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土
陸疆
中國陸地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6.42%,占亞洲面積的21.8%,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國陸疆長兩萬多千米。陸上相鄰的國家,東北面有朝鮮,北面有俄羅斯和蒙古,南面有越南、老撾和緬甸,西面和西南面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大陸海岸線北自鴨綠江口,南至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口,長達18000多千米。與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隔海相望。
海洋與島嶼
我國領海及內水面積為約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中國大陸所瀕臨的海洋,由北至南分別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渤海為中國的內海。這四個海區中,除南海具有大洋海盆特征、深度較大外,大部分為深度較淺的大陸架,最適于魚類繁殖洄游,為海洋水產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有廣闊的大陸架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在經濟上具有重要意義。沿海島嶼共有6500多個,其中約85%分布在杭州灣以南的大陸近岸和南海之中。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面積約3.58萬平方千米。海南島次之,面積3.39萬平方千米。釣魚島等島嶼位于臺灣島東北的海面上,是中國最東的島嶼;南沙群島則是中國最南的島嶼群。
中國近海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分四個氣候區。渤、黃海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東海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海大部分海域為熱帶季風氣候區。中國近海海域遼闊,自然條件優越,海洋資源十分豐富,計有魚類2000多種,蝦、蟹、貝、藻類數千種,近海石油儲量100多億噸,其他海洋能源總蘊藏量共約9億千瓦,以及適合發展鹽業的灘涂數百萬公頃。
[渤海]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也是中國最北、最淺的半封閉海域。渤海三面環陸,與遼、冀、津、魯相鄰,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從北、南鉗形扼守,形成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南北長約556千米,東西寬約236千米,面積約7.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約18米。入海主要河流有黃河、海河、灤河和遼河,年徑流總量達888億立方米。地勢由沿岸向中央和海峽傾斜,地勢平緩。海底為前寒武紀變質巖。渤海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第四紀沉降物厚達500米,主要為陸源物質。
[黃海] 黃海是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的大陸架淺海,因海水呈黃褐色而得名。黃海南北長87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黃海南與東海毗連。主要入海河流有淮河河系、中朝界河鴨綠江和朝鮮的大同江、韓國的漢江等。地勢由北和東西兩側向中央和東南傾斜。南黃海西部沿岸較淺,西北沿岸多輻射狀沙脊群,為船只航行的險灘。東部沿岸較深。

拉網的漁民
[東海] 東海是中國大陸架最寬的邊緣海。東海西岸是上海、浙江和福建的東部,東面是中國臺灣島和日本琉球群島的西部,西北與黃海相接,東北與朝鮮海峽溝通,南經臺灣海峽與南海相連。東北—西南長約1296千米,面積約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在沖繩海槽,為2719米。主要入海河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甌江和濁水溪。東海為地震活躍區,地震發生較頻繁。
[南海] 南海為中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位于中國最南端。南海東接太平洋,西南通印度洋,與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相鄰。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為5559米。入海的主要河流有中國的珠江、越南的紅河、湄公河和泰國的湄南河等。地形似菱形,從四周呈梯狀向中部加深,可分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盆地等地貌單元。南海島嶼和暗礁星羅棋布,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諸群島都位于該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