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中國近世史前編(12)

白蓮教在北方,是一個很大的秘密結社。自清朝入據后,其反抗亦訖未嘗絕。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教徒傳布事覺,教首劉松遣戍甘肅。其黨仍秘密傳布。五十八年(1793),黨魁劉之協,奉王發生為主,詭稱明裔。事覺,發生遣戍新疆,之協遁去。六十年(1795)之協等舉事,至嘉慶七年(1802)始平,前后共歷8年。蔓延四川、湖北、河南、陜西四省。此即所謂川楚教徒之亂。嘉慶十八年(1813),又有天理教之變,其首領林清,至能連接內監,圖攻宮城,可見其勢力之大。天理教亦白蓮教支派,可見其光復之志,始終不渝了。然和亡清對抗的,究以南方為較久,遺老志士,流落其間的更多,所以反清的秘密結社,南方更較北方為盛。

南方的秘密結社,始終抗清的,當以天地會為大宗。天地會的歷史,略見于日本平山周所著的《中國秘密社會史》(商務印書館本。平山周系隨孫中山從事革命的)。據其說,其會中的傳述:謂福建莆田縣九連山中,有一個少林寺,相傳為達尊神所創(此當系指禪宗的始祖達摩。故下文使蘇洪光再生時,稱達摩大師),已歷千年。寺中的和尚,都懂得武藝、兵略。康熙時,或說是乾隆時,西方有個西魯國造反,官軍大敗,清主乃懸賞,說有能征服西魯國的,他要什么,便把什么賞他。少林寺徒黨中,有個喚做鄭君達的,同128個和尚前往應募,把西魯國打敗。回兵之后,清主問其所欲,諸和尚都一無所欲,依舊還山。惟鄭君達留為總兵。此時朝臣中,有兩個喚做陳文耀、張近秋的,意圖篡位,而怕僧兵的強,乃進讒于清主,說僧兵若懷異志,必非國家之福。清主聽信了他,使他倆帶兵去剿滅少林寺。翰林學士陳近南諫,不聽,遂棄職,歸隱湖廣。少林寺僧中,有個喚做馬儀福的,藝居第七(會中人諱言七),而性好漁色,曾引誘鄭君達之妻郭秀英及君達之妹玉蘭,因此為眾僧所逐。懷恨在心,乃引清兵到寺。四面密埋火藥,堆積柴草,用松香做引線,放起火來,僧人都被燒死。幸得達尊神遣朱開、朱光兩個天使,引導18個和尚逃出。清兵后追,路經黃泉村,13個和尚戰死,剩下5個,喚做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是為會中所稱的前五祖。清兵進入黃泉村。有5個人,喚做吳天祜、方惠成、張敬照、楊仗佐、林大江,對他們說:5個和尚已經死了。前五祖乃得逃去。吳天祜等5人為會中所稱五勇士。前五祖逃到沙灣口,有船戶2人,喚做謝邦恒、吳廷賁,留他們住宿船中,再逃到惠州長沙灣。后面又有追兵,而前面為河所阻。達尊神乃再使朱開、朱光,一持銅板,一持鐵板,架作橋梁。前五祖乃得渡過,至寶珠寺,輾轉到石城縣的高溪廟。食用缺乏,天使又加以接濟,到前五祖起行后,寺廟便都消滅了(意為該寺廟系幻化而成)。前五祖逃到湖廣,到了一處地方,喚做丁山,其地有一個小港口。無意中遇見郭秀英、鄭玉蘭,和郭秀英的兩個兒子,一個喚做鄭道德,一個喚做鄭道芳。此時鄭君達已被陳文耀用紅絹絞殺,乃同往祭其墳。而清兵適至。鄭君達墓中,忽然躍出一把桃劍。柄上刻有反囗復汨四個字。囗字乃清字,汨字乃明字的代替字,天地會中文字都如此。秀英持劍亂揮,斬首無算,遂得脫險。事為張近秋所聞,帶兵前來搜捕,郭秀英早得消息,把劍傳給兩個兒子,令其速遁,自己卻和鄭玉蘭投三合河死了。謝邦恒尋得其尸,把她葬在河邊陵上,還替她立了一塊石碑。前五祖匿身林中,趁陳近秋經過,突出把他殺掉。陳近秋所帶的兵又來追。幸得吳天成、洪大歲、姚必達、李式地、林永超五個人來救,乃得脫險。此五人即會中所謂后五祖,亦稱五虎。前五祖欲復還高溪廟。再過寶珠寺,寺已化為烏有。既無飲食,亦無歇宿之所,困苦殊甚。而忽與陳近南相遇。陳近南自辭職歸后,在白鶴洞中研究道教(會中人相遇,問自何處來?必答言是白鶴洞來),后又以代和尚報仇,賣卜江湖。至此與前五祖相遇,迎之歸家。后以所居狹隘,移于下普庵后的紅花亭。一日,前五祖逍遙河上,見水中一物浮來,近視之,乃一大石香爐,爐底亦有反囗復汨字樣。另一行,注明其重為52斤13兩(會中白镴鼎之重如此)。五人既得香爐,乃取樹枝樹葉,以代香燭,注清水以代酒,祭告天地,誓必報少林寺之仇。祭時,樹枝樹葉忽自焚,前五祖歸告陳近南。陳近南說:這是囗代將覆,汨朝復興之兆,乃即舉兵。有一少年,自來投效,兩耳垂肩,雙手過膝。訊知姓朱,名洪作,為明思宗之裔。乃共奉為主,以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在紅花亭盟誓,稱為洪家大會。至今其會員皆以是日為生日。是夜,天顯異兆,南天光耀,作文廷國式四字,遂以為元帥旗。旋東天復發紅光,紅音同洪,故用以為姓。把洪字拆開,則為三八二十一,即用以為符號。陳近南乃用一個喚做蘇洪光的為先鋒,以前后五祖為中堅,遣五勇士至龍虎山中募兵為后備。明日進攻,時清兵方強,洪家戰敗,退至萬云山。遇萬云寺寺長萬云龍,云龍系浙江太昌府人,本名胡得起。陳近南引其覲見幼主。云龍即歃血為誓,矢志覆囗興汨。八月二十日再戰,云龍手持兩棍,日向清軍攻擊,不幸于九月九日,中箭而死。兵皆潰散。前五祖潛匿。兵退,焚其尸,裹以紅絹,葬之山下,陳近南尊之為達宗神(蓋以配達尊神)。相與尋求幼主,不得,陳近南謂囗運尚未至覆亡之時,勸諸兄弟暫散,廣結徒黨,以為后圖。數年之后,會眾聚集于高溪廟,此時諸頭目僅存一個蘇洪光,未幾亦死。欲舉兵,苦于無人統率。忽傳蘇洪光復生,事緣思宗死時,縊于煤山柏樹上。內監黃丞思,冀得附帝以葬。而樹無別枝,又不敢與帝同縊,乃縊于帝足而死。尋得帝尸之人,反指為叛逆,棄其尸不葬。游魂無歸,達摩大師乃將其附合蘇洪光身上,借尸還魂,名之曰天祐洪,為三合軍司令,連戰連勝,共得七省之地。后來戰死于四川。三合軍乃四散,七省之地,復為清所據。平山周說:“哥老會及其他秘密社傳說,雖各有差異,然其為焚燒少林寺,斃僧多人,以逃出之五僧,作為五祖,圖復仇于萬一,則均確信不易。”可見此會支派之廣。又說:“三合會或稱天地會,世人以此名之,會中人亦即以自名,遂成為通稱。或曰即三點會。凡清水會、匕首會、雙刀會等,皆其支會。”又說:“三合會之成立,在康熙十三年(1674),相傳以少林寺僧人,被官焚殺,志在復仇。”案康熙十三年(1674),歲在甲寅,與其所載天地會傳說創立之年相合。又此傳說中早稱郭秀英、鄭玉蘭投三合河,而其軍亦稱三合軍。二會之即一會可知。又可見其確為此項結合的嫡派。會中歷史,久經傳述,事跡自不免謬悠(凡故事口相傳述,大抵文學的意味增加,歷史的成分減少。況天地會傳說,本有影射,并非真實事跡。所以外觀幾同評話了)。然其姓名似多有寓意,又或非不知文學的人所能杜撰(洪家之稱,謂由天發紅光,恐系諱飾之辭,或則傳偽所致。其本意,似系指明太祖的年號洪武而言。朱開、朱光、蘇洪光等名字,顯見其均有寓意。吳廷賁等姓名,即非江湖上人所能造),其稱蘇洪光恢復七省,顯系影射明桂王盛時,曾據兩廣、云貴、四川、湖南、江西之事。平山周說:“觀其尊信一種秘密儀式,知為僧道所創無疑。”然則說雖謬悠,中必暗藏一段明代志士,兼及方外,圖恢復而未成,匿跡民間,廣結徒黨,以為后圖之事。惜乎其無可考了。

三合會成立之后,反清之事,連綿不絕。據平山周說:其事以乾隆五十二年(1787)臺灣林爽文之亂為倡始,此事在當時,是震動全臺的。其后嘉慶十四年(1809)清水會會員胡炳耀等17人,在江西崇義縣被捕,治以叛亂煽惑之罪。二十二年(1817),三合會會員又增至千余人。有犯事被刑的。二十三年(1818,原誤作三十二年),又大敗于梅嶺。然常稱兵以與廣東官吏相抗。在江西的會員亦頗多,常干涉行政,地方官極怕他。道光十二年(1832)兩廣、湖南瑤族起事,傳言為三合會所煽惑。后瑤族退入山中,三合會獨當前敵,被殺的很多。二十一年(1841),中英戰端既開,三合會再起覆清興明之望,曾與海峽殖民地政府協商。三十年(1850),三合會騷擾兩廣各地,太平軍乃因之起事。咸豐七年(1857)中英釁起,英人在香港預備攻擊廣東,以800苦工編成教練隊,苦工俱系客民,大都屬于三合會。其中幾個頭目,以驅逐滿洲之故,曾向英軍協商一切。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第一章說,“國內會黨,常與官府沖突,故猶不忘其與清廷立于反對地位。而海外會黨多處他國自由政府之下,其結會之需要,不過為手足患難之聯絡而已,政治之意味殆全失。反清復明之語,亦多不知其義者。鼓吹數年,乃知彼等原為民族老革命黨也。”據平山周說,道光時,江西、兩廣、臺灣一帶,三合會頗跋扈,而以福建一省為醞釀之所,并有挾此主義,自閩廣往馬來及南洋各島,或暹羅、印度各地的。無論其為貧病死傷,扶持而入,或為求免諸種壓制而入,或為好奇而入,或為種族革命而入,或有所利而入,而皆同抱一傾覆滿政府之念,血誓以后,即眾志團結。然則鄒魯的話,不過一部分的情形,并不能以此概海外會員的全體了。作始也簡,將畢也巨,在先民創始天地會之時,又安能預料其如此發達呢?不過行其心之所安罷了。然而其發達竟如此,后來孫中山的革命,還是利用會黨的。民國紀元,上距天地會創始之年,凡239年,卒奏光復河山之烈,有志者事竟成,先民有知,亦可以含笑于九泉了(當辛亥光復時,吾鄉常州西門外,有吳姓或胡姓,因吾鄉人讀此二字音相同,故無從知其正字。老而無子,其遠祖于明亡時,遺有明代衣冠一襲,命子孫世世保藏,光復時著以祭告,此人并一衣之而出,謂吾雖無子,眼見漢族光復而死,我的祖宗也可以無遺憾了。此事知之者甚多。惜當時干戈擾攘,未能訪得姓名居址,及其先世事跡。觀于此,可知抱民族主義的,實不乏其人)。

第二節 太平天國的興亡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廣東花縣人。生于清嘉慶十七年,即1812年,恰在民國紀元之前百年。天王少嘗讀書,應童子試,不售,為塾師,有大志,要想結合徒黨,宗教自然是良好的工具,而廣東通商早,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深,所以其所創之教,以基督教為藍本(陳恭祿《中國近代史》云:“相傳上帝會創于湖南人朱九濤。清文宗曾訪拿其人,疆吏復奏,稱其為狗頭山取藥的妖人。其被捕的徒弟,身有符咒。《平定粵匪紀紀略》九濤之言,謂鑄鐵香爐成,可駕以航海,其人殆為白蓮教余黨。”),稱為上帝教。稱上帝為天父,基督為其子,稱天兄,自稱上帝之子,基督之弟,馮云山首先信之。又得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共六人,結為死黨。秦日昌、羅大綱、林鳳祥等先后來歸(馮云山,天王同縣人,為天王中表。楊秀清,先世廣東人,后遷廣西,居桂平的大黃江,以制炭為業。蕭朝貴,武宣人,天王妹夫。韋昌輝與楊秀清同鄉,監生,出入公門,與胥吏結交。石達開,貴縣人,頗有家財。秦日昌系苦工出身,羅大綱為廣東海盜,林鳳祥亦貴縣人)。天王雖懷光復之志,然其用意,并不與三合會同。他曾說:“復明似是而非,既光復河山,自當另建新朝。”舉兵之后,三合會頭目有軍械的,多歸向他。旋以教義相異,不久即散去。所以平山周說:“世人認天王為三合會首領,實在是錯誤的。”(道咸時,三合會在廣東舉事的,仍揭反清復明的旗幟,亦見《中國秘密社會史》。)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廣西大饑,群盜蜂起,鄉民多辦團練以自衛。先是天王偕馮云山到廣西桂平、武宣間的鵬化山去傳教,歸向的人頗多,多系貧苦的客民,而辦團練的,則多系較有身家的土著,彼此之間,頗有沖突。教徒亦團結以自衛。到道光三十年(1850),天王遂起兵于桂平的金田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奉贤区| 大洼县| 清涧县| 肃宁县| 大英县| 潼南县| 剑河县| 石台县| 龙胜| 漠河县| 旬阳县| 图片| 武定县| 卢湾区| 尼勒克县| 德保县| 双江| 隆尧县| 秦皇岛市| 祁东县| 青岛市| 垣曲县| 徐闻县| 吴江市| 建宁县| 岳池县| 台南市| 花莲市| 博湖县| 宁化县| 昭通市| 日喀则市| 灌南县| 永靖县| 长垣县| 尼玛县| 宁南县| 延安市| 丹巴县| 东海县|