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甲、乙二人是兩個多年不見的中學同學,在火車站相遇,他們在候車室里閑聊。甲原打算去上海,但當他聽到別人說“上海人精明,連問路都要收錢”時,心里立刻打起了退堂鼓;而對“北京人厚道,即使什么都不干也不會讓你餓著”的環境心存向往。于是,甲提出與準備去北京的乙交換車票的要求,乙欣然同意了。
甲順利到了北京,整日無所事事,靠著別人的施舍和超市的免費食品悠閑度日。而乙在上海靠智慧掘到第一桶金后,開了個清洗公司,專門替商店清洗牌匾。這樁生意越做越大,后來他又開了很多家分公司。一次他去北京考察,在火車站有一個撿垃圾的人跟他要啤酒瓶,在遞啤酒瓶的瞬間,這兩個人都驚呆了:遞酒瓶的是那位堅信去哪都能賺到錢的乙,接酒瓶的是那位欣賞北京人博大胸懷的甲。
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卻真實地發生過,而且正在你我身邊發生著。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不禁要思考,難道去上海真的就能成就一個人,而去北京就必然讓人窮困潦倒嗎?答案不言自明。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命運呢?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甲是一個貪圖安逸、害怕困難的享受者,當他聽到上海的情況后便退縮了,而選擇了更易生存的北京;而乙則不然,他是典型的迎難而上的拼搏者和創業者,在連問路都要錢的上海,他不僅沒有失去生存的信心,還發現了無限的商機。雖然兩人的起點相同,但他們對于人生追求的心態不同,因而他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所以造成兩個人不同命運的答案很明顯,就是心態。
心態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認識,是內心的想法,是一種思維的習慣狀態。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決定著你對事物有什么樣的看法,而這種看法直接決定著你的行為。一系列的行為組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命運。
要想控制和改變命運、獲得成功,必須注重心態所具有的積極作用。那么怎么運用心態來控制和改變命運呢?方法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積極調整你的消極心態,使其變成積極心態,充分發揮積極心態的力量。
同樣是黃昏,樂觀的人看到的是群星升起;同樣在忙碌的城市,鋼筋水泥筑造的冰冷中,奮進的人看到的是城市的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無可更改的時間流逝中,感恩的人看到的是歲月帶給我們的精彩與豐富。
其實,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是不會改變的,改變的是人的心態,所謂“境由心生”便是由此而發。正是因為心態的不同,才使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消極的人看到的永遠是失敗和痛苦,而積極的人總會看到陽光和希望。
積極的心態是人生的太陽,是成功路上的千里駒,照耀我們的內心,加速推進我們事業的錦繡前程。或許會有挫折,或許會有失敗,或許會有痛苦,或許會有迷茫,但再大的磨難,在積極心態面前也會望而卻步。因為這些磨難在積極者的眼中,是前進道路上的磨刀石,是攀登人生高峰的必經之路,他們的信念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二戰期間,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里受盡了折磨的猶太人杰克遜,雖然慘遭厄運,不得不在死亡的陰影下艱難地生存,但他卻沒有被命運嚇倒,而是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回了自己的尊嚴,他自由的心靈早已超越了納粹的禁錮。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跑完1000米用4分鐘是一個極限,不可能超越,羅杰·班尼斯特卻不迷信這個極限說法。他積極訓練自己的精神和身體,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奇跡的創造者。
世界科學巨匠霍金在風華正茂之時便受到命運的戲弄,成為高位截癱者,但他依然高唱生命之曲:“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的和我愛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很難想象:如果他們遭遇苦難時,意志消沉,一味地沉浸在對苦難的恐懼中不能自拔,不敢抗爭,世界上還能否出現這些不朽的名字?其實,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只要我們積極地擺脫自卑、恐懼、依賴、浮躁、嫉妒等消極心態的困擾,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征服人生中不斷出現的障礙和苦難,執著進取、奮發向上,生命將呈現出一片燦爛、輝煌的景象。
因此,為了讓更多的人懂得心態的重要性,我們推出了這本《心態決定命運》。在本書中,我們會介紹潛藏于人類內心的一些精神能量,如潛意識、自我暗示、潛能等,并逐一分析它們在心態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講述心態所帶來的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告訴讀者怎樣擺脫消極心態,塑造積極心態。最后,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應該怎樣駕馭心態,去面對和解決成長和發展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從而打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走進這本書,你即將開始的不僅僅是一個獲取知識的旅程,更是一個打造心態、學習掌控自己人生命運的旅程。親愛的讀者們,完成這個旅程后,愿你們有一個美好而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