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日俄戰爭(3)

第三章 日俄戰前之交涉

日俄之戰,既有一觸即發之勢;而當是時,復有為之作導線者,則我國庚子之亂是也。是歲(光緒二十六年,1900),我國既與各國宣戰。東南督撫聯合以拒偽命。而東三省將軍,皆出兵向俄人攻擊。俄人乃命阿穆爾區之兵,攻吉林以北;其所謂關東省之兵,攻鐵嶺以南。阿穆爾區之兵,分為四道:第一道陷璦琿。第二道之兵與之合,同陷墨爾根、齊齊哈爾。第三道之兵,陷哈爾濱、三姓。第四道之兵,陷琿春、寧古塔。四道兵會于呼蘭,進陷吉林。其所謂關東省之兵,又分為二:一西北陷錦州。一北陷牛莊、遼陽,遂陷奉天。進陷鐵嶺。又西陷新民,東陷安東。挾奉天將軍增祺,以號令三省。于是東三省全落于俄人掌握之中。

先是俄人既筑東省鐵路,又由比公司出面,攫得京漢鐵路之建筑權。山西商務局又借道勝銀行款,以筑正太鐵路。于是俄人之勢力,彌漫北方。英人乃要求承造津鎮(后來改為津浦)、九廣、浦信、蘇杭甬,及自河南至山西五路,以為抵制。俄人要求承造山海關以北鐵路,英人又使匯豐銀行與中國政府訂立關外鐵路契約以抵制之。于是英俄兩國,鑒于形勢之惡,乃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三月,在圣彼得堡換文。英認長城以北鐵路歸俄。俄認長江流域鐵路歸英。同時英德銀團在倫敦商定,英認黃河流域,除山西及由山西至河南之鐵路,可與京漢線相接;并得更筑一線,接至長江流域外,皆為德人勢力范圍。德認山西及長江流域,為英人勢力范圍。而將津浦鐵路瓜分。于是美國務卿海約翰,有開放中國門戶,而保全其領土之宣言。于是歲七月二十八日(陽歷9月2日)通牒俄、日、英、法、德、意,要求“在中國有勢力范圍之國,承認三條件:(一)各國在中國所獲利益范圍、租借地域,及別項既得權利,彼此不相干涉。(二)各國勢力范圍內之各港,對他國商品,遵照中國現行海關稅率收稅。(三)各國勢力范圍內各港,對他國船舶所收入港稅,不得較其本國為高。其鐵路對他國所收運費亦然”。蓋中國稅率,系屬協定;各國條約,又皆有最惠國條款;無論不重,即重亦系各國一律。若有勢力范圍之國,于其勢力范圍之內,而破壞此辦法,則其勢力范圍以內之地,即為其所獨占,他國不能與爭。通牒(二)(三)兩條,即系防止此等手段。此即所謂門戶開放(非防我自閉關,乃防他人代我關閉門戶也)。而各國所以能主張此等權利,乃系根據其與中國所訂條約而來。設使中國領土而有變更,條約即歸消滅,一切無從說起矣。此開放門戶,所以必合保全領土而后完也。此等辦法,原不過攘奪中國權利之國,立一互相妥協之約;于中國今日,所謂“廢除不平等條約”、“解脫帝國主義之束縛”者,了不相干。然使此說而果能實行,則固可暫止各國在中國之爭攘,俾中國得免瓜分之滲,而徐圖自強。于遠東之和平,世界之和平,皆未必無益。乃俄人又首謀破壞之。當美國通牒之發出也,六國無辭以拒,悉復牒承認。及庚子之變,俄人獨據東三省,雖向各國宣言:“意在保護鐵路。俟事平即行撤兵。”而其后遂久據不撤。于是東三省遂有為俄人獨占之勢,均勢浸以破壞矣。當是時也,英人方有事南非,獨力不能制俄。乃與德人訂立協約,申明開放門戶,保全領土之旨。通知俄、日、美、法、意、奧六國。五國皆復牒承認,惟俄主張“該協約之效力,僅及于英、德勢力范圍,而東三省不在其內”。其獨占之心,昭然若揭矣。德人在東方,關系較淺,遂承認俄之主張。英人則宣言否認。日本亦贊成英議。俄卒不悛。和議既開,猶堅持東三省事由中俄兩國另議。又借口兩宮未回鑾,無從交涉,遷延時日,而實促中國訂立密約。此光緒二十六七年間(1900—1901)事也(和議之開,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初二日,成于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當開議時,即有俄人脅增祺訂立密約之說,其后又有俄政府與我駐使楊儒訂立密約之說。日、英、德、奧、意、美諸國,皆向中國政府警告。中國為所攝,俄人亦為所牽制,乃未成)。英人既鑒于德之不足恃,思在極東,更求與國;而日人亦怵于獨力不足御俄,乃于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四日(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成立同盟。約中申明“承認中韓兩國之獨立。英對中日,對中韓之利益,因他國侵略而受損害時,各得執行必要之手段。因此與一國開戰,同盟國須嚴守中立。若所戰之國,有一國或數國加入,同盟國即當出兵援助”。約既成,英國輿論,頗有排擊其政府者,而日本則舉國歡欣。蓋英在遠東利害關系雖切,究不如日人有生死存亡之關系也。于是日本一方,聲勢驟壯。俄人乃于二月三日(陽歷3月12日),向各國發表“俄、法兩國在極東利益受侵犯時,兩國政府得取防衛手段”。蓋將俄法同盟之效力,擴充至遠東方面,以抗英日同盟也。日俄戰爭以前,外交之形勢如此。

俄人并吞東三省之志,既為各國所非難。乃于是歲三月一日(陽歷3月26日),與中國訂立撤兵之約。以六個月為一期。第一期撤盛京以西南之兵。第二期盡撤奉天省內及吉林全省之兵。第三期撤黑龍江省之兵。第一期于是歲九月十五日期滿(陽歷10月16日),俄人先期半月,即將應撤之兵,盡行撤退。第二期到期,為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903年4月19日)。俄人非徒不撤,反向我提出要求:(一)東三省之地,不得割讓或租借與他國。(二)俄撤兵之地,不得開作商埠。(三)東三省軍事、政治,不得聘用他國人。(四)(五)牛莊公務,任用俄人。稅關歸道勝銀行經理。(六)東三省衛生事務,聘用俄人。(七)俄得使用東三省電線。日、英、美皆向中國政府警告。俄人乃將要求撤回。迨五月間,又易他項條件提出。蓋俄人是時已決與日本開戰,故為此以挑釁也。

中日戰后,俄人之勢力彌漫于朝鮮,已如前述。日本之安全,固與朝鮮有關系;而朝鮮之安全又與滿洲關系極密。自有史以來,滿洲之形勢而強,朝鮮未有能保其獨立者(漢武之能開朝鮮為四郡,以是時遼東之形勢強也。前漢末年,遼東漸弱,而句麗、百濟遂鴟張。自后漢末至晉初,公孫度、毋丘儉、慕容廆,相繼雄張遼東。句麗屢為所破,幾至滅亡。慕容氏衰而遼東弱。句麗乘勝并其地。是時句麗甚強大,對北魏已不恭順。隋、唐時更桀驁。隋煬帝、唐太宗發大兵攻之,而皆不克。雖曰中國之用兵有失策,亦以遼東既失,運兵轉餉皆須跋涉千里,有鞭長莫及之勢也。其后句麗、百濟皆內亂,高宗乃乘機,自山東發兵滅之。此乃彼之自亡,非用兵恒軌。自武后以后,中國不復能經營遼東,而滿族迭興。渤海盛時,以麗、濟舊地荒棄,未與新羅直接。金清興而半島遂為之臣屬。元時,屬于其地置行省,干涉其內政,受禍尤酷。其初,亦因征討遼東之叛人而起也)。況乎近世,侵略之策略,用兵之規模,益非古昔比邪。嗚呼!日本戶水寬人之論也,其言曰:“以日本人口之增加,勢不能不圖殖民于外。而欲圖殖民于外,則世界沃土,悉已為白人所占據。能容日人移殖者,滿洲、朝鮮而外,惟有南美。然亦不能多。何則?移民茍多,則將與土人沖突,而為美國之門羅主義所干涉也。故能容日人移殖者,實惟有滿洲、朝鮮。然朝鮮全國,亦不過能容數百萬人而止。移民者百年之大計,規模豈容如此狹隘。故為日本生存計,滿洲決不容放棄也。況俄茍據滿洲,必不能忘情于朝鮮,即謂俄能忘情,亦必日棄朝鮮而后可。否則日據朝鮮,自俄人視之,如日厲利刃于其所據之滿洲之側;而又橫亙于旅順及海參崴之間,以阻其海上之聯絡;未有能自安者也。況乎朝鮮夙媚俄,將助俄以排日邪?”戶水此論,蓋為當時主張“滿韓交換論”者發也。滿韓交換,誠為日本之失策。然以日本是時,與俄國開戰,究屬險事。故其國民雖竭力主戰(當俄國第二撤兵期屆而延不撤兵時,日人即主張開戰。戶水寬人、富井政章、金井延、高橋作衛、小野塚啟、原次寺尾亨、中村進午七博士,共見內閣總理桂太郎,力言滿韓交換之非計。其國民又組織對外同志會,要求政府徑促俄國撤兵。如俄國不聽,即與開戰),而政府猶遲遲勿行,未能全忘情于滿韓交換之論也。

就近年所發現關于日俄戰爭之史料觀之,當時俄國士大夫對于遠東問題之主張亦分兩派:一主急進,一主緩和。急進派領袖為關東總督亞歷塞夫(Alexiev)及俄皇之樞密參贊(State-Couneillor)倍索白拉索夫(Bezobrazoff)。而緩和派領袖則陸軍大臣苦魯伯堅(General Kuropatkin)也。倍索白拉索夫頗得俄皇信任。因其經營采木公司于東方,為謀該公司利益之擴張,力主積極侵略滿韓。與亞歷塞夫暗相呼應。而苦魯伯堅,則因戰略關系,主張慎重。苦魯伯堅就任陸軍大臣以后,檢查全國軍力,覺俄國在遠東,一時尚不能與日本開戰。據其估計,若一旦用兵,日本方面可調動之軍隊約有40萬人。數日之內,即可以半數渡海作戰,而立刻加入前線者總在7師以上。而俄國當時駐遠東之軍隊,自海參崴,沿鐵路線直達旅順,全數不過8萬人。俄國國內軍隊雖多,然因西伯利亞鐵道尚未完全筑成,運至遠東作戰,必須極長時間。“遠水不能救近火”,必為日本所乘無疑。外交之進展與軍事之準備,必須互相援應,而后可以收功。今外交之進展過速,軍事之準備雖努力追隨,終望塵莫及。倘使戰事爆發,俄軍必多不利。是以苦魯伯堅力阻急進政策。彼以為此時俄人不但不應干預朝鮮之政事,即朝鮮之商業亦宜暫行放棄,蓋經濟上利害之沖突,亦恐引起戰禍也(參看苦魯伯堅所著The Russian Armyand Japanese War第一卷第73頁、第123頁及第二卷第26頁。A.B.Lindsay英譯本)。

俄國陸軍大臣之見地雖如此,而樞密參贊倍索白拉索夫之意見則不然。倍索白拉索夫注重商業之利益與經濟之侵略,對于滿韓絲毫不肯放松。1896年以后,俄商以“輔助朝鮮抵抗日本”為名,取得北韓之森林采伐權,得于鴨綠、圖們兩江之左岸經營林業。繼復于1902年得中國同等之承認,準其在上述兩江之右岸伐木。于是組織大規模之采木公司,以倍索白拉索夫為督辦,參謀本部要員麥橘托夫(Lt.Colonel Madritoff)為經理。據日人調查,俄皇及俄京貴人多為該公司股東,即關東總督亞歷塞夫亦與該公司有經濟上之關系。公司所采之木皆由鴨綠江運至大連,鋸成材料,分銷各處。于是在大連設一極大之鋸木廠。更以巨款建筑商場船埠,使成商業之中心。再進一步,乃移軍費以經營大連。大連商場之建筑日益宏麗,而旅順之防御工程轉因經費之減縮,遲遲不能完成。且大連為一自由商港,全無防御工作,一旦日本來攻,絲毫不能抵抗,大連若失,旅順亦必受其牽動。大連之商業愈發達,俄人不肯放棄滿洲之心亦愈堅決。然而旅順之軍事預備費,竟減少三分之二(由5600萬鎊減至1600萬鎊),致俄國雖有強占滿洲之野心,而無保持滿洲之實力。

不寧唯是,此采木公司不但移軍費以經營商港,且直接干涉軍事計劃,而以軍隊擁護其商業之利益。其明顯之例,即倍索白拉索夫請調精兵一隊駐扎鴨綠江口,以保障其采木之權利。且言一旦與日本開戰,此軍隊可利用鴨綠江天險,以防阻日軍之進行。陸軍大臣苦魯伯堅則以為此少數之軍隊,遠駐韓邊與大隊不能相呼應,必為日本之主力軍隊所乘,而歸于消滅,徒損軍威,無補于事,故極力反對之。然以關東總督亞歷塞夫力護采木公司之建議,調兵進駐鴨綠江口,竟成事實。

亞歷塞夫亦一軍事專家也,而其見地與苦魯伯堅不同。彼既為關東總督,實握遠東軍事全權,遠東艦隊亦由其指揮。彼以為俄國艦隊足以防阻日軍在渤海灣或西朝鮮灣登陸。故日本只能由朝鮮運兵,且須避至俄艦勢力不及之處上岸。照此估計,則宣戰之后,日本經三星期之久,始能運兵三師至朝鮮;再隔一周,然后可以增運三師;抵朝鮮后,必須半月左右方可攻入滿洲。而依庚子年(1900)所得經驗,則俄國不難于短期之內,集中10萬軍隊于滿洲,故足以與日本對抗。若支持至六個月,則俄國可以14.5萬人與日本12.2萬人在東清鐵路附近交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峪关市| 石家庄市| 灵武市| 库伦旗| 康乐县| 铁岭市| 临朐县| 桂林市| 和静县| 股票| 扬中市| 古蔺县| 海原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镇雄县| 雅安市| 拉萨市| 满城县| 庆阳市| 临夏市| 蓝山县| 武城县| 绍兴县| 容城县| 牙克石市| 高清| 雷州市| 淮滨县| 邓州市| 宁安市| 靖远县| 拜城县| 札达县| 新乐市| 思茅市| 唐河县| 长武县| 泰州市| 扶风县| 曲水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