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學海無涯(2)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少年時讀書,就好比從縫隙中看天上的明月;中年時讀書,就好比在庭院中觀賞月亮;老年時讀書,就好比站在高臺之上觀看明月。這都是從他們生活閱歷的多少,來看他們獲得知識的多少的。

為文之道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論語·陽貨》。意為:《詩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觀察能力,團結周圍的人,積累蘊涵知識。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出自《孟子·盡心下》。意為:語言淺顯意義深遠,這才是“善言”。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出自《孟子·萬章上》。意為:不因為個別的文字而妨害對詞句的理解,不因為某些詞句而曲解文章的本意。

【閎其中而肆其外】出自唐代韓愈《進學解》。意為:文章的內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辭上卻流暢奔放。極言文章之妙。

【唯陳言務去】出自唐代韓愈《答李翊書》。意為:一定要將文章中那些陳詞濫調的東西刪除掉。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出自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意為:描繪難以描繪的情景,要寫得生動的如同在眼前一樣,蘊含的旨趣要深遠,要表現出弦外之音。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出自明代朱熹《偶成》。意為:年輕的時候學習的效果最好,最容易學有所成,但到年老的時候再學東西就難以學成了,所以不可輕視每一寸光陰。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學篇》。意為:有志之士珍惜每一年的光陰,賢德之人,珍惜每一天的光陰,而圣人則會珍惜每一寸的光陰。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意為:語言沒有文采,就難以流傳久遠。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出自《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注引《魏略》。意為:書能讀到上百遍,書中的含義也就自然懂了。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出自晉陶淵明《移居二首》。意為:有好的文章一起賞識,疑難的問題,大家共同剖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出自唐代李白《經亂離后天恩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意為:文章應該像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自然,毫無雕飾做作。

【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出自唐代李白《與韓荊州書》。意為:一天之內就能寫出一萬字的文章,靠在戰馬前動筆,當即就可以完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杜甫《偶題》。意為:著書立說是流傳千古的大事,寫得好與不好,只有作者自己的心里清楚。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意為:下筆猶如急風暴雨,詩寫成能使鬼神感動而哭泣。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出自唐代杜甫《解悶》。意為:又想起了襄陽的孟浩然,他的詩句,清新亮麗,句句都值得流傳后世,流芳千古。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出自唐代杜甫《戲為六絕句》。意為:日后你的身名俱滅了,可“四杰”的那些詩文仍將像長江黃河那樣永遠流傳下去。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出自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意為:文章應該為時代而作,詩歌應該為事理而作。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請麻姑癢處抓】出自唐代杜牧《讀韓杜集》。意為:煩憂的時候,讀讀杜甫的詩,韓愈的文,就像是在大癢之時,請到了麻姑抓癢一樣的愜意舒適。

【著述須待老,積勤宜少時】出自北宋歐陽修《獲麟贈姚辟先輩》。意為:撰寫文章、著述立說要等到年老時再開始,但積累學問卻要從年少時就開始。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出自北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意為:作詩與作畫的規律和要求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都需要有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風格。

【小詩有味似連珠】出自北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片》。意為:詩文雖然短小,但每一句都雋永有味,就像串聯的珠子,每一粒都晶瑩剔透。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出自北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意為:韓愈的文章振興了八代以來日漸衰落的傳統古文。韓愈以儒家之道來拯救蒼生,以使他們不沉溺于異端而受其害。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出自北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意為:說笑、惱怒、謾罵,隨口說出的話,都是好文章。

【文章最忌隨人后】出自北宋黃庭堅《贈謝敬王博諭》。意為:寫文章最忌諱的就是人云亦云,一味模仿,而寫不出自己的風格。

【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自北宋黃庭堅《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意為:沒有自己的見解,只知道跟著別人跑,那么永遠都是落在別人后面,只有另辟蹊徑,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境界。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出自北宋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意為:關上門在屋里冥思苦想不是寫詩的辦法,只有到外面多旅行,就自然能夠有好詩。

【煉句爐槌豈可無?句成未必盡緣渠】出自北宋楊萬里《晚寒題水仙花并潮山》。意為:寫文章爐煉錘鍛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怎么能夠缺少呢?但僅靠這些,還不一定能寫出優秀的作品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出自南宋陸游《文章》。意為:好文章本是自然天成的,完全在于詩人作家借著高妙的技巧,捕捉那瞬間的靈感。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出自南宋陸游《讀近人詩》。意為:在詞句上過分雕琢本來就是文章的一大弊病,刻意追求奇險尤其會損害文章的精神和內容。

【文章最忌百家衣】出自南宋陸游《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意為:寫文章最忌諱的就是東拼西湊,而沒有自己的獨創。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出自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意為:文章如果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并且是發自內心的,那么自然就會傳神生動,而閉門苦思,即使搜腸刮肚也不能寫得真實貼切。

【不依古法但橫行,自有云雷繞膝生】出自清代袁枚《謁岳王墓十五絕句》。意為:為文作詩不必非要依照古法,只要獨具匠心,就按照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來寫,自然會有雷電云雨繞膝而生。

【解人不為法縛,不死句下】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意為:精通文辭意趣的人不會受章法所局限,不會被詞句卡死。

【填詞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為此,猶覺愈于馳馬試劍,縱酒呼盧】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填詞作曲這一技能,對于文人而言只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然而,一個人如果能夠放下架子去做,也比那些只知道賽馬比武、酗酒賭博的紈绔子弟,總要好上千百倍。

【凡作偉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后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贊美,百世流芳】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凡是寫出可以流傳于后世的文章,必須先要有一顆可以流傳后世的心靈,然后鬼神顯靈賜予他生花之妙筆,使他文思如泉涌,寫出人人稱贊、流芳百世的文章。

【“人唯求舊,物唯求新。”新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陳言務去,求新之謂也】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人唯求舊,物唯求新。”新,是對天下萬物的美稱。而文章這類事物與其他事物相比,更要加倍地求新。除去陳舊的話語很難,但也必須除去,這就是所說的追求新鮮。

【“機趣”二字,填詞家必不可少。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生氣】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機趣”是劇作家必不可少的。“機”就是指戲曲的精神,“趣”就是指戲曲的風格情致。若戲曲缺少這兩樣東西,則戲曲就會像泥塑的人、馬,有形體卻無生機。

【填詞種子,要在性中帶來,性中無此,做殺不佳】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曲詞中的感情必須要從作者的性情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創作者的性情中沒有這種東西,即使是愁死、氣死也寫不好戲曲。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入愚;專則易于奏工,散者難于責效】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寫文章這件事,貴在專一。專一就能生巧,散漫就會導致愚蠢;專一就容易達到精妙,散漫就難以產生效果。

光陰似箭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出自《論語·微子》。意為:過去了的已經無法挽回了,但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去追趕。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出自《管子·乘馬》。意為:現在如果不努力工作,明天就會財貨貧乏;以前的時光過去后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出自《荀子·強國》。意為:做事按月計算不如按日計算,按季計算不如按月計算,按年計算又不如按季計算。

【達過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認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出自《莊子·達生》。意為:明達生命真諦者,不會把時間耗費在自己能力所無法達到的事情上;明達命運奧妙者,不會把精力耗費在自己智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

【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意為:圣明的人不以盈尺的璧玉為珍貴,而是珍愛寸長的光陰。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出自《史記·魏豹列傳》。意為:人的一生,就好像駿馬從一條縫隙上飛馳而過一樣,瞬間即逝。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出自戰國屈原《離騷》。意為:我要讓羲和停下他的鞭子啊,希望太陽不要落入崦嵫山。表現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一種緊迫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漢代無名氏《長歌行》。意為:人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到了年老時就會徒留傷悲。

【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出自東漢曹植《贈白馬王彪》。意為:人正漸漸地走向衰老,過去的影子和聲音都無法再追回了。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出自東漢曹植《贈白馬王彪》。意為:人生一世,就如同朝露一樣,轉瞬即逝。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出自東漢曹植《箜篌引》。意為:疾風卷著白日,使時光迅速地向西流逝。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意為:早晨已經逝去了,但黃昏應還不算晚。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出自唐代李商隱《晚晴》。意為:上天也愛憐那些偏僻幽靜處的野草,所以云散日出,使其不致腐爛;斜陽銜山,盡管短暫,但人們依舊很珍視那晴朗的黃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唐代李商隱《樂游原》。意為:夕陽西下的景色真是無限的美好,只可惜已經接近黃昏,好景不長了。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出自唐代李賀《將進酒》。意為:況且韶華已逝,即將暮年,紛紛飄落的桃花猶如天降紅雨一般。表達了詩人提倡珍惜時光,快樂生活的意愿。

【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出自唐代杜牧《池州宋孟遲先輩》。意為:人即使是活到了一百歲,但在悠悠萬古的歷史中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

【人生如朝露,白發日夜催】出自北宋蘇軾《登常山絕頂廣麗亭》。意為:人生就像早晨的露珠,一眨眼就消失了,而白發卻被時光接連不斷地催逼而來。

【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出自北宋蘇軾《別歲》。意為:人走了還可以再回來,可是時光流走了,怎么能夠追得回呢?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出自南宋岳飛《滿江紅》。意為:千萬不要虛度年華,不然,到老時,就只有徒然悲嘆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出自元代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意為:花兒凋零了,還有重新開放的時候,而人一旦老去了,就再沒有青春年少的時候了。

【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出自明代于謙《示冕》。意為:我給你寄這首詩不是沒有用意的,希望你不要辜負了大好時光,免得將來自己感到慚愧。

【春風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顏變白頭】出自明代于謙《靜夜思》。意為:時光不待人,轉眼間,青春的容顏就變成了滿頭的白發。

【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出自明代吳承恩《西游記》。意為:光陰荏苒,稍縱即逝,昨日還是人面桃花,轉眼便為白發蒼蒼。

【萬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須惜少年時】出自王國維《浣溪沙》。意為:人生在世,再也沒有比擁有一身好身手更重要的事情了,因此,人的一生,最值得珍惜的時光便是少年時代。

【人生境遇無常,須自謀一吃飯本領;人生光陰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人生的環境與遭遇是難以預料的,自己必須擁有一技之長來養活自己;人生的光陰容易流逝,因此,要盡早給自己定下成就事業的期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梨树县| 玉树县| 江西省| 龙海市| 南平市| 航空| 惠东县| 扬州市| 九龙城区| 五家渠市| 土默特右旗| 万安县| 海安县| 宁南县| 车致| 新干县| 莱芜市| 尖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朝阳区| 黄石市| 石阡县| 甘德县| 罗城| 南宁市| 天祝| 德安县| 八宿县| 金昌市| 天水市| 金华市| 墨江| 乐陵市| 资阳市| 黄平县| 马边| 芮城县| 神池县| 兴隆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