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親密關系的心理必修課
- 葉壯
- 1497字
- 2019-01-02 20:43:22
前言
心理咨詢中有一個概念叫作“聯(lián)結(jié)”,指的是兩種事物的交集或者互聯(lián)。我希望《我們:親密關系的心理必修課》這本書能足夠體現(xiàn)心理學與愛情之間的聯(lián)結(jié)。
不知不覺的,我身邊的很多人已經(jīng)成為“剩時代”中的一員。男男女女們,背著“剩”的負擔,陷入一場愛情的困境之中。他們之中,有的人的剩,是沙漠之中沒有滴水能飲;有的人的剩,是面對著自動售賣機挑不出一罐想喝的飲料。無論哪種剩,這一時代的愛情中所體現(xiàn)的典型心理問題,都是愛的不作為與無能。對這種無能的彌補,恰恰缺乏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指導,無病呻吟的心靈雞湯救不了剩男剩女,只有強調(diào)干貨的心理技能才行。
很多人在單身的懸崖邊上臨淵羨魚地看著紅男綠女,但真到了和愛情有所交集的時候,卻怎么也不能從獨立單一的“我”完美轉(zhuǎn)身,融入“我們”這一聯(lián)結(jié)性質(zhì)的新身份。
2015年是我學習并傳播心理學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我一直致力于將心理學的科研進展與普通人的生活實際加以結(jié)合,為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尋找一個更科學的解決方案。這期間,我愈發(fā)覺得這門學科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將科學理論直接融入生活實際時的困境。不幸的是,愛情這個話題同樣也在困境之中。
即使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跟愛情有關的問題,我們也很難依靠現(xiàn)有的科研成果給予一個完美的解答,如吃醋的心理機制是什么?如何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為什么有的女性鐘情于姐弟戀?
以上這些問題都很難從心理學的角度直接提供一個在大眾看來“可以接受”的答案。畢竟,這是一個相對而言在研究上起點很高、在實踐上落點又很匱乏的學科。十年來,科研越走越遠,科研成果向大眾生活的轉(zhuǎn)化卻依然乏善可陳。但倘若加以領會、歸納與佐證,眾多的學科知識便會鮮活很多,躍然于紙上,為大家更好地理解或改善自己的生活提供些許幫助。而這恰恰也是我希望努力在這本書中讓讀者體會到的。
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愛情的基礎以及到底是怎樣的土壤造就了現(xiàn)在的愛情困境,可以為這一問題能夠更好地予以解決提供一個良好的方案。
萬事開頭難,我們還將重點研究愛情的“開頭”, 《我們:親密關系的心理必修課》一書從相親這一極富中國特色的戀愛流程,到“賣萌”這種可能加分也可能減分的自我展現(xiàn),都會有所涉及。
而針對于已經(jīng)處于熱戀期的以及情感穩(wěn)定期的讀者,同樣會在本書中獲得針對性的建議與進一步經(jīng)營情感的知識。
此外,本書還將“愛情”這一人類的永恒主題與時代特征緊密結(jié)合,為如何把握好當下的愛情提供了融合了心理學知識的實踐技巧。
很多不了解心理學的人覺得心理學是神秘的;與此同時,很多了解心理學的人覺得心理學是枯燥的。而我希望本書所展現(xiàn)的心理學是實用而有趣的,它誠然沒有催眠、占卜那樣的魔力,它也不會一味地強調(diào)著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和統(tǒng)計分析,但它可以給讀者朋友提供看待生活的新視角、改善生活的新手段,以及愛上生活的新理由。
作為一本談愛情的心理書,《我們:親密關系的心理必修課》既講情懷,也講理性。好在很多與愛情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本身就透著一股溫柔的理智,這讓本書的不少觀點與論據(jù)顯得可愛了很多。事實上,非常多優(yōu)秀的心理學者都是純粹而可愛的人,他們用有趣的實驗方法求證著有用的科研成果,只是他們的論文與大眾的日常生活和具體實踐難免有所落差,但愿我的文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落差。
我無心說一些顛覆性的話語或者發(fā)表什么深刻的高論——我只希望能夠?qū)嵲拰嵳f,從而讓讀者朋友們有所共鳴,如果能為您的情感經(jīng)歷提供些許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感謝西南大學心理學部、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以及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們,感謝你們培養(yǎng)我成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
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你們?yōu)槲业膼矍橛^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感謝我的妻子,感謝你給了我最大的愛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