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互惠互利:通向成功的共贏策略

互惠互利,持續(xù)良好交往的保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有一種德國特種兵的任務是深入敵后去抓俘虜回來審訊。

當時打的是塹壕戰(zhàn),大隊人馬要想穿過兩軍對壘前沿的無人區(qū),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一個士兵悄悄爬過去,溜進敵人的戰(zhàn)壕,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參戰(zhàn)雙方都有這方面的特種兵,經(jīng)常派去抓一個敵軍的士兵,帶回來審訊。

有一個德軍特種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次他又出發(fā)了。他很熟練地穿過兩軍之間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現(xiàn)在敵軍戰(zhàn)壕中。

一個落單的士兵正在吃東西,毫無戒備,一下子就被繳了械。他手中還舉著剛才正在吃的面包,這時,他本能地把一些面包遞給對面突然而降的敵人。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面前的德國兵忽然被這個舉動打動了,并導致了他奇特的行為——他沒有俘虜這個敵軍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雖然他知道回去后上司會大發(fā)雷霆。

這個德國兵為什么這么容易就被一塊面包打動了呢?人的心理其實是很微妙的。人一般有一種心理,就是得到別人的好處或好意后,就想要回報對方。雖然德國兵從對手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塊面包,或者他根本沒有要那個面包,但是他感受到了對方對他的一種善意,即使這善意中包含著一種懇求。但這畢竟是一種善意,當很自然地表達出來時,在一瞬間打動了他。他在心里覺得,無論如何不能把一個對自己好的人當俘虜抓回去,甚至要了他的命。

其實這個德國兵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心理學上“互惠原理”的左右。這種得到對方的恩惠就一定要報答的心理,就是“互惠原理”,這是人類社會中根深蒂固的一個行為準則。

著名的考古學家理查德·李凱認為,人類之所以成其為人類,互惠原理功不可沒。他說:“我們?nèi)祟惿鐣馨l(fā)展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在一個以名譽作擔保的義務償還網(wǎng)中,分享他們的食物和技能?!闭怯捎谟辛诉@樣一張“網(wǎng)”,才會有勞動的分工,不同商品的交換。互相交換服務使人們得以發(fā)展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和能手,也使得許多互相依賴的個體得以結(jié)合成一個高效率的社會單元,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互惠原理是人類社會永恒的法則,它是各種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礎。我國古代講究的禮尚往來,就是互惠原理的一種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不能永遠固定某一端高,而是要高低交替。一個永遠不肯吃虧、不肯讓步、不與別人互惠的人,即使真正贏了、討到了不少好處,從長遠來看,他也一定是輸家,因為沒有人愿和他玩下去了。

互惠原理是與人持續(xù)良好交往的保證、不可缺少的一門藝術。所以,如果一個人幫了我們一次忙,我們也應該幫他一次;如果一個人送了我們一件生日禮物,我們也應該記住他的生日,屆時也給他買一件禮品;如果一對夫婦邀請我們參加了一個聚會,我們也一定要記得邀請他們到我們的一個聚會上來……

不讓別人贏,可能你也會輸?shù)糇约?/h4>

很多人對于輸贏的看法都是絕對化的,非此即彼,贏便是代表其他所有人都得輸。運動場上非贏即輸?shù)慕侵?、學習成績的分布曲線不斷向我們灌輸“永爭第一名”的思維方式,于是我們便通過這副非贏即輸?shù)难坨R看人生,只為了爭一口氣,一輩子拼個你死我活,卻從來不曾想到通過合作的手段,能讓彼此得到更大的利益。

人生處處布滿險灘。人稍不留意,就會陷入危險之中。許多人由于盲目的自我意識或是自大,從而錯誤地估計自己,認為自己天下第一,不屑于與他人合作,做任何事都是我行我素。在家里,不跟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商量,在單位,不跟自己的同事、上司商量。這類人遲早有一天會懊悔地喊一聲:“我怎么會棄絕與他人合作呢?”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堅持以自己的力量達到目的固然是正確的,但是一味地、保守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則不可避免地要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適當?shù)鼗ハ嗦?lián)合起來也許會達到極致的效果。

和平、和諧的合作,可以激發(fā)生命中的潛能。在集體中的合作,可以增強你的自信心,提高你的處世能力,消除你的消極心態(tài),使你能正確地面對人生。因為人是文明的人、有情感的人,一個人離開合作將一事無成。即使一個人跑到荒郊野外去隱居,遠離各種人類文明,然而,他依然需要合作:依賴他本身以外的力量生存下去?!耙粋€人越是成為文明的一部分,越是需要依賴合作性的努力?!?/p>

曾經(jīng)有一個戲劇愛好者,他不顧親朋的反對,毅然選擇一處并不熱鬧的地區(qū),興建了一所超水準的劇院。

劇院開幕之后,非常受歡迎,并帶動了周圍的商機。附近的餐館一家接一家地開設,百貨商店和咖啡廳也紛紛跟進。

沒有幾年,劇院所在的地區(qū)便成為了商業(yè)繁榮地帶。

“看看我們的鄰居,一小塊地,蓋棟樓出租就能得那么多的錢,而你用這么大的地,卻只有一點劇院收入,豈不是吃大虧了嗎?”那人的妻子對丈夫抱怨?!拔覀兒尾粚≡焊慕樯虡I(yè)大廈,也做餐飲百貨,分租出去,單單租金就比劇場的收入多幾倍!”

那人也十分羨慕別人的收益,便將自己的劇院結(jié)束,貸得巨款,改建商業(yè)大樓。

不料樓還沒有竣工,鄰近的餐飲百貨店紛紛遷走,更可怕的是房價下跌,往日的繁華又不見了。而當他與鄰居相遇時,人們不但不像以前那樣對他熱情奉承,反而露出敵視的眼光。面對現(xiàn)實的境況,那人終于醒悟:是他的劇院為附近帶來繁榮,也是繁榮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更由于他的改變,又使當?shù)厥チ朔睒s。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互為因果的,我們誰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孤立干成一件事。比如說,人們常因建設自己而造就別人,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這種改變中,你如果不讓別人贏,可能你也會輸?shù)糇约骸?/p>

我們應當看到,“贏”的真正意義是實現(xiàn)目標,而不是兩個對立的雙方爭個你死我活,分出曲直高低,所以若用合作代替競爭,便能在有效的時間或較短的時間里達成更多的目標,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成功的人大多數(shù)都有與人合作的精神,因為他們知道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辦成大事。合作能使家庭幸福,領導魅力有賴于合作,合作可加速成功,合作可以幫人渡過生命險灘。

共同利益是消除隔閡的橋梁

一般而言,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求人者處于不受歡迎的地位。那么,什么可以作為消除隔閡、溝通關系的橋梁呢?那就是共同利益。如果獲悉對方的利益所在,采用明修棧道的方法,告之以利,使求人的過程變成尋求共同利益的過程,肯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張武是一家公司的人力總監(jiān)。一天早上,一名年輕有為的員工走進他的辦公室,對他說剛接到一家大公司的錄用通知,這家公司承諾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這位員工希望張武在他離職之前能夠安排好接任的人選。

張武知道,那家公司是用高薪水來做釣餌,這一點自己的公司辦不到,再說以目前這位年輕人的職位和對公司的貢獻,還不值得投這個“資”。不過考慮到這位年輕人今后對公司的作用,張武開誠布公地與他進行了交談。

他首先答應可以將年輕員工的薪金略微提高。他指出:以年輕人目前在公司的職位,將來的升遷潛能很大。雖然目前本公司所提供的薪金與別的公司相比要低一些,但公司對它的每一位成員都不會虧待。如果年輕人能勝任當前的工作,那么根據(jù)公司的獎勵制度,薪金就會逐年調(diào)高。

接著,他語氣一轉(zhuǎn),說道,年輕人考慮要接受的那份工作實際上是死路一條。雖然那家公司比本公司愿意提供的薪水要多些,不過,如果他接受那家公司的工作,那么他將來在那家公司的職位,將很難有機會繼續(xù)提升。這并非說明他能力不足,而是這一新的職位將來并沒有升遷機會。他繼續(xù)告訴年輕人,他想加入的那家公司是個家庭企業(yè),其中的成員大多攀親帶故,一個外人很難打入權(quán)力核心。

張武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年輕人似有所悟,他也知道張武并不是開空頭支票,因為張武說的都在情在理,都是符合實際的。幾天以后,這位年輕員工又回到了張武的辦公室,告訴他自己已經(jīng)放棄了新的工作,決定仍然留在公司里。

張武在同年輕員工的這次交談中,能夠說服年輕有為的員工留下來,基本上就是采用開誠布公的方法,分析年輕員工去與留中的利弊得失。既有“軟”手段,承諾加薪,描繪美好前景;又有“硬”手段,指出跳槽的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由于他態(tài)度中肯,且又語中要害,雖然沒有滿足年輕員工眼下的種種額外要求,但還是達到了挽留年輕員工繼續(xù)為公司服務的目的。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個支持者或者同盟的幫助,不要提醒他你在過去曾經(jīng)給予過他什么幫助,也不要讓他想起你的那些感人事跡。如果那樣,他會想盡辦法忽視你、躲避你。相反,在必要的時候,揭露一些你要求中的真相,你將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并且在所有的部分中刻意將這一點強調(diào)出來。當他從中看到了自己可能獲得的一些利益時,他就會熱情地回應你。

走利益共享之道

21世紀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共贏時代,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手段??茖W知識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所以這個世界既充滿了競爭與挑戰(zhàn),又充滿了合作與快樂。

有些人認為只要有利可圖就為“贏”,手段可以忽略不計。為了能“贏”,千方百計損害他人利益。但這種耗盡人力物力、顧此失彼的“贏”不叫“贏”,而叫“輸”。共贏觀念無疑改變了傳統(tǒng)思維中那種你死我活的殘酷的競爭意識。如今,有些人已深知要以良好的合作、共同獲利作為互補共贏的生存主題?!皠僬邽橥酰瑪≌邽榭堋背闪艘环N格格不入的思想,因為戰(zhàn)場上的敗者,總會想方設法把戰(zhàn)勝過他的人拉下馬,讓其成為更大的敗者。與其如此,何不走利益共享之道呢?

著名學者史蒂芬·柯維曾說:“兩個人之間,相互妥協(xié)是1+1=1,各自為政是1+1=1/2,集思廣益是1+1=3。”他說共贏精神可以產(chǎn)生個人以前無法產(chǎn)生的效益,甚至比個別效益的總和還要大。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p>

如果注重合作共贏,眾志成城,就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功!走在獨木橋上,如果是一個人走,那么你走不了多遠就會失去平衡跌下來,但是如果有一個同伴站在獨木橋的另一邊,兩個人手搭著手,維持彼此的平衡,你們就可以一路走下去。

有一名商人在一團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著,心里懊悔自己出門時為什么不帶上照明的工具。忽然前面出現(xiàn)了一點光亮,并漸漸地靠近。燈光照亮了附近的路,商人走起路來也順暢了一些。待到他走近燈光時,才發(fā)現(xiàn)那個提著燈籠走路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

商人十分奇怪地問那位盲人說:“你本人雙目失明,燈籠對你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為什么要打燈籠呢?不怕浪費燈油嗎?”

盲人聽了他的問話后,慢條斯理地回答道:“我打燈籠并不是為給別人照路,而是因為在黑暗中行走,別人往往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被人撞倒。而我提著燈籠走路,燈光雖不能幫我看清前面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別人撞倒了。”

這位盲人用燈火為他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為他人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因此保護了自己。正如印度諺語所說:“幫助你的兄弟劃船過河吧!瞧,你自己不也過河了?”

成功者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共贏則兩利,分裂則兩敗。這就像一棵樹,無論它怎樣偉岸、粗壯和挺拔,也成不了一片森林;一塊石頭,無論它怎樣大,也成不了一面墻。任何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把自己融入團隊之中,大家齊心協(xié)力,這樣才能贏得發(fā)展。

在數(shù)學中,1+1=2在算式上是正確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凡事業(yè)上成功的人都懂得使“1+1>2”。成大事者善于合作,因為他們明白兩個拳頭和一個拳頭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他想領導一個企業(yè)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他會建立一支有效的隊伍做后盾。

共贏思維是人與人或人與自然之間更好的、和諧的共處方式。當然,它不是逃避現(xiàn)實,也不是拒絕競爭,而是以理智的態(tài)度求得共同的利益。

中國有句老話:“一個巴掌拍不響?!北玖x是指靠匹夫之勇,很難成就大事。誠然,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需要自力更生,也是為業(yè)之道。但是個體力量與群體力量相比總是很小的、有限的。如果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形成合力,為我所用,那么競爭實力就會倍增,抵抗經(jīng)營風險的能力就會倍增,從而達到你贏我也贏的共贏大道。

由此可見,共贏是一種卓有遠見的和諧發(fā)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競爭;既相互比賽,又相互激勵……達到的效果遠遠比單贏要大得多,遠得多。

信任是合作共贏的基礎

合作伙伴就得統(tǒng)一戰(zhàn)線,齊心協(xié)力打敗對手。輕易懷疑你的合作伙伴等于是自挖陣腳,不戰(zhàn)自潰。

灰兔在山坡上玩,發(fā)現(xiàn)狼、豺、狐貍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來,急忙鉆到自己的洞穴中避難。灰兔的洞一共有三個不同方向的出口,為的是在情況危急時能從安全的洞口撤退。今天,狼、豺、狐貍聯(lián)合起來對付灰兔,它們各自把守一個出口,把灰兔圍困在洞穴中。

狼用它那沙啞的嗓子對著洞中喊道:“灰兔你聽著,三個出口我們都把守著,你逃不了啦,還是自己走出來吧。不然我們就要用煙熏了,還要把水灌進去!”

灰兔想,這樣一直困在洞里也不是個辦法,如果它們真的用煙熏、用水灌,情況就更加不妙。忽然,灰兔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妙計。它來到狐貍把守的洞口,對著洞外拼命地尖叫,就像被抓住后發(fā)出的絕望慘叫聲。

狼和豺聽到灰兔的尖叫聲,以為是灰兔被狐貍抓住了。它們擔心狐貍抓到灰兔后獨自享用,就不約而同地飛奔到狐貍那里,想向狐貍要回屬于自己的一份。聚到一起后,狼、豺、狐貍忽然意識到灰兔可能是用的聲東擊西之計時,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繼續(xù)把守。它們哪里知道,灰兔趁剛才狼到狐貍那里去的時候,早已飛奔出來,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灰兔把自己脫險的經(jīng)過告訴了刺猬,刺猬說:“你真聰明,你是怎么想出這個妙計來的呢?”灰兔說:“因為我知道,狼、豺、狐貍雖然結(jié)伙前來對付我,但它們都有貪婪的本性,互不信任,各懷鬼胎,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p>

沒有信任的團隊,是無法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在競爭中,他們總會被對手找到漏洞,各個擊破,落得失敗的下場。

如果你相信別人,別人也會相信你。你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或方式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或方式來對待你。信任是合作的基礎,而相互合作的人們就像戰(zhàn)場上同一溝壕的戰(zhàn)友,你要相信你的“戰(zhàn)友”。

德里斯·科爾曾說過:“人們對服務機構(gòu)的滿意程度可以從他們的信賴度充分顯示出來。”你和你信賴的人共事嗎?他們是否也同樣信任你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充分顯示出工作環(huán)境的好壞。

愛德華茲·戴明說:“要是沒有信賴感,人與人之間或是團隊與團隊、部門與部門之間就沒有合作的基石?!薄皼]有信賴的基礎,每個人都會試圖保護自己眼前的利益;但是這么做卻會對長期的利益造成損害,并且會對整個體系造成傷害?!睙o以計數(shù)的企業(yè)曾經(jīng)在愛德華茲·戴明的建議協(xié)助之下,讓公司的表現(xiàn)達到最高的境界。愛德華茲·戴明的經(jīng)驗顯示出,信賴對于品質(zhì)、創(chuàng)新、服務和生產(chǎn)力的重要性在全世界都是同樣適用的。

信賴是人與人之間最高貴、最重要的情誼,人們最值得驕傲的就是自己可以受到別人的信任,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夠無愧于心,并與人坦誠地溝通互信。學習去信任我們的“戰(zhàn)友”,同時也學習讓自己成為值得信任的人。

學會分享,快樂合作

互惠互利的實質(zhì)就是分享?,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拔锔偺鞊?,適者生存”,可以說,競爭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的。競爭者與合作者作為競爭與合作的主體及對象,與競爭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滅。一個人學會與別人共享自己的力量,人生的成功才能得到最完整的發(fā)揮。

成功必須從欲望出發(fā),而欲望是通過行動來實現(xiàn)的。成功的開始,就在于我們獨處時候的所思所為,而真正成功的奉獻,則會凌駕一己之私的范圍。圓通成熟的個性,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服務人群的獻身上表現(xiàn)出來,它開始時可能是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較量,繼而向外尋求更豐富的知識和諒解。成功并不是我們獨自的擁有,也不是行為的本身,它是用來判定我們本身價值的東西。

成功最終必然會影響到他人和我們自己的生活。

當一個人能公開對自己及他人承認,并非自己能獨立獲得這些成就,所以不能獨享榮耀時,一種完美和諧的感覺會在其內(nèi)心和人際關系中逐漸浮現(xiàn)。相互的感激與溫暖的友誼使彼此不但共享成功的果實,且借由相互鼓勵而不斷地成長。

只要當過足球守門員的都知道,球隊的勝利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大部分的足球守門員都了解隊友在前線防守的重要性。因為有了隊友的防衛(wèi),球才不會輕易地被對方搶走,自己才可能打出漂亮的成績。那些清楚這個事實,并能公開、大方地贊美隊友的人,是值得嘉許的,因為在他們身上具有令人贊賞的風度及雅量。

一盤散沙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工人把它摻在水泥中,就能成為建造高樓大廈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廠的工人把它凝結(jié)冷卻,它就變成晶瑩透明的玻璃。單個人猶如沙粒,只要與人合作,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變化,變成有用之材。要共贏,就要學會與人合作,從而使自己的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關于分享合作,有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那簍魚,另一個要了漁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漁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蔚藍色的海洋時,他連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漁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經(jīng)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無論是得魚還是得漁竿,都只是解決饑餓的一方面,兩者拼合起來,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前兩個人不懂這個道理,結(jié)果被餓死。我們?nèi)粝氤晒?,就要學習后兩個人的合作精神。

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擁有人類最優(yōu)秀的物質(zhì)與精神財富,而隨著人們相互依賴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yè)所能夠成就的“大業(yè)”將不復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將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yè),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強者。我們只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優(yōu)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各種挑戰(zhàn)。

當年微軟和蘋果爭雄時,因為微軟公司的“兼容”,允許各大電腦廠商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而使自己迅速發(fā)展為世界軟件業(yè)巨頭,相反,蘋果的“不兼容”則使自己的路越來越窄。

如果你有著成大事的抱負,就要處理好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與人分享。

無論你跟誰合作,要想業(yè)績輝煌,首要條件是學會與對方分享。跟對方好好分工合作,處處采取客觀態(tài)度,不分彼此地合作,才能夠達到默契,共享來之不易的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乳山市| 新宁县| 法库县| 开封市| 江津市| 大英县| 泾川县| 贡嘎县| 桃园县| 儋州市| 时尚| 宣威市| 海伦市| 祁阳县| 玉田县| 夹江县| 逊克县| 蓬莱市| 南宫市| 中阳县| 武汉市| 高阳县| 壶关县| 马公市| 永登县| 永德县| 逊克县| 乐安县| 滕州市| 文登市| 江阴市| 龙游县| 化德县| 明溪县| 无为县| 昭通市| 新龙县| 碌曲县| 丘北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