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建功立業(2)
- 中華語典(權威珍藏版)
- 余鴻主編
- 4382字
- 2016-04-21 11:08:06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出自元代白樸《喜春來·題情》。意為:從來天送好事的時候就少,自古以來,瓜總是先苦后甜。比喻任何理想都要經過波折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如果想生活得快樂如意,就需要自身的刻苦勤奮。
【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如果以后凌云壯志得以實現,還有哪個人敢嘲笑黃巢不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出自明代吳承恩《西游記》。意為: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心就能做成。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富貴本身并不是固定屬于誰的,而是通過辛勤的勞動得來的。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所有的逆境與貧窮都是錘煉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爐,只要能禁得起這種鍛煉,身心就會得到好處;反之,倘若承受不了這種磨煉,則肉體和精神都會受到傷害。
【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施為宜似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磨煉自己的意志應當像煉鋼般反復冶煉,急于成功就不會有高深的修養;做事要像拉開千鈞大弓般努力,隨便發射是無法建立宏大功業的。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當一個人的事業成就達到頂時,就好比水已經滿了快要溢出又未溢出來一樣,這時千萬不可再多加一滴;當一個人的處境在危急關頭時,就好像木頭快要折斷又尚未折斷一樣,這時千萬不可再施加一點壓力。
【宜勤勿惰,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意為:做人應該勤奮切莫懶惰,應該努力向上不要不思進取,否則遲一步,后悔也就晚了。
【無論做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不論選擇怎樣的做人方式或是做怎樣的一種人,都不可有趨炎附勢、追名逐利的習氣;無論我們選擇什么樣的事業,也同樣不能夠有粗浮輕率的心思。
【成大事者,全仗著秤心斗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面銅頭】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能成就大事的人,完全是憑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能夠做到鐵面無私,不畏強勢。
【技無大小,貴在能精;才乏纖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寸長尺短:比喻人各有長處和短處。亦指微才薄技。出自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意為:技能本身沒有大小之分,貴在能夠精通;才能本身并無高低之別,貴在能夠善用。能夠精通和善用一門技藝,即使只是雕蟲小技,也可助他成名。
胸懷報國
【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出自北宋歐陽修《縱囚論》。意為:寧可為正義而死,也決不愿茍且偷生,把死看得就像是回家一樣。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出自戰國屈原《九歌·國殤》。意為:身佩長劍,手持強弓,奔赴沙場,就算身首異處也毫不畏懼。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出自《戰國策·燕策》。意為:風蕭蕭地吹啊,易水河上寒氣籠罩,我這一去啊,就不打算再回還。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出自東漢曹植《白馬篇》。意為:為了國難而犧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樣從容。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云睡眼開】出自唐代劉禹錫《始聞秋風》。意為:戰馬思念著邊塞的草,連身上的毛也不住地抖動;大雕渴望著廣闊的天空,困倦的雙眼也頓時睜開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出自唐代李賀《南國十三首》。意為:男子漢為何不提上戰刀,將五十州的失地收回呢?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出自南宋陸游《書憤》。意為:我報國的雄心壯志并沒有隨著我年齡的變老而衰減,就算是死去了,也要做鬼中的雄杰與敵人搏斗。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出自南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意為:在荒涼孤寂的小村莊里夜宿也不感到悲傷,心里所想的依然是要到祖國的邊塞守衛國家的安全。
【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出自南宋陸游《感事六言》。意為:我的頭發早在多年以前就白了,但我的心卻至死都是赤誠的。
【丈夫可為酒色死?戰場橫尸勝床笫】出自南宋陸游《前有樽酒行》。意為:大丈夫怎么能為酒色而死呢?戰死在沙場勝過死于床笫之間。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出自南宋文天祥《金陵驛》。意為:千年萬年的歷史上,一時的成敗得失都不過像塵土一樣的無足輕重,只要能夠堅持自己的操守和正義,世人仍舊會稱你為大丈夫。
【丈夫開口即見膽】出自南宋文天祥《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報為賦長句》。意為:大丈夫開口說話就能看見其肝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意為:自古以來,人生誰沒有一死?要緊的是使自己報國忠心能夠永遠在青史閃耀。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自南宋文天祥《揚子江》。意為:我的心就像磁針一樣,不指向南方就絕不肯罷休。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出自金代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意為:秋風不要吹動我花白的頭發,國家這種危難的局勢還需要我去盡心挽救。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南宋岳飛《滿江紅》。意為:年近三十,可為祖國所作的貢獻還是那樣的微不足道,為了收復疆土,還要披星戴月,轉戰千里。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出自南宋陸游《訴衷情》。意為:我的心仍然在前線奮勇殺敵,然而我的身體卻衰老在鏡湖之濱了。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出自南宋辛棄疾《永遇樂》。意為:誰還來過問,廉頗老了,還能征戰沙場嗎?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意為:男兒丈夫生在人世之間,如果不能找到一個能夠效忠的明主,就是沒有智慧的!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好的鳥會選擇好的樹木來棲息,賢能的臣子會選擇好的君主來效忠。
【身在曹營心在漢】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身處于曹操的陣營,但是內心卻牽掛著蜀漢的安危。
【居軒冕之中,要有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常懷廊廟的經綸】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身處高官顯位時,應該具有山林隱士的清高品格;閑居在野的時候,也應當常懷有治理國家的韜略。
心系蒼生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出自唐代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意為:那些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們的職責嗎?他們應該是民眾的仆役,而不僅僅是奴役民眾。
【受賂之家,食賂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意為:做官之人,享受國家俸祿就可以了,不要再與民眾爭奪財富。這樣,利益分配就均衡了,人民的生活也就富足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戰國屈原《離騷》。意為:我掩面垂淚而聲聲長嘆啊,可憐人民的生計是多么艱難。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出自唐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意為:怎么才能得到成千上萬間高大的房子,能夠遮蔽這天下所有貧寒之人,使他們都笑逐顏開地住在那里,無論刮風下雨,都安然不動、穩如泰山呢?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出自唐代白居易《新制布裘》。意為:大丈夫貴在以天下人的利益為重,怎么能夠僅僅滿足自己,而不顧別人呢?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出自唐代白居易《買花》。意為:一叢牡丹花的價值,要抵得上十戶中等人家交一年的賦稅。
【寧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出自北宋王安石《杜甫畫像》。意為:我寧愿只讓我一個人的草房破舊,寧可讓我凍死,也不忍心看著天下百姓都在瑟瑟的寒風中顫抖。
【但得官清吏不橫,便是村中歌舞時】出自南宋陸游《春日雜興》。意為: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橫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歡天喜地的時候了。
【力薄不能推一飯,義深長愿散千金】出自南宋陸游《冬夜思里中多不濟者愴然有賦》。意為:我家道貧困,不能為饑餓的人們送上一粥一飯,對他們深深的情義讓我總盼望著有一天能夠給他們散發千金!
【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出自南宋陸游《春日雜興》。意為:我現在也成了普通的百姓,已經沒有什么責任了,然而,一見到路上有四處流浪的人民,我的心就忍不住泛起波瀾。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出自明代于謙《詠煤炭》。意為:只要能夠讓天下的百姓都吃飽穿暖,煤炭就會不辭辛苦地走出山林。作者自比煤炭,表現了為國為民甘愿獻身的精神。
【民安足遂心中愿,年壯何妨到處家】出自明代于謙《連日燈花鵲噪漫成》。意為: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我現在正值壯年,四海為家,又有什么關系呢?
【愿移災咎及予躬,免使蒼生受憔悴】出自明代于謙《入春狂風大作加以久無雨雪因以自咎》。意為:我愿意將全部災禍都轉移到我一個人的身上,而讓天下的百姓免受困苦。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出自清代顧炎武《海上》。意為:連續十年的征戰將天地搞得一片衰敗,天下的百姓都哭得痛不欲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元代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意為:國家昌盛,受苦的是百姓;國家滅亡,受苦的還是百姓。
【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見奇雄】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意為:只因為在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人當中沒有行俠仗義之人,才使得草莽當中出現了無數忠肝義膽的英雄。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春季到來和風艷陽,百花尚且要開出一片五彩斑斕的顏色,鳥兒也要唱出幾聲婉轉悅耳的歌聲。士人君子如果僥幸出人頭地,又能使生活豐衣足食,卻不想留下曠古名篇、濟世行善,即使活到一百歲,也跟一天沒活沒有什么區別。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砍鲎悦鞔閼鳌恫烁T》。意為:不昧自己的良心,不違背人之常情,不浪費財力物力。做好這三點就能夠在天地之間樹立正氣,為民眾安身立命,為子孫后代造福。
【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有大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安定,大奸大惡的人就會擾亂天下太平。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生,則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責人無過,唯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作為君王,雖然不命令人去放生,但也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濫殺生命,由此可見生命是很值得愛惜的;作為圣賢,他們也從來不曾要求別人不犯錯誤,而是以各種方式引導人們改正錯誤,這樣才能使人們由惡轉善、改邪歸正。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講性命之學者,不可無經濟之才】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存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的人,不一定能夠體會到琴棋書畫的樂趣;講求生命學問的人,卻不能沒有經世濟民的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