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1083字
- 2021-02-23 11:42:36
同學一首別子固
本文是一篇臨別贈言,文中表達了對曾鞏及孫侔的贊美與推崇之情。曾鞏與孫侔素不相識,亦不曾有過書信來往,而二人的節操及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又極其相似,考其緣由,只因為“學圣人而已矣”。作者借二人不相識而能相知闡明了圣人之道對于普通人進德修業是多么重要,對于規范人們的行為品德的效果是多么明顯。作者此文名為贈別,其實是在為當時蓬勃興起的詩文革新運動吶喊助威,既表達了作者對二人的真摯友情,更反映出作者的高尚志向。
【原文】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圣人而已矣。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圣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蓋亦常云爾。
夫安驅徐行,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譯文】
長江之南有一位賢人,表字子固,他不是現今世俗所說的那種賢人,我仰慕他,同他做了朋友?;春拥哪线呉灿幸晃毁t人,表字正之,他同樣不是現今世俗所認為的賢人,我也仰慕他,便交了朋友。
這兩位賢人,從來不曾相互往來過,也不曾交談過,也沒有書信和禮物上的來往。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一樣嗎?我仔細考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那些不相像的地方非常少??!用一句話來總結,他們不過都學習圣人罷了。學習圣人,那么,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一定是學習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嗎?他們的言行相似也是必然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說起了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氐浇?,又對子固談到正之,子固也認為我的話是對的。因此我又知道我所說的賢人,他們既相像,又彼此相信,毫不懷疑。子固作了一首《懷友》詩贈給我,他的大概意思是希望相互幫助一直到達中庸的境界才算結束。正之曾經也這樣說過。
穩穩地前進,緩緩地行走,逐漸達到中庸的境界,然后領略它的精深微妙之處,除了這兩位賢人還有誰能呢?過去,我不敢肯定自己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不過希望在他們身邊學著做罷了;經過他們的幫助我進入這種境界也是可能的。
唉!做官的人有職責要遵守,而私下里還有私事牽累,聚會不會經常有啊。于是我寫了《同學一首別子固》,以之來相互鼓勵,又相互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