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事要懂得選擇的智慧(3)
- 做事重選擇 做人輕得失
- 文成蹊編著
- 3786字
- 2016-05-19 10:52:41
學生們說:“小豬跑不過獵狗,小豬不會爬樹,還有一頭小豬怎么可能一下砸死三只獵狗?”
然而,老師卻說道:“你們都沒問土撥鼠,土撥鼠去哪里了?”
學生們這才意識到因為小豬的出現,大家都忙著想這只小豬的問題,竟然忘了獵狗的晚餐目標是土撥鼠。土撥鼠從學生們的腦海里消失了。
的確,很多人都會犯上述故事中學生們所犯的錯誤,明明自己原本的目標是土撥鼠,結果卻因為被小豬干擾,而忘記了。比如,在職場中就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嘴上剛說完要上網查工作資料,但是轉眼就去看八卦或者是體育新聞去了,一個小時之后領導去問他資料是否查完了,他才夢中驚醒似的想到自己上網的原本目的。這些人往往對生活沒有目標,即使有目標,也很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安排自己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效率很低,常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成功也因此而離他們很遠。有了目標,卻不堅守目標,那么一切都將是徒勞的。
歌德說過,“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并且憑借才能與堅毅來達成它。”確實如此,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們身在何處,而在于我們朝著什么方向走。雖然選擇目標的方向并非易事,它甚至包含一些痛苦的自我考驗。但無論付出什么樣的努力,它都是值得的。成功者都不是空洞的夢想者,他們的夢想是由目標的珠子連接起來的,憑借著有目標的夢想使他們產生不滿足,進而激勵他們加倍地奮斗,最終達成他們的大目標——夢想。
在人生的道路之中,無論面對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放棄自己人生目標,這樣的人最終都能取得成功。反之,那些隨便一些瑣事都能吸引他的注意,使他偏離目標,這樣的人則很難成功,甚至會經常陷入瑣事中而無法脫身。偏離目標的后果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不要理會那些無關的瑣事,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主要的事情上,朝著目標前進。
選擇主動出擊,占據優勢
中國有一句俗話,“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換句話說,那些能夠選擇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的人才是優秀的人,也才是離成功最近的人。
馬布里一開始只是一個什么也不是的窮小子,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家公司的總裁。他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經歷時說:“那段為了學費而四處主動找活干的日子讓我獲益良多。從中我獲得了一種‘主動工作’的習慣性心態,于是我不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習慣性地去找事做。這不僅讓我與眾不同,也為我鋪平了成功之路。”
的確,選擇主動地比別人多做一點,其實是自動、自發地為自己爭取最大進步的具體體現,是一種成功的潛質。“每天多做一點事”的工作心態將會使你與眾不同。你的上司和客戶都會因此而更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發展機會。
德尼斯初入公司時,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職員,是老板杜蘭特根本不會注意到的角色,而現在他卻是杜蘭特先生最得力的助手,獨立管理著一家分公司。這正是得益于他“每天多做一點事”的心態。
剛來公司工作時,德尼斯就發現,老板杜蘭特每天會在公司工作到很晚。于是,他決定也留在公司里,即使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他想如果自己留下來,至少可以為杜蘭特先生查找需要的文件和打印資料,這些工作雖然簡單卻很浪費時間,如果自己做了這些工作,那么杜蘭特先生就能處理更多重要的事情。此后,晚上在公司里工作的人就成了兩個。
德尼斯雖然沒有多獲得一分錢的報酬,但他卻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讓老板杜蘭特認識了他的能力,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成功的機會往往青睞那些能夠主動做事的人,然而很多人并未意識到這點,他們只是等待、再等待。事實上,每一個領導也都在尋找能夠主動做事的人,也愿意給他們發展和成功的機會。
比爾·蓋茨說過,“一個積極主動地去工作,主動地提高自身技能的員工才是一名合格的員工。”在職場中,很多員工習慣于聽從安排,上級交代后才知道做什么。殊不知,這種一味等著安排的心態會讓你失去職場生存能力。時下,企業需要的、老板要找的是那種不必老板交代就積極主動做事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當然也能為自己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生活如戰場,主動才可以占據優勢地位。所以要行動起來,隨時隨地把握機會,并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做事表現,還要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領導的信任,進而為自己創造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喬丹在他的自傳中這樣描述了自己與斯科特·皮蓬的區別:“皮蓬是球場上令人嘆服的‘侵略者’,他的每次進攻都會讓人們尖叫四起。而我也是一個主動進攻的‘侵略者’,我們之間的區別在于,他習慣于在自己被逼到無路可走的時候進攻,而我任何時候、任何位置都在尋找著發動進攻的機會,只要有機會,我就會進攻。”這就是最出色的NBA球員的感悟——何時何地都不要忘了主動。
總之,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應該選擇主動進攻,以占據有利優勢。凡事不要一味等待,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不要“守株待兔”地等待機會,而要去爭取;不要坐以待斃,而要主動尋找突破口……唯有選擇主動出擊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選擇早做準備,更容易獲得成功
俗話說得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無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具有提前做好準備的心態。如果選擇凡事都提前做好準備,我們就能比別人更快進入工作狀態,更快適應環境,更快找到正確的道路,更快達到目標。俗話說:“笨鳥先飛早入林。”雖然我們未必就是“笨鳥”,但是也要“先飛”、也要“早起”,因為越早開始工作,我們獲得機會的可能性就越大,獲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拿破侖·希爾說過,“自覺、自愿是一種極為可貴的美德,它驅使一個人更早、更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到被吩咐以后。”
1993年,李一男進入著名的科技企業——華為公司。他就是一只“早起的鳥兒”,在工作中,他凡事都選擇早做準備。比如,他總能夠提前預測到自己所參與開發的技術項目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并早早的想好對策等,因此他總能為公司提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有利于公司發展的前瞻性建議。
正是因為這些特質,他在進入企業十幾天后就被提為主任工程師,一年后即被任命為總工程師。27歲時,李一男被破格任命為副總裁,成為公司最年輕、最受倚重的副總裁。很顯然,被老板青睞、被企業倚重的人往往就是像李一男這樣的人。
早上的樹林空蕩蕩的,幾乎沒有什么鳥兒,早起覓食的鳥兒特別容易被看到,也特別容易找到蟲子。在職場中,提前做準備、勤勞實干的心態會為我們贏得領導的賞識,從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在現實生活中,選擇凡事早做準備,不僅能夠防患于未然,還能使事情進行得更加順利。
機會只屬于那些善于準備、跑在前面的人。前面的人把樹上又大又紅的果子都摘完了;后面的人不要說沒有,即使有也只會是又青又澀的果子。換言之,只有凡事比別人提前一點,才能離成功更近一點。
某企業的一個技術主管崗位出缺,需要招人。于是,有很多人前來求職,經過幾輪篩選有兩人入圍,他們在個人知識、技術及能力等方面都相差無幾。正當公司為不知應該聘用誰而發愁時,其中一個人主動地給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打了一個電話,并發了一封E-mail過來。
在信中,他詳細表述了自己對崗位的向往以及自己是最合適人選的原因,此外,他還附上了自己在學校發表的論文、導師的推薦信及工作計劃等。后來,這個人理所當然地得到了這份工作。
許多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沒有機會,然而當機會真正來臨時,你是否能把握得住呢?在上述案例中,提前給企業打電話、發E-mail的人之所以獲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做好了準備,把握住了機會。
小謝大學畢業后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和許多應屆畢業生一樣都是臨時職員。然而,不同的是小謝從踏進公司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全力以赴地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了。
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準確、更有效地采取行動,她對公司的發展目標、經營方針、組織結構、銷售方式等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學習;為了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她積極主動地向同事們請教問題;此外,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她還主動承擔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務;并且,她還按照正式員工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前都一定寫好工作總結和第二天的工作計劃。而其他那些和小謝一起來的實習生卻都認為苦干是給領導看的,領導看不見就沒有必要那么辛苦。
半年后的一天,由于臨時變動,老板提前一天向辦公室主任要香港會議上所用的資料。辦公室主任雖然交代了手下的人準備,但是由于提前了一天,還沒有準備好。老板一看是這樣的情況,丟下一句“你自己想辦法”就拂袖而去。
正當主任一籌莫展的時候,小謝拿出一份資料交給了他,說:“這是我準備的,您看一下能用不?”主任一看,這份資料既全面又詳盡,比正式職員準備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老板拿到資料后頗為滿意,就問:“這是誰準備的?”“一個臨時職員,我看還非常全面。”主任連忙回答。幾天后,老板從香港回來后,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給小謝轉正。
在那么多臨時工當中,為什么小謝是第一個轉正的?這是因為,小謝在還未成為正式職員之前,就已經進入了正式職員的工作狀態,凡事比別人早一步、快一些,選擇了早做準備,自動自發地去工作。而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機遇只會光臨那些有準備的人,而那些早做準備的人則是最先獲得機遇的人。”
工作也好,生活瑣事也罷,做事之前選擇早做準備總是沒錯的。只有早做準備,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早做準備,才能搶先擁有機會;只有早做準備,才能成為游刃于職場、生活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