結構之嚴謹,都遠遠超過前代。它是在前代農學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魏晉以來40年間黃河流域旱地農業生產的新經驗和新成就,引起歷代政府之重視。其中,《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授時通考》均受其影響。《齊民要術》在國外也具有深遠的影響,達爾文曾參閱過,并援引有關事例作為他的學說的佐證。在當今面臨農業困境的情況下,《齊民要術》更是引起歐美學者的極大注視和研究。
《齊民要術》的內容極為豐富。卷一,耕作、收種、種谷各1篇;卷二,谷類、豆、麥、麻、稻、瓜、瓢、芋等糧食作物栽培論13篇;卷三,種葵、蔓菁等各論12篇;卷四,園篇、栽樹各1篇,棗、桃、李等果樹栽培12篇;卷五,栽桑養蠶1篇,榆、白楊、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養魚6篇;卷七,貨殖、涂甕各1篇,釀酒4篇;卷八、卷九,釀造醬、醋、乳酪、食品烹調和儲存22篇,煮膠、制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蔬菜茹非中國物產者”1篇,記溫帶、亞熱帶植物100余種,野生可食植物60余種。總括了農藝、園藝、造林、蠶桑、畜牧、獸醫、選種育種、釀造、烹飪、農產品加工儲存,以及備荒、救荒等,基本上屬于廣義的農業范疇,反映了當時農、林、牧、漁、副多種經營方式亦具備了較為完整的規模。
《齊民要術》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以耕-耙-耱為主體,以防旱保墑為中心的旱地耕作技術體系,以增進地力為中心的輪作倒茬、種植綠肥等耕作制度,以及良種選育等項措施;并且首次系統地總結了園、林經驗,林木的壓條、嫁接等繁育技術;畜禽的飼養管理、外形鑒定和良種選育;農副產品加工和微生物利用以及救荒備荒的措施。
相關鏈接
元代王禎的《王禎農書》完成于1313年。全書正文共計37集,371目,約13萬余字。分《農桑通訣》、《百谷譜》和《農器圖譜》三大部分,最后所附《雜錄》包括兩篇與農業生產關系不大的“法制長生屋”和“造活字印書法”。《王禎農書》在前人著作基礎上,第一次對所謂的廣義農業生產知識作了較全面系統的論述,提出中國農學的傳統體系,首次將農具列為綜合性整體農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和“全國農業情況圖”也是《王禎農書》的首創。
閱讀指導
在閱讀《齊民要術》時,首先要牢牢把握“食為政首”的思想,在閱讀正文時,要注意把正文與注釋結合起來閱讀,注意附錄的參考文獻,這是補充正文的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