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事要懂得選擇的智慧(2)
- 做事重選擇 做人輕得失
- 文成蹊編著
- 3763字
- 2016-05-19 10:52:41
倘若你出身貧寒,并且甘于這種生活,沒有脫離貧困的強烈愿望,那么你的一生就注定與富足無緣。有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多數人并不是因為貧窮而被奴役,而是因被奴役而貧窮?!毕忍鞐l件雖然能夠影響你的起點,但是后天的努力才是決定人生終點的關鍵因素。
尤利烏斯·馬吉出生在蘇黎世郊區的一個貧困農家,異常窘迫的家境讓他還沒有讀完初中,便開始了艱難的打工人生。但是,經過了很多年,他唯一的特長還只是像父親那樣磨面粉。父親曾悲哀地對他說:“你這輩子就是磨面粉的命了。”馬吉不甘心地說:“不,我不會一輩子邁著沉重的步子,像驢子一樣一圈一圈地推磨?!?
父親撒手而去時,留給他唯一的遺產便是那兩扇簡單的磨盤。望著那兩扇默默無言的磨盤,不服輸的馬吉思索著走出窘境的途徑。馬吉想起曾經從朋友舒勒醫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會損失營養成分。于是,他想若將干蔬菜和豆類放在一起磨,一定會磨出富有營養的湯料。這樣一來,家庭主婦們熬湯就會更快速、方便,而這樣的湯料一定會受到主婦們的歡迎。
說做就做,很快他就借錢購置了設備,開始磨制自己研究的湯料——這也是最早的速溶湯料。和預期一樣,產品投放市場后,大受主婦們的歡迎。初試成功以后,馬吉還是繼續盯著他的那兩扇磨盤,思索著接下來該磨出什么樣的新產品。經過反復的試驗,他終于在1890年磨出了可以改變沙司、涼菜、魚肉、湯以及配菜味道的萬能調味粉。再后來,他又磨出了廣為暢銷的濃縮肉食品。到1901年,他已經身家過億,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老板了。
在蘇黎世大學舉辦的一次演講中,馬吉自豪地告訴人們:“即使命運只贈給我簡單的磨盤,希望也會給予我信心、智慧及執著,讓我磨出亮麗的人生?!?
尤利烏斯·馬吉的出身可謂貧寒,但是他并不認命,而是積極尋求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我們誰都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怎樣的家庭,有怎樣的父母,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今后的道路。或許你現在一貧如洗,或許你現在頗不得志,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你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出身無法選擇,但命運卻是可以選擇的。就像馬吉說的那樣,只要自己有信心,即使命運只贈給了我們兩扇磨盤,我們也一樣可以磨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確實很得命運的青睞,他們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出生開始就衣食無憂,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大多數人卻并沒有那么幸運,他們出身平民家庭,甚至出身于貧苦的家庭中。對于這些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更要依賴于自己的努力。因為,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唯一可以選擇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邁克爾有8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黑人雇農。邁克爾4歲半的時候就開始工作了,8歲時就學會了趕騾子。這些實在沒有什么稀奇的,因為雇農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時就必須工作,對于這種生活方式,他們認為是命運的安排,因此也往往甘于貧窮。比別人幸運的是,邁克爾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母親,她始終相信一家人應該過著快樂且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她常常把兒子抱在膝蓋上,向兒子訴說自己的夢想。
“我的孩子,我們不應該這么窮。”她常常這么說,“貧窮不是上帝的旨意。我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爸爸從來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里的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母親的話深深地植根于邁克爾的心中,這成了他一生追求卓越的動力,而母親的話最終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被母親的話所感召的邁克爾一心向往躋身于富人的行列,于是在追求財富的路上,他從不懈怠。終于,他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推銷工作有了一些積蓄。10年后,他聽說為自己供貨的那家公司即將被拍賣,底價為15萬美元,他毫不猶豫地去同供貨的公司商談收購事宜。他用自己的全部積蓄——2.5萬美元作為定金,并答應在一周內籌足剩下的12.5萬美元。合同中還規定,如果逾期未補齊余款,定金則將被沒收。
邁克爾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關系來籌錢,可是到了最后一晚,依然還差1萬美元。邁克爾覺得自己已經想盡一切辦法了。時間也不早了,在一片漆黑的房間里,邁克爾跪下來祈禱,請求上帝指引?!罢l能在時限內借我1萬美元呢?”邁克爾在心里反復地問自己。他把周圍的人又都想了一遍,卻還是想不出來還有誰能夠幫助他。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萬般無奈的邁克爾毫無放棄之意,他決定最后一搏。于是,他走出房間,開車沿著第61街走下去,看看有沒有機會。當時是深夜11點半,邁克爾沿著第61街慢慢往下走。過了好幾個路口,都是漆黑一片。他繼續往前走,終于就在快要走到盡頭時,他看到一家承包商的辦公室里還有燈光。
這時邁克爾飛速下車,心中充滿了欣喜,他走了進去。他看到那位承包商正在埋頭辦公,由于熬夜加班,承包商已經疲憊不堪。邁克爾跟這個承包商有些交往,于是就鼓起勇氣說:“先生,你想不想賺1000美元?”問話直截了當。得到的回答也直截了當:“想,當然想。”“那就借我1萬美元,我會外加1000美元紅利還給你。”邁克爾向那位承包商詳細說明了自己整個的投資計劃,并告訴他還有哪些人借錢給自己。
由于邁克爾做推銷員的時候有著良好的信譽,再加上他周密、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這位承包商很爽快地把l萬美元借給了邁克爾。后來,邁克爾成功了,他不但從接手的公司獲得了可觀的利潤,而且又陸續收購了幾家公司,其中包括化妝品公司、食品公司、服裝公司及報社等。
雖然出生在貧困的黑人雇農家庭,但邁克爾并沒有認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改變命運的誓言,實現了自己的財富夢想。的確,人不應該坐在那里等待好運的到來,而是應該身體力行,朝著現實可行的目標努力,因為只有這樣夢想才能成真。
正如邁克爾的母親所言,世上貧窮的人比比皆是,他們貧窮并不是因為別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擺脫貧窮、走向富有的夢想。所以,不要一面埋怨自己貧窮,另一面卻安于現狀,只有時時鞭策自己:“我想富有,我要改變命運!”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擺脫貧窮。
如果你還認為自己之所以無法成功,是因為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有錢的父母,沒有有權的親戚,因此便不再努力,那就大錯特錯了。你的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命運。富蘭克林說過,“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不要再抱著“出身說”而埋怨上天的不公,而要從此刻開始用行動選擇自己的命運。
成功也是可以選擇的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環境、智力、學歷等方面的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有模糊的目標,10%的人有短期的清晰目標,3%的人有長遠而清晰的人生目標。
25年后,哈佛大學再一次對原來那批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對人生沒有目標,他們生活得很糟糕,對自己和社會都充滿了怨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60%的人開始時有模糊的目標,但是在實現的過程中被各種困難或是問題擾亂后,都偏離了最初的目標,以至于25年后的他們早就忘了年輕時的理想和目標,他們的生活安穩而平凡,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10%擁有短期目標的人,不斷實現短期目標,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這些人集中在社會的中上層;剩下的3%有確定的人生目標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生活在社會上層。
由此可見,選擇一個清晰而長遠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說,目標的力量是強大的。清晰實際的目標有助于指導人們走向成功,而好高騖遠或模糊、不切實際的目標則會讓人們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生活對那些有目標的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在為某個目標而奮斗。目標是夢想的基石,為了實現夢想,你必須選對目標,并向著那個目標不斷努力。但是,選擇目標,并非是要你現實地對待某件事,也并非要你把它縮小,而是讓你把目標更大、更清楚地設定出來。
約翰·高德從小便是一個敢于夢想、敢于挑戰的人。
15歲時,他將他一生想要做的事,列在一張單子上,共有127個他希望達成的目標,其中包括探險尼羅河,攀登珠穆朗瑪峰,研究蘇丹的原始部落,5分鐘跑完1英里,把《圣經》從頭到尾讀一遍,在海中潛水,用鋼琴彈《月光曲》,讀完《大英百科全書》,環游世界一周……
如今他已過中年,是目前世界上依然健在的最著名的探險家之一。他不僅已經完成127個目標中的105個,還完成了許多其他令人興奮的事。
他還想訪問完全球所有國家,全程探險中國的長江,到月球去訪問等充滿挑戰的冒險。
目標有著巨大的威力,它能循序漸進地推動夢想的實現。每個人都像一艘小船,目標就像海上的燈塔,只有選擇對了目標,并努力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駛,才能早日安全抵達目的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按照選好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前行,才能接近成功。
選對目標很重要,堅守目標也很重要。正如哈佛大學所做的“測定目標對人生的影響”調查結果一樣,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曾有過模糊的目標,然而他們卻未能清晰地確定自己的目標,以至于在現實中逐漸忘卻了目標。
曾經有個老師給他的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樹林里,三只饑餓的獵狗將一只土撥鼠定為晚餐目標不停追趕,這只土撥鼠不得不逃到一個樹洞里。而這個樹洞就有一個出口,并且從樹洞里跑出來個小豬,小豬看到獵狗后也被嚇得瘋跑。后來,小豬爬到另一棵樹上藏了起來,但是因為緊張而沒有坐穩,摔了下來,正好砸死了樹下觀望的三只獵狗。最后,小豬成功跑掉了?!?
故事講完之后,這個老師說:“學生們有什么疑問可以提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