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可能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你是否也曾遭遇過這樣的情況——

掐好時間出門上班,結果一路上狀況不斷:先是公交遲到,后是道路塞車;匆匆忙忙趕到公司,結果又遇到電梯維修;緊趕慢趕,最終還是遲到了。

登臺演講,認認真真講了三十多分鐘,感覺沒有人在聽你講些什么;一不小心犯了個錯誤,卻感覺有幾百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你。

因為害怕突然下雨,一連幾天隨身帶傘;今天換了個包,把傘忘在了家里,結果偏偏就突然下雨了。

新購買了股票,卻總是害怕下跌,可越是害怕,股價越是走低;終于忍痛“割肉”,卻發現自己剛剛脫手,股價就漲了起來。

……

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感嘆一句:“我真是太倒霉了!”不過,你也不必太過沮喪。盡管這樣的經歷的確挺不走運,但原因并不在于你是一個“倒霉蛋”,而是緣于你遭遇了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由愛德華·墨菲提出。其與“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一起,并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與此同時,墨菲定律也是最為大眾所耳熟能詳的定律之一,大到社會運行、企業管理,小至個人職場、日常生活,它幾乎無處不在,無處不適用。而關于墨菲定律的著作更是不計其數,不同的人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墨菲定律背后的真相。有人說它是迷信,是無稽之談;也有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有用、最科學的定律。

那么,究竟什么是墨菲定律呢?愛德華·墨菲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從本質上講,他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性,那么即使這種可能性小到0.0001%,它也總會發生。簡單來講就是“可能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脫口而出的經典定律

1949年的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晴空萬里,軍官們正在進行一項代號為MX981的高速火箭滑車試驗項目。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飛行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安全系統,設計出更具安全性的未來飛機。

在此期間,航空領域正經歷一項巨大的變革。航空動力從螺旋槳向噴氣發動機過渡,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這也對飛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軍方試圖測試出人體在瞬間減速時承受沖擊的能力極限,以最大限度保證墜機事故發生后機上人員承受的重力加速度在極限范圍之內,從而保障高速狀態下的飛行員被平安彈射落地。長久以來,在軍用機生產遵循的標準中,這一項指標的極限數字為18個g,但二戰期間的一些真實的墜機事例證明,這一數字并不準確;而隨著飛機性能的提升,這一極限數字的可靠性更將大打折扣。因此,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實驗,便變得尤為重要。

為了實驗的順利開展,項目組制作了一臺綽號“哇呀”的火箭滑車,通過啟動不同數量的助推器以及調節制動器的壓力,模擬墜機時飛行員可能受到的沖擊。軍方主管約翰·斯塔普上尉自告奮勇,成為被安裝在滑車之上的實驗對象。實驗從1945年開始到1949年,這一極限數字已經基本框定在35個g左右。為了進一步提升實驗的精準度,斯塔普上尉特別邀請了正在萊特航空研究中心進行另一個類似項目的空軍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帶上他的專用電子測量儀,精準測量滑車驟然停止時人體所承受的確切重力單位。

沒錯,“墨菲定律”中的“墨菲”確有其人。作為一名空軍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的職業生涯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他擅長機電工程,長期在萊特航空研究中心負責技術工作,曾參與研究了SR-71偵察機、XB-70“女武神”轟炸機、X-15火箭飛機等軍機,并參與研制了“阿波羅”載人航天飛船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生命保障系統。關于MX981實驗項目,愛德華·墨菲并非直接的參與者,但是由于他的電子測量儀被意外牽連進了這一測驗,因而更加意外地出產了“墨菲定律”這樣一個“副產品”。

墨菲的電子測量儀被成功運達試驗現場。技術人員將儀器安裝完畢,一切準備就緒。在新一輪試驗開始之后,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一向精準、專業的測量儀產生的測試讀數,竟然是零!這意味著本次昂貴又危險的試驗,完全白費功夫。關于測量儀失靈的具體原因,已經在時光的沖刷下模糊不清了。有些觀點認為,是接線錯誤導致的讀數失靈;也有觀點認為應變片在轉換器上的安裝角度出現了問題。但總而言之,儀器在全體工作人員有條不紊的操作下,出現了十分低級的安裝錯誤。或許是由于意識到了儀器在設計上本身是存在疏漏的,“我沒有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又或許單純是為了數落一下粗心大意的安裝人員,“如果有什么方法能讓事情出錯,他就會這么做”;總之,愛德華·墨菲講出了那句“金句”:“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次測試結束之后,墨菲很快返回了萊特航空研究中心,但他那句脫口而出的金句,卻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流傳開來。為了不重蹈覆轍,整個團隊在此后的試驗中都格外謹慎,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錯誤。也正因如此,在一次介紹MX981項目進展的新聞發布會上,當記者問約翰·斯塔普上尉“為什么在如此危險的試驗當中,沒有發生過嚴重的傷亡事故”時,斯塔普上尉回答說:“那要歸功于我們所有人都諳熟‘墨菲定律’,在試驗之前就會考慮到所有出錯的可能性,并做好預防措施。”借助媒體的力量,墨菲定律不脛而走,并迅速成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

一半是警示,一半是玩笑

愛德華·墨菲一定不曾料到,他的一句隨口之言不僅迅速家喻戶曉、風靡全球,產生廣泛的共鳴,而且極具生命力,在被人們討論了長達半個多世紀之后,依舊經久不息。如果要選出近代以來對人類生活影響巨大的定律,毋庸置疑,墨菲定律一定會榜上有名。

墨菲定律為什么能夠流行?讓我們看看MX981項目成員是怎樣說的。喬治·尼科爾斯認為,墨菲的“脫口而出”之所以能夠最終演變成為整個團隊的座右銘,離不開其為整個團隊帶來的警示作用。“如果一件事能發生,它就會發生……所以必須事先檢查一遍然后自問,如果這一部分出了問題,整個系統還能正常運行嗎?這個系統還能實現其應有的功能嗎?問題具體出在哪里了呢?”不難看出,墨菲定律以戲謔的口吻,向所有人強調了一個嚴肅而必要的道理:“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

這一道理并不復雜,但常常為人們所忽視,特別是在樂觀主義盛行的20世紀中葉。墨菲定律誕生的時代,正是科技高度爆發、經濟飛速增長的20世紀中葉。人類解放了核能,飛上了太空。新科技發展速度之快、成果規模之大、影響范圍之廣,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整個世界籠罩在一種盲目的樂觀主義情緒當中。人們相信,借助技術的力量,人類不僅可以改造自然,甚至完全可以征服自然。墨菲定律的出現,無疑為當時的人們敲響了警鐘: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人始終會出錯。“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人們狂妄自大也好,心存僥幸也罷,墨菲定律總能奏效。

也正因如此,墨菲定律被全球很多國家的空軍和航空公司納入必須嚴格遵循的法則,并為高精尖研發、安全管理等領域所推崇。墨菲定律所確立的設置冗余度的必要性,正是可靠工程的核心。所謂“警鐘長鳴”,墨菲定律自誕生之日起就不停地提醒人們:技術不是萬能的,人總會出錯。即使最不可能出現的錯誤,也有出現的可能性;即使最細小的錯誤,也有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失。而就像諳熟墨菲定律幫助MX981項目組安全度過危險的高速火箭滑車試驗一樣,在犯錯成本極高的航空航天、科研生產領域,人們希望墨菲定律能夠時時警示自己,以最謹慎的態度從最細微之處挖掘出錯的可能性,將隱患扼殺于萌芽中。

“可能出錯的,終將會出錯”,這句“樂觀主義時代中的悲觀定律”為沉浸在盲目樂觀情緒中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不過,愛德華·墨菲并非唯一發出如此感慨的人,甚至在他之前,已有許多人表述過類似的觀點。早在1887年,英國土木工程師阿爾弗雷德·霍爾特就在一次學會演講中提出:“人們發現,在海上,能出錯的事情早晚會出錯。”無獨有偶,1908年,英國舞臺魔術師內維爾·馬斯克林在《魔術馬戲團》一書中寫道:“人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就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會出錯的事情總會出錯。”1928年,魔術師亞當·赫爾·舍克更是在《斯芬克斯》一書中重申了這一觀點:“在魔術表演中會出錯的地方十有八九會出錯,這已經成了既定事實。”由此可見,墨菲定律的流行并非單純緣于其內涵的警示意義。無論是其戲劇性的誕生過程,還是淺顯風趣地表述方式,都有效地沖淡了警示作用的沉重感,使其以一種玩笑的形式,完美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嚴格意義上講,墨菲定律并不是一個科學定律,因為它誕生于一次脫口而出,沒有嚴整的表述形式,也沒有嚴謹的論證分析,而只是符合大多數人經驗認知的一般性規律。但這也同時意味著,理解墨菲定律的門檻極低,可發揮的空間極大,進而能夠催生出各式各樣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變體,使其成為普通大眾在遭遇倒霉事時的一句調侃,一聲自嘲。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幾乎每個人隔三岔五都會遭遇一兩件倒霉事,都可以講出一句“墨菲定律,我中招了”。

從這種意義上講,墨菲定律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中葉的“喪文化”,半個多世紀前的“毒雞湯”。在主流媒體的剖析中,“喪文化”被賦予了這樣的內涵,即年輕一代通過“自我污名化”的方式,釋放對這個世界的溫柔抵抗。而在墨菲定律誕生的20世紀中葉,人們已經被高速發展的科技所裹挾,前進的步伐越來越快,而與之伴生的是難以化解的焦慮,無力以及日趨空虛、脆弱的內心。特別是在遭遇失敗的時候,人們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一塊阻隔焦慮的擋箭牌,以一種以退為進的姿態,抵御可能遭受的傷害。而墨菲定律的出現,恰好能夠幫助人們以一種調侃的口吻,進行短暫的自我釋放。

人人都可能中招墨菲定律,人人也都樂意以墨菲定律這種相對溫和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化解犯錯的痛苦。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墨菲定律依舊被人們樂此不疲地說起,依舊活躍在各種各樣的書籍、文章中。甚至,多部電影、漫畫將墨菲定律作為自己的名字,數個酒吧、客棧打出了墨菲定律的招牌。墨菲定律是如此的魅力四射、廣為流傳,以至于你甚至不確切了解它的含義,卻還是感覺它是如此的熟悉。

墨菲定律衍生體

表述簡潔易懂,內涵契合生活,墨菲定律自誕生之日起,就憑借強大的共鳴能力,俘獲了大批受眾。美國作家阿瑟·布洛赫就是墨菲定律堅定的支持者,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墨菲定律,先后出版過幾十本有關墨菲定律的著作,印數達到上百萬冊,促使墨菲定律在美國及歐洲各國變得家喻戶曉。而諸如此類的墨菲定律的研究者、推廣者,也創造了各式各樣的墨菲定律衍生體。其中一些衍生體走得太遠,早已將定律原本的含義拋諸腦后,以至于讀者會在不同的書籍中,發現截然不同的墨菲定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冠以墨菲定律頭銜的衍生體,在客觀上推動了定律為更多人所熟知,使其逐漸覆蓋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角角落落,跨越半個多世紀,依舊活力不減,歷久彌新。

通用墨菲定律

在眾多關于墨菲定律的解讀中,有四句話最為人們所熟知。這四句解讀從四個視角、四個維度對墨菲定律進行了立體的剖析,并基于原句本意,實現了四倍延展,可以稱得上是最接近本體的墨菲定律衍生體。

四句解讀版的墨菲定律衍生體,如下所示:

一、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盲目自信、異想天開、沖動行事……許多錯誤之所以發生,根源在于忽略事情本身的復雜性。從這個角度看,墨菲定律實際是在強調審慎的重要性。審慎行事,不要妄下斷言,遇事應當擁有自己的分析與判斷,哪怕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要輕易忽略。周全考慮才能未雨綢繆,進而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災難和損失。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工作拖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告訴自己壓力越大效率越高;規劃制定得環環相扣,告訴自己不會有“萬一”發生。然而,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使得任務的完成相對于預期總會超時。事實上,沒有意外才是真正的意外,那些“恰好”的規劃看似天衣無縫,實際卻是心存僥幸。而抱有僥幸,往往就會弄巧成拙。從這個角度看,墨菲定律主要探討了設置冗余度的必要性。想讓事情變得更加可靠,不妨讓計劃中少一些“恰好”,富余一些時間和空間,為自己預留出一些緩沖的余地。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任何一件事情,只可能擁有三種結局:變好、變壞、保持不變。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擁有變壞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小的隱患未被消除,出現事故的概率將成倍增加。從這個角度看,墨菲定律是在強調“凡事早做準備”的重要性。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態,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擔心總會應驗。與其說你擁有超能力,不如說負面心理暗示對你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我們總為可能出現的問題憂心忡忡,而心態失常恰恰是許多問題發生的真正誘因。消極的心理暗示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反之,積極的心理暗示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墨菲定律是在探討一個心理學問題。因此,當一個人壓力太大的時候,不妨休息一下。做好“盡人事聽天命”的覺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許多問題或許會迎刃而解。陽光的心態可以驅散現實的陰霾,樂觀向上或許比你想象中的更有用。

安全管理中的墨菲定律

或許是由于墨菲定律的誕生與航空安全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安全管理是最早應用墨菲定律的領域之一,安全管理中的“墨菲定律”也是最接近墨菲本意的“墨菲定律衍生體”之一。

在安全管理的過程當中,人們常常會擁有一種錯覺,認為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發生。不過,大量的事故統計數據驗證了60%~90%的安全事故都是不易引起重視的小概率事件,都源自作業人員的僥幸心理。墨菲定律告誡我們:只要存在危險因素,無論可能性多小,都有可能演化為一場嚴重的事故。差錯不可避免,事故遲早發生,這便更加需要安全管理者時刻保持警惕,采取積極的預防手段,對可能出現的意外保持高度重視。

如今,墨菲定律已經成為安全管理領域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強調了安全教育、預案設置等一系列前置性措施的重要意義,有效發揮警示職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投資學里的墨菲定律

在投資學領域,墨菲定律同樣十分流行。“股神”巴菲特擁有這樣一句名言:“你要買那些傻瓜也能經營好的公司,因為一切公司早晚會落到傻瓜手里。”這句名言的背后,也體現了墨菲定律。

投資學對墨菲定律的本意進行了延伸,其討論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問題或者災難,而是涉及正向的收益。但若單純探討“凡有可能,假以時日,定會發生”的概率問題,未免缺乏現實意義。事實上,如果你對投資領域墨菲定律的理解停留在這一層面上,孤注一擲地將大量本金投入到某一小概率事件中,以期獲得巨大的收益,那么很大概率你會收獲失敗。這種場景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博彩。在博彩領域,輸贏的概率趨于一個固定的值,而重復操作并不能提升收益的概率,所以投資學中的墨菲定律并不能成為你期望通過博彩實現一夜暴富的理論依據。在更大意義上,投資學會從墨菲定律的角度,探討如何推動一個小概率事件成為大概率事件,實現“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用小投資滾大“雪球”,是諸多投資者所青睞的方法。像電影《大空頭》中的基金經理邁克爾·布瑞,就透過地產瘋漲、信貸問題頻繁的現象,看到“泡沫破滅”的可能性,進而利用反向操作做空次級房貸,并在后來爆發的次貸危機中大賺一筆。投資領域的墨菲定律相信,只要選擇一個恰當的目標,挖掘一個具有正向期待和正向累積的項目,長久不斷地投入下去,只要能夠承受其間消耗的時間、金錢成本,便一定會擁有巨大的收獲。通俗來講,投資領域的“墨菲定律”就是在闡述一個聚沙成塔、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經濟學中對此有一個更為學術化的表述:報酬遞增率。報酬遞增率強調投資應由小開始,利潤轉換為資本,資本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多,利潤再轉換為資本。如此,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簡單來講,其精髓在于兩個詞:“選擇”與“堅持”。恰如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中所說的那樣:“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股市里的墨菲定律

輕倉就漲,重倉就跌;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股票購入二選一,沒買的卻大漲……或許由于這些場景與墨菲定律探討的理論太過相近,因此墨菲定律時常被應用于關于股市的討論當中。股市里的“墨菲定律”,一方面以調侃的方式安撫了投資受挫的心態;另一方面,也試圖應用墨菲定律的理論,挖掘投資受挫的原因。

股市里的墨菲定律認為,既然在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過程中,人可能會無法準確判斷走勢,那么出錯的買賣點遲早都會發生。那么,想要避免投資受挫,就要在投資前做好周全的準備,清醒認識到任何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收集利好和利空信息,盡可能準確地做出判斷;同時,做好投資受挫的準備,在受挫之后迅速調整心態,及時止損。更為重要的是,你若想提前知道哪些交易有可能遭受損失,墨菲定律可以告訴你:那些不曾建立保護性止損委托的交易和那些不謹慎而持有過多的交易。學會股市里的墨菲定律,你就能夠明白“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至于將全部身家投入其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愛情中的墨菲定律

或許難以想象,在情感專家們的眼中,墨菲定律同樣適用于愛情話題。

你或許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自己喜歡的女孩或男孩面前,會懼怕犯錯,而越是懼怕,犯錯的概率往往越大。更有一些人,在感情和婚姻關系中付出太多,甚至抱有“只要我對他足夠好,他就一定會對我好;只要我時刻關注他,他就一定會關注我”的心理,只看到對方卻看不到自己。而用盡全力付出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到相應的回饋,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

什么是愛情墨菲定律?簡單來講,就是在一段情感關系中,即使你能夠為對方付出全部,對方也有可能不會給予相應的回饋。事實上,用無底線的付出來換取穩定關系,自始至終只存在于想象當中。現實生活中,在一段情感關系中抱有過重的得失心,不僅會導致自己對對方懷有更強的需求感,也會導致自我表現力下降。同時,拋棄底線的付出會讓對方產生獲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錯覺,你卻會為因此受到的忽視而感到委屈、受傷。于是,用情感專家們的話說,愛情墨菲定律就是“你越是在意對方,對方越不在意你”。

將墨菲定律放入情感關系的場景,我們可以依稀看到其中“告別僥幸心理”“怕什么來什么”“小概率事件也會發生”的影子,但其真正想表達的觀點,與墨菲定律本意已經具有相當的距離。愛情墨菲定律旨在告訴大家:你與任何人的關系,歸根到底都取決于你與自己的關系。在感情和婚姻中,你需要做的不是取悅他人,而是放棄把一切托付給對方的僥幸心理,及時覺察和面對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口才學上的墨菲定律

你能猜到什么是“口才墨菲學”嗎?口才墨菲學認為,當你指責別人的時候,往往會發現自己也應受到同樣的指責;越是經常說“我才沒有那么傻”的人,越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傻瓜。簡單來講,口才墨菲學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語言常常用來掩飾我們真正的需求。”許多“脫口而出”都是為了掩飾自己存在的問題,而與此同時,語言又是一把利器,力量巨大且容易傷人。于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以理性支配語言,便變得格外重要。

除此之外,墨菲定律還擁有許許多多其他有趣的衍生體。例如,別試圖教貓唱歌,因為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起;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總之,你即使不知道墨菲定律,也一定在生活中遇到過它的衍生體。

墨菲定律兩極觀

讓我們回歸墨菲定律的本體:“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對此,悲觀主義者與樂觀主義者擁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形成悲歡兩極化的闡釋。

“悲觀”墨菲定律

在悲觀主義者眼中,墨菲定律闡釋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錯誤的發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因此,事情永遠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只會從糟糕向更糟糕演變。相應地,所有的預防都是無用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甚至,他們找出了“最令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熵增定律”,來論證他們的理解。所謂熵增定律,簡單來講就是闡釋“無序,或許正是宇宙的秩序”的定律。在物理學中,“熵”是一個系統混亂、無序程度的度量單位。熵的值越大,系統越無序;熵的值越小,系統越有序。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熵的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因此,一切事物都會從有序趨向無序,恰如山脈會被侵蝕,人類會逐漸老化。宇宙的平衡態是無序的,而建立集中的、秩序的人類活動反而是“非平衡態”的。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什么墨菲定律會存在。

從這種角度看,墨菲定律是一種極度悲觀且充滿宿命論色彩的定律,它將人類在無常命運面前的無能為力暴露無遺。不過,先不要悲傷絕望,我們不妨冷靜思考一下,墨菲定律真的是一種宿命論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看一個實驗。貓從半空中跳下,永遠會用腳著地,這是一個常識。將一片涂有黃油的面包片拋到半空,如果墨菲定律告訴我們錯誤的發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那么涂有黃油的一面必然且不可逆轉地率先著地。綜上所述,如果將面包沒有涂上黃油的一面粘在貓的背部,讓貓從半空中跳下,那么貓將無法用腳著地,因為面包片涂有黃油的一面會必然且不可逆轉地率先著地;但同樣地,涂有黃油一面的面包也無法落地,因為貓永遠用腳著地;于是,這只背著黃油面包的貓會成為一個“永動機”,永遠轉動下去。這個實驗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而事實上,“黃油貓悖論”實驗的誕生,就是為了嘲諷那些曲解墨菲定律的人。

如果墨菲定律是為了告訴我們,錯誤的發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那么完全可以找出一萬條理由駁倒這一定律。西爾弗曼悖論就以簡單而有趣的方式駁斥了這一觀點:如果這套邏輯是成立的,那么套用定律本身可以發現,墨菲定律只要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事實上,這些對墨菲定律的悲觀闡釋,忽略了定律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因為其背后隱藏著一些前提:前提一,錯誤發生的概率必須是大于零的,即雖然為小概率事件,但依舊具有發生的可能性;前提二,實驗樣本必須足夠大,或者說需要長時間重復實驗。在傳播的過程當中,這兩條前提顯然被忽略了,墨菲定律對小概率事件在大基數面前發生的可能性的思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則被悲觀色彩過度渲染的“倒霉定律”。

“樂觀”墨菲定律

讓我們再次回到墨菲定律誕生的場景。談到“金句”的誕生,我們很容易為實驗失誤的偶然性及定律發生的戲劇性所吸引,卻很難注意到定律誕生的背后有兩個隱藏的關鍵點:精密儀器、航空試驗。精密儀器,意味著操作復雜且犯錯的成本很高,一個細小的失誤便很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航空試驗,意味著會經歷多次重復操作,犯錯的概率也大大提升。因此,不考慮具體的條件而去談論墨菲定律的發生,實際意義并不大,只會使我們妄自感嘆錯誤總會發生。

不過,在悲觀主義者對墨菲定律進行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消極闡釋的同時,樂觀主義者們也演繹出了獨具特色的積極的墨菲定律。例如,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男主角庫珀的女兒名叫“墨菲”,只是這里的墨菲定律被演繹出了“我們越是堅持一件事,這件事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夢想成真”的含義。而在影片中,墨菲定律也總能將事情引向好的方向:庫珀開車前往NASA基地時,掀開副駕駛座上的衣物,期待女兒的身影會從衣物底下鉆出,雖然這一幕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女兒卻驚喜般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如果可能的錯誤終會發生,那么可能的成功也一定會發生。于是,樂觀主義者們創造了全新的墨菲定律,將原定律中所有指向“錯誤”的說法全面轉向,逆轉出“逆墨菲”的“麥克斯韋爾定律”。麥克斯韋爾定律認為:“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難,實質不難;任何事情都比你預期的更令人滿意;任何事情都能辦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時刻辦好。”除了能夠注入信心之外,麥克斯韋爾定律更大的價值在于強調對事物認知、研究的重要性,突出努力的價值。

比麥克斯韋爾定律向樂觀主義方向走得更遠的是“莎莉定律”。莎莉定律認為:“當你把事情往壞處想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好的結果。”例如,工作日睡過了頭,感覺自己一定要遲到了,結果匆匆忙忙趕到公司,竟然沒有遲到。莎莉定律似乎在證明,凡事往壞處想,可以最大程度激發潛力,反而能夠使人獲得成功。但其中更多的例證不是依靠努力改變結果的,反而是好運氣發揮的作用,這也使得莎莉定律更像是一種玄學,具備較少的參考價值。

墨菲定律真的是一條樂觀主義定律嗎?在我們瀏覽了樂觀主義者對于墨菲定律的闡釋之后,可以發現,每一條闡釋與墨菲定律本體都存在一定距離,更多的是對原本含義的引申,甚至是整體逆轉。

或許,墨菲定律本身僅僅是一種對客觀現象的闡釋,并不涉及悲觀或者樂觀。它固然強調了不利狀況出現的必然性,但其用意絕不在于讓我們心懷悲觀、坐以待斃。它固然可以引申出許多樂觀的想法,但其誕生的本意絕不是為了幫助人們樹立信心。更多時候,墨菲定律就像疼痛感一樣,以警示的方式保護我們,又以玩笑的方式撫慰我們。

對于墨菲定律,我更喜歡《漫步華爾街》一書中的闡釋:“記住一條墨菲定律:凡事可能出岔子,就必定會出岔子。另外,也別忘了奧圖爾對這條定律所做的注解:墨菲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不好的事情的確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生活是一個有風險的命題。”因此,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積極的預防手段與充足的備選方案永遠都不會多余。

品牌:酷威文化
上架時間:2020-10-26 14:39:38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酷威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汤原县| 那坡县| 琼中| 山阴县| 古浪县| 聂荣县| 田东县| 达拉特旗| 务川| 宁阳县| 翼城县| 东阳市| 璧山县| 绥滨县| 黄平县| 逊克县| 邓州市| 大关县| 盱眙县| 喜德县| 黄浦区| 永川市| 华阴市| 石景山区| 英德市| 若羌县| 陆河县| 聊城市| 扶沟县| 荣成市| 临朐县| 会同县| 琼海市| 麻江县| 航空| 长宁区| 成武县| 濮阳县| 邻水|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