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別讓優勢淹沒在慣性思維中(2)

正是因為小強的堅持和靈活應對才讓他有了在那家雜志社工作的機會。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小強成為了那家雜志社最優秀的編輯之一。

成功者總是在找出自己奮斗方向的同時,千方百計地把握自己的機遇,創造自己的運氣;失敗者卻恰恰相反,他們總是在等待“幸運女神”降臨,認為成功只是一連串偶然機會的結果,這種心態應該擯棄。

優勢儲能罐

會創造運氣,就是抓住一切好機會,就是具備超前意識和遠大見識,在運氣降臨時能看到它、抓住它。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包括個人知識的積累和思維方法的準備。一個人,沒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會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只具備了知識,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運氣的存在,就會讓運氣從身邊溜走。從客觀看,運氣的產生和利用也需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平等的擇業、工作機會,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程度等。一個始終在努力創造主觀條件和改善客觀條件的人,比那些只會等待運氣出現的人更容易捕捉到好運,而才華出眾則是抓獲運氣的最大資本。

一座房子無法成就一個巴菲特

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對于每個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都會有這個夢想。有了房子才有家的溫暖,有了家才會有歸屬感。但是高房價卻像一座山一樣擋在你面前,讓你很難輕松地實現這個夢想,甚至會讓你的夢想變成幻想。然而,一套房子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關鍵看你如何選擇。當你有了一定積蓄的時候,你是選擇買房還房貸還是選擇投資以期待獲得更多的發展?

在美國,很多年輕人選擇了租房子。

“還是租房實惠,既方便,又省錢。”新婚不久的美國人帕克跟人聊起租房的好處來,顯得很興奮。

他參加工作才四年,現在在洛杉磯的一家公司上班。妻子艾薇兒是一家銀行的員工。

他們兩個人在距市區不遠的一幢公寓租了一套一百四十平方米左右的兩居室,每月租金在兩千五百美元左右,不含水電費。房子的客廳很大,陽臺也很寬闊,房子讓人覺得很溫馨、舒適。

“在洛杉磯市區買一套像樣的房子至少也要五六十萬美元,而且還不是繁華地帶,繁華地帶的房子價格更高。”雖然兩人的年收入有十幾萬美元,但還是覺得租房的經濟壓力小很多。此外,租房的靈活性大,合同一年一簽,“不喜歡了就走人”。

根據調查,在美國,52%的首次購房者年齡在31歲,而美國人平均21歲工作,26歲結婚。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美國人選擇在工作10年、結婚5年以后才買房子。

跟許多中國人不同,美國的年輕人即使買房子也很少去求助父母,而是選擇去銀行貸款。

在城市里打拼,買不起房子的時候只能選擇租房,而手頭有了一些積蓄,可以付得起首付,這時候你還會選擇租房嗎?

你認為把手頭的積蓄作為成本去賺取更多的錢好呢,還是直接買房子好呢?

如果你依然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那么不妨來看一看20世紀美國一個蟻族的抉擇吧。

他21歲從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畢業。在紐約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奧馬哈的一家證券公司當了一名普通股票經紀人。

一年以后,身為蟻族的他對一個漂亮的姑娘蘇珊一見鐘情,于是便勇敢地向她求婚。

蘇珊問他:“沒有房子我們怎么結婚呢?”

他說:“親愛的,我工作一年就攢下來了一萬多美金,現在在你面前兩個選擇,一是花一萬美金買套小房子,二是這一萬美金讓我去投資,過幾年我們買套大房子。”

蘇珊說:“好,我相信你。”

于是,他們在一套簡陋的房子里結婚了,晚上還能聽到老鼠在啃天花板。

第一年他們有了一個孩子,是個女兒,他們沒買房。

結婚四年后,他的事業有了起色,他成為一個投資公司的合伙人。

第六年的時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穩了腳,收入也開始穩定起來。他花了大概30萬美元在當地買了套很普通的房子。

32歲的時候,他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美元。雖然朋友們住上了豪華、舒適的房子,但是他并沒有打算買新房子,他想用這筆錢進行投資,繼續擴大自己的生意。

又過了兩年,他的資產從原來的100萬美元增長為400萬美元,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他的個人財富不斷增加,到2008年,他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就是股神巴菲特。

當你看到這個故事,你還會把買房子當成自己的第一目標嗎?父母們還堅持要把房子看成嫁女兒的先決條件嗎?

其實,巴菲特的妻子蘇珊才是真正的股神,她讓巴菲特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投資,那便是投資自己。如果結婚前蘇珊選擇的是買新房,可能巴菲特到現在還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證券經紀人。

即使是股神這樣的人,也需要十年的發展才能取得不錯的成就,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優勢儲能罐

巴菲特曾說過:“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當你還在人生的路口徘徊時,當你還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時,你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路,理清自己的思路,因為你的思路決定你的出路。思路從哪里來?它不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好的思路有時表現為靈感。可是靈感又是怎么來的呢?歸根到底,靈感是智慧的沉淀。那么,你的智慧又從哪里來呢?從你持續不間斷地投資自己而來。一個具體的成功的投資行為,它背后的推動力一定是智慧和資本,其中,智慧起決定性作用,而智慧是從投資自己獲得的。

所以,巴菲特一針見血地告訴大家:如果想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你最好的選擇是投資自己。投資自己,是很辛苦的事情。它需要你付出長久而巨大的努力、精力和時間,需要你學會堅持與忍耐。

打破舊模式,培養出一種新的“慣性”

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隨著時間的積累,當你反復思考一個問題或做一件事時,會逐漸形成一種思考、做事的習慣模式,即會習慣地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按照一種固定的程序,一旦看起來是同一個或同一類問題,就會走到老路上去,本能地重復同樣的模式。

新西蘭有個農場經常遭到牛群的踐踏,作物生長不好,有個農場主為了防止周圍的牛群來破壞農田和莊稼,就用電網把整個農場圍起來,這種辦法很奏效,自從圍了電網,就再也沒有見到牛群的影子,牛兒們都不敢靠近。附近的農場主都很贊賞他這種做法,但卻因為電費高昂而無法效仿。使用電網的農場主說:“其實我只通了幾天電,就把電門關了,再也不通電,可是這些牛卻不敢再靠近。”

可以想象,在圍上電網之初,牛群肯定不會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地盤。它們照樣會來吃莊稼,但是來一次就會被電擊一次,反復幾次之后,它們就會判定,這個電網靠近不得,于是,牛群從此就會遠離這個會電人的網,即使那電網已沒有了電,根據經驗,它們也不敢再靠近前去。

同那些被自己的經驗所束縛了的牛群一樣,人類有時候也會被所謂的經驗所束縛,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我國古代的那些寓言故事了:古代靠耕田為生的宋國人,偶然撿到一只因為誤撞了樹而死亡的瞎眼兔子,從此就不干活了,天天守株待兔。雖然總的來說,經驗是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活動所取得的,它有助于人們在后來的實踐活動中更好地認識事物、處理某些問題,但不能不注意和認識到,經驗只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感性認識的初步概括和總結,并不能充分反映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在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不變地習慣于執行上級的指令是應該的,但是也并非絕對不可改變。其實,人的思維、做事空間是無限的,在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的時候,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只會讓我們坐失良機,受制于固有的模式。很多時候,打破舊模式,反而會呈現一片新景象。

1954年,日本東芝電氣公司出現了積貨現象,大量的電扇堆積在倉庫里賣不出去。公司為此陷入了困境,卻又想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一天,公司的一位基層職員向當時的董事長提出建議:把電扇的顏色改漆為淺色。當時不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地,電扇都被千篇一律地漆成黑色。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電扇必須是黑色的,但似乎已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種慣例。這位職員的建議引起了董事長的重視,并最終得到采納。第二年夏天東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淺藍色電扇,結果大受歡迎。

原本滯銷的電扇,只是改了一下顏色,就受到大眾的青睞。這樣勇于打破常規的做法自然為企業帶來了收益。同時,也為個人的成功打開了局面。可以想象,那個提出為電扇改變顏色建議的員工,從此的職業道路必將寬廣。所以說,對于個人而言,要想成功,也要善于打破習慣的領域或習慣的思維模式,突破性的想法就像騎腳踏車,如果一直在房子里騎,騎也騎不快,騎得再好也只能是在房子的范圍之內打轉轉,原因就是有限制。這時只有到屋外去騎,打破限制,才能海闊天空。假如一個人能夠常常有所突破,將會使自己具有有效的、杰出的、果斷的決策或做事習慣。

優勢儲能罐

諸葛亮的“空城計”之所以能成功逼退司馬懿,原因就在于司馬懿頭腦中的潛意識定位在諸葛亮做事謹慎,不可能冒險的習慣思維上。打破習慣領域,每次看事物都用新的視角去看新的世界,即使是舊的世界,都可以發現新鮮事。如果我們能懂得改變、打破舊有想法,就能激發進取、樂觀和希望,勇敢地面對新的挑戰。

拒絕受害——自信的人不會受到重創

打破舊模式,培養出一種新的模式需要依靠勇氣和自信。沒有自信,沒有勇氣,就無法擺脫舊模式的束縛,就無法突破自我。那些敢于去嘗試的人一定是充滿自信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受到傷害,而是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去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才會遭受失敗的打擊和傷害。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之后,很多所謂的科學家聯合起來炮制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批所謂權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反駁。可是,愛因斯坦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必然取得勝利,對討伐不屑一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正是基于這種自信,愛因斯坦才更加堅定必勝的信念,堅持不懈地鉆研,才創造了“相對論”,而愛因斯坦本人也因此為世人所矚目。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而言,自信都是一種信念,一種感覺。而一個人的成長、成熟、成功,往往靠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感覺能使你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影響你行動上的成敗。有時候,它就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被人們稱為“神童集中營”,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里,那里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少年大學生,在那些神童身上發生了不少令人深思的故事。其中,有個神童叫寧鉑,是少年班“第一人”,非常聰明。他身上放射出的既神秘又熾熱的光彩讓他成為當時全國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當然,他也成為了記者們追逐的對象。

寧鉑還有個同學叫亞勤,他們同在一個學校讀書,但那時候寧鉑的名聲遠在亞勤之上。“當時我們只知有寧鉑,不知有亞勤,”三年后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的李世鵬這樣說,“可是很奇怪,20年以后,這兩個人竟顛倒過來了。”寧鉑成了默默無聞的人,而亞勤的名字風靡全世界。有一天,亞勤談到這件事,仍然覺得寧鉑比自己更聰明。“至少,”他說,“我不比寧鉑更聰明。”

寧鉑的不幸在于,人們對他的期望過大,給他的負擔過重,讓他漸漸地失去了自信。他那時畢竟還是個孩子,無法承擔那么大的壓力。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擔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失敗。他認為自己無法接受失敗,因為沒有人會接受一個“神童”的失敗。他不僅失去了自信,而且對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也畏首畏尾,不敢伸手去拿。

大學畢業后,寧鉑很希望報考研究生,但是他一再放棄了自己的念頭。第一次在報名后放棄了;第二次在體檢后放棄了;第三次,他甚至領取了準考證,但在走入考場前他又選擇了放棄。他后來再也沒有為自己爭取類似的機會。

自信的缺失是寧鉑失去了前進的內在動力,失去了深造的機會,失去了發展的機會,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深思。有時我們看看自己的過去,對比一下周圍的人,就會發現,有些人比你更聰明、更有能力,那不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實際上你和他們一樣優秀。如果你的處境和他們不一樣,可能僅僅是因為你和他們的精神狀態不一樣。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內心的想法、你做出的決定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比你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多的勇氣。也許僅僅是因為這一點,你落后于別人,走上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優勢儲能罐

自信是一種戰勝恐懼的內在力。自信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成長能力抱有信心,對我們處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保有信心。我們應當像自己期望的那樣發展自己,而不是畏首畏尾地做事情。其實,讓人覺得最恐懼的事情正是恐懼本身,所以自信是在戰勝恐懼的基礎上獲得的。戰勝了恐懼,在遭遇失敗時,你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就是說自信的人不會受到重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莒南县| 景德镇市| 资兴市| 读书| 武陟县| 军事| 北票市| 通山县| 乌审旗| 睢宁县| 齐河县| 铜陵市| 方正县| 枞阳县| 鄂尔多斯市| 栾川县| 宣恩县| 宁津县| 巧家县| 衡东县| 呼玛县| 东乡县| 乐清市| 铜川市| 福鼎市| 高雄县| 安岳县| 崇义县| 遵义县| 五寨县| 溆浦县| 汽车| 东明县| 信丰县| 宁津县| 大新县| 平凉市| 定襄县| 建湖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