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左傳/戰國/中國史學敘事傳統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左傳》是研究春秋歷史的最重要典籍;而且在文學史上也有極高的價值。然而這樣一部史學和文學的名著,它的作者究竟是誰,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自西漢以來的許多記載,都說《左傳》是左丘明所撰。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中稱:“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即《春秋》),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左氏傳》三十卷”。班固自注云:“左丘明,魯太史。”劉歆亦謂:“《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然而這個說法是大成問題的。《論語·公冶長》篇載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據此,左丘明是孔子尊重的前賢,不是孔丘的弟子,年齡不會小于孔子。但《左傳》記事,卻說到晉“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還稱趙無恤之謚為“趙襄子”。知伯之滅在孔子死后26年,趙無恤之死更在其后,左丘明怎么能活到那時?再說,《左傳》的文風絕不同于孔子。可見《左傳》的作者決不會是與孔子同好惡的左丘明。在清代和近現代,還有一些學者如劉逢祿、康有為、徐仁甫等,認為《左傳》是劉歆竄亂他書的偽作而托之左丘明。這種說法因論據不足而多為人所不取。究竟《左傳》是左丘明寫的,或是左史倚相、子夏、吳起所纂,還是哪些人的集體創作?要作一個明晰的結論,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鑒于《左傳》所記涉及孔子死后數十年之事,而其文風又駁雜浮夸,故歷來有不少學者,如唐人趙匡,宋人葉夢得、鄭樵等,都認為《左傳》的作者不是左丘明,而是戰國時代的另一個左氏,卻又說不出他的名字。目前一種較有影響的說法,認為《左傳》是由吳起纂集而成。此說源自清代的姚鼐、章炳麟,而現代學者郭沫若、童書業、錢穆等都贊同之。

左丘明像

名家點評

劉知幾在《史通》中稱贊《左傳》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

作品評價

《春秋》及三傳作為儒家經典,備受歷代統治者的推崇,長期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教科書和科舉取士的考試內容。《左傳》在唐宋兩代被定為“大經”;《谷梁傳》和《公羊傳》在唐代被定為“小經”,在宋代被定為“中經”。三傳與《春秋》合刊,均被列入十三經中。司馬遷發揚《左傳》的傳統,為世人留下了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記》,司馬光著《資治通鑒》,體裁、手法均深受《左傳》影響。

相關鏈接

傳說《春秋》是孔子寫的,是不對的,《春秋》實際是魯國史官的作品。這書包括了公元前8世紀到前5世紀內242年的歷史,歷史雖用魯國紀元,記的卻是各國的事。它的用意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寫史實,一個是寫教訓。因為原文太簡略,所以便出現了解釋原文的書。

《春秋》有三傳: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春秋公羊傳》又稱《公羊傳》、《公羊春秋》,儒家經典之一。上起魯隱公元年,止于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迄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齊人公羊高。《谷梁傳》亦稱《春秋谷梁傳》、《谷梁春秋》,為儒家經典之一。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等)。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

背景介紹

周平王東遷以后,至于春秋戰國之際,社會急劇變化,階級斗爭復雜激烈,奴隸主貴族日趨沒落,地主階級逐漸興起。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都必須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國有大事,互相赴告;會盟朝聘,史不絕書;褒善貶惡,直筆不隱。因此各國史官便自覺地積累了大量的檔案資料,以備編纂之用。這時候,從前專門記載王朝、諸侯的誥命和大事記如《尚書》、《春秋》之類,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要,于是產生了以記載各國卿大夫和新興階級士的言論以及諸侯各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歷史,這就是《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新型歷史著作。

名著概要

《左傳》全名《春秋左氏傳》,或稱《左氏春秋》,是我國古代記述春秋時期周王與各諸侯國事跡的編年體史書。全書共有18萬余字,始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悼公四年(前464年),前后長達259年。《左傳》一書,豐富多彩。其主要內容為春秋列國的政治、外交、軍事各方面的活動及有關言論。其次則為天道、鬼神、災祥、卜筮、占夢之事,作者認為可資勸戒者,無不記載。

《春秋左傳正義》書影

《左傳》的記事文體大概可分三類,每類的來源不同,其史料價值因之而異。第一種是文字比較簡短,但有月日,此類應出自當時史官記事,其史料價值最高。其次是一般記事,包括那些零星的故事,一般無時間記載,多半出自各國私人記錄,史事與傳說都有,一般是可信的,少數是后人插入的,那就不可信了。再其次是一些長篇大論的文章,類似《國語》,很像后人借題發揮,其可信度就很小了,有的是不可信的,當分別觀之。

《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左傳》的戰爭描寫,全面反映了《左傳》的敘事特點。《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鄢陵之戰等大戰的描述歷來被人們贊不絕口,不計其數的小戰役也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動。一般說來,《左傳》寫戰爭,不局限于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后果。《左傳》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左傳》是一部歷史著作,但作者有時就像一個故事講述者,把事件敘述得頗具戲劇性。大量生動的戲劇性情節,使這部作品充滿故事性。不僅如此,《左傳》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于臆測或虛構。《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通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現,形象得以完成。《左傳》在戰爭描寫中還有許多與整個戰局關系不大的事,這些事只是反映了戰爭的一些具體情狀,在戰爭中并不具有重要意義。《左傳》還在復雜的戰爭過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寫細節。作為歷史著作,這些描寫內容完全可以不寫或略寫,但《左傳》卻大量地描寫了這些瑣事細節,它們在敘事生動和人物刻畫方面具有文學意義。

精彩語段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傳·曹劌論戰》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左傳·晏子不死君難》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車仗出行圖 南宋 馬和之

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影響,《左傳》通過人物言行所表現的進步思想是很顯著的。首先是民本思想,例如衛人逐其君,晉侯以為太甚。師曠說:“或者其君實甚……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又說:“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縱)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師曠這番議論,在從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表面上似乎沒有擺脫天道鬼神的觀念,但實際上卻是根據人民利害來發表他的政見的。其次是愛國思想。弦高遇秦兵侵鄭,機智地以犒師為名,因而保全了鄭國(僖公三十三年)。吳師入郢,昭王奔隨。申包胥如秦乞師,七日夜哭不絕聲,勺飲不入口。秦竟出兵,敗吳而復楚(定公四年)。作者記載這些動人的歷史事件,就是有意表揚他們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弦高犒軍圖

作品特色

盡管《左傳》被認為是一部闡釋春秋時期魯國史書《春秋》的作品,但《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

《左傳》是一部史書,但它又不僅僅是一部史書。它沒有對歷史事件做客觀的羅列,而是以“禮”的規范總結歷史、批判人物,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同時,作者敏銳的目光已經深刻地穿透了歷史,看透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看透了新舊勢力的消長和社會變革的趨勢。作為一部剛剛擺脫了“巫”文化不久的歷史著作,《左傳》已經開始表現出“人”的覺醒的力量,這就是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的“民本”思想。一方面,《左傳》揭露了貪婪無恥、暴虐荒淫之輩,褒揚了忠良正直之士;另一方面,在《左傳》的作者看來,只有尊重人民的權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政權才能穩固。在《桓公六年》中,作者借師曠之口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在《莊公三十二年》,說:“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這些議論,在以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奴隸社會行將衰亡的時代。表面上看來,天道鬼神的痕跡依然無法抹去,但實質上,“民”已經成為與這些神秘力量平起平坐,甚至高于他們之上的宇宙間的高大形象。在黑暗的奴隸社會,這是怎樣的一道人性的曙光啊!由它所埋下的人性覺醒的火種,必然在不久的將來開花結果。

嚴格來講,《左傳》并不是文學著作,但它卻處處孕育著文學的細胞。作為中國第一部大規模的敘事性作品,《左傳》的敘事能力比以前任何一種著作都表現出驚人的發展。許多頭緒紛雜、變化多端的歷史大事件,都在作者筆下處理得有條不紊,繁而不亂。尤其是關于戰爭的描寫,更是曲折完整,精彩動人,為后人所稱道、所借鑒。《左傳》一書,記錄了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不但像城濮之戰、鄢陵之戰這樣的大戰役寫得驚心動魄、曲折動人,就是那不計其數的小戰役也寫得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左傳》并不限于對戰爭過程的描述,而是將戰爭的遠因近因,各國關系的組合變化,戰前策劃,交鋒過程,戰爭影響,都以簡練而不乏文采的文筆一一交代清楚。在那樣久遠的年代,這種早熟的敘事能力令人感嘆不已。而且,《左傳》在記敘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時,并不完全從史學價值考慮,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動有趣,常常以較為細致生動的情節,表現人物的形象。這些都使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文學色彩。

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小說與戲劇在很久以后才產生。然而與此有關的文學因素,卻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借助了歷史著作的母胎兒孕育著。《左傳》正是第一部包含著豐富文學因素的歷史著作,它所創立的文史合一的創作傳統,既為后代小說、戲劇的寫作提供了經驗,又為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閱讀指導

《左傳》既然不僅是一部內容豐富、史料價值很高的重要歷史著作,還是一部富有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名著。閱讀時,可以關注《左傳》的語言,特別是對春秋時期幾次大規模戰爭的描寫,體會《左傳》對行文辭令的表達,既委婉曲折,又剛強有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高雄县| 中方县| 海门市| 罗田县| 新丰县| 封开县| 营山县| 汝城县| 黎川县| 临江市| 石家庄市| 云林县| 武隆县| 桃江县| 浮梁县| 房产| 申扎县| 广昌县| SHOW| 象州县| 嫩江县| 屯门区| 枣阳市| 余江县| 惠水县| 云浮市| 屏东市| 诸城市| 丁青县| 鹤岗市| 余庆县| 临泉县| 精河县| 庆云县| 刚察县| 涡阳县| 来安县| 井冈山市| 邢台县|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