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著手跟自己的心碎告別(1)

傷該如何愈合?痛該如何抑止?愛要如何償還?恨要如何遺忘……生命中,因為失去、因為蹉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心碎的自己。那個“自己”一直與我們同在,卻束縛了我們靈魂的自由,只有告別了他,我們才能擁有自由的靈魂與幸福的人生。

傷痛,我們常輕忽和誤解

關于傷痛,我們或者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或者可能將要經歷。傷痛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討厭卻又不得不接受的存在。

遺憾的是,我們對其往往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是輕忽了它,認為它能夠不“治”而愈,就是誤解了它,認為它只會帶給我們災難、痛苦。在這種偏差心理認知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想要走出傷痛,不被它所影響,是非常困難的。

認為傷痛是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和捉弄,于是要么自暴自棄,要么怨天尤人;覺得只要告訴自己要充滿希望、要快樂生活就能夠走出傷痛了,殊不知,內心的隱傷在一點點侵蝕著美好的生活;以為擁有了他人的關心,便沒有了傷痛與失落,卻因為這種不獨立、依賴而陷入另一段傷痛與失落……這種種都是輕忽或誤解傷痛的表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新樹立對傷痛的正確認識,為擺脫它、迎接美好打下基礎吧!

傷痛不只是傷痛,更帶來成長與重生

在許多人看來,傷痛與挫折是不一樣的。挫折能夠幫助人們積累經驗,最終取得成功。相比起來,傷痛就讓人討厭多了,因為傷痛除了帶給我們痛苦的人生經歷,讓我們失去所愛的人、事、物之外,似乎不能帶給我們任何好處。其實,這種認知是存在偏差的。傷痛同樣能帶給我們成長與重生,當然,其前提是我們能夠克服它、走出它。

傷痛讓我們學會珍惜。生命無常,無論我們多么熱愛,那些人、事、物都不會永遠存在,它們的逝去必然會給我們帶來失落與傷痛。然而,正是傷痛的刻骨銘心,才讓我們更加懂得擁有的可貴。經歷過傷痛的人,會更懂得如何去珍惜、把握、品味擁有的幸福與快樂。

柳漾有過一段非常失落而傷痛的經歷。那時,他在一家大型旅游公司任客戶部經理,很得老板的賞識,因此,他將一位落寞的好友引薦進了公司,做自己的助理。

很快,好友就熟悉了各種業務,在公司站住了腳。一次,柳漾為公司聯系了一個上千人的旅游團,眼看著就要為公司創造數百萬元的利潤。然而,此時他的好友卻背叛了他,將旅游團的資料轉給了另一家旅游公司,從而成了那家公司的客戶總監,卻給柳漾所在的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柳漾也因此次客戶資料泄露事件而被公司辭退。

這件事給柳漾造成了難以言喻的傷害。此后,他對誰都是冷冰冰的,再也無法敞開心扉待人。深夜時,他每每思及好友的背叛,心中郁悶難當,痛苦非常,對好友充滿了怨恨,很想當面質問好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心理咨詢師。兩人很是投機,隨著交談的加深,柳漾向對方說起了自己的傷心事。在這位心理咨詢師的有意引導下,柳漾回憶了與朋友相處的情節,對方的好、對方的壞、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得到,他漸漸明白,原來好友會背叛自己除了是為利益所惑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自己待人的方式不對,自認為有恩于對方,因此很多時候自己都是高高在上的。

就這樣,柳漾解開了心結,走出了失落。更可貴的是,他更加懂得該如何與友人相處,如何去經營、珍惜友情。

若不是經歷過一段傷痛,柳漾不會認識到自己處世方面的缺陷,也不會因此成熟起來。由此可見,傷痛與挫折同樣能夠讓人反思,帶給人成長。更重要的是,傷痛與失落還能洗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可以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涅重生。

傷痛與失落會磨礪我們的心性,教會我們忍耐,賦予我們更加堅韌的生命。于傷痛中,我們可以完成生命的蛻變。

泰勒·本·沙哈爾,全球知名的積極心理學家,有“幸福教父”之稱。他曾經歷過失去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此段經歷在下篇中有詳述),也曾經歷過內心空虛的失落。

1992年,沙哈爾像無數哈佛學子一樣通過了重重考核,帶著滿心的喜悅和希望進入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系進行學習。在同學和老師看來,沙哈爾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他有足夠的理由幸福: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社會活動上他都得心應手;他的現在是順風順水,他的將來也會是一片光明。然而,在沙哈爾看來,順風順水、成績優秀并不等于幸福,雖然他也認為自己應該幸福,但事實上他并不覺得自己幸福。

沙哈爾在失落中苦苦掙扎,渴望找到出路。他學習哲學、心理學,積極地與心理專家交流。終于,他走了出來,并且完成了蛻變,使自己能以博大、無私的胸懷,投身于人類的幸福事業。

通過傷痛與失落的磨礪,沙哈爾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他為整個人類的幸福而努力,他說“幸福不拒絕痛苦”,由此我們足可看出其心靈的成熟。而這種蛻變、這種博大,正是他在經歷了傷痛與失落的洗禮后重生的結果。

總的來說,失落、傷痛是人生的必然,它讓我們備受煎熬,同時也讓我們成長、重生。既然無法避免傷痛與失落,就讓我們像浴火的鳳凰一樣,從涅中獲得重生吧!

傷痛不會自愈,我們必須及時正確地處理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

(節選自海子《春暖花開》)

這首充滿溫暖與希望的詩傳遍了大江南北。在我們的猜想中,能寫出這樣溫厚、光亮、安詳的詩的作者一定是幸福、快樂的,沒有傷痛,活得很自由。然而,事實卻是,其作者——海子,在寫完這首詩的兩個月后,毅然地選擇了臥軌,離開了人世,方法決絕。

與許多人一樣,海子經歷了許多傷痛、矛盾,他一生愛過6個女人,卻始終未獲得靈魂的圓滿;他一生落寞孤寂,心中充滿了失落與傷痛。即便他用“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這樣的話來給予自己安慰與力量,但仍然敗給了失落與傷痛,最后選擇用死亡來逃避。

生活中,面對傷痛、失落,許多人會像海子一樣,認為只要自我安慰,把傷痛與失落丟開,“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就可以了。殊不知,這樣做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暫時避開痛苦,但“結”始終在那里,終須去解,否則心中的“結”就會越來越多,生命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甚至壓沉我們的生命之舟。

當讓我們傷心的事發生時,我們可以暫時轉移一下注意力,這一時的逃避是為了積蓄力量去更好地面對。但是,這個積蓄力量的過程不宜過長,否則,我們很容易失去面對傷心事的勇氣,從而讓我們的生命多一個隱傷。

逃避不僅會增加痛苦,而且還會延長痛苦的時間。身體的疾病沒有治療好,如果再次生病,這些疾病就會累積起來,給健康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

同樣,沒有被正確處理過的失落也會累積,給心靈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摧殘著已經破碎的心靈。試問,如果海子面對每一個傷痛都能及時地正確處理,那么他又何至于走上絕路呢?而那些真正懂得正確而及時地處理傷痛的人,不論生命中遭遇過多少傷痛,他們總能很好地生活,享有幸福與快樂。

泰勒·本·沙哈爾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然而這份幸福與快樂并不是因為他的人生從未經歷過傷痛,而是因為他能夠及時而正確地處理那些傷痛。

有一段時間,沙哈爾感到痛苦非常。因為一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人去世了。他時常會想起兩人一起共度的快樂時光,而越是懷念逝去的人,他就越是失落、痛苦,他覺得自己變得非常孤單。就這樣,不久之后,他就病倒了。在病痛的折磨中,他甚至覺得,就這樣讓生命流逝也不錯。

值得慶幸的是,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心靈出了問題,自己必須解決內心的失落與傷痛。

于是,他向傷痛治愈方面的心理專家求助,在專家的引導下,他終于走出了傷痛,重新開始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

是的,每一個傷痛、每一段失落都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治愈。要知道,我們遲早都會再度遭遇失落和傷心。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過去的傷痛,下一次傷心來臨時,失落感會讓我們更加難以承受。所以,不論現在是否正經歷一段心碎的失落傷痛,都需要正確面對,并處理好過去所有的傷痛。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容易,我們會本能地想要逃避。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傷痛不會自愈,我必須及時正確處理”。在勇敢面對、坦誠處理之后,終將帶來解脫的喜悅。就如同登山一般,登山的過程當然很辛苦,但在登頂之后,卻會覺得為之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山頂的風景如此美好。

他人的安慰并不能幫助我們走出傷痛

當我們遭遇傷心與失落的時候,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似乎有了他人的安慰,我們便更有可能走出傷痛。他人的安慰或許能夠讓我們覺得好過一些,但對于讓我們走出傷痛卻沒什么太大的幫助。

生活中,許多人遭遇傷痛時,往往會在朋友的勸慰下越哭越傷心。傷心時,親友的勸慰固然能夠帶給我們溫暖,但是往往也讓我們更加脆弱,更加依賴,因此并不一定能使我們完全走出傷痛。他人的勸慰能幫助我們舒緩傷痛帶來的負面情緒,但完全走出傷痛的陰影,還需要我們自己從心理上找到平衡點。

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關注,當他人越是安慰我們,我們所感受到的關注就越強。這樣一來,我們的潛意識就很容易沉湎于傷痛中,以期得到他人持續的關注。這種愛上傷痛的心理,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將我們的人生導向悲劇。

筱琳把絕大多數時間與精力都放到了男友的身上,因此,她和朋友們的關系都不怎么近。后來,男友背棄了她,和一位上海本地的頗有家世的女孩子結了婚。那段時間,筱琳不斷地問著為什么,甚至連未來都不想有了。連著好多天,她都不上班,不吃飯,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流淚。

那天,當朋友程岑好不容易敲開了她的門,看見她時,被她的憔悴嚇了一跳,焦急地問她怎么了。而筱琳見有朋友關心自己,頓時趴在對方的肩上失聲痛哭,一點一點地傾訴自己的委屈和傷痛。而程岑則像哄小孩子一樣,一邊輕拍著她的背,一邊安慰說:“別哭了,別哭了……不就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嗎,你還有我們啊,我們這些朋友會陪著你的……”

在程岑的安慰下,筱琳終于又對人生有了一些希望,漸漸振作起了精神。而她與程岑也因為此事而親近起來。每當她遇到什么煩心事,她就會向程岑等好友尋求安慰。然而,面對總是抱怨、訴苦的“林妹妹”——筱琳,朋友們卻越來越不喜歡,都開始刻意地疏遠她。這樣一來,她變得更加依賴程岑,而程岑的正常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無可忍耐之下,程岑只好對筱琳言明自己的苦衷。

這使得筱琳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傷心至極的她選擇了用吞食安眠藥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雖然后來被及時救回,但她的整個人仍然了無生氣。

筱琳的遭遇固然讓人痛惜,但她自己本身選擇的面對傷痛的錯誤處理方式,才是讓她更加痛苦的根源。要知道,他人的安慰固然是人間有情的表現,能夠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但如果我們想要依靠它來走出傷痛,往往是極難實現的。

他人即使再關心我們,也未經歷過我們所經歷的傷痛,根本不可能明晰傷痛帶給我們的感受,更不會明白我們心里的癥結所在,這樣一來,他人的安慰往往不僅不能將我們引上一條正確的走出傷痛的路,反而有可能會誤導我們。就像程岑對筱琳的安慰之言——“……你還有我們啊……”這雖然給了筱琳溫暖、安慰和力量,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誤導。

總的來說,一段至關重要的關系的終結,每個人都會碰到,也都需要他人的安慰。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他人的安慰并不足以讓我們走出傷痛。要走出傷痛,我們只能依靠自己,梳理自己的心緒,找到癥結,解開心結,這才是走出傷痛的正途。

你是否在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傷痛

面對傷痛與失落,許多人常常會本能地采用一些錯誤的方法加以處理。那么,我們是否也在采用錯誤的方法應對傷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反省一下吧。

首先,抱怨是走出傷痛的最大敵人,因為一味地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在生活中遇到傷心事時,只有放棄抱怨,積極調整心態,才能徹底改變自己所處的不利境遇!

面對傷痛與失落,只會抱怨是一種缺少樂觀與希望的表現。每個人都不會一直幸運,面對一時的坎坷,很多人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感覺是命運捉弄了自己,卻很少有人能正視自我,冷靜地剖析自己,找到癥結所在,并通過傷痛與失落磨煉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往往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總是將自己的傷痛歸結于外界因素,對他人充滿怨恨,怨聲載道。

然而,這必然導致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無法與他人好好相處,從而使自己更加孤寂,心門更加緊閉,進而進入惡性循環中,不斷地加深自己的傷痛與失落,最終使自己完全淹沒在抱怨和憤恨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自卑自憐也是我們走出傷痛的一大阻礙,因為自卑自憐會讓我們缺少走出傷痛的勇氣和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蒙自县| 固原市| 马公市| 静安区| 涡阳县| 马公市| 曲阜市| 鲁山县| 天气| 子长县| 南丰县| 星子县| 新巴尔虎右旗| 北流市| 额尔古纳市| 常山县| 新郑市| 肃北| 吉水县| 乃东县| 鹤壁市| 崇州市| 秦皇岛市| 余江县| 夏邑县| 贺兰县| 丰台区| 波密县| 广灵县| 永安市| 贡嘎县| 新河县| 宁陕县| 霍城县| 宁安市| 洪泽县| 浙江省| 山阴县| 瑞丽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