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學會理解領導的不容易

老板是讓員工贏利的顧客

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定義,“顧客”就是直接花錢購買東西的人。從商品經濟意義上看,當員工把自己作為一個勞動力商品出售時,購買者是誰?是老板。老板出錢購買員工的勞動力價值,員工也一定要把老板當作自己的顧客,并以此開始規劃自己的贏利。

若想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那么,任何一位員工都要從現在開始確立一種觀念:“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就是自己用全身心經營的事業。”你既可以把自己看做是一家旭日初升、大有前途的公司,也可以看做是一件產品,你的產品是在你能力的基礎上為你的顧客——老板提供的各種服務。

經營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贏利,而要贏利就必須贏得顧客的認可,使你的產品能夠暢銷。一個企業只有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才能贏得顧客的信賴。

作為公司職員,我們的顧客應該包括我們的老板、我們的上司、我們所在的公司和所面對的客戶。其實簡單地看,顧客就是我們的老板。從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作為經營者和領導者,你必須對自己負責,主要是為自己的贏利負責。

我們要為自己這家企業贏利,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要獲得就必須首先付出,這是大自然的鐵律。在經濟領域也一樣,任何一家公司要贏利,都只有先讓顧客獲得了相應的利益,自己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任何一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再好,也必須通過顧客的認可和購買,才能實現其贏利。顧客就是我們服務的對象,也是我們實現利潤的真正關鍵。當顧客購買我們的商品或服務時,我們的資源和能力才能轉化為財富。

對于任何一個職員,老板都是顧客。員工要實現贏利,就必須為老板創造出價值。

很多人在為老板工作時,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賺錢。希望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一心只是想著如何讓老板給你加薪水,卻從來不重視對公司的貢獻,哪個老板會愿意請一名不能為自己創造價值的員工呢?

是的,金錢是我們生存的一種基礎,在如今這個商業社會里,沒有金錢我們就難以生存。但是,要獲得金錢就必須要有用來交換的商品,它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服務。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越大,你的回報才能越大,也就是說你的贏利才能越大。若你的自我經營毫無意義,你的產品和服務毫無價值,那么,贏利只能是一種空想。

對于任何一家經營者而言,追求贏利都是合情合理的,作為自我經營的員工也一樣。但是每一位經營者都應該記住,你給顧客創造價值的大小決定了你贏利的多少。老板是讓員工贏利的顧客,對老板這位顧客,員工只有更好地提高為其服務的質量,更多地為其創造價值,他才能給你更多的利潤。

老板與員工不是對立,而是合作

很多人認為,員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對冤家。人們最常聽到的是相互間的抱怨,即使偶爾彼此關心一下,也讓人覺得有點假惺惺的。人們常呼吁老板要多為員工著想,是出于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愿望來考慮的,而員工似乎就很少有理由要為老板著想了。

究其根本,老板和員工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這兩種角色實際上是一種互惠共生的關系。

自然界中有許多互惠共生的現象。比如說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為豆科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時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獲得生存的空間;再比如非洲熱帶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們身體表面往往會有一些寄生蟲,一些鳥類等小動物也棲息在它們身上,以這些小寄生蟲為食,同時,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蟲對它們的侵害,可謂是互惠互利。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不勝枚舉,在生物學中統稱為共生現象。

老板與員工的關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社會學的角度講,老板和員工是互惠共生的關系。沒有老板,員工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就業機會;而沒有了員工,老板想追求利潤最大化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職員的敬業和服從;對于員工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豐厚的物質報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從互惠共生的角度來看,兩者是和諧統一的——公司需要忠誠和有能力的員工,業務才能進行,員工必須依賴公司的業務平臺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個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職員——那些能夠忠于公司、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人。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個員工都應該意識到自己與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獨立創業時,保持敬業的習慣。

許多公司在招聘員工時,除了能力以外,個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評估標準。品行不端正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養。因此,優秀員工應當遵循這樣的職業信條:如果你真誠地、負責地為老板工作,他付給你薪水,那么你應該感激他、稱贊他,支持他的立場,和他所代表的機構站在一起。

在一個有著卓越企業文化和完善激勵機制的企業中,員工在享受著老板提供的優厚待遇的同時,也會為老板著想,積極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出謀獻策,積極工作。即使企業一時遇到困難,員工也會與老板同舟共濟,渡過難關。每個人都知道,只有上下齊心協力,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老板賺取利潤的同時,員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助人就是助己,多做一點對你并沒有害處,也許這會花掉你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是可以使你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需要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今天種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結出甜美的果實,最終受益的還是你自己。

有些員工以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電話、喝喝咖啡而已,這種認識使他們無意中讓自己的立場與老板對立起來,使老板和員工之間原本和諧共贏的關系變得緊張起來。實際上,老板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輕松瀟灑,作為公司的經營者,他們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他們只要清醒著,頭腦中就會思考公司的行動方向,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并不少見。一到下班時間就率先沖出去的員工不會得到老板的喜愛,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時間。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報,也不要斤斤計較。

斤斤計較一開始只是為了爭取個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當它變成一種習慣時,為利益而計較,就會使人變得心胸狹隘、自私自利。它不僅對老板和公司造成損失,也會扼殺員工的創造力和責任心。

老板也在為我們工作

很多員工認為老板對公司而言僅是一個投資者,是一個“最有權力的閑人”,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多數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都有“凈賺薪水”的心態,認為“你給多少錢,我就出幾分力”是理所當然、各不相欠,有的甚至對老板產生了敵對的情緒。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別看有些老板平日里一副輕松瀟灑的樣子,其實他們大都承擔著不為人知的痛苦和責任。創維集團的總裁黃宏生把蘇格拉底的“寧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這句話大概也是不少老板內心的寫照。

那么在工作中,老板主要承擔了哪些痛苦和責任呢?

1.風險之痛

企業越大,其經營中所遇到的風險就越大。經營企業是一項風險與收益并存的事情。尤其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在管理機制和管理職能方面不可避免地會滋生出阻礙企業健康發展的種種潛在危機,這些都為老板管理和領導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挑戰。

2.抉擇之痛

老板的角色就好像是一艘船的“船長”,時刻要考慮到企業之艦的航向。企業做到一定規模,老板自然風光,然而隨之而來卻是對于企業發展方向的抉擇,這種抉擇的痛苦是員工所不能理解的。企業到底要不要發展壯大?如果企業需要進一步發展,是自己來做還是請職業經理人?自己做,面臨著精力和時間上的挑戰,請職業經理人,又面臨著處理老板與職業經理人間的種種矛盾。矛盾發生時,職業經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卻還得撿起爛攤子。只要企業存在,企業抉擇的問題就時刻縈繞在老板的心頭。

3.責任之痛

老板是一個企業的領航者和組織者,他們要對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各級人員的管理、財務控制等重大環節負責,稍有不慎就會使企業出現重大變故,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要重新選擇崗位,甚至對整個產業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此可見,老板身上肩負著企業的、員工的、社會的責任等多重責任,這種責任為他們帶來種種榮耀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4.身體之痛

很多老板都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事業上的成功。老板不僅工作要動腦,而且還要交際應酬,結果,過多的應酬和思慮把身體搞垮了,老板的成功是犧牲了健康作為代價的。例如,知名企業家王均瑤去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過于勞累。

5.感情之痛

處于領導的位置,老板付出的比一般人多得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時間:早上8點鐘到辦公室,中午開會或者陪人吃飯,下午接待各種各樣的人,晚上還要應酬。等到回家的時候,家人也睡了,老板與家人之間基本上沒有時間溝通,由于缺少溝通,兩者間也越來越不可能產生共鳴。

冷落了家人不說,有的人在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紛爭,兄弟姐妹也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幾個好朋友一起做生意,開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個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有的說我的錢賺夠了,請退錢給我;有的說我還要繼續發展,急需錢投資,不能退錢,矛盾的激化導致好朋友最終分道揚鑣。

老板承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和責任,有人把他們稱為企業的家長、教練,其實更多的,老板是員工事業上的伙伴,老板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為員工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得老板者得前程

“老板”的概念意味著什么呢?有老板就有打工者,老板好像閻王爺,生殺予奪的權力就被他掌控著,任由他差遣。

下屬能不能處理好自己和老板的關系,一般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屬如果與老板關系很投緣,老板就可以為下屬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晉升機會,下屬的工作有一點起色老板就會很快對此做出反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機會一到,老板金口一開,你的“前程”也就伸手可摘了。

例如,在一個單位之中,特別是私營企業之中,下屬的升遷和薪水幾乎都是掌握在老板的手里。如果你很有能力,你已經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不少成績,可是老板還是沒有對你表示鼓勵。究其原因,就是老板對你只是平平淡淡。很顯然,你的成績不容易被老板發現,得不到老板的欣賞,那么你就沒有辦法得晉升和加薪的機會。

因此,與老板關系處理得如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老板能否理解并支持你的事業。和他們相處得好,有利于你的前程。反之,和他們相處不好,就會給你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工作的直接目標就是工作績效。在工作過程中,每個人努力工作的結果幾乎都是為了取得工作績效。而與老板關系相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下屬的工作績效。

我們知道,任何人的發展和成功都是要靠機會恩賜的,也就是說,機會是下屬發展和成功的重要條件。機會可以通過自己的創造等來獲得,可是得到這種機會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獲得機會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老板為下屬提供。

老板可以給下屬提供、創造和分配機會,因此,下屬與老板搞好關系,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增加成功的幾率。

相反,不同的下屬,做同樣的工作,花同樣的力氣,可是,老板不喜歡他們,其評價很多都是否定的。即使沒有骨頭,也會說什么“工作還是不錯,可是自信不足”之類的話。通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老板嘴輕輕一動就把下屬的功勞給抹殺了。對下屬來說,這種做法是不好的,至少是有失公正。可是對老板來說,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為作為一個老板,行使權力是他的專利,他需要有人給他干活,而讓自己喜歡的人干活更利于交流,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老板的手里所掌握的資源是遠遠超過下屬的,最終炒你魷魚,你也沒話說,所空出來的位置可能還會弄回來一個高手呢?

可是,下屬如果不懂得老板有這種偏袒的感情,那就很危險了,自己毀自己的前程。這是因為,作為下屬一旦被老板嫌棄,那就不容易混下去了。

如何保住自己的前程呢?下屬與老板的關系至關重要。

應該知道,下屬與老板之間的緣分十分微妙:

很多時候,下屬與老板攀談幾分鐘,老板就會對下屬產生好感。就好像男女之間的一見鐘情就是這種情況,這就是所謂“人結人緣”。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所謂的“日久生情”。

與“一見鐘情”相比,“日久生情”發生比率更高,這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普遍方式。下屬和老板關系大致也是這樣的。

所以,下屬在工作中不僅要勇于表現自己,還要注意自己的表現要獲得領導的認可,這樣你的路就會更寬,前途會更光明。

給老板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每個人觀察問題的角度。凡是幫別人打過工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似乎總有干不完的事,因而認為老板不近人情;而當有一天角色互換,你也成了老板時,你卻會認為員工處處不積極主動。

成功守則中最偉大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當你是一名雇員時,應該多考慮老板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當自己成為一名老板時,則需要多考慮雇員的利益,給員工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這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它還是一種動力,能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當你試著待人如己,多替老板著想時,你的善意就會在無形之中表達出來,從而感動和影響包括你的老板在內的周圍的每一個人。你將因為這份善意而得到應有的回報。任何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什么事都能悉心替他人考慮,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

每一位老板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都會碰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老板時刻都面臨著公司內外的各種壓力,而他在壓力大的時候偶爾發泄一下,犯點錯誤,這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達到完美,老板也一樣。明白了這些,我們就應該以一種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待老板,而不要把他們當作雇主,應該同情那些以全副精力打理公司的人,他們往往下班之后還要工作。

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在于老板鼠目寸光,沒有識別人才的慧眼,而且還嫉賢妒能。他們認為在自己的老板手下做事,不僅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會使自己變成庸才,遠離成功。

而事實上,這些年輕人哪里知道,每一個明智的老板無時無刻不在搜尋有能力的員工,而對于那些只知道抱怨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老板只會解雇他們。任何一個老板重用的都是有才能而且能夠為自己分憂解難的員工。

老板為了公司的利益,會對每一個員工進行仔細的觀察和多方面的考察。只有發現某些人既無工作能力,又品行惡劣的時候,老板才會解雇他。任何人都不會拿自己的心血開玩笑,老板之所以不重用甚至解雇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就是因為他們不想拿自己一手創辦的且一直苦心經營的事業當賭注。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任何競爭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大批人才,公司才能健康發展,那些既沒才能又沒品行的人,當然會被老板置之不理。

把問題留給自己,把業績留給老板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業績,要的是結果。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認清自己的職責,做對公司有益的事,把問題留給自己,把業績留給老板。然而工作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總是很容易遇上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他們身上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們也充滿激情和夢想,可是他們的境況總是不盡人意,得不到老板的賞識。相反,總有比他們平庸的人獲得了成功。他們也常常因此而抱怨:為什么上天不垂青于我?

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只關注“我做了什么”,而不關注“我做到了什么”,他們只懂得統計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當然,他們也無法取得讓老板滿意的業績。

員工在工作中會面臨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為什么提供需要的結果。老板安排你做一個工作,實際上是想要你提供這個工作的結果。但是很多人卻陷入了一個心理陷阱:因為公司與員工之間,不是采取公司與公司之間那種討價還價的交換,我們就認為公司與自己之間不是商業交換,而是“一家人”。只要做事,盡力就算是有了業績,至于是不是達到了公司想要的結果,那就不是自己所關心的了。

事實上,認為在工作中對任務負責,而不是對結果負責,這是對自己工作價值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要知道,雖然公司與員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討價還價的關系,但員工應當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資,就應當提供相應的價值回報。只有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決好工作上的問題,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權限和職責要求,而看不到這個崗位背后所承載的意義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對工作使命認識不清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很多員工雖然任務執行的很“出色”,但仍然是將一大堆的問題留給了公司和老板,這也就是“做什么”與“做到什么”之間的矛盾。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的業務經理。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戶的委托之前,總要先花點時間去拜訪該客戶組織的高級主管。在問了一些有關業務委托方面的問題之后,林克總要向這些高級主管提些諸如“你們公司現在聘用的員工數量是根據什么得出的”之類的問題。據林克統計,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負責的是財務”,或“我主管的是銷售”,還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員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會說“我的責任是向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正確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務量提升30%是我的責任”。

這兩種不同的回答反應了人們對待工作價值認識上的差異。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導致了把問題留給老板還是把業績留給老板這兩種行為上的差異。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業績留給老板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的視野廣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么關系,進一步,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么產品,提供什么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

那些把業績留給老板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這有利于他們提高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老板的員工不懂得自我反省,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了。這種心態致使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還很有可能把目標搞錯,以至于南轅北轍。

學會與老板“換位思考”

一位母親在圣誕節帶著5歲的兒子去買禮物。圣誕贊歌響徹整個大街,櫥窗里裝飾著彩燈,盛裝可愛的小精靈載歌載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瑯滿目。

“一個5歲的男孩將以多么興奮的目光觀賞這絢麗的世界啊!”母親毫不懷疑地想。然而她絕對沒有想到,兒子緊拽著她的大衣衣角,嗚嗚地哭出聲來。

“怎么了?寶貝,要是哭個沒完,圣誕精靈可就不到咱們這兒來啦!”

“我……我的鞋帶開了……”

母親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來,為兒子系好鞋帶。母親無意中抬起頭來,啊,怎么什么都沒有?——沒有絢麗的彩燈,沒有迷人的櫥窗,沒有圣誕禮物,也沒有裝飾豐富的餐桌……原來那些東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見。在他眼里的只是一雙雙粗大的腳和婦人低低的裙擺,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

真是可怕的情景!這是這位母親第一次從5歲兒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驚,立即把兒子抱了起來……

從此這位母親牢記,再也不要把自己認為的“快樂”強加給兒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母親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認識到了這一點。

同樣,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經常去理解自己的老板。理解的最好角度是站在被理解一方即老板的立場去思考,即所謂的“換位思考”。通過換位思考去了解老板,這對于營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環境是極其有用的。

作為公司的員工,從你一開始進入公司那一天起,你就要開始理解公司和公司里面的人,從公司的規章制度、產品特征、市場實力到公司文化都要盡力去理解。進而還要理解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理解他們各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脾氣秉性、工作作風、性格特征。有時候在工作中還需要理解為什么他們要這樣處理問題,而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樣。

與老板進行換位思考,也就是要求員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試想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也希望當自己不在的時候,公司的員工還能夠一如既往地勤奮努力,踏實工作,各自做好分內之事,時刻注意維護公司的利益,這樣你就可以一心一意處理好外面的事情。如果你是公司老板,當你派出你的員工到各地處理公司事務的時候,也希望他們個個都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以保證公司的業務順利開展,公司的盈利節節上升。

既然你希望你的員工這樣去做,那么,當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自己該做什么、該如何做。

只有與老板進行換位思考,我們才能真正從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老板也是人,他考慮的問題比一般員工更多,因為他處理的事情多,與他打交道的人多。員工和老板之間是什么關系?直觀地,當然是雇傭關系,而實際上是共同創造價值、共同分享經營成果的互惠共生關系。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老板和公司員工之間需要建立一種互信的關系。當然并不是說要對那種長期拖欠工資的老板也一味地遷就,而是說當公司真的有困難的時候,只要老板能夠跟我們推心置腹地講清楚,讓我們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我們也應該體諒老板的艱辛和困難,并且自動自發地站在老板的角度,從公司的利益出發,為老板出謀劃策。

老板的立場就是公司的立場,一個從公司的角度看問題的員工,會自覺調整自己與老板的對立情緒,同情和支持自己的老板,時刻與老板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體諒老板,未來才能做好老板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老板,因為他總是期望我們做得更多,卻給予我們很少。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老板整天忙忙碌碌,他是為了什么呢?我們的衣食住行,還不是得益于老板?

老板也在為我們工作。換個角度看老板,我們就能體會到老板為企業經營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工作中給老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工作中,員工輕視老板主要分為下列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一旦某位職員在公司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就會變得自以為是。譬如順利完成了一個大訂單、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損失等,他們就會想:“如果沒有我,公司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

第二種情形是,當員工處于事業的低谷,譬如沒有完成業務指標,或者因個人工作問題遭到老板的批評責備,他們的內心會充滿挫折感和委屈,于是,就會對那些批評他的人心存怨恨:“當老板有什么了不起,將我放在那個位置上,我一樣能做好。”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是一種正確的心態。他們被私欲蒙住了眼睛,看不到老板所付出的代價和努力,看不到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所必須付出的艱辛。

事實上,作為一名老板,其工作性質與員工有很大不同。他必須思考公司整體的發展戰略,他必須對每一個重大的決策進行規劃,這些工作表面上看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卻需要長時間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維持一家公司的正常運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并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他必須具備許多非凡的能力:

——強烈的成就感,這類人追求卓越的成就感的愿望很強烈;

——良好的整合能力,這類人具備不錯的邏輯思維能力,能把各種紛繁的信息整合起來,做出準確的判斷;

——良好的承受力和持久力,這類人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強,勇于面臨各種打擊,不輕言放棄;

——良好的團隊組織能力,這類人有天生的領導力,善于調動團隊整體積極性。

退一步說,如果你的老板真是很輕松,很悠閑,這也不意味著任何人做了老板都會很輕松,現在的輕松也許是以前辛苦的結果——只是你沒有看到老板以前所付出的努力。一旦公司業務進入成熟穩定期,與那些整天疲于奔命的業務員相比,老板的輕松也是理所當然的。

李克是一名業績出眾的營銷經理,看到每天老板坐在辦公室里,而業務人員四處奔波,使得公司財源滾滾。他內心頗有些不平,于是產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幾經籌措終于將公司開起來了,結果如何呢?他發現,無論是業務還是管理都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

當然,我們并不否定個人創業,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職業精神,但我們必須明白,做老板是一件復雜而且辛苦的事情。做員工時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并且給老板更多的體諒,未來才有可能做好老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化州市| 巫溪县| 梧州市| 宁河县| 右玉县| 射阳县| 临朐县| 许昌县| 利辛县| 漠河县| 三门县| 长宁区| 墨竹工卡县| 蒙自县| 清河县| 方山县| 房山区| 叙永县| 库伦旗| 司法| 祁连县| 郧西县| 石河子市| 重庆市| 上林县| 石嘴山市| 佛山市| 海淀区| 兴仁县| 青冈县| 河池市| 保德县| 筠连县| 达孜县| 云霄县| 恩平市| 铅山县| 琼结县| 韩城市|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