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第二個秘密

無論你認為生命是否有價值,你都要經歷生命。無一例外,也無一幸免。歲月無法摧毀你,你也無法摧毀歲月,生命是必經的旅程,但是,你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說,如果你知識淵博,就能應對自如。我們如今的主要問題在于我們的知識不夠淵博,只會做出錯誤的舉動。

——J.B.普里斯特利

那是1909年4月6日的一個寒冷的早晨。6個漸行漸緩的人正在穿越大冰原,凜冽的寒風在他們耳邊呼嘯。從他們鼻孔中呼出的空氣凝結成了厚厚的白霧。即便穿著厚重的皮毛大衣,身體依然顫抖不停,疲憊使零度以下的氣溫變得越發寒冷了。

一個多月以來,這隊人一直在冰川上向北而行,有時步行,有時乘坐雪橇。如今,馬上就要筋疲力盡了,看到領隊點了一下頭,他們才停下來休息。領隊打開一個儀表盒,進行了測量。他們位于北緯89°57′。他的下巴僵硬,凝視著北方,而他的隊友們則蹲在了冰面上。

這隊旅人休憩了幾個小時,試圖恢復體力。即便如此,當領隊召集大家時,大家看似好像剛剛休息了一小會兒一般,依然疲倦不堪。他們慢慢地站了起來,準備繼續前行。盡管領隊非常困難地走向雪橇,但與其他隊員相比,領隊似乎剩余較多的體能。這一小隊人頂著凜冽的寒風,在寂寥而又廣袤的冰川上穿行著。

領隊的手再次舉了起來,這隊人停下了腳步。4個愛斯基摩人斜視著黑色皮膚的人,而領隊再次打開了儀表盒,進行了測量。一縷微笑浮現在他那結霜的臉上。愛斯基摩人感到歡欣鼓舞。雖然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但領隊疲憊的臉上所浮現出的愉悅表情勝過千言萬語,說明他們已經取得了意義非凡的成功。

然而,領隊卻知曉原因。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知曉原因。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登上了北極。

或許你已經猜出了這位領隊的身份,他就是美國海軍指揮官羅伯特·艾德文·皮爾里,那個黑人是他的忠實助手漢森。

這是皮爾里的第8次北極探險。20年來,他一直夢想著把美國國旗插在這片荒涼多風的土地上。為了這個目標,他投入了每一份精力,靈魂中的每一份構想。如今,他實現了這個目標!在曾經的一次探險過程中,皮爾里試圖取道格陵蘭北部抵達北極。他走了很遠,但最終由于供給不足,他與隊友折回了最近的一處愛斯基摩人駐地,只有一半人與一條狗生還。還有一次,他的腿骨折了;在另一次探險過程中,他的7個腳趾被凍僵了。通常,他都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去維系探險旅程,去裝備極地探險所需的特制船艦。他不得不暫停計劃,走遍美國去演講,在無數城鎮中不知疲倦地進行一系列的演講,直到一點點地積聚起所需的大量資金為止。最終,他成功了,因為抵達北極的夢想比其他任何擋路的自然因素或環境因素更為重要。

詩人克拉倫斯·麥克凱將這一英雄人物與其他偉人的偉大成功秘訣歸納為如下詩句:

如果你能夠規劃高尚的行為,

且不成功決不罷休,

盡管在沖突之中,你的心會流血,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

你的時代將會來臨——前進吧,真實的靈魂!

你將獲得獎賞,你將實現目標。

皮爾里的行為以及這首詩直接點明了大師們的第二個秘密。

大師們的法則

在前一章中,我們反復強調了明智選擇目標的重要性,而且給出了構建具體目標的實用建議。我們認為潛意識思想應該直接對具體的想象負責,潛意識思想有助于達成自己構建的目標影像。你的任務是在思想中堅守目標——就如同皮爾里堅守他的目標一般,就如同愛迪生、安德魯·卡內基堅守各自的目標一般……如果你能夠成功地在思想之眼面前,堅定不移地堅守自己渴望的影像,那么這一影像必定會成為現實。這就是大師們的法則。

是的,如果專注度足夠強烈,那么人力范圍內的任何愿望都必定會成為有形的實體。另一方面,如果你允許沖突或疑慮入侵自己的思想,那么它們將會擠走愿望,使之無法成真。

這不僅僅是大師們的法則,而且也是心理學與生理學的法則。該法則每天都會被驗證上千次。在此可以借助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觀測該法則的運行。你無須任何專用設備——試管、酒精燈、化學品等等。你所需的只是你的手指與思想。

做實驗

伸出左手食指。伸直,但不要緊繃或僵硬。然后告訴自己要這樣保持下去。與此同時,想一下希望彎曲手指。你有沒有感覺到想要彎曲的沖動穿透了手指?神經系統做好了彎曲手指的準備——手指開始稍稍彎曲——但卻不會繼續彎曲,因為你事先已經決定要保持下去,只是想了一下彎曲手指而已。

此時,完全放棄保持手指直立的想法。現在你唯一的想法只有彎曲手指而已。這時,你一伸出手指,手指馬上就會開始動作。它會順從于你的思想。

這個小實驗,在物理層面上,證明了已經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課。如果你沒有任何雜念地想著某種行為,那么你的身體將會遵行其事。

思考,然后行動

事實上,一旦想要做某種行為的想法浮現在你的思想之中,你的身體就會自然地做出反應,無意識地完成一系列動作。通常,這個行為在初始想法浮現之后立刻就會發生。人們的大部分常規行為都是在這種潛意識基礎之上發生的。

讓我們以每日穿衣這件事為例。早晨起床之后,浮現在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穿上衣服。此時,你可能依然睡眼惺忪或是神志不清,但不久之后,你將會發現自己已經穿上了部分衣服,或是已經著裝完畢。你也許無法回想起穿衣的各個步驟——穿鞋、穿襪、穿內衣——但你的確依次穿好了。如果沒有與之對立的思想存在,那么該思想將會自我實現。心理學家把這種行為描述為“動念動作”。先有想法——然后才會有身體的運動機理,運動機理本身沒有任何思想,它受潛意識思想引導,可以把潛意識思想錯綜復雜地表現出來。

在每天24個小時之中,你會執行數千次動念動作。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去拜訪朋友,與其閑聊。在靠近你的茶幾上,有一碟巧克力和堅果。它們看似非常美味的想法在你的腦海中一閃而過。在談話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把手伸向小碟子,拿取糖果或堅果放入口中。這個行為并不會打斷你與朋友聊天的思維,你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一旦某種想法浮現在你的思想之中,如果沒有阻礙該想法履行的障礙物存在,那么該想法將會被不自覺地履行。

德國科學家羅茲曾在他的劃時代著作《醫學心理學》中,詳細地描述了這種有趣的現象:

“在寫作或是演奏鋼琴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量的復雜行為,迅速地接連不斷,這些行為的初始想法只在意識之中一閃而過,每個想法轉瞬即逝,不足以喚醒其他思想,只會使該想法本身得到實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以這種方式發生:我們的站立、行走、言談,所有這些都無須意愿的明確刺激,只需通過思想的流轉即可引發。”

有些想法為何毫無作用

另一方面,正如你所熟知的那樣,在很多情況下,你思想之中的想法可能會毫無作用。比如:在寒冷的早晨,你不愿離開溫暖的床。你有起床的想法,但不論你多么認可這一想法,你的起床行為卻會延遲數分鐘,甚至數小時。既然想法如此明了,為什么不起床呢?

答案是你的想法具有抵觸性:你希望起床,但同時你也希望留在床上,盡享舒適。正如威廉姆·詹姆士所說:

“每一種行為意念,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實際的目標行為;然而,只有在思想中沒有同時出現相反的行為意念,進而阻礙該行為發生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該行為。”

正是這一事實說明了為何眾多良好的解決方案都毫無作用。我們在思想之中構建了自己的目標,但我們卻持有阻礙目標實現的思想。我們希望在世界上領先一步——但我們的貧困思想、失敗思想、疾病思想卻削弱或抵消了我們的成功思想。這些思想阻礙了正面思想的自我實現。

你必須專一

在大師們的所有著作與教義之中,有一個術語一再出現,就如同歌曲的副歌部分一樣。

這個術語就是“專一”。專一是凝念或集中精神的核心,也就是通往成功的實踐方法的核心。根據大師們的說法,能夠真正做到專一的人,是命運的寵兒。

什么是專一?上師帕坦伽利說道:“當你學會在混亂面前控制思想時,你的思想就實現了專一。這種品質是一種思想狀態或境界”。

專一是指排除思想之中的所有其他想法,只保留自己想要實現的某一個想法的能力。專一是專注于夢想,直到夢想成真的力量。專一是自我鍛造的堅硬而又閃亮的盔甲,它將阻擋一切誘惑與苦難,使你正確無誤地朝著夢想成真的方向前進。

最高理想唾手可得

也許專一聽起來很難做到。就某種意義而言,專一是大師理論中最難掌握的部分,但依然可以實現,而且普通人中的很多人也可以做到。如果你的愿望足夠強烈,那么最高理想唾手可得。

帕坦伽利告訴我們,通過練習,任何人都能夠做到專一。培養專一有很多方法,之前已經介紹了一些方法,接下來,還會陸續向你介紹更多方法。如果你能夠堅持不懈地遵行這些方法,那么專一很快就會成為你的習慣。不久之后,幸運果將會落在你的腳邊。

帕坦伽利說“:持續專一可以引發三摩地——即福佑。”專一可以為你帶來非凡的力量。它可以調動潛意識思想,使你具備不可思議的力量與效能。就如同明亮的太陽一般,它把“力量之光”深深地射入人體內,溫暖人體,為人體注入了正面成功的生命特質,而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擁有這種力量。

由它激活了潛意識力量,隨著不斷練習,專一將會大有長進。盡管起初這種力量會斷斷續續,但不久之后,專一將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用不了多久,你將會發現潛意識思想會主動為你服務,為你鋪平成功的道路。看似難以實現的事情將會變得輕而易舉。你的朋友們將會驚訝于你的處變不驚,驚訝于你面對困難的自信,以及你避重就輕、迅速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將會驚訝于你的意志力。

作為一個整體來運作

專一的人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己的渴望,是因為他們能夠作為一個整體來運作——無論在生理層面、心理層面,還是潛意識層面。潛意識思想可以放大意識思想與肉體的效能,使三者能夠和諧統一。

大多數人的思想中都存在障礙物,障礙物有礙人們充分發揮潛能,而專一之人則能夠移除障礙物。憂慮思想、缺乏自信、疲憊不堪以及其他有害因素將會被一掃而空,徹底實現自制,成功唾手可得。

消極思想與積極思想

如果你希望做到專一,那么首先必須認識到消極思想的危害。早期,我們受制于消極思想的有害力量,傷及自身。可反過來講,也是同樣道理:成功思想、成就思想與健康思想將會有助于你獲得成功、成就與健康。

我們從大師們的教義之中了解到,思想具有實體形態。雖然思想的形態不同于實物,但其本質卻與電能的表現相同。思想就如同電能一般貫穿身心,思想依據自身的積極或消極程度,起著有益或有害的作用。

為了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專一,你必須使思想百分之百地積極。你越是放縱消極思想侵犯內心,無論是出于冷漠還是由于缺乏自信,你越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得到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正如大師們所說,這是在冒“心緒雜亂”的風險,這是在毫無用處地消耗能量。

道路上的絆腳石

什么是能夠擾亂你專一的障礙?帕坦伽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而如今的情況也依舊如此。絆腳石的排列順序如下:“不健康、煩悶、不自信、冷漠、懶散、追名逐利、無力獲取所需,獲得一次成功之后就驕傲自滿、橫生枝節,無力堅守自己的目標。”在復雜的西方世界之中,除了印度人帕坦伽利所述的有害力量之外,甚至還存在著其他更多的有害力量。

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清除某些絆腳石,對于主要的絆腳石應采取這一觀點。帕坦伽利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但對于西方世界的人們而言,最重要的方法無異于心理方法。正如帕坦伽利所說:“如果執著地專注于某些方面,將會阻礙絆腳石的清除。”接著,他又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建議,他說:“如果你希望清除有害的思想、態度與感覺,那么你應該專注于它們的對立面。清除這些思想是明智的做法,這些思想將會阻礙瑜伽術的進步,使你郁郁寡歡。”

逆向凝念

世間的每一種狀態或境界都存在對立面。事實上,正是因為存在對立面,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它們。如果沒有黑夜,自然也不會有白天。如果沒有懶人,也就不會有勤奮之人。如果不存在疾病,我們也不會懂得健康。所有狀態都有其對立面,但在每一對因素中,只有一面是有利于我們的。如果我們放縱另一面侵襲思想,那么結果只會帶來傷害與失敗。

在本書中,帕坦伽利把逆向沉思稱為逆向凝念或專注積極面。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掃除內心的失敗思想,使你做到專一,還能夠改善你的個性,使你成為更杰出、更高效的人。

表面看來,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畢竟,有什么比在你感到沮喪的時候思考開心的事情,在你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思考自信的價值更容易呢?然而,問題在于:你的消極思想很可能與積極思想一樣活躍,有時甚至更加活躍。只有在不同的場合下,經歷漫長的冥想之后,你才能以逆向凝念的技術完善自我。

與普通的專注過程一樣,在逆向凝念的過程中,你必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之中,直到思想充斥整個身體。你必須從各個宏觀或微觀角度,認真地專注冥想。只有這樣,你所持有的渴望與想法,才會深深地嵌入潛意識思想,進而從潛意識思想中自動轉化為現實。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根除有害思想,使潛意識思想堅如磐石,使自毀觀念無論“撒種”多么頻繁,也無法在潛意識思想中“扎根”。

大師的專注

遠東大師們所練習的專注,與我們西方人所說的專注概念大有不同。印度圣人羅摩克里希納根據自身經驗,描繪了東方人眼中的專注影像。他說:

“我坐在小樹林之中,陷入了沉思,我的身體完全靜止,喪失了一切外在意識。鳥兒可以棲息在我的頭上。通常還會有蛇盤繞著我那靜止的身體。普通人根本無法忍受我所感到的巨大熱度的一小部分。”

根據印度教典禮儀式,當羅摩克里希納說出咒語“Rang”,并想象自己被火焰墻包圍的時候,他確實能夠感受到神秘火焰烘烤皮膚的熱度。此時,他會處于高度的專一的狀態之中。

如何開始

逆向凝念的最佳程序如下:

選擇一處不會受到打擾的靜謐地點,可以是你的書房或臥室。找個舒適的坐姿,脫掉鞋子、摘掉領帶、脫下任何拘束身體的衣物。當你感到完全放松、非常自在之后,開始冥想。

如果你是宗教信徒,那么可以與上帝交流一會兒思想。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向上帝禱告,祈求幫助。任何禱告詞都可以,只要能夠更新你與萬能之主的血緣感即可。禱告的同時,細心體會上帝對你的友好情誼。向上帝之愛敞開心扉。堅信他以自己為模型,創造了你,他只希望你能夠享受歡愉。

當遠東大師們開始冥想時,大體上會做同樣的事情。他們也會祈禱,盡管他們把自己的神稱為濕婆或是佛陀。他們也會像你一樣,使自己與宇宙的核心力量和諧統一,從中汲取力量與能量。

第二步

當你感到自己與神達到了和諧統一,就可以準備進入冥想的第二步了。在逆向凝念的這一過程中,要選擇一些你所知的有助于實現計劃但卻是你所欠缺的基本特質。比如,興趣、勤奮、自信、冷靜、執著、對成功的渴望,所有這些以及其他更多特質都與基本成就相關,而且也是逆向凝念的適當主體。然而,由于在本章中,我們強調的基本內容是專一,因此反向冥想的實例選自帕坦伽利所列的弱化人類專注力的特質。他把這種特質稱為“橫生枝節的傾向”。以其他名字命名也未嘗不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稱之為“迷失目標”、“心緒雜亂”、“屈從于誘惑的傾向”。

你已經知曉了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試圖遠離的干擾。目標是最為貼近內心的東西——升職、財富、藝術成就、良好的健康狀態、社會成就或是你選定的其他任何目標。我們假設你正在追求這個目標,但卻由于無法做到專一,因此前進的動力不夠。成功意味著工作,而工作通常會令我們感到厭煩。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時常會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對于實現自己的目標毫無益處。某一個晚上你想要觀看電視棒球比賽;另一個晚上你想要聆聽音樂;或是愿意花費幾個晚上的時間,為你的俱樂部做宣傳——雖然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但卻于你的成功無益。這種行為就是帕坦伽利所說的消極傾向的表現。

為什么是他,而不是你?

旨在對抗消極傾向的逆向凝念,也許只能持續幾分鐘或是幾個小時——然而,如果你希望此舉能夠卓有成效,那么應該經常重復練習。首先,你也許會想象到某個熟人取得成功的影像。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認識一些曾經與自己很親密,但如今卻日漸疏遠的朋友。也許他曾是你的童年玩伴、你的同班同學或是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的同事。也許你們近期一直沒有聯系,但每隔一段時間,你卻能夠從報紙上讀到關于他的消息,或是從其他朋友的口中得知他最近正在做些什么。也許你已聽說他剛買了一棟價值3萬美元的房子,他的事業正在突飛猛進,或是他剛寫了一部暢銷小說。當你把自己的情況與他相比較的時候,你不免會妒忌他的成功。事實上,你還會歷歷在目地回想起剛剛認識他的情景,當時你還覺得他一無是處。也許你在學校的成績比他好,也許你比他聰明、綜合能力也比他強。

為什么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就,而你卻一籌莫展呢?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冥想的一部分內容。

人們常說,相互攀比有害無益,但為了找到答案,請坦誠對待這個問題。當然,與對手相比,你也許更加受人敬重,而且具有更大的成功潛力。然而,你不得不承認他在一個方面超越了你:即專一。自始至終,他從未失去目標。由于他沒有將精力分散在無用的枝節問題上,因此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他的終極目標。而你卻總是允許自己分散精力。

當然,你也許會為自己的失敗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實際情況依然是你的成功落后于對手的成功,不是嗎?

不要找任何借口

拿自己與較為成功的同齡人相比較時,不要錯誤地安慰自己說那是因為他更加以自我為中心。

告訴自己說自己較為無私、較為豁達,也許可以暫時撫慰你的自尊——你不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也許你會自我感覺良好地說他依賴的是裙帶關系,而你絕不屑于做這種事情。但是,根據最終的分析,難道這不是說與你相比,他具有更強大的動力,他對成功擁有更加深切的渴望嗎?

每個有所成就的人并不一定都自私或是苛刻。如前所述,像安德魯·卡內基這樣偉大的實干家,就無私地捐獻了大量金錢。洛克菲勒與福特也同樣如此。像海軍指揮官皮爾里與“石墻”杰克遜這樣的人,也從未依靠過任何人。

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性格高尚,這種行為不過是在找借口而已。誠然,我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專注方面,我們無疑處于劣勢。大師們稱之為專一,而失敗者則稱之為頑固不化。

對人類內心具有深刻洞悉力的遠東大師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們的失敗基本上都源自于自身的弱點。從他們自身刻苦學習瑜伽的經驗中,他們了解到人們非常容易偏離自己的目標。認真思考帕坦伽利的這句話:“有些本來可以成功的人卻都淺嘗輒止了,有些人極其渴望成功,但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夠完全專一。”你是想要隨波逐流,還是想要跟著少數人有目的地走向成功?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分析完你的朋友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以后,是時候將你的眼光轉向其他更為功勛卓越的人身上了。

回顧歷史。你生活在地球上最為神奇的土地上,在這里,人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得到了自由,享受到了進步文明所帶來的安逸與便利。但從前的情況卻并非一向如此,簡短回顧一下美國先驅們所經歷的巨大風險。

那些信心堅定的人歷經艱險與戰爭,一英里一英里地打下了如今的天下。他們夷平了森林,耕耘了土地,他們付出了無休無止的勞動,但也得到了等量的回報。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沒有犧牲就沒有回報。

學習高尚之人

你可以追溯歷史,回想那些可以稱為專一生活模范的偉人。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樂意學習高尚之人。”你可以從他們那里獲得巨大的啟發,進而強化自己的逆向凝念。

專一的哥倫布

任何艱難、指責與窘境都無法擊敗專一的克里斯多佛·哥倫布,沒有什么可以動搖他堅信向西航行即可發現通往印度群島新航線的堅定信念。然而,他卻經歷了無數的艱險與指責。歐洲統治者一個接一個地鄙視了哥倫布的偉大計劃。首先是葡萄牙國王約翰,然后是西班牙統治者斐迪南與伊莎貝拉,他們全力投入了與摩爾人的戰役,而不愿給這位意大利夢想家借貸財物。

可以想象到普通人受到這些冷遇之后會如何傷心欲絕,但哥倫布在這些打擊面前卻仍然堅持不懈。當西班牙宮廷傳召哥倫布的時候,他已經在拜訪法國國王的旅途中了。最終,在他第一次苦心勸說西班牙統治者提供必要財政支援的10年以后,他的計劃似乎馬上就要實現了。

但卻并未實現。和你一樣,哥倫布志向高遠,他所渴望的回報也很高。他希望能夠分享在海外新大陸上發現的礦物,他希望自己被賜封為“大洋統領”。西班牙人再次拒絕了他。

哥倫布打理行裝,準備再次前往法國。此時,有一位參贊非常信服哥倫布,他認為哥倫布必定能夠成功抵達印度群島,因此打算為哥倫布的航程出資。他召見了哥倫布,這次哥倫布的出航被獲準了。

有一句老話說萬事開頭難。可對于哥倫布而言,不光開頭難,以后的每一步都更加艱難。與哥倫布的命運相比,你應該算是非常幸運了。哥倫布有了航船以后,卻找不到一位船員。西班牙的水手對于未知水域非常恐懼。即便將腐臭牢房中的囚犯無罪釋放,并向其支付豐厚的報酬,他們也不愿意與哥倫布同行去感受西方海洋的恐怖,而是寧愿戴著手銬腳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哥倫布最終湊齊了3艘船的船員。1492年8月3日,這個小型艦隊起航了。

離開港口3天以后,不幸就降臨到這些英勇海員的身上。一艘航船的船舵出了問題。但這并不能打擊哥倫布的必勝的信心。他用思想之眼看到了地平線上的新大陸,他不允許任何事故阻礙自己抵達新大陸。修好船舵以后,出現了更多的麻煩。航船羅盤的指針開始不規則地轉動。人們憂心忡忡,想要返航。但哥倫布卻因勢利導,他想辦法平息了人們的恐懼,并說服他們一切正常。

離開西班牙6周以后,水手們看到了奇特的景觀。就在航船前方不遠處,一顆流星從天而降,“嗖”地一聲落入了大海之中。對于當時的那幫迷信分子而言,流星是遭遇災難的前兆。水手們堅信自己已經靠近了地球的邊緣,而流星的出現就是在警告他們返航。哥倫布感到水手們的想法并不正確,但他自己也不能完全肯定。有史以來還沒有航船向西航行這么遠,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未知的恐懼之中。但哥倫布的好奇心卻超越了他的恐懼,這個小型艦隊繼續前行。

此后不到一周,他們看到了一些鳥兒。對于當時的水手而言,這種情況表明距離陸地已經不遠了。他們振作精神,始終凝視著地平線,希望第一個看到海岸。

就這樣,他們繼續航行了幾周時間。直到10月12日,哥倫布在黑暗中凝視遠方,看到了遠處的燈光。第二天一早,航船真的靠岸了。這次航行花費了不少時日——但卻發現了一個完整的新大陸,進而為西班牙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巨大轉變,使它變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度,同時也使已知世界的范圍擴大了一倍。為了感謝哥倫布的偉大發現,直至今日,他的直系后裔仍在西班牙享有“大洋統領”的封號。所有這一切只是因為一個人能夠如此的專一,從不偏離自己的目標!

消極與積極相結合

為此,你應該沉思一下偉人的生活與成就。你應該搜尋自己的內心,找出不能專一,最終被引入歧途的真正原因。用有關成功價值與努力工作的堅定思想,對抗每一次分心或困擾,這樣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回報。將每一個消極思想與一個積極思想結合起來,這樣,你思想之中的兩個層面——即意識層面與潛意識層面,才能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

消極思想“我太累了,沒法工作”應綁定積極思想“無聊或心理矛盾時常會引發頭痛,而工作可以驅除無聊感”。

消極思想“我沒時間工作”應綁定積極思想“最繁忙的人可以獲得最大的成就。通過合理安排,可以找出時間完成所有重要的工作”。

消極思想“我做不到”應綁定積極思想“如果我的愿望足夠強烈,我一定可以做到”。

消極思想“我太虛弱了,沒法工作”應綁定積極思想“我的思想就如同我所想的那般健康。很多疾病都是想象出來的,想到劇痛就會劇痛,想到不痛就會不痛。與無法做到專一的常人相比,專一的病人、盲人或殘疾人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你將積極思想與消極思想聯系得越緊密,就越容易擺脫有害觀念,進而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不久之后,用積極思想取代消極思想將會成為習慣,就如同在十字路口看到紅燈會踩剎車一般。一旦你在自己的思想之中發現了消極思想,應立刻以積極思想取代消極思想。

要經常練習逆向凝念。它可以強化你對抗對立面的能力,不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它可以保護你對抗生命中的所有不幸。約翰·米爾頓,這位在世界文學界享有盛譽的全盲人士曾經說過:“思想能夠給自己定位,思想本身可以構建地獄中的天堂,也可以構建天堂中的地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沙湾县| 玉门市| 仪陇县| 安西县| 隆子县| 佛教| SHOW| 察隅县| 吉隆县| 政和县| 陈巴尔虎旗| 高陵县| 吉木萨尔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元阳县| 古蔺县| 淄博市| 太保市| 咸丰县| 凤城市| 正安县| 胶州市| 宁夏| 顺义区| 珠海市| 新晃| 醴陵市| 阿拉善左旗| 道真| 浙江省| 佛山市| 宁明县| 安泽县| 巴南区| 元氏县| 宣恩县| 巴中市| 抚宁县| 容城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