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為人處世(1)

安身立命

【言行,君子之樞機(jī)。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主也】出自《易·系辭上》。意為:言行,是君子安身立命的關(guān)鍵。關(guān)鍵言行的發(fā)出,是成敗榮辱的主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經(jīng)》。意為:能夠認(rèn)清別人的人有智慧,能夠認(rèn)識自己的人是明智。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意為:君子不因為別人的言論就隨意舉薦一個人,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犯錯而否認(rèn)他所說的正確的話。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意為:仁人志士,沒有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義的,卻有為了仁義而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出自《論語·子路》。意為:君子胸懷坦蕩無憂,小人心胸狹隘憂慮重重。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出自《論語·子路》。意為:君子泰然而不驕躁,小人驕躁而不能泰然。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出自《論語·學(xué)而》。意為:貧窮但不諂媚,富有但不驕傲。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出自《論語·學(xué)而》。意為: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敏而說話謹(jǐn)慎,親近有德之人來修正自身,這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意為:看到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引以為戒自我反省。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別人才會來侮辱他。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自然所造成的災(zāi)害,還可以避免;自己種下的罪孽,卻是不能逃避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意為: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時,就要舍棄魚而選擇熊掌。

【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為:說話得當(dāng),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xiàn);沉默得當(dāng),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xiàn)。

【不誘于譽(yù),不恐于誹】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為:不為虛名所誘惑,不為誹謗所嚇倒。

【一進(jìn)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出自《荀子·修身》。意為:一會向前,一會向后,一會向左,一會向右,即使用六匹馬的好車也無法到達(dá)目的地。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出自《荀子·修身》。意為: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叫做智慧;否定正確的、肯定錯誤的,叫做愚鈍。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出自《韓非子·說難》。意為:事情因為縝密而成功,話語因為泄露而失敗。

【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bǔ)其短】出自《呂氏春秋·用眾》。意為: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能夠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bǔ)自己的短處。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出自《淮南子·主述訓(xùn)》。意為:考慮問題要謹(jǐn)慎,但志向一定要遠(yuǎn)大,思想智慧要靈活,但行為一定要方正,才華能力要多方面,但做事不要大小都管。

【世治則以義衛(wèi)身,世亂則以身衛(wèi)義】出自《淮南子·繆稱訓(xùn)》。意為:在天下太平時,就用大義來防止自身腐化墮落;國家動亂之時,就用自身來衛(wèi)護(hù)大義。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出自唐代白居易《策林》。意為:善于消除災(zāi)禍的人,總是先查找其根由,善于調(diào)理疾病的人,總是先斷絕疾病的源頭。

【責(zé)人斯無難,唯受責(zé)俾如流,有唯艱哉】出自《尚書·秦誓》。意為:指責(zé)別人的過錯并不難,難的是讓自己能夠像流水一樣從容地接受別人的指責(zé)。

【人無釁焉,妖不自作】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意為:人要是沒有縫隙可乘,妖就不會自己作祟。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意為:樹梢太大,樹木就必然會折斷;動物的尾巴太大,就必然難以轉(zhuǎn)身。

【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出自《左傳·昭公十六年》。意為:君子不為沒有財富而擔(dān)憂,而應(yīng)為長大后立不起美名而擔(dān)憂。

【三折肱為良醫(yī)】出自《左傳·定公十三年》。意為:多次摔斷胳膊的人,可以成為高明的醫(yī)生。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意為:善于經(jīng)營的商人總是將自己的財富隱藏起來,好像什么都沒有;修養(yǎng)深厚的君子總是謙虛忍讓,看起來就像愚魯?shù)娜艘粯印?

【執(zhí)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者,開群枉之門】出自《漢書·楚元王傳》。意為:多疑的人,容易被讒言所左右;優(yōu)柔寡斷的人,容易讓惡人的邪說鉆空子。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意為: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喝盜泉的水,廉潔清正的人不會吃別人帶有侮辱的飯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生傳》。意為:不要因為一件壞事很小,就放任自己去做;不要因為一件善事很小,就輕易不做。

【仁者不以盛衰改節(jié),義者不以存亡易心】出自《資治通鑒·魏志》。意為:仁義之士不會因為形式的盛衰而改變自己的氣節(jié),志士不會因為失敗或者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心志。

【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出自《詩經(jīng)·小雅·小晏》。意為:在大路旁蓋房子,總是征求行人的意見,行人的意見多有不同,所以房子是蓋不成的。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意為:甜言蜜語比唱的還動聽,這種人的臉皮實在太厚了。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出自《詩經(jīng)·鄭風(fēng)·將仲子》。意為:別人的閑談議論也能讓人感到畏懼。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出自唐代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意為:豪氣能使云夢澤蒸騰而起,波濤能使岳陽城震撼搖動。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出自明代于謙《入京》。意為:我甩著兩只長袖,任何東西不帶地進(jìn)京去,省得人們說短道長。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人沒有剛強(qiáng)的性格,堅強(qiáng)的骨氣,就無法堅定地立身。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拳頭上能夠站人,胳膊上可以走馬。比喻為人清白,作風(fēng)正派。

【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qiáng)是惹禍之胎】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處世和藹委婉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行事剛硬魯莽是闖禍惹事的根源。

【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作為大丈夫最重要的就是誠信道義。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一個人只有胸懷大度坦蕩才能成大器做大事。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出自明代吳承恩《西游記》。意為:人們總是不知滿足,騎著驢的時候就想著自己什么時候能騎上駿馬,當(dāng)了宰相又想著自己什么時候能稱王封侯。

【與其忍恥貪生,遺臭萬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出自明代李汝珍《鏡花緣》。意為:與其蒙受羞辱茍且偷生,留惡名遺臭萬年,倒不如面帶笑容從容就義,讓美名世代流傳。

【善惡昭彰,如影隨形】出自明代李汝珍《鏡花緣》。意為:為善作惡的事都是非常明顯的,它們就好像影子總是跟著身體一樣跟著我們。

【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看別人下棋時不指手畫腳才是真正的君子,喝酒的時候嘴里不停說話的人是小人行徑。

【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bǔ)漏遲】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一只狂奔的馬,等它沖到了懸崖邊,再想要收緊韁繩去勒住它,已經(jīng)太晚了;一條漏水的船,等它駛到了江心,才想要修補(bǔ)它的漏洞,已經(jīng)太遲了。

【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出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意為:屋里面有君子住著,門外的君子就會到來。

【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理;不恃人,只是恃道】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大丈夫不怕人,只是怕真理;不倚仗人,只倚仗道德和道義。

【此心果有不可昧之真知,不可強(qiáng)之定見,雖斷舌可也,決不可從人然諾】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倘若心里的確有不可隱藏的真知,有不可改變的定見,則,寧可割掉舌頭,也決不要人云亦云。

【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罰,畏不義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君子懼畏天而不懼畏人,懼畏道德而不懼畏刑罰,懼畏不義而不懼畏不利,懼畏虛度光陰而不懼畏舍生取義。

【只大公了,便是包涵天下氣象】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只要能夠做到大公無私,便具有了包含天下的氣派。

【士君子做人,事事時時只要個用心。一事不從心中出,便是亂舉動;一刻心不在腔子里,便是空軀】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士大夫和君子做人,就是時時、事事都用心。如果遇事不用心思考,則是胡亂的舉動;但凡有那么一刻,心不在體腔內(nèi),便成了一具空洞的軀殼。

【欲理會七尺,先理會方寸;欲理會六合,先理會一腔】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想要了解七尺之軀,首先就需要了解方寸之心;想要了解天地萬物,就首先必須要了解自身。

【為惡唯恐人知,為善唯恐人不知。這是一副甚心腸?安得長進(jìn)】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做壞事后唯恐被人知道,做善事后又唯恐別人不知道。這算是一副什么心腸呢?這如何能夠有所長進(jìn)呢?

【堯眉舜目,文王之身,仲尼之步,而盜跖其心,君子不貴也。有數(shù)圣賢之心,何妨貌似盜跖】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即使長著堯的眉毛、舜的眼睛,有著周文王的身體,邁著孔夫子的步伐,但只要有盜跖那樣的心腸,君子也不會以為是貴相。要是有圣賢般的心,就是長得像盜跖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人一生不聞道,真是可憐】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人如果一生都聽不到真理,那可實在是可憐至極啊!

【圣賢學(xué)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xué)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圣賢的學(xué)問是一個整體,想要靠仁義來治理天下,就必須以完善自身道德為根本。后世的學(xué)問是兩截,不修養(yǎng)完善自己的品德,卻只管去治理別人。

【君黨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功夫,如何要得長進(jìn)】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我們對別人的期望過高,對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卻并不嚴(yán)格,而只是在口頭上做些文章罷了,這怎么能夠有所長進(jìn)呢?

【為小人所薦者辱也,為君子所棄者恥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被小人推薦是一種侮辱,被君子遺棄是一種恥辱。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當(dāng)局之君子不如旁觀之眾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無私心的人往往公正,能夠擺脫自我的人往往明智。正在下棋的君子往往沒有一旁的看客清醒,那是由于有私心、有自我的緣故啊。

【背上有物,反顧千萬轉(zhuǎn)而不可見也,遂謂人言不可信。若必待自見,則無見時矣】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背上有東西,回過頭去反復(fù)看卻看不見,于是便認(rèn)為人言不可信。但是,如果非要等到自己看見才肯相信,那么恐怕就沒有看見的時候了。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不看重錢財,便能把眾人聚集在自己身邊;嚴(yán)于律己就能使人信服;氣量宏大便可得到他人的幫助;凡事身先士卒,就能成為他人的榜樣。

【寧為隨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杰】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寧可做順應(yīng)世事而平庸愚笨的人,也不做以欺世盜名而得以出人頭地的英雄豪杰。

【清福上帝所吝,而習(xí)忙可以銷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謗可以銷名】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安逸清閑的福分是上蒼給予的,倘若習(xí)慣于忙碌便可以消減所謂的不吉福分;清雅的名聲是上蒼所禁忌的,倘若受到他人的誹謗,則可以減少這種不吉的名聲。

【人之嗜節(jié),嗜文草,嗜游俠,如好酒然,易動客氣,當(dāng)以德消之】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們愛好聲名節(jié)操,愛好文章辭藻,愛好行俠仗義,就像愛好美酒一樣,容易沖動而為所欲為,因此,應(yīng)該用道德涵養(yǎng)來抑制這些沖動。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fēng)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身處枝繁葉茂的美景卻能撥開迷霧不受拘束,來去自如,才看得出一個人的手段是否高明;遭遇狂風(fēng)暴雨、窮困潦倒時,能夠站穩(wěn)腳跟而不被擊倒,才稱得上是立場堅定的君子。

【平民種德施惠,是無位之公卿;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之乞丐】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普通百姓若能廣施恩德,便可以稱得上是沒有官位的公卿;做官之人若貪圖財利,就是有官位的乞丐。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如果心靈被形體所奴役,那么,人就像是活在人間的牛馬;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那么,他就像籠中的雞鴨一樣沒有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吴旗县| 儋州市| 乌兰县| 乌恰县| 大姚县| 涪陵区| 根河市| 子长县| 固镇县| 璧山县| 汤原县| 宝鸡市| 罗定市| 交城县| 治多县| 嘉善县| 朝阳市| 望谟县| 长海县| 金寨县| 南阳市| 夏河县| 武川县| 盐亭县| 台湾省| 哈尔滨市| 芦山县| 岑巩县| 象州县| 阿坝县| 康定县| 永胜县| 习水县| 彩票| 林口县| 高安市| 珠海市| 文登市| 澄迈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